水稻良种选育与推广指南_第1页
水稻良种选育与推广指南_第2页
水稻良种选育与推广指南_第3页
水稻良种选育与推广指南_第4页
水稻良种选育与推广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良种选育与推广指南TOC\o"1-2"\h\u13748第1章水稻良种选育概述 3182131.1良种选育的意义 3249661.2良种选育的方法与途径 43512第2章水稻遗传资源研究 483992.1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4172702.1.1收集方法 479172.1.2保存技术 4319232.2遗传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591002.2.1遗传多样性评价 5318592.2.2抗性评价 580932.2.3育种利用 510732第3章水稻育种方法 5305333.1传统育种方法 5131473.1.1选择育种 561223.1.2系谱育种 6205363.1.3杂交育种 692283.1.4诱变育种 6261853.2现代生物技术育种 627043.2.1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6123373.2.2基因工程育种 6198693.2.3体细胞杂交育种 6146843.2.4诱导多倍体育种 674953.2.5基因编辑育种 725217第4章水稻良种评价指标 7196024.1产量性状评价 7315094.1.1产量水平 770644.1.2生育期 780294.1.3分蘖力与成穗率 7265824.1.4穗部性状 7184324.2品质性状评价 771504.2.1稻米外观品质 780154.2.2稻米加工品质 7169884.2.3稻米蒸煮品质 745034.2.4营养品质 7314724.3抗性性状评价 8310334.3.1抗病性 8207534.3.2抗虫性 831714.3.3抗逆性 884624.3.4耐肥性 885994.3.5耐药性 827919第五章水稻良种选育技术 8187885.1选择育种 8180105.2杂交育种 8284205.3诱变育种 8220355.4分子育种 932435第6章水稻良种区域试验与示范 9103946.1区域试验设计与实施 9146416.1.1试验目的 9172546.1.2试验设计 9265236.1.3试验实施 9240486.2示范推广与技术指导 940386.2.1示范推广 9170766.2.2技术指导 1031688第7章水稻良种繁殖与加工 1065027.1良种繁殖技术 10273117.1.1繁殖基地选择 10108427.1.2繁殖材料准备 10314827.1.3育秧技术 1070757.1.4栽插技术 10321847.1.5田间管理 10225887.1.6收获与储藏 1080827.2种子质量检测与加工 11310667.2.1种子质量检测 11325997.2.2清选与分级 1128967.2.3种子处理 11178627.2.4包装与标识 1147917.2.5储藏与运输 11124437.2.6售后服务 117096第8章水稻良种推广策略 11213048.1推广体系构建 11114248.1.1建立健全良种推广组织机构 1185438.1.2加强良种推广队伍建设 11323028.1.3完善良种推广网络 12155658.2推广模式与途径 12120918.2.1示范推广 1212198.2.2技术培训 1257978.2.3信息服务 1278688.2.4市场营销 12116968.3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12107178.3.1制定优惠政策 1277258.3.2资金支持 1268858.3.3建立激励机制 1269608.3.4加强监管与评估 1327819第9章水稻良种配套栽培技术 1382169.1栽培模式与密度 13290299.1.1栽培模式选择 13207909.1.2栽培密度 13131329.2育秧与移栽技术 13210839.2.1育秧技术 1318959.2.2移栽技术 13192129.3水肥管理 13193129.3.1水分管理 13197679.3.2肥料管理 14205409.4病虫害防治 14149949.4.1病害防治 14153749.4.2虫害防治 1426136第10章水稻良种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963110.1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42309910.1.1国际现状与趋势 142440510.1.2国内现状与趋势 151273310.2水稻良种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5526610.2.1挑战 15828010.2.2机遇 152275610.3未来水稻良种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建议 152908110.3.1发展方向 15783710.3.2策略建议 15第1章水稻良种选育概述1.1良种选育的意义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影响。良种选育是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良种选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产量:通过选育具有较高产量潜力的高产良种,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2)改善品质:选育优良品质的水稻品种,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需求,提高稻米市场竞争力。(3)增强抗逆性:培育具有抗病、抗虫、抗逆等特性的水稻品种,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4)适应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培育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良种选育的方法与途径水稻良种选育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与途径:(1)传统选育方法:包括系统选育、混合选育、单株选育等。这些方法基于对现有品种的观察、选择和繁殖,逐步积累优良基因,形成新的品种。(2)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杂交,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产生具有更高产量、更好品质和更强抗逆性的后代品种。(3)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等手段诱导水稻基因突变,从而创造新的遗传变异,为良种选育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4)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进行定位、克隆和转移,提高育种效率。(5)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导入水稻,赋予植株新的性状,如抗虫、抗病等。(6)细胞工程育种:利用细胞融合、原生质体融合等技术,实现不同品种、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重组,创造新的品种。(7)组织培养技术:通过愈伤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等手段,快速繁殖和保存优良品种,提高育种效率。(8)逆境育种:针对水稻生产中面临的逆境问题,如干旱、盐碱等,选育具有抗逆性的品种,提高水稻适应能力。通过上述多种育种方法与途径的综合运用,可以不断提高水稻良种选育的效率,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更大贡献。第2章水稻遗传资源研究2.1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2.1.1收集方法水稻遗传资源的收集是良种选育的基础。收集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种质交换和文献查阅等。田野调查应重点关注野生稻种、地方品种及农家品种。种质交换需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取更多类型的遗传资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已收集的遗传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2.1.2保存技术水稻遗传资源的保存主要包括低温保存、种子库保存和离体保存等方法。低温保存适用于种子寿命较长的品种,种子库保存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具有保存量大、保存时间长等优点。离体保存包括愈伤组织保存和胚胎保存等,可保证遗传资源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2.2遗传资源的评价与利用2.2.1遗传多样性评价对收集的水稻遗传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主要包括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等方法。形态学评价关注农艺性状、抗病性等特征;细胞学评价主要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组原位杂交等;分子标记技术则可对水稻遗传资源进行精细评价,如SSR、SNP等。2.2.2抗性评价对水稻遗传资源进行抗性评价,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等。通过田间自然鉴定、人工接种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技术,筛选具有抗性的资源,为良种选育提供抗源。2.2.3育种利用将评价后的水稻遗传资源应用于育种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途径:(1)直接利用:将具有优良性状的遗传资源直接应用于生产,如高产、优质等品种。(2)杂交育种:将遗传资源与主栽品种进行杂交,创造新的遗传组合,进而选育出新品种。(3)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优良基因导入主栽品种,提高品种的特定性状。(4)生物技术:采用组织培养、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手段,对遗传资源进行改良和创新。通过以上研究,为水稻良种选育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和技术支持,为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第3章水稻育种方法3.1传统育种方法3.1.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基于对水稻农艺性状的观察和评价,通过人工选择保留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育种目标,进行品种(系)评选,优良品种(系)的繁殖和后代选择。3.1.2系谱育种系谱育种是将不同品种或不同亲本杂交产生的后代进行多代自交,筛选出优良品系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能保留亲本的优良性状,逐步固定所需性状,提高品种的纯合度。3.1.3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授粉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起来,产生新的品种。该方法主要包括亲本选配、杂交、后代选择和优良品种的繁殖。3.1.4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诱导水稻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性状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加速育种进程,但突变方向和频率不易控制。3.2现代生物技术育种3.2.1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水稻基因组进行定位、关联分析和选择,提高育种效率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分子标记开发、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3.2.2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通过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使水稻具有新的性状或改善已有性状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定向改良水稻性状,提高品种的产量、抗性和品质。3.2.3体细胞杂交育种体细胞杂交育种是将不同水稻品种的体细胞融合,产生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杂种。该方法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拓宽育种资源。3.2.4诱导多倍体育种诱导多倍体育种是通过化学或生物技术手段使水稻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抗性和品质。该方法的优点是能显著提高水稻的基因组大小和杂种优势。3.2.5基因编辑育种基因编辑育种是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基因组进行精确修改,实现特定性状的改良。该方法具有高效、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第4章水稻良种评价指标4.1产量性状评价4.1.1产量水平水稻良种的产量水平是衡量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单位面积产量和千粒重。对产量水平的评价应结合不同生态区域及栽培条件进行。4.1.2生育期评价水稻良种的生育期,主要包括播种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及全生育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类型的水稻品种。4.1.3分蘖力与成穗率良种应具有适度的分蘖力和较高的成穗率,以保证群体结构的合理性和高产量。4.1.4穗部性状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等是评价穗部性状的主要指标。应选择穗型适中、每穗粒数多且结实率高的品种。4.2品质性状评价4.2.1稻米外观品质评价内容包括稻米色泽、垩白度、透明度等。外观品质直接影响稻米的商品价值。4.2.2稻米加工品质主要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等指标。良种应具有较好的加工品质,以满足市场需求。4.2.3稻米蒸煮品质胶稠度、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是评价稻米蒸煮品质的关键指标。良种应具有优良的蒸煮品质,以提供更好的口感。4.2.4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矿物质含量等是评价稻米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良种应具有较高的营养品质。4.3抗性性状评价4.3.1抗病性主要评价水稻对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病害的抗性。抗病性强的品种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4.3.2抗虫性评价水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的抗性。抗虫性强的品种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减少化学防治。4.3.3抗逆性主要包括耐旱性、耐湿性、耐寒性等。良种应具备较强的抗逆性,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4.3.4耐肥性良种应具有合理的氮肥利用效率,既保证产量,又降低环境污染风险。4.3.5耐药性评价水稻品种对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耐药性,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五章水稻良种选育技术5.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基于自然变异,通过人工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个体进行繁殖,以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育种目标,进行田间观察与选择,对入选材料进行繁殖和后代测试,直至获得稳定遗传的良种。选择育种还需注重对病虫害的抗性、适应性及产量等性状的综合评价。5.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将不同品种或不同亲本的水稻进行人工杂交,以创造新的遗传组合,从而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主要步骤包括:亲本选择与配对、杂交、自交及选择。还需关注杂种优势的利用,通过选择具有较强杂种优势的后代,提高水稻产量和抗性。5.3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水稻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进而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常见诱变方法有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和化学诱变等。诱变育种的关键在于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以及对突变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分析。5.4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水稻基因进行精准操作,实现优良性状的快速传递和组合。主要方法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克隆与转化、基因组编辑等。分子育种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减少盲目性,加快良种的选育进程。还需关注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表达特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第6章水稻良种区域试验与示范6.1区域试验设计与实施6.1.1试验目的区域试验旨在评价水稻良种在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稳定性和丰产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6.1.2试验设计(1)试验品种:选择经过前期试验表现优良的品种。(2)试验地点:根据我国水稻生态区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点。(3)试验布局: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3次重复,小区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4)试验年限:至少进行3年试验。6.1.3试验实施(1)播种:按照当地适宜的播种期进行。(2)育秧:采用湿润育秧或旱育秧,培育壮秧。(3)移栽:按照当地适宜的密度进行移栽。(4)田间管理:参照当地高产栽培技术进行。(5)观察记载:详细记录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抗逆性等。6.2示范推广与技术指导6.2.1示范推广(1)选择适宜区域:根据区域试验结果,选择适宜推广的水稻良种。(2)推广面积:根据品种表现和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推广面积。(3)推广方式:采用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对水稻良种的认知度。6.2.2技术指导(1)播种技术:指导农民掌握适宜的播种期、播种量和种子处理方法。(2)栽培技术:推广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栽培技术,如湿润育秧、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3)病虫害防治:指导农民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产量损失。(4)收获与储藏:指导农民适时收获,保证稻谷品质,降低产后损失。通过区域试验与示范推广,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促进水稻产业持续发展。第7章水稻良种繁殖与加工7.1良种繁殖技术7.1.1繁殖基地选择良种繁殖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排灌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区域。同时应避开水稻病虫害高发区,保证繁殖材料的纯度和质量。7.1.2繁殖材料准备选用经过审定的水稻良种,保证种子纯度和优良性状。对繁殖材料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病虫害传入。7.1.3育秧技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如湿润育秧、旱育秧等。严格掌握育秧密度、水分管理、肥料施用等技术,培育健壮秧苗。7.1.4栽插技术采用合理的栽插密度和栽插方式,如人工插秧、抛秧、机插秧等。栽插深度适宜,保证良种繁殖的产量和品质。7.1.5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重点关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如拔节期、抽穗期等,保证良种繁殖成功。7.1.6收获与储藏在水稻成熟期及时收获,避免种子落地污染。收获后进行晾晒、清选、分级,保证种子质量。储藏过程中注意防潮、防虫、防霉变。7.2种子质量检测与加工7.2.1种子质量检测对繁殖的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保证种子质量符合要求。7.2.2清选与分级对种子进行清选,去除杂质、病粒、虫蛀粒等。根据种子大小、形状、色泽等特征进行分级,提高种子商品价值。7.2.3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如包衣、消毒等,以提高种子发芽率、防治病虫害、延长种子寿命。7.2.4包装与标识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包装材料,进行定量包装。包装上应清晰标注品种名称、品种审定编号、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7.2.5储藏与运输种子储藏应遵循“低温、干燥、通风、防潮”的原则,防止种子发霉、虫蛀、变质。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潮、防晒、防震,保证种子质量不受影响。7.2.6售后服务为用户提供良种种植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咨询等服务,提高良种推广效果。同时建立种子质量追溯体系,保证消费者权益。第8章水稻良种推广策略8.1推广体系构建为了保证水稻良种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构建一套完善的推广体系。以下是推广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8.1.1建立健全良种推广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水稻良种推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推广工作。同时加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8.1.2加强良种推广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推广人员,开展系统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同时鼓励推广人员深入基层,了解农民需求,提高推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8.1.3完善良种推广网络建立覆盖全国的水稻良种推广网络,包括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线上平台通过网站、公众号等途径,发布良种信息、技术培训和政策措施;线下渠道则通过举办现场观摩、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等活动,让农民直观了解良种的优势。8.2推广模式与途径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推广模式与途径,提高水稻良种的普及率。8.2.1示范推广在优势产区、重点区域建立水稻良种示范田,通过实际种植效果展示良种的优良特性,引导农民自觉选用良种。8.2.2技术培训组织专家团队,针对良种的种植技术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管理水平,保证良种优势得以发挥。8.2.3信息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等,及时向农民推送良种信息、市场动态和政策法规。8.2.4市场营销与种子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推广水稻良种,提高良种的市场占有率。8.3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8.3.1制定优惠政策对良种选育、生产、推广等环节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良种推广成本。8.3.2资金支持设立水稻良种推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良种推广工作,保证推广活动的顺利进行。8.3.3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水稻良种推广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3.4加强监管与评估建立健全良种推广监管制度,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保证良种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不合格的良种及时进行淘汰,保障农民利益。第9章水稻良种配套栽培技术9.1栽培模式与密度9.1.1栽培模式选择根据我国不同生态区域特点,选择适宜的水稻栽培模式,是实现良种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主要栽培模式包括湿润直播、旱直播、育秧移栽等。各地区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资源状况等因素,合理选用适宜的栽培模式。9.1.2栽培密度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应根据品种特性、栽培区域、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一般而言,早熟品种和分蘖力强的品种,密度可适当加大;晚熟品种和分蘖力较弱的品种,密度宜适当降低。9.2育秧与移栽技术9.2.1育秧技术育秧是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秧苗质量和产量。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栽培方式选择适宜的育秧方法。主要育秧方式包括湿润育秧、旱育秧、塑盘育秧等。9.2.2移栽技术移栽是水稻栽培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移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龄移栽: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移栽年龄。(2)浅插:浅插有利于水稻分蘖和根系生长,提高成活率。(3)均匀移栽:保证移栽密度均匀,避免出现疏密不均的现象。(4)及时补苗:移栽后及时检查成活情况,发觉缺苗及时补苗。9.3水肥管理9.3.1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水稻高产、优质的关键。应根据生育期、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进行科学灌溉。(1)返青期:保持浅水层,促进秧苗返青。(2)分蘖期:适当增加水层,促进分蘖。(3)拔节孕穗期:保持适水层,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求。(4)抽穗开花期: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5)灌浆成熟期:适当控制水分,防止水稻倒伏。9.3.2肥料管理合理施肥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需求和生育期进行施肥。(1)基肥: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肥力。(2)追肥: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适量追施氮肥,促进水稻生长。(3)穗肥:抽穗前适量施用氮肥,提高产量和品质。(4)粒肥:灌浆期适量施用氮肥,提高粒重。9.4病虫害防治9.4.1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防治措施包括:(1)选用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