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 答题指导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 答题指导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 答题指导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 答题指导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 答题指导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答题指导讲义知识回顾一、古诗1、古诗阅读方法:读标题;读作者;读意象;读注释。2、古诗常见题材: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咏物诗;边塞战争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诗。3、古诗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感官结合、托物言志、对比、用典、借古讽今等。4、常见语言风格: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含蓄委婉、粗犷豪放等。5、炼字题答题方法:(1)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2)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3)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6、炼句题(1)‌赏句中“意”‌: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意境。(2)‌赏句中“技”‌: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3)‌手法+内容表达+情感作用+结构作用‌:运用这个模板,可以有效地引导思考,使答案更加完善。7、内容理解题(1)‌准确解读文本‌:首先,需要仔细阅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题目、作者和注释。诗歌的题目有时会提供关键信息,作者的风格和时代背景也对理解诗歌有帮助。注释中可能会提供关于诗歌背景和关键词汇的解释,这些都是理解诗歌的重要线索‌。(2)‌分析诗歌结构和内容‌:诗歌通常由起承转合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意义。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图和情感表达。此外,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关键词汇,这些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1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诗歌往往通过意境和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如孤寂、凄清、喜悦等,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使用适当的术语来描述意境的特点,如繁华热闹、雄浑壮丽等,可以使答案更加专业和准确(3)答题模板:内容描述+技法及意境分析+表达情感‌二、文言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4.不见曦月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5.至于夏水襄陵襄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6.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7.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8.不以疾也不以疾:没有这么快9.则素湍绿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10.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1.绝多生怪柏绝:极高的山峰12.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3.清荣峻茂荣:茂盛14.良多趣味良:甚,很15.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16.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7.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凄异:凄惨悲凉18.空谷传响响:回声19.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20.四时俱备四时:四季21.晓雾将歇歇:消散22.夕日欲颓颓:坠落23.沉鳞竞跃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24.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2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6.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27.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28.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2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30.从流飘荡从:跟、随31.任意东西东西:向东或向西32.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33.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34.鸢飞戾天者戾:至、到达35.望峰息心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36.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37.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真题训练第一篇古代诗歌阅读(共6分)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注】①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的劳动。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无论是从题目中的“山村”还是从诗中的“鸡鸣”“竹溪”等意象,都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B.首句写入山村前的所闻。因为是雨天,山村的轮廓在远处未必看得分明,但鸡鸣声却听得清晰,故用鸡鸣之声衬托出山村的喧闹。第二句通过对一条引人入胜的山村小径的描绘,显示山居之“深”,让读者在诗句中体验了款步山行的味道。C.第三句写入村所见。妇姑雨中相唤浴蚕,亲切和睦,呈现了一派融洽和谐的农忙景象。D.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从景物写到人事,从人事写到环境气氛,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鲜明生动的意象,传达出浓郁的乡土气息。1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指出来,并结合全诗分析这一字的妙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共16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1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引”的古字形像一人拉弓,本义是“开弓”,引申指“拉”。这里引申为“延长”。B.“是日,天宇晴霁”和“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中“是”的含义是一样的。C.“左顾右盼”中“顾”是“看”的意思。以此推断,“四顾无纤翳”中“顾”也可以解释为“看”。D.“亦可异也”和“属引凄异”(《三峡》)中的“异”含义是不一样的。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B.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C.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D.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文段都写到山,两文中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另外,两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请简单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篇古诗文阅读(18分)春日汪藻①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②烟瞑③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注释】①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②茅茨:茅草屋顶。③烟瞑:烟而迷蒙。10.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春日”,作者是用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等镜头来表现的。B.诗中“客衣湿”所呼应的一联是“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C.颔联主要写人,写出了人经过渡口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D.全诗语言清新明快,素净淡雅,极具画面感,读来别有一番意趣。11.小明同学读此诗后觉得可以从景物描写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下是他的总结,请你根据诗歌内容,补充完整。写景方法相关诗句景物特点表达情感夸张野田春水碧于镜③④拟人①②茅茨烟瞑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①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以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祝史:祠中主持祭祀的人。②翳:遮盖,这里指云。12.对文中加点词词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词义A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联想成语法:悉听尊便全、都B谒妙用真人祠联系语境法:上文说“过巫山凝真观”参拜C授以符书于此课内迁移法:不以疾也认为D久之不散查阅词典法: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这”或“它”;③动词“往、去”;④音节助词,无实义。音节助词,无实义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B.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C.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D.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1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文段所写“山”的特点有何不同。第三篇(一)诗歌鉴赏(6分)秋夜唐·方干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注】欹:qī,依靠,倚靠。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睡醒”“欹枕”写出了诗人在秋夜里被鸿雁惊醒,彻夜无眠的情状。B.颔联写诗人的梦被打破,灯光逐渐消失,被深夜包围的寂寥之感。C.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色”“虫声”,营造了闲适惬意的氛围。D.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虽离开了故乡很久,但对故乡的思念未曾减少的情感。9.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4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极乐寺纪游袁宗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③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⑤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⑥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注】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③斑剥:斑驳疏落。④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分的缁布冠,元代以后废。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⑤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⑥情障:这里犹言“心愿”。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西山深涧中来”中的“从”和“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的“从”意思相同。B.“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的“若”本义是“顺从”,引申为“如同,像”“选择”“比得上”等,在此处取“如同,像”之意。C.“然”有“对,正确”“如此,这样”“然而,但是”等义项,“思立亦以为然”的“然”应为“然而,但是”。D.“是日分韵”的“是”与“是非曲直”中的“是”意思相同。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B.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C.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D.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6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同为游寺,情感上有相通之处,但因个人际遇不同,也存在着差异,请从情感的角度说说两文的异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篇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6分)春山夜月于良史①春山多胜事②,赏玩夜忘归。掬③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④。【注】①于良史:唐代诗人,其五言诗清丽超逸,讲究对仗。②胜事:美好的事物。③掬(jū):双手捧起。④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土小。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开头两句统领全篇,后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赏玩忘归”的描述。B.因为春天山中美好的事物很多,所以诗人一整天都在山里“赏玩”,竟然忘了回去。C.颈联中诗人唯兴所适,不比较路程远近,他陶醉于山中月下美景,在将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D.尾联从远方转向近处,以声音引出画面,用爱怜的笔触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10.这是一首有特色的写景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传神名句,请你赏析这句诗的传神之处。(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过杭,东还会稽①。龙井②辨才法师以书邀予入山。比出郭,已日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③,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毛发。遂弃舟,从参寥杖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经佛寺十,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有也。行二鼓矣,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潮音堂。明日乃还。(选自秦观《淮海集》)【注】①会稽:今浙江绍兴。②龙井: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③篮舆:竹轿。1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书”的意思有:写字;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⑥姓,“以书邀余人山”的“书”的意思应为④,与“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同义。B.成语“比邻而居”的“比”的意思是“挨着,紧靠着”,据此可类推“比出郭”的“比”也为此意。C.“霁”,从雨,齐声。本义:雨止。“天宇开霁”的“霁”的意思为“雨止,天放晴”。D.“憩于龙井亭”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相同。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人/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算岭B.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人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C.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人/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D.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人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语句的大意。(6分)(1)遂弃舟,从参寥杖策并湖而行。(3分)(2)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有也。(3分)1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1)文中称山中“皆寂不闻人声”,又说“流水激激悲鸣”,是否前后矛盾?(2分)(2)作者为什么发出“殆非人间有也”的感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分) 第五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夜行吴兆骞①惊沙莽莽②飒风飙,赤烧连天夜气遥。雪岭三更人尚猎,冰河四月冻初消。客同属国思传雁③,地是阴山学射雕④。忽忆吴趋⑤歌吹地,杨花楼阁玉骢骄⑥。【注释】①吴兆骞,清初诗人,吴江松陵镇人,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23年。②莽莽:辽阔无边。③属国思传雁:这里运用了汉朝苏武的典故。属国,指苏武,他受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后被囚禁。经过19年的煎熬,终于被皇帝鸿雁传诏,得以放还。归国后,任典属国。④学射雕:指诗人在阴山脚下学习射雕。⑤吴趋:古代吴地歌曲的名称。⑥玉骢骄,指骑马奔驰于春郊。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的“惊沙”“飒风飙”突出了西北的特点,“赤烧连天”是指烧野草的火焰在远处与天边相连,意境阔大。B.三更过后,雪岭上还有人在打猎;四月已到,冰封的河流方始解冻。颔联在写景的同时描绘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物候特征。C.颈联中的“客”字,措词独具匠心。明明是被囚之身,却偏偏说是异乡作客,从中隐隐可见作者无罪被谴的遭遇,透露出一种无奈苦涩的心理。D.尾联中诗人的心情逐渐变得明朗欢快,主要是此时诗人听到了吴地的歌曲、看见了随风飘荡的柳絮、精美的琼楼玉阁,还有在春风里畅意奔跑的骏马。10.重点分析诗歌的后两联,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手法 情感客同属国思传雁,地是阴山学射雕。 ①②忽忆吴趋歌吹地,杨花楼阁玉骢骄。 ③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甲】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释】①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乙】龙山重明·张岱①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②,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③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④雪货呆白⑤。坐久清冽,苍头⑥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⑦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⑧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界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注释】①张岱:明代文学家。中年以后,张岱遭遇了国破家亡的变故,为躲避战火,他被迫隐居西白山。回想五十年来的经历,当年的繁华靡丽就好像一场大梦,于是他追忆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②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③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④光:显出光亮。⑤呆白:苍白。⑥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⑦觥(gōng):古代一种酒器。⑧欱:同“喝”。11.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文言词句方法 解释月色入户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A.门相与步于中庭课内迁移法:未复有能与其奇其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B.参与,这里指领悟、欣赏余勉强举大觥敌寒 参考成语法:寡不敌众C.抵挡,抵抗三鼓归寝 查阅词典法:①一种打击乐器;②击鼓;③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三鼓”,即“三更”。 D.③(序号)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A.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B.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C.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D.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3分)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14.【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根据景物特点及写作背景,简要概括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答题指导讲义·教师版知识回顾一、古诗1、古诗阅读方法:读标题;读作者;读意象;读注释。2、古诗常见题材: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咏物诗;边塞战争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诗。3、古诗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感官结合、托物言志、对比、用典、借古讽今等。4、常见语言风格: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含蓄委婉、粗犷豪放等。5、炼字题答题方法:(1)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2)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3)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6、炼句题(1)‌赏句中“意”‌: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意境。(2)‌赏句中“技”‌: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3)‌手法+内容表达+情感作用+结构作用‌:运用这个模板,可以有效地引导思考,使答案更加完善。7、内容理解题(1)‌准确解读文本‌:首先,需要仔细阅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题目、作者和注释。诗歌的题目有时会提供关键信息,作者的风格和时代背景也对理解诗歌有帮助。注释中可能会提供关于诗歌背景和关键词汇的解释,这些都是理解诗歌的重要线索‌。(2)‌分析诗歌结构和内容‌:诗歌通常由起承转合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意义。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图和情感表达。此外,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关键词汇,这些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1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诗歌往往通过意境和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如孤寂、凄清、喜悦等,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使用适当的术语来描述意境的特点,如繁华热闹、雄浑壮丽等,可以使答案更加专业和准确(3)答题模板:内容描述+技法及意境分析+表达情感‌二、文言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4.不见曦月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5.至于夏水襄陵襄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6.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7.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8.不以疾也不以疾:没有这么快9.则素湍绿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10.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1.绝多生怪柏绝:极高的山峰12.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3.清荣峻茂荣:茂盛14.良多趣味良:甚,很15.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16.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7.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凄异:凄惨悲凉18.空谷传响响:回声19.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20.四时俱备四时:四季21.晓雾将歇歇:消散22.夕日欲颓颓:坠落23.沉鳞竞跃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24.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2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6.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27.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28.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2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30.从流飘荡从:跟、随31.任意东西东西:向东或向西32.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33.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34.鸢飞戾天者戾:至、到达35.望峰息心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36.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37.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真题训练第一篇古代诗歌阅读(共6分)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注】①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的劳动。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A.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无论是从题目中的“山村”还是从诗中的“鸡鸣”“竹溪”等意象,都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B.首句写入山村前的所闻。因为是雨天,山村的轮廓在远处未必看得分明,但鸡鸣声却听得清晰,故用鸡鸣之声衬托出山村的喧闹。第二句通过对一条引人入胜的山村小径的描绘,显示山居之“深”,让读者在诗句中体验了款步山行的味道。C.第三句写入村所见。妇姑雨中相唤浴蚕,亲切和睦,呈现了一派融洽和谐的农忙景象。D.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从景物写到人事,从人事写到环境气氛,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鲜明生动的意象,传达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解析】B(“故用鸡鸣之声衬托出山村的喧闹”说法有误。)1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指出来,并结合全诗分析这一字的妙处。(4分)(1(对比/心境,抒发了诗人对田家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宁静优美/(活的喜爱与赞美。(1111果诗眼找错了,但是分析对几分就给几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6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1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A.“引”的古字形像一人拉弓,本义是“开弓”,引申指“拉”。这里引申为“延长”。B.“是日,天宇晴霁”和“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中“是”的含义是一样的。C.“左顾右盼”中“顾”是“看”的意思。以此推断,“四顾无纤翳”中“顾”也可以解释为“看”。D.“亦可异也”和“属引凄异”(《三峡》)中的“异”含义是不一样的。【解析】B(前一个“是”是代词,这;后一个“是”做动词,表判断,两者用法不同。)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B)A.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B.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C.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D.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解析B】(ACB。)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参考答案:】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评分细则:虽:即使,1分;奔:飞奔的马(骏马),1分;整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参考答案:】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奇妙,奇特,奇峭,奇丽)的景象(景色)。评分细则:议者:议论的人(们),1分;奇:翻译成:奇异,奇妙,奇特,奇峭,奇丽)的景象,1分;整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甲、乙文段都写到山,两文中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另外,两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请简单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甲文描写三峡两岸的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岭、遮天蔽日的特点(答出一个特点12(242)【参考译文】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第二篇古诗文阅读(18分)春日汪藻①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②烟瞑③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注释】①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②茅茨:茅草屋顶。③烟瞑:烟而迷蒙。10.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春日”,作者是用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等镜头来表现的。B.诗中“客衣湿”所呼应的一联是“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C.颔联主要写人,写出了人经过渡口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D.全诗语言清新明快,素净淡雅,极具画面感,读来别有一番意趣。【解析C】.颔联主要写景,而不是写人。写人眼前所见的景:野田、春水、渡口、鸥鸟。11.小明同学读此诗后觉得可以从景物描写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下是他的总结,请你根据诗歌内容,补充完整。写景方法相关诗句景物特点表达情感夸张野田春水碧于镜③④拟人①②茅茨烟瞑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答案】①桃花嫣然出篱笑②视听结合③恬静优美④喜爱【解析】“桃花嫣然出篱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嫣然”“笑”赋予桃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枝桃花伸出篱外,将开未开、含苞待放的动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或春日所见景色)的喜爱之情。“茅茨烟瞑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意思是草屋顶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运用了视觉和听觉,写茅茨人家,柳昏烟暝;迷蒙雾气,沾衣欲湿;意境朦胧优美。作者忽闻一声鸡鸣,更觉宁静安谧。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欣悦,感受的新鲜。整首诗写野田春水映映,一碧如镜,固然赏心悦目;渡边鸥鸟忘机,与人相亲相近,自有物我欣然之趣;篱间夭桃临风,似开未开,嫣然含笑,更觉深情。茅茨人家,柳昏烟暝;迷蒙雾气,沾衣欲湿;意境朦胧优美。作者忽闻一声鸡鸣,更觉宁静安谧。表现了恬静优美的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①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以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祝史:祠中主持祭祀的人。②翳:遮盖,这里指云。12.对文中加点词词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词义A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联想成语法:悉听尊便全、都B谒妙用真人祠联系语境法:上文说“过巫山凝真观”参拜C授以符书于此课内迁移法:不以疾也认为D久之不散查阅词典法: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这”或“它”;③动词“往、去”;④音节助词,无实义。音节助词,无实义【解析】C不以疾也,句意为不及船行得快。以,认为。授以符书于此,句意为在此把符书送给了(夏禹)。以,把。选项中使用课内迁移法,因此推断“以”的词义为“认为”表述有误。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B.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C.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D.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1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趣味。1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文段所写“山”的特点有何不同。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翻译】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第三篇(一)诗歌鉴赏(6分)秋夜唐·方干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注】欹:qī,依靠,倚靠。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睡醒”“欹枕”写出了诗人在秋夜里被鸿雁惊醒,彻夜无眠的情状。B.颔联写诗人的梦被打破,灯光逐渐消失,被深夜包围的寂寥之感。C.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色”“虫声”,营造了闲适惬意的氛围。D.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虽离开了故乡很久,但对故乡的思念未曾减少的情感。【解析C】空荡的月光和微弱的虫声一静一动,营造了清幽孤寂的氛围,“闲适惬意”解读有误。9.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4分)【参考答案】示例:“我”坐在窗前,看着空荡的月光,聆听寂静的墙壁上微弱的虫鸣声。(1分)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空荡的月光和微弱的虫叫声,营造了清幽寂寥的氛围,(1分)表现了诗人思乡的孤苦之情。(二)文言文阅读(14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极乐寺纪游袁宗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③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⑤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⑥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注】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③斑剥:斑驳疏落。④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分的缁布冠,元代以后废。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⑤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⑥情障:这里犹言“心愿”。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西山深涧中来”中的“从”和“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的“从”意思相同。B.“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的“若”本义是“顺从”,引申为“如同,像”“选择”“比得上”等,在此处取“如同,像”之意。C.“然”有“对,正确”“如此,这样”“然而,但是”等义项,“思立亦以为然”的“然”应为“然而,但是”。D.“是日分韵”的“是”与“是非曲直”中的“是”意思相同。【解析B】A.“从西山深涧中来”中的“从”意为“自”,“从流飘荡”中的“从”意为“跟、随”,意思不同。B.理解正确。C.“思立亦以为然”的“然”应为“如此,这样”。D.“是日分韵”的“是”的意思是“这”,“是非曲直”中的“是”意思是“对的,正确的”,意思不同。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2分)A.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B.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C.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D.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6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重点词:但、耳)(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翻译】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重点词:去、可、若)13.本文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同为游寺,情感上有相通之处,但因个人际遇不同,也存在着差异,请从情感的角度说说两文的异同。(4分)【参考答案】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1分)异:《极乐寺纪游》对官场的厌倦(对个人心性解脱的追求)。(1分)《记承天寺夜游》贬谪的悲凉、不得志的抑郁之情、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等。(2分)【乙】文参考译文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像是一千匹白色的带子,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树,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柳条有一丈多长。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粗。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当天每人分别押一个韵,各自做了一首诗,然后道别。第四篇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6分)春山夜月于良史①春山多胜事②,赏玩夜忘归。掬③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④。【注】①于良史:唐代诗人,其五言诗清丽超逸,讲究对仗。②胜事:美好的事物。③掬(jū):双手捧起。④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土小。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这首诗开头两句统领全篇,后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赏玩忘归”的描述。B.因为春天山中美好的事物很多,所以诗人一整天都在山里“赏玩”,竟然忘了回去。C.颈联中诗人唯兴所适,不比较路程远近,他陶醉于山中月下美景,在将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D.尾联从远方转向近处,以声音引出画面,用爱怜的笔触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解析】D由近处转向远方10.这是一首有特色的写景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传神名句,请你赏析这句诗的传神之处。(4分)【参考答案】结构上,前句紧承上联的“夜”字,下句“弄花”则承首句的“春”字。(1分)内容上“掬水”句写泉水清港明激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这两句写出了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2分)“掬”字和“弄”字,既写景又写人,表现了诗人的童心和雅兴,确是传神。(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过杭,东还会稽①。龙井②辨才法师以书邀予入山。比出郭,已日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③,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毛发。遂弃舟,从参寥杖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经佛寺十,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有也。行二鼓矣,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潮音堂。明日乃还。(选自秦观《淮海集》)【注】①会稽:今浙江绍兴。②龙井: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③篮舆:竹轿。1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A.“书”的意思有:写字;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⑥姓,“以书邀余人山”的“书”的意思应为④,与“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同义。B.成语“比邻而居”的“比”的意思是“挨着,紧靠着”,据此可类推“比出郭”的“比”也为此意。C.“霁”,从雨,齐声。本义:雨止。“天宇开霁”的“霁”的意思为“雨止,天放晴”。D.“憩于龙井亭”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相同。【解析B】“比出郭”意为“等到出了城”。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B)A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人/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算岭B.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人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C.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人/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D.出雷峰/度南屏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