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页第四部分写作解读真题明考向考情概览真题体验命题解析真题体验[考题一][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范文]讲好中国故事,彰显青春力量好故事,有力量。生逢盛世,青年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时代声音,启迪文化智慧,展现民族形象,彰显青春力量。何谓好故事?故事是一种往事,是一种记忆,它记载着人类关于自身的种种探索与思考。好的故事,有广阔的视界,有深远的意义,有无穷的智慧。悠悠华夏五千年,包孕着无数灿若繁星的好故事。青年既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善于汲取故事力量,助力民族未来发展。追古溯源,讲好中国故事,启迪心灵智慧,传播华夏文化。流传百世的中国神话传说故事,是人类自我探索的启蒙宣言: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彰显了先祖们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品格;牛郎织女,梁祝化蝶,开启了人类追求爱情的浪漫与抗争之旅。包罗万象的中国历史故事,是人类世俗生存的智慧锦囊:“一诺千金”教人诚信立世,“程门立雪”教人尊师重道,“胸有成竹”教人积累实践,“老马识途”教人绝处逢生……无数好故事,凝聚了民族的智慧。青年遨游华夏故事汪洋,要不断汲取故事力量,启迪个人智慧,传播华夏文化。立足当下,讲好中国故事,担起时代责任,赓续民族精神。讲好先辈故事,体会和平来之不易:方志敏“奋斗到死”,坚守革命信仰;梅兰芳“蓄须明志”,体现民族气节;孙中山屡败屡战,鞠躬尽瘁;邓小平大胆改革,唱响“春天的故事”……青年肩负重任,既要讲好先辈浴血奋战的革命故事,更要讲好当代青年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耶鲁哥”秦玥飞回到农村,发起黑土麦田公益,成为大学生村官的故事,“最美奋斗者”黄文秀从北师大高才生下到百色基层锤炼的故事,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青年,要讲好他人的故事,砥砺奋进;更要讲好自己的故事,掌控命运。展望未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民族形象,彰显青春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提升我国综合国力,需要更多的优秀青年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出中国的大国形象。国际上,前有外交部发言人不卑不亢,坚定发声;后有青年演员两次代表中国青年走进联合国发表英文演讲,吸睛无数……当代青年重任在肩,作为互联网社交平台的活跃群体,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话语解说中国,以海内外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国际社会传播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当代青年要讲好中国故事,需内外兼修:练好“内功”,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练好“外功”,勇毅担当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和使命,以青年特有的视角和语言,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彰显青春力量![解读]这道作文题审题难度不大,便于考生发挥。材料围绕“好的故事”展开议论,列举了好的故事在不同情境和场合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如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个人命运,展现民族形象,等等。最后用“故事是有力量的”加以总结。“故事是有力量的”成为材料的主旨和写作的核心。本题的题材范围很广,贴近考生生活,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列举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思考,选择最有创意也最适合自己的题材进行写作。什么是好故事、讲好什么故事、如何讲好故事,都是好的写作角度。考生可以联想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程门立雪、老马识途等故事带给自己的启示;也可以从新时代中国故事“主讲人”的角色出发,探讨如何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写作时,要有高站位,更要有对实际生活的感悟。考生可以记叙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悟;可以对某个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对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也可以探讨怎么讲故事才能让故事更有力量等问题。[考题二][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范文]寻十方明镜,绘真我画像——写给高一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亲爱的高一学弟学妹们:你们好!辽阔天空任我飞,崭新人生任我绘。学弟学妹们,刚跨进高中大门,新的起点,新的航程,是不是满怀憧憬与希望?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是不是又陷入重重困惑与迷茫?认识自己、认清真我,是哲学命题,又是烟火人生的根本。苏格拉底一辈子都在追求“认识你自己”,老子让我们明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么,如何准确认识自我,描绘出真我人生画像呢?一面镜子,一次映照,便是一种自我认识。学弟学妹们,这是我多年来的深彻感悟,我们的双眼,总是在看他人、看世界,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才能弄清生活的本质。我们要细微感知自己对细小事物的态度,那是一面镜子,以此映照,认清自我心灵的温度。对比自己弱的人,能无欺乎?对有残疾的人,能无嘲乎?对基层的工作者,能有敬乎?对自然中的动植物,能有善乎?对需要帮助的人,能有爱乎?细察我们的内心,是否被轻慢、鄙视、厌恶硬化着,冰冻着?这样积极调节自我画像的底色,让我们心灵四季如春,保持恰好的温度,才能见到心田上长出的蓬勃生命景象!我们要深入思考自己传承历史文化的深度,那是一面镜子,以此映照,认清自我血脉的纯度。一件石器、一块陶片,连接着我国远古文化;一条龙飞,一只凤舞,鲜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诸子百家的丰富,儒道学说的博大,诗词文化的灿烂……这些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根脉,我们了解多少?传承多少?渗入我们血液的有多少?只有深入反思,才能提炼我们血脉的纯度,更好绘出灿烂精神的真我人生画像!我们要真诚反思自己对待时代英雄的态度,那是一面镜子,以此映照,认清自我精神的高度。现实是最好的教科书,打开2020年的扉页,四面八方的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这些英雄是一束束光,照亮生的希望。致敬英雄,学习英雄,他们是我们的精神地标,让我们的血液也沸腾着爱、责任与担当!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们的自画像,是心灵的画像,是精神的画像,是气格的画像!人生是一场修炼,我们要善于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联中,从大千十方中去寻找各种镜子,观照自我,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扬善补缺,用一生行动来描绘出最美好、最真实的自我画像。最后,衷心祝愿学弟学妹们寻得十方明镜,绘得人生佳景!此致敬礼!你们的学姐2020年×月×日[解读]本题要求考生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如何”,要求考生必须写“怎么样”,进行措施分析。本文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时代进步巧妙结合,在小我与时代的自然结合中厚植家国情怀,论述由浅而深,层层展开,彰显出高远的立意。文中列举了苏格拉底、老子及时代英雄的相关素材,这些穿越古今中外的素材意蕴丰厚,无不显示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刻的思想,使得论证不仅有力度,更有张力。
命题解析2021—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情况一览年份卷别材料内容试题题型2023新课标Ⅰ卷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思辨分析类、启发思考类新课标Ⅱ卷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思辨分析类、启发思考类全国甲卷“时间·技术·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思辨分析类、启发思考类全国乙卷互助合作、互利共赢。思辨分析类、启发思考类2022新高考Ⅰ卷借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类比人生成长的方式方法,引导考生思考如何看待人生中的“本手、妙手、俗手”。新材料作文、思辨分析类新高考Ⅱ卷选择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奋发有为的典型事迹,要求考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作征文。任务驱动型、启发思考类全国甲卷结合《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情节,谈“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现象给人的启示。新材料作文、启发思考类、思辨分析类全国乙卷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谈感受与思考。图表+文字的材料作文、启发思考类、思辨分析类2021新高考Ⅰ卷“体育之效,强弱之变”的启示意义。新材料作文、启发思考类、思辨分析类新高考Ⅱ卷漫画“写人与做人”的内容和寓意。漫画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思辨分析类全国甲卷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新材料作文、启发思考类、思辨分析类全国乙卷古人对追求理想的比喻性阐释给当代青年的启示。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思辨分析类结合如上真题和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情况梳理可知:1.高考作文基本都是材料作文,或文字或漫画,或繁复或简约。试题整体呈现从宏大叙事、主题彰明到价值渗透、润物无声的发展轨迹,能力考查由注重“任务驱动、情境交际”到注重“具体问题、个性思辨”。2.命题紧密联系时政热点与现实生活,选材围绕立德树人、核心价值、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时代精神、个人奋斗、生活哲理、文化传承等宏大主题,意在培根铸魂、以文化人,引导考生关注国家与时代发展的动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统一。3.命题体现强烈的思辨色彩,注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意在引导考生建构必备知识体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理性辨析的习惯,提高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4.2023年高考卷的四道作文题目,精心选材、精心设问,题面简洁但意蕴丰富,启人深思。试题高擎思想大旗,坚定理想信念;立足考生生活,鼓励个性表达;阅读写作关联,引导深度学习。这些变化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专题八不同命题材料的审题立意知识建构梳理知识建支架审题立意原则步骤一、审题与立意四原则如果说“审题”是指明辨题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的话,那么“立意”指的就是明确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是在阅读理解作文题所给的材料的基础上提炼主题,向读者展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中的“中心明确”就是针对立意所提出的要求,作文必须“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原则说明准准确、鲜明。立意准确就是准确提炼材料的主旨,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其中“思想健康”就是要体现时代的正能量,抒发积极健康的情感。稳理性、稳妥。所持观点中肯,不走极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态度来分析问题,行文缜密妥当。深深刻、集中。“深刻”指论证指向事物或问题的本质,能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观点具有启发性。“集中”指作文围绕一个主题深入开掘,不旁敲侧击,不零乱分散。新新颖、独到。具体指观点、材料、论证过程新鲜有创意,有个性特点,能给人以新颖的心灵感受与教益;但“新”应建立在写作者对社会、生活、事物所具有的独到、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之上,要行文有度,不可弄巧成拙。二、审题与立意四步骤例[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步骤说明第一步:抓住关键词句材料的关键句是“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否则,难免下出俗手”,即材料的中心句。关键词有“本手”“妙手”“俗手”“理解深刻”等。理解三个术语的深刻内涵:本手,合乎棋理,下法正规,讲究规律与正道;妙手,下法精妙,出人意料,追求变化与创新;俗手,貌似合理,其实受损,多违背规律、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这三个概念在材料中的作用不一样,“本手”居于中心,“妙手”“俗手”是由“本手”孕育发展出的两个不同方向。“理解深刻”是针对“本手”而言的,即要对“本手”所包含的意思了解透彻,并能在实际运用中融会贯通,指导实践,发挥作用。理解把握“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否则,难免下出俗手”的内涵是重点。只有“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弄巧成拙出“俗手”。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下围棋,而且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也有重要启示意义:练好“本手”,掌握“真功夫”,并在此基础上敢于突破,才能避“俗手”出“妙手”,才是做事创业的最佳路径。第二步:找准切入口材料中提及的“本手”就是最佳的切入口。从关键词、中心句中感悟三个围棋术语的哲理:“本手”是根本,“妙手”“俗手”是结果。坚守“本手”,夯实基础,下足功夫,就能下出“妙手”,增实效,否则就会落入“俗手”的怪圈,处处被动挨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狠下功夫,掌握普遍规律,敢于突破和创新,才能获得成就,创造事业和人生的辉煌。第三步:选定好角度在表述对“本手、妙手、俗手”的认识与思考时,可从以下角度切入:可正面谈,要筑牢根本,守正创新,才能达到“妙手”的境地;也可反面谈,不能藐视根本,好高骛远,落入“俗手”的陷阱;也可辩证谈,既要练好内功,又要创新发展,才能避“俗手”出“妙手”,迎来人生的高光时期;还可以结合某个领域谈,要想成就某项事业,就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还能就国家的发展谈,要保持战略定力,苦练“本手”,才能得“妙手”而使国家行稳致远。总之,围绕“本手、妙手、俗手”三者关系展开思考,方向多样,角度自由。但要注意“由此及彼”,即由“围棋术语”谈起,获得启示,联想到人生、社会、事业、国家等方方面面。第四步:形成观点句观点句,就是作文立意的基础,是记叙文的中心、散文的线索、议论文的论点。文章有了切题的观点句,才不会偏题、跑题。能力突破研析考题点迷津任务情境类观点看法类漫画类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最新命题动向,情境是写作考查的根本载体,因此,材料作文仍然是今后高考命制写作题的重点和趋势,在此只讲练新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是指提供一则材料并略作提示,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突破点一任务情境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任务情境类材料作文,是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此类作文的材料一般叙述事情,包括时事热点、普通事件和故事等,有特定的人物、完整的事件过程、明确的事件结果。要求考生在理解材料后,或由材料设定的特定情境,引发感想,谈人生感悟——情境感悟型;或根据材料设定的交际情境,以特定的身份与特定的对象交流自己的感悟——情境交际型。[方法1]找准“重点句”,由果溯因立意重点语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如果作文题所给的是评述性材料,那么材料中一般都会有议论、抒情的语句,或出现在叙述性文字之前,构成总分式;或出现在叙述性文字之后,构成分总式。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找准了它,就找到了思维的聚合点。找准重点句后,要进行由果溯因的追问,从纷繁的因果中找到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预见最切中要害或最具深远意义的结果和发展,让思维深入“人之所罕至”的“险远”之处。析“因”立意,把握因果链条,先立足于原材料所述事件的“果”,再去追溯,列举造成此“果”的种种“因”,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如储存的论据材料和思想认识水平情况——去择其一“因”进行立意。例1[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这道任务情境类材料作文题,引导考生回顾百年党史,概略列举了节日、歌曲、作品、烈士、榜样五个方面,给出了多个关键信息,如党、人民、斗争、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有可为。审题时,应抓住这道作文题的重点句“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结合“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的要求,然后“由果溯因”多方追问:为什么青年在这个“可为”时代要“有为”?怎样才算是“有为”?如何做到“有为”?等等。且审题时不能脱离“可为”这一时代背景,因为个人要想“有为”,就离不开时代所提供的“可为”的环境。个人的“有为”只有在“可为”的环境中,才会有实现的可能;同时,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朵浪花,其“有为”必须融入时代的大海,才会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故考生在立意时,应将时代之“可为”与个人之“有为”相联系,这样的立意才高远新颖。[立意](1)在大有可为的时代书写时代的蓝图;(2)相信“可为”才能实现梦想,坚持“有为”才能书写华章;(3)时代已大有可为,我们当有所作为;(4)要有坚定的信念,变不可为为可为,变可为为有为;(5)知可为而为,乃有大作为;(6)做可为之事,成有为之人。[方法2]抓住“关键词”,由表及里立意关键词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的词语,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审题时,首先要捕捉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并加以感悟,因为只有读懂、悟透关键词的含义,才能准确地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紧扣核心,明确写作方向。关键词有时在材料中非常明显,有时则需要我们通过思维的延伸将其找出来。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差错,后面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成为无用功。这就要求考生能拨开材料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加以考虑,由表及里,挖掘材料纷乱现象背后潜藏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发现其蕴含的真谛、反映生活的底蕴。例2[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时间”是这道写作试题材料里的重要关键词,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人与时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如何安排时间、驾驭时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彰显。生活中,对时间的计划、安排与体验,就是时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这是考生立意行文时感受与思考的起点,也是入手写作最直接的切入点。“技术”,是材料里的另一个关键词。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技术是一个重要变量。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利用诸如编写计划单、任务书、行程表等技术,我们得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习;利用工业革命诞生的一些技术,如机器生产、交通工具等,我们得以扩大交往范围,拓宽时空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们得以让经历的时间变得更有质量。材料中“时间的仆人”是个比喻,指在时间面前没有了自我,本想掌控时间却事与愿违,反倒被时间所左右,丧失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因为依赖技术,生活变得机械、刻板,例如拘泥于时间计划表,忽略灵活性、自主性;受日程支配,疲于赶进度,没有自己的独处时间。这的确是不少高中生的备考学习状态,特别是在高中的最后阶段,这个话题有助于引导考生重新审视人面对时间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实际上,“一张一弛”“博观约取”并不是奢侈的想法,是现实中很多好学生已具备的优秀学习品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适度地有一些“放空”的时间,在沉潜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才是学习的要义。这对于人生,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从材料中,考生可以提炼出“技术发展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一个论述主题。考生可以围绕这个论题,结合个人体验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或学科认知情境,观察、梳理相应的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考生也可以围绕“技术、时间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思考技术给掌控时间带来的便利与遗憾,还可以就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以及人掌控时间的方式方法等进行阐释论证。当然考生也可以选择一个现象、一个故事、一段经历写记叙文;如有考生能写出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品,也在立意的范围之内。[立意](1)借现代技术二三,留今朝明月一轮;(2)以“技术”为基,增“时间”之华;(3)在最美的年龄,书写最精彩的人生;(4)用好“技术”,掌控“时间”;(5)推开技术的大门,探寻时间的奥秘。[方法3]感悟“契合点”,由浅入深立意对于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如何概括归纳,才不至于顾此失彼呢?这就需要考生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审读,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感悟,找到各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契合点,也就是材料的核心。“聚焦”在这几则材料的共同点上,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立意之所在。也就是说,对作文题材料要全面、准确地分析,不能只顾一点而不顾及其余,切忌将几则材料割裂开。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联系,寻找契合点,聚焦共同点,从而由浅入深立意写作。例3[2020·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这是一道任务情境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共有三段,先逐段理解。第1段引用中外名言,墨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的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他人,也要像对待自己一样。”这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话从个人与集体、国家与世界的角度谈团结的重要性。第2段意在表明世界各国与中国同命运、共风雨。第3段表明了中国投桃报李,与各国共渡难关的态度。然后把握三段材料的“契合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可感悟出青年在此情境下——“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作为中国青年代表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作文应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发出中国声音,这样立意就显得新颖高远。[立意](1)当代青年要牢记责任,勇于担当,共创未来;(2)青年是创造未来的主力,世界青年要荣辱与共,携手并进,实现人类的共赢;(3)青年一代唯有加强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才能共克时艰;(4)青年要有长远眼光和博大胸襟,把握世界的风向标,携手创造美好的未来。突破点二观点看法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2022年高考,全国八道作文题大多是观点看法类材料作文。所谓观点看法类材料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或概念组合而成的作文形式。此类作文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哲理性诗歌等,在高考试卷中多以故事、寓言、名言警句、哲理诗歌等形式命题,意蕴深厚,哲理性强。写作时我们需要兼顾各个观点或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列、对立、从属、因果、层进等),并将这些观点或概念之间的辩证、矛盾关系加以梳理,融入主观体验写成作文。这类作文意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考生在审题时要格外注意建构内在的逻辑,融入个人体验。这类作文题要求考生紧贴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考生由表及里、由果溯因、由此及彼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考生要想挖掘出切合题意的事理,就要注意根据不同材料的命题特点,确定相应的审题方法,在立意上彰显思辨色彩。[方法1]由果溯因,选定最佳立意因果关系中,“果”是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因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可以这样发问:“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或“谁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做?”或“谁说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为什么”解决了,观点也就有了。每一个“为什么”都可能对应多个答案,而每一个答案都能作为一个立意点,考生可通过比对筛选,选出最切合题意、最有心得的一个点来写。唯有如此,才能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辩证思考和分析,发掘出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而写出深意,写得精彩。例4[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作文题有三个部分:一是创设情境,材料为《红楼梦》中“翼然”“泻玉”与“沁芳”作为匾额题名选用时的相关情节;二是写作任务,具体到“移用”“化用”“独创”等方面,要求紧扣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三是具体写作要求。材料本身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为考生展示了何为“移用”,何为“化用”,何为“独创”,是考生展开联想并深度立意的主要依据。审题立意时,首先要分析材料情境的思维逻辑。为什么贾宝玉题的“沁芳”二字获得贾政认可?因为“沁芳”二字,一则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二则契合了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根据材料分析:众人取“翼然”二字,为“直接移用”;贾政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取“泻玉”,是为“借鉴化用”;贾宝玉取“沁芳”,是为“根据情境独创”。其次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思考。为什么人们不喜欢照搬,喜欢借鉴化用,更欣赏创新呢?因为直接移用,是对前人的理解和学习;借鉴化用,是在对前人的模仿基础之上的再造;根据情境独创,就是对前人的超越,是对当下实际情境需要的较完美契合。要注意的是,即使追求创新,也要注重社会情境,不能一味为了求新而脱离社会情境。最后确定立意。考生深入思考比较“移用”“化用”“创新”这三种态度后,再由果溯因地进行分析选择,才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确定最佳立意。[立意](1)生搬硬套不可行;(2)发展传承,贵在创新;(3)创新是进步之魂;(4)新时代的接班人,要勇于“拿来”;(5)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结出创新与自信之果;(6)“拿来主义”亦可绽放独创之花;(7)在借鉴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方法2]由浅入深,把握深刻内涵观点看法类材料作文的寓意有深浅之别,审题时,必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解读过程,这样才能切入“本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抓住关键语句细细推敲,层层深入,准确把握材料的寓意,挖掘出深刻的内涵,从而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联想与材料相关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即对接社会,站在时代的高度,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看法,这样,观点立意也就更加深刻。如未能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仅对材料作浮光掠影式的解读,满足于“一望即得”,就只能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这样往往会偏离题意。例5[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审题]作文题材料列举了三种对待“得与失”的认识。这三句话具有内在的联系,讲的是对待“得与失”的三种态度,即三种人生“认知”。材料的关键词是“得与失”“终点”“起点”“过程”。考生在体悟这段材料时,思考不能仅限于表面,要由浅入深,挖掘出关键词的深刻内涵。“终点”,侧重于结束、盖棺定论、结果;“起点”,侧重于总结经验后继续前行,是面向未来,是新的征程;“过程”,侧重于享受、体味经历过的事情。在此基础上,考生需要由此及彼,联想与材料相关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并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来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得与失”的选择,很多人在做出选择后又感到懊悔、无奈,但也有很多人能够正确权衡两者关系。积极的人生,应该从得中看到失,从失中捕捉得,这样,才能让自己收获从容美好的人生。写作时,考生可以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挖掘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突出起点、过程、终点的关系;可以设计“断、舍、离”的曲折情节,表现人生境界的不断升华;可以选择时代热点,写大国崛起之用人理念;也可以定位人性人情,写人与人赤诚相交,互相成就……可以从多角度审问反思,发表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立意](1)从“起点”的角度:①成败归零,再启程,再奋斗;②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长跑;③一直向前,功在不舍;④把得失看作起点,充满信心走向未来。(2)从“过程”的角度:①得之淡然,失之坦然;②奋斗始终是人生的主旋律;③享受人生道路上得与失的过程;④把得失看作过程,珍惜当下。(3)从“终点”的角度:①有得有失,才是最完满的人生;②人生的意义或价值,就在于有所作为;③成功需要努力奋斗;④把得失看作终点,为目标的实现不断奋进。(4)从综合的角度:得与失,既是终点,也是起点,更是过程。突破点三漫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漫画类材料作文题,一般以一幅或几幅漫画为材料,并配以适当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它与纯粹的文字材料形异实同,只不过材料形式由文字变成了漫画。[方法1]看标题,把握寓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漫画的标题就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画眼”,可以洞察整幅画的主题。因此,在审读漫画时,如果所提供的漫画有标题,首先要明确标题的含义,然后再将标题与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悟出漫画的寓意所在,进而得出观点。例6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蛇吞……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审题]这幅漫画的标题是“蛇吞……”。蛇吞什么?分析漫画中的三幅画面可知:第一幅画面是蛇吞兔,第二幅画面是蛇吞羊,第三幅画面是蛇要吞象。审题时我们如能透过标题,结合三幅画面展现出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为何蛇吞吃兔,吞吃羊,最后还想吞吃象?这是因为蛇的欲望在不断膨胀,它贪欲无度,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审题立意时,要由此及彼、由物及人,这道作文题的寓意直指人性的欲望本能。人的欲望也是无限的,它好比一匹野马,我们应该怎样掌控、驾驭呢?这道作文题,考查了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立意](1)欲望,人性之本能,要合理掌控、取舍有度;(2)知足,人性之智慧,须正确“驾驭”,方能赢得人生;(3)贪欲,人性之失控,将跌入深渊,万劫不复。[方法2]观画面,明确主旨如果漫画材料没有标题,审读时就要仔细观察漫画的画面。观察漫画的画面,应遵循由形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考生在观察漫画的画面时,要把握画面中的人、物、景、情,并从中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悟出其含意,把握其性质,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明确漫画的主旨。例7[2021·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作文题材料是由四幅漫画组成的一套“连环画”,分别是“人”字的起笔、运笔、收笔和描红,形象地介绍了习字的方法。四幅漫画的关系:前三幅之间是并列关系,它们同第四幅是分总关系。换句话说,前三幅是步骤,第四幅是终极目标。四幅画面,其内在的连续性一望即知,审题时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不可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要结合写作指令要求“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理解漫画的内涵,把握其寓意。“整体把握”,就是不能偏颇于某一幅漫画,而要全面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思维链;“鉴别与取舍”,暗含机关,鉴别什么?取舍什么?这里仍需根据前三幅漫画中的“台词”,运用逆向思维和批判思维,结合社会现实来对比、思辨。作文题材料表面是说书法运笔和描红写字,讲怎样写好一个“人”字,实际上是寓意如何“做人”。就其内涵来说,文字提示部分具有一语双关的作用,借“写人”喻“做人”,喻“为人之道”,其中还包含了“中庸”观念。因此,写作时切忌就“字”论“字”,仅谈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只着眼于讲如何练好字,或侧重于谈艺术教育的作用等。而写作指令中“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这一提示极为重要,言外之意,写作主体应是“新时代青年”,即要体现“新时代青年”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而不是泛指“所有人”。考生必须由此及彼,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思考家国天下,感悟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展示其大胸怀、大格局。[立意](1)新时代青年,当从书法中领悟做人、领悟人生;(2)书法里“人”字的起承转合,就是青年做人的三种境界;(3)我们大不相同,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不同角落的人,我们也没那么多不同,因为人之为人的核心品质,是跨越时空的存在;(4)作为新时代青年,传承发扬好家国精神,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奋斗,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人生。[方法3]悟关键句,提炼观点漫画类材料作文审题,关注漫画当然重要,因为它是材料的主体;但文字也不可忽略,因为它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画题、旁白性文字等),或起着帮助读者解读画面的作用(如画中物件上的提示性、解释性文字等)。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句,悟出其含意,并悟透其与画面上的人、事、景、物等有什么联系,从而提炼出观点。例8[2019·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审题]这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由图画和文字组成。图画主体部分画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略微秃顶的老师,老师注视着学生且正讲着话;图中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学生正在听老师讲话。文字第一句“毕业前最后一节课”,提示了画面内容;文字的关键句显然是老师说的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抓住这句关键句,悟透其中的“再”字:“再”字隐含着过去“长期”“经常”“频繁”,现在“期待”“要求”“眷念”“不舍”等意思。这句话,从老师的角度看充满深情,既带有老师对学生的期待和希望,又饱含老师对学生的眷念和不舍;从学生的角度看,既有对师生情深情的回忆,又有对老师过去给予关爱的无限感激。将图画和文字综合起来,可知漫画的内容指向教育,漫画的寓意——侧重表达对教师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关爱学生的深情赞颂。[立意](1)老师的角度:①社会呼唤有温度的教师;②知识传播者,人生摆渡人;③守望学生,期许学生能够实现梦想,不负青春。(2)学生的角度:①在款款深情下扬鞭远行;②铭记师恩,勿负韶华;③亲其师而信其道,感恩老师。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审题与立意。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我们常用它来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了保障;头脑失去免疫力,精神大厦就会坍塌……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这是“免疫力”的本义;“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这是“免疫力”的引申义,是在该材料语境下命题人对“免疫力”这个概念的特定限制。“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了保障”,这是谈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头脑失去免疫力,精神大厦就会坍塌”,这是谈头脑免疫力的重要性。综合来看,“机体免疫力”是浅层意义,“头脑免疫力”则是深层意义;或者说,“机体免疫力”是思维的起点,“头脑免疫力”则是思维的落点,材料的意义重心在最后一句上,这是审题立意的方向所在。写作时可从对“机体免疫力”的认识,升华到对“精神免疫力”的理解,突出人只有具备“精神免疫力”,才能抵抗各种不健康事物的诱惑,才能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展开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剖析。立意:(1)提升自己,增强“免疫力”;(2)增强“免疫力”,抵御外界诱惑;(3)具备“免疫力”,追求生活梦想;(4)精神“免疫力”,人人都需要;(5)“免疫力”帮助我们解决问题;(6)“免疫力”让信仰更加坚定。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审题与立意。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历代学者都十分重视“敬”,程颢提出“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程颐提出“涵养须用敬”,朱熹说“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至于“畏”字,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这样说:“志成于惧,而荒于息。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他把有所“惧”,看作实现人生志向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敬畏对于我们的道德养成,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我们成就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材料首先提出“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然后通过引用程颢、程颐、朱熹的话对“敬”进行了解释。程颢的话意思是“认识到这个道理,用诚恳恭敬的态度保存它”;程颐的话意思是“涵养德行需要用敬心”;朱熹的话意思是“敬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做事要专注,专心致志把一件事做好做精”。此三者从敬畏道理、涵养德行及做事等角度对“敬”的内容、态度等进行了解读。接着解读“畏”,通过张居正的话进行解释,他的话意思是“志向成功于有畏惧之心,而荒废于懈怠。畏惧就会思考,思考就会通晓最细微的问题;畏惧就会谨慎,谨慎就会事事成功”,强调了“惧”对于志向的重要作用。材料最后总结了敬畏对于人的道德养成、三观树立和成就事业的重要意义。作文应围绕“敬畏”来写。我们可以写“敬畏”的对象、内涵,也可以分析“敬畏”对于我们青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尤其要结合“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分析青年保持“敬畏”之心对于事业发展、德行养成、自身成长的益处。立意:(1)以敬畏心做挚爱事;(2)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3)不放肆而德成,存敬意以致远;(4)敬畏,在自律和自觉中成长。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审题与立意。棋虽小,方寸之间,却蕴含无穷智慧。围棋,弈者持黑白二色圆形棋子在方形棋盘上对弈,棋子地位平等,双方以围地更多为目标,棋盘上往往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象棋,开局方隔阵对垒,棋子分为不同角色,行棋时有各自的规则,棋手排兵布阵展开攻防。跳棋,棋盘为六角型,可多人共同参与,棋子功能相同,行棋时棋子可彼此借力,相互搭桥铺路,力求己方棋子率先全部到达终点。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材料部分着眼于围棋、象棋和跳棋当中蕴含的智慧,要求考生写一篇作文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围棋、象棋、跳棋,三类棋各有特点:围棋棋子地位均等,重在谋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掠地为旨;象棋各子自有规则,各按规则,各司其职,以取对方主帅为旨;跳棋多人参与,棋子平等,需要彼此借力前行,以最快到达终点为旨。这道作文题以棋为喻,微言大义。棋虽小,道则深,小中喻大,其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成功之道、立国之道,耐人寻味。审题时可以某种棋为写作重点,也可三种棋综合思考。立意:(1)合理竞争,实现价值最大化;(2)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开创最好局面;(3)合作共赢,成人达己;(4)在规则之内,既互相竞争,又互相成就,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发展。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按要求写出审题与立意。(王少华漫画作品,有改动)上述材料能给追求自身发展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这是一道思辨型的漫画类材料作文题。“窗子”的作用是“看到外面的世界”,它是一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等沟通的渠道。“外面的世界”可以包括人际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人通过“窗子”,了解他人,观察社会,亲近自然,接触外界的事、景、物、情、理,从而超越自我,拥有开阔的视野,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给人带来心灵感悟和境界提升。“镜子”的作用是“照”人,是一个人由表及里认识自己的工具,通过镜子既可以看自己外表的美丑,也可以进一步观照、认识、反思、省察、剖析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进而勇于提升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注意题目中“追求自身发展的当代青年”的身份意识,应谈当代青年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独特思考。立意:(1)当代青年要有“窗子”也要有“镜子”,既要看到外面的世界,也要正确认识、反思自己;(2)当代青年要拥有“窗子”而不只是“镜子”,要多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只顾着看自己,封闭自己;(3)当代青年不要只看到“窗子”而忽略“镜子”,不能只看到并轻信、盲从于外面的世界,而忽略自我,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和关注。专题九文体与提分·议论文知识建构梳理知识建支架体裁特征写作原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设置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考查考生解决实际情境问题的能力,且已在命题实践中得到鲜明的体现。考场议论文写作是解决情境写作的直接选择。一、议论文体裁特征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它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二、考场议论文写作应遵循的五大原则原则策略扣题实扣:文章的内容与命题材料主旨(或任务指令)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明扣:文章中有与命题材料主旨(或任务指令)相似的明显的语句。全扣:标题、开头、主体段落、结尾等处体现观点。明晰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题目,可以是底蕴深厚的化用或生动美丽的比喻。一个明确的主旨,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掌握中心,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主题得到升华,让读者豁然开朗。一个简化的结构模式。议论文的本论结构以并列式(或层递式)为佳,还要有过渡句(或过渡段)。语言干净利落。句子短小一点,成分清楚,一看便知其义。感情真挚。充实巧妙运用素材切题,运用的素材典型、新颖、丰富,语言厚重而富有文化氛围。一篇作文至少应有三个素材。从结构上看:一个大事例;一个小事例;一组排比的小事例。从内容上看:一个正面事例;一个反面事例;一个递进事例。文采句式多变,修辞用得精彩,句子富有诗意。精心遣词造句,笔端常带感情,使看似平淡的素材熠熠生辉。创新创新素材运用方法,使观点新、素材新、构思新、语言新。能力突破研析考题点迷津结构论证事例论据突破点一如何做到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方法1]并列式并列式是议论文基础结构技巧之一。即在论证过程中,将论点分成并列(平行)的几个方面,从同一个议论向度的不同角度进行论证。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可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并列式就是选择其一,从不同侧面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平行)的。并列式结构的主要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有理,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文的思路。这里介绍三种并列式常用的表现形式:(1)并列分解“是什么”(解释概念)。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标志性词语有:“是”“即”“乃”“则”“意味着”等。如《谈骨气》的中心论点是“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围绕这一中心论点,作者对核心概念“骨气”从“是什么”的角度列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①骨气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②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③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2)并列分解“为什么”(分析原因)。分论点和中心论点形成因果关系,“因”是分论点,“果”是中心论点。行文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凡条件,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内外主次之别;凡影响,更必有大小正反之异。如果能根据这一思路去辨析、思考,那么,即便是再简单的“为什么”,我们也能寻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来。标志性词语有:“因为”“能”“才能”“让”“使”“会”“可以”“利于”等。如围绕“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这一中心论点,我们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列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个人的意志和毅力;③贫困能提升个人的能力,个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3)并列分解“怎么样”(探寻方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指的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指达成结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条件。标志性词语有:“需要”“就要”“要”“就”“必须”“源自”等。如围绕“做好人生的加减法”这一中心论点,我们可以从“怎么样”的角度列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①做好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②做好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③做好人生的加减,要具一种坚守之志。[模式图解]例1[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请运用“并列式”结构中的“分解‘是什么’”对主体部分进行论述。[片段示范]理想的实现需要修身以德,正思以学,明志以义。(中心论点)以德修身,乃人立业之本。(分论点一)一个人必须具有高尚的品行,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齐桓公胸襟宽广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业;刘备礼贤下士请诸葛,天下三分书传奇。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纣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暴虐无道失天下;隋炀帝贪图享乐,如画江山响哀歌。以德修身,方有杜子美的旷世气魄,方有文天祥的青史流芳;以德修身,方有樊锦诗对敦煌的终身守护,方有张桂梅对教育的无悔奉献。欲成大业者,怎可忽视德行的涵养呢?以学正思,厚积方能薄发。(分论点二)成长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地除旧布新,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荀子曾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广泛地学习,不仅能使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更能让我们在增长才学之时,积聚足够的与世界对话的资本。抟扶摇而上九天,必借垂天之羽;聚百舸而中流击水,必持破风之楫。见识不广,思虑不周,又怎保生命之树常青呢?以义明志,求真务实追高远。(分论点三)义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不可不真,亦不可不高。唯其真,方能量力而行,如此才能避免好高骛远,空留遗恨;唯其高,方能思之念之,如此才能做到见贤思齐,拼尽全力。目标所指,虽山高路险,不畏其艰;虽水阔浪凶,不畏其难。如此追梦之旅,也许荆棘密布,也许险象环生,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点评]该片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结构严谨。考生在明确提出中心论点“理想的实现需要修身以德,正思以学,明志以义”后,巧设三个并列的分论点:①以德修身,乃人立业之本;②以学正思,厚积方能薄发;③以义明志,求真务实追高远。这三个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解读与诠释,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可以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是这篇考场作文给我们提供的有益借鉴。这位考生,长于思考,先透析中心论点,继而按其内涵要素的内在逻辑,将它拆解为三个分论点,依次展开。如此,一篇内在逻辑清晰、外在井然有序的上好之作,便脱颖而出了。[方法2]递进式论证过程中,体现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特征的,就是递进式结构。该结构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关于递进式结构,这里主要介绍两种常见的表现形式。(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具有由小到大、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等的内在逻辑。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以此反映层间递进的关系。(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看作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解释,不一定是下定义,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对比说明。语言应简洁。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一般来说,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有助于拓展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用好这种模式,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各自的论述侧重点。[模式图解]例2[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请运用“递进式”结构中“分解论点”的形式对主体部分进行论述。[片段示范]选择因为热爱,创造成就未来。(中心论点)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分论点一)唯有热爱,方可抵漫长岁月。明末清初的理学家张履祥曾说:“书必择而读,人必择而交,言必择而听。”选择,往往只是一念之差,但结果却大不相同。有人选择做一株风中摇曳的小草,有人选择做一棵傲然而立的雪松,有人视钱如命贪生怕死,有人不畏生死愿为革命抛头颅。人生中总要面对千万选择,纵有万般凌云志,如果未能做出正确抉择,也很难走向荣誉之巅。因为选择,不懈创造。(分论点二)达·芬奇说:“对某事物的爱好产生于对该事物的理解,理解越透彻,爱得越炽热。”因为对数学的执着热爱,被誉为“陈景润接班人”的韦东奕毅然留在北大教书,潜心研究国家科研课题并在随机矩阵理论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因为对敦煌壁画的无限热爱,被誉为“沙漠之花”的常沙娜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染尽大漠黄沙,如今耄耋之年仍在竭尽全力为敦煌艺术的传承发展努力。正因为对一个领域有深厚的热爱,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不肯在最辉煌的时候止步,而是尽己所能探索更多,创造更多。这种撼天地震乾坤的决心,非大爱所不能及;这种誓要传承的决心,非创造所不能够。因为创造,成就未来。(分论点三)陶行知说:“敢探未发明的真理,即是创造精神。”创造开天辟地,虽不能永恒,但却可以无限接近永恒。未来的世界需要不断创造,若一味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就会故步自封。古有仓颉造字、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使中国五千年文明得以传承;今有人工智能AI技术,转瞬间便可勾勒诗词万卷,一个小小的U盘便可容纳浩如烟海的文件。创造是一个企业、民族甚至国家的希望所在,可以使一个国家富强,可以使一个时代成为荣耀。[点评]该片段中心论点为“选择因为热爱,创造成就未来”。文章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①因为热爱,所以选择;②因为选择,不懈创造;③因为创造,成就未来。层层剥笋、环环紧扣、步步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整个思路清晰明了,表现出层层深入的逻辑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3[202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请运用“递进式”结构中的“由小到大型”对主体部分进行论述。[片段示范]于小我,不忘初心,当一路高歌一路行。(分论点一)纪念日太多太多,小到父母生日,大到各类节日,但于我而言,最有意义的纪念日当属高考。十年苦读,一朝亮剑,应心怀梦想,整装待发,奔赴考场,为实现梦想的关键一战而奋斗……正因如此,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路高歌一路行。于民族,不忘初心,当坚守民族文化之魂。(分论点二)纪念日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历史,更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魂。民族节日是我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探求民族脉络的方向标,是不能被我们忘却的纪念日。正因如此,中华民族应该不忘初心,传承民族节日,坚守民族文化之魂。于国家,不忘初心,当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分论点三)对于国家而言,纪念日是我们曾经饱受屈辱今已富强的伟大祖国的华诞,是我们筚路蓝缕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的生辰,是我们纪念英雄铭记历史的国家公祭日……我们的祖国,饱受屈辱又顽强不屈,跌入泥潭又重新爬起,山河锦绣、国泰民安,这是她的初心。[点评]节选部分运用“由小到大型”递进式论证,从“小我”“民族”“国家”三个层面围绕中心论点“纪念日的意义”进行论述,论述范围由小到大,由个别到一般。每一段段首,都清晰地展示了各段的段意作为“路标词”,层层推进,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一层一层地剖析问题,凸显了有层次感的说理论证,深入阐明了文章主旨。[方法3]对照式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抑或用一种事物(或意见)来映衬另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论证。可以正反对比,在本论部分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方式有着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也可以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观点,再批驳反面观点;或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确立的观点的对立面。破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从反面证明正面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模式图解]例4[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请运用“对照式”结构对主体部分进行论述。[片段示范]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先正面论述)对内,政治清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让其有“履至尊而制六合”之威,“序八州而朝同列”之势;对外,乐于与各国交流学习,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声誉远播。自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可见唐朝之强盛。可到了清朝中后期,国家统治者滥用其强,对外盲目自大,对内实施暴政,长期沉溺于享乐,导致原本繁荣强盛的国家综合国力急剧下降。(再反面对照)最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无尽黑暗之中。到了现代,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等历史性决策,使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逐渐走上了富强之路。(最后再正面论述)呼啸升空的“嫦娥五号”,潜入深海的“奋斗者”号,扎根田间的“超优千号”团队……都是我国自立自强的见证。中国的盛衰转换很好地诠释了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所言: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印证作文题材料关键句)由此可见,无论是“物极必反”,还是“盛衰转换”,根源都在自己。(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点评]该片段的第1、2、3段分别选取中国的三个历史阶段,从古至今呈现中国由强到弱(“唐朝”与“清朝中后期”的正反对照),再由弱到强(“清朝中后期”与“现代”的正反对照)的真实状况,点明唐朝对内政治清明、对外交流学习是强国之路,清朝中后期闭关锁国、不思开拓进取导致落后挨打,如今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发愤图强是实现中华民族富强的根本。该片段先通过鲜明对比,再扣住作文题材料的深刻内涵分析,明确材料的启示意义,很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也让文章的中心论点得以彰显。突破点二如何巧妙论证议论文的三要素中,论证起桥梁和纽带作用。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正确地揭示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使被证明的论点为读者所了解并信服。我们想要写好议论文,把道理讲深讲透,就要学会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因果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假设论证法等。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可使说理更充分、更有力、更深刻。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三种常用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假设论证法。[方法1]因果论证法:多向追问,探究根源,使说理走向深刻因果关系最重要的用途是可以用来干预某些事情的发生。我们不仅想知道某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更想利用这些信息来预防或促成某种结果的产生。任何一种现象,无论是好还是坏,它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运用因果论证,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议论,通过揭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的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在这里,结果是一种“现在时”的东西——现象,而原因则是“过去式”的东西——本质。为了获得最理想、最深刻的本质,我们就必须不断地运用“多向追问”原因分析的思维,探索出事物现象的最终原因、最深刻的本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多向追问的前提是事件引发争议或者矛盾产生的原因不可能只有一个,而是多维综合产生的。我们可以对追问出的原因按照主次进行排列,择其两三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使用此法的好处,一是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避免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的现象,二是增强了作文的思辨性。思路:为什么→是因为→正面强调。表层次的关键词:①为什么……那是因为……因此……;②原因不外乎有……;③之所以……是因为……。1.用于开头,运用因果思维对作文题材料进行分析论证,为立论提供可靠依据(1)从结果中探究原因。例5[2021·新高考Ⅱ卷](关于“人”字书写的漫画作文,题目见第482页专题八[例7])[片段示范]为什么要写好一个“人”字?画面右侧的文字说明便是答案。首当逆锋起笔,讲究藏而不露;其次中锋用笔,要求不偏不倚;最后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此三者运笔连贯,缺一不可。此是写“人”之精髓,亦是做人之道理。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写好“人”字,更应该好好做人:应不畏艰难,逆流而上;应谦虚有礼,坚守原则;应潜心修炼,脚踏实地。(提出疑问引发辩证思考,进而彰显主旨)[点评]该片段是文章的开头段。首先在文章的开头针对要议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作文题材料进行因果分析,“为什么要写好一个‘人’字”?引出漫画的画面及其文字提示;然后再通过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写好‘人’字,更应该好好做人”。以“写人”喻“做人”、喻“为人之道”的思辨关系就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立意,就是通过因果分析得出的,完全契合命题者命题的用意。(2)自问自答。例6[2022·新高考Ⅰ卷](关于“本手、妙手、俗手”的关系,题目见第477页专题八[例])[片段示范]邂逅妙手,于固本之后,灵感乍现,方能“敢教日月换新天”。何为妙手?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日积月累后的灵感乍现便为“妙”。(一问一答)正所谓“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新”的背后,往往有“本”的影子。你可曾知道徐志摩“沉默是今夜的康桥”的绝美诗句背后,是少时“吟唐诗三百,诵五经千秋”的积累?你可曾知道钱学森于荒漠引爆惊天巨响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精密计算的结果?当我们对动人的诗句击节惊叹,渴望创作同样的杰作之时,当我们对科技的进步叹为观止,渴望为国家做出轰轰烈烈的贡献之时,我们便要冷静下来思考,自己是否有了扎实的基础,是否有“雪窗萤火二十年”的觉悟,如是这般,创作的灵感便翩然而至,人生的境界自会开阔。(两次自问自答,揭示其中奥秘)[点评]“妙手”是人人都期盼得到的,但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作者先发一问“何为妙手”,接着解释“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日积月累后的灵感乍现便为‘妙’”,其实是引导读者沿着“何”的质疑,去探究“妙手”产生的根源。行文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用两个“你可曾知道”的反问句,自问自答,探索具体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末尾再次用“是否”追问,揭示成功背后的深刻本质。片段就是用这种多向追问的因果论证法,使说理走向深刻,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2.用于主体段论述,运用因果思维进行分析论证,直击问题的根源(1)针对有关问题或现象分析原因。例7[2022·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原题: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此题选第①题。)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片段示范]为国家而学,学以报国。为国家而学习,是更强烈的责任担当,是更高一层的学习境界。胸怀国家、立志报国是他的学习初心。有此心者,定会胸怀宽广、抱负高远、意志坚毅。在学习过程中,坎坷不能移其志,利益不能动其心。唯国家需要是求为其本色。“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是学以报国的楷模。“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响应国家要求,从自己喜欢且学有所成的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从头学起,他无怨无悔。京张铁路设计师詹天佑,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无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肛门便袋护理
- 介入治疗并发症
- 2024变压器维修合同
- 2024年达美航空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照相机透明部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鸡用霉菌毒素强力清除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隐蔽天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纯香花生油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男式金属眼镜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牵引式拉模成型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GB 12955-2024防火门
- 集装箱购销协议合同范本示例
- 求职面试技巧培训
- 室内装修施工安全方案
- 直播电商代运营服务协议(GMV计费模式)
- 工程询价合同模板
-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中国瓦楞包装纸箱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无锡风机吊装施工方案
- 第九章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课件
- 2024年保安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6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