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5 《秋天的怀念》课件_第1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5 《秋天的怀念》课件_第2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5 《秋天的怀念》课件_第3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5 《秋天的怀念》课件_第4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5 《秋天的怀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导入新课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主要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和对先年不理解母亲的懊悔。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并未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写作背景新课学习1.读准字音。

瘫痪侍弄整宿憔悴

仿膳豌豆诀别烂漫翻来覆去絮絮叨叨fùtānhuànshìxiǔqiáocuìshànwānjuémànxùdāo词语解释预习检查侍弄:憔悴:烂漫:诀别:喜出望外:絮絮叨叨:翻来覆去:文中指经营照管。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文中指颜色鲜明而美丽。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来回翻身。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母亲把握文章线索,概括文章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并初步知道线索的作用。2、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初步提炼文章主旨。

1.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哪几件事?“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母亲对“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临终嘱托。整体感知文章哪些地方扣住了秋天?重点写了什么?北归的雁阵北海的菊花重点2.文中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1).“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2).“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3).“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爱的象征,也是母亲想要达成的愿望。(4).“看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线索:散文结构上有一条线索,把丰富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线索的设置多种多样,有以人物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以赞颂一种思想品质为线索,有以某一物品为线索,有以某一种景物为线索,等等。品析细节描写,体会复杂感情。1、品析文章中精彩的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2、品析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同时借鉴写作方法。1、自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我”的内心变化。“我”的情况母亲的表现母亲的话“我”的表现母亲的表现对母亲的情感第一次暴怒无常悄悄地……偷偷地……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狠命捶打两条腿。扑,抓,忍住哭声漠视第二次独自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喜出望外理解第三次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各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怀念悲观、绝望坚强、重生作者人生经历1971年20岁因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1967年16岁清华附中毕业,跑步健将1969年18岁自愿去陕北延安插队务农1972年21岁双腿瘫痪,开始轮椅生涯结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请谈谈你对他暴怒无常情绪的理解。理解“暴怒无常”明确:①首先,从文字表面来看,作者不说“喜怒无常”而说“暴怒无常”,表明双腿瘫痪对他的心理打击具有毁灭性,自此生活里没有“喜”的情绪,有的只是“怒”和“暴怒”。②其次,从人生经历来说,在21岁这个最狂妄、美好的年龄,对于一个酷爱运动、擅长田径的生命来说,却遭遇了双腿瘫痪的身体残疾,这是不能承受之重,所以“暴怒无常”可以理解。情感变化

残疾:消沉绝望--失母:愧疚悔恨--看花:悲伤怀念1、儿子由绝望到新生的变化,从侧面烘托了母爱的伟大;2、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自己的愧疚、悔恨,丰富了文章主题;3、表达了面对人生困境“好好儿活”的感悟,深化了文章主旨。思考:写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什么作用?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外貌)语(语言)动(动作)心(心理)神(神态)1、外貌描写:指把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2、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3、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4、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5、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6、细节描写: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7、白描: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2、读一读,找一找,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母亲对“我”细腻而深沉的爱?①“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②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③“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④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语言描写①想让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鼓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②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母爱的深沉无私。③表现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细心关照。④表现母爱的深沉无私。课文第1段和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情绪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强忍悲痛,好言安慰。课文第1段和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母亲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致于“絮絮叨叨”;“我”勉强应付。2、读一读,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母亲对“我”细腻而深沉的爱?①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③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④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⑤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动作描写

理解儿子的痛苦,包容儿子的暴怒,又担心儿子的安危,表现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细心关照和母爱的深沉无私。2、读一读,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母亲对“我”细腻而深沉的爱?①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③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④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神态描写

痛苦着儿子的痛苦,高兴着儿子的变化,希望儿子能够鼓起生活的勇气,表现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细心关照和母爱的深沉无私。。讨论:本文多处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呢?答题基本格式:

运用……描写,形象生动、具体准确地写出了(人物+事件),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性格或品质),表达了(对人物的……情感)。结合文章的叙述描写,说说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她是一位活得辛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的母亲。她是一位细心的母亲。她是一位无私和坚韧的母亲。她是一位睿智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爱、包容、细心、坚韧、无私、睿智的母亲。2、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分别说一说这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寄托、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④衬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品质;⑤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⑥埋下伏笔;⑦揭示或深化主题。社会环境: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时代背景),揭示人物的社会关系;②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为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③暗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现实;④揭示深化主题。(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落叶点明季节是秋天,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暗示了自己悲伤的心情,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央求“我”看菊花的情节做铺垫。

描写绚丽多彩的菊花,点明季节是秋天,表现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反应了“我”内心的变化,象征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同时借菊花寄托“我”对母亲的无限怀念。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同桌互相交流朗读心得。要求:(1)、要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读出作者的感情。(2)、要有主体意识,把自己当成作者,把朗读课文当成一种主观化的感受和表达。品味赏析1.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母亲“我”第一次:第二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文中母亲几次提出要带我去看菊花,仅仅是因为母亲喜欢花吗?为什么母亲要带我去看菊花?母亲生前两次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其实是想借此缓解“我”强烈的悲观情绪,让“我”在秋天,在这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丽,明白生命的美好,激励我好好的活着。反映了母亲希望孩子活下去的良苦用心,这也是母爱的集中体现。品味赏析

3、文末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的烂漫”?菊花淡雅、高洁,象征了母亲的品质。菊花深沉、热烈,象征了纯洁、深沉的母爱。菊花五彩缤纷,泼泼洒洒,象征着“我”重拾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母亲爱菊花,“我”看菊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品味赏析4.文章开头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意义?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用?

第一段母亲表达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我照顾你,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母亲的恳求。

最后一段“我”表达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以此作为对母亲的纪念。

这样写有首尾呼应的作用。品味赏析5.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不好。

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第一次写“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第二次写“秋天”是“我”走出低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