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0文言文阅读体裁:游记类【提升训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游虞山记沈德潜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B.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C.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D.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丑,干支之一。中国古代用干支纪年,其中辛丑为第38位,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B.江阴,江的南边。古人用“阴阳”指山水的方位,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C.筇屐,即“筇”和“屐”。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屐,用木头做的鞋。D.碑碣,纪念或歌颂某人事迹的刻石的总称。古人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圆首形的刻石叫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行。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C.作者从破龙涧上山,由眼前所见的景象引出了一个传说,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根据眼前见到的迹象,似乎又让人觉得可信。D.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2)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二)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焉尔。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①诎②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乎杨、墨,己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乎释、老,己不然者,韩愈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素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③,坐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于众人乎?(节选自王安石《送孙正之序》)(注)①一失:一次过失。②诎:通“屈”,屈服。③襜如:整齐的样子。襜,chān,系在衣前的围裙。5.下列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B.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C.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D.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屋定居B.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错误D.不以时胜道也胜:克制、遏制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B.阳,与阴相对,本义为山南水北朝向日光的地方,文中“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C.至和是宋仁宗的一个年号。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王公年次纪年等。D.先秦时期,姓氏是分离的,称姓区分贵贱,称氏区别婚姻。秦汉以后,姓氏逐渐合而为一。8.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为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树杂,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游灵岩记姚鼐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①,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②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中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公石焉。当符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注)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岩尻:山岩的末端。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B.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C.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D.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10.下列各项加点词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世皆谓之天门云云:助词,无实义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溯:顺流而下B.崖限当道者当道:挡道,拦路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观宇:参观庙宇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之:代词,它则山之四面尽矣之:助词,的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代词,……的地方有墁入壁中者者:代词……的事物,指石碑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B.姚鼐,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也是集大成者,他的作品集为《惜抱轩诗文集》。C.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文中“泰山之阳”就是指泰山的南面。D.“戊申晦”的“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古人称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十五称为“望”。12.下列对两篇游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于乾隆四十年春节前二日游览泰山,在春节正月初四日又游览灵岩,分别写下了《登泰山记》和《游灵岩记》,这两篇游记散文一般认为是姐妹篇。B.姚鼐写泰山,生动表现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灵岩,则借柏树、积雪、初日、寒光等景物,渲染了灵岩的清幽,两篇文章写景各有特色,相映成趣。C.桐城派作家写文章,要求言辞“雅洁”,即讲究语言的文雅和精炼;而且内容上还重学问和考据。这两大特色在这两篇游记散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D.《登泰山记》《游灵岩记》都是游记,是姚鼐自京师返乡途中尽兴游览之后所作,都真实再现了亲临胜景之后的所见,今人读来颇受启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必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岸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选自朱熹《百丈山记》,有删节)(注)瀵:fèn。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箕踞而遨遨:游览 B.外与天际际:交会C.日光烛之烛:蜡烛 D.台当山西南缺当:面对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穷山之高而止/循两崖曲折而上 B.而不知其所穷/无所睹C.不知日之入/然山之可观者 D.游于是乎始/石梁跨于其上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不从正面描写西山,而写登西山之所见。“蚜然”者似蚁垤,“洼然”者若洞穴,众山高高低低的总貌衬托出西山雄峙特立之势。B.乙文起笔奇绝,笔力集中,笔锋直逼百丈山胜景;其中小涧、庵、瀑布、台东之景都是作者详细描写的胜景。C.甲文中西山不类培蝼,卓然不群,其蕴含的人格力量是柳宗元人生理想的体现,两者相融合一,达到自然山水与作者情志的完美结合。D.乙文描写百丈山险奇、幽静、壮丽等各种美的形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也体现了他的审美趣味与情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偕予来者,学使陈公之子伯思、仲思。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刘大櫆《游三游洞记》,有删改)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B.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C.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D.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舆,本义是车箱,后泛指车,文中的“舆”与“假舆马者”中的“舆”都指车。B.床,古代一种可坐可卧的家具,与我们现在所言的只做卧具的“床”显然不同。C.乐天,白居易的字,古人出生后即由父母起名取字,也有的是成年后自己取字。D.穷,在文中是穷尽之意,与古人所言“诗穷而后工”一句中的“穷”意思不同。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游洞地处偏狭。作者陆行二十里后,舍舆换舟,舟行数里,又舍舟登陆,顺着狭窄小路登至山巅,又坠绳而下,经一番波折方得见三游洞。B.三游洞声响独特。三游洞“三室”结构,洞中之石,扣之,声如钟;地上之石,撞之,声如鼓;人在洞内放歌,声音轰响;深溪则水声泠然。C.三游洞因人得名。三游洞因白居易及其弟白知退和友人元微之三人曾于此共游而得名,后欧阳永叔和黄鲁直亦相继到此游览,且都留下诗文。D.三游洞带来遐思。作者因游洞而将自己与白居易等人做对比,感慨自己虽涉险来却不能留名,与鸟虫无异;同时由人及洞,感慨洞之际遇。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2)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20.作者认为三游洞的“幸”与“不幸”分别是什么?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登扫叶楼记[清]管同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①,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或有邀予登览者,辄厌倦,思舍是而他游。而四望②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向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凡人之情,鹜远而遗近。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顾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注释]①石头:指石头城。本段中钟阜、芙蓉、天棚均为山名。②四望:四望饥,山名。21.作者说“思舍是而他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22.划线句“登石头,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23.对“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是乡间所认可的奇观胜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B.虽然是乡人都认为的奇观胜景,凭什么强加于人呢C.即使是以前所认为的奇观胜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D.虽然是以前所认可的奇观胜景,凭什么强加于人呢24.本文作者表达了对“奇胜之景”怎样的认识?请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颠,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壁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但律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土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蜂皓驳色,而皆若偻。(摘自清代姚鼐《登泰山记》)(乙)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下骑,步牵马,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极望无不睹。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①,如无道径。遥望其人,端如行朽机②,或以为小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有顷复苏,亦赖赍酒脯。处处有泉水,目辄为之明。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其道旁山胁,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俯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遂至天门之下。仰视天门,窔辽③如从穴中视天窗矣。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縆索④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掖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所谓磨胸舁石、扪天之难也。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焦,五六步一休。蹀蹀⑤据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早食上,晡后到天门。山南有庙,悉种柏千株,大者十五六围,相传云汉武所种。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始皇封太山,逢疾风暴雨,赖得松树,因复其下,封为五大夫。日入下去,行数环,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摘自东汉马第伯《封禅仪记》)(注)①窅窱(yáotiǎo):幽深的样子。②朽机(wù):枯树桩。③窔辽:幽深遥远。④縆索:粗大绳索。⑤蹀蹀:踉踉跄跄的样子。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崖限当道者限:门槛B.四布僵卧石上布:伸展,名词用作动词C.如从谷底仰观抗峰抗:高耸的D.明烛天南烛:像蜡烛一样,名词用作状语2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始循以入自以已至也B.或曰,此东海也或以为小白石C.世皆谓之天门云久之白者移过树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目视而两脚不随27.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两从者扶掖/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B.两从者/扶掖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C.两从者扶掖/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D.两从者/扶掖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2)或以为小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29.请仔细阅读乙文第一段,梳理作者登泰山的行踪。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C.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D.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31.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王某”代王安石。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3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对于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而感到非常惋惜。B.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的统一,三者之中,志最重要。C.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到达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D.平坦的、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3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房舍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冢:坟墓C.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漫:模糊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3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散文的范畴。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B.阳:古人在说到地名时,多用“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用“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C.至和,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D.浮图,浮屠,佛教的别称,又指和尚、出家人,还指佛塔,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3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C.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风。D.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3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选自《栾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3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B.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C.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D.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尉始设于秦朝,秦汉时为三公之一,主要职责是掌管天下刑狱诉讼。B.执事是敬称对方。与《烛之武退秦师》“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相同。C.斗和升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容量单位,“斗升”比喻少量、微薄。D.翰林是古代官名,始由唐玄宗设置,常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4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讲“养气与作文”的关系,以孟子、司马迁为例强调内心修养与外在阅历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B.本文是苏辙在等待吏部选用时给当时的太尉韩琦写的一封信,信中阐释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意在向韩琦展示自己的勇气和才华。C.苏辙通过表达对欧阳修的崇敬之情,从而引出想要求见太尉的目的,由杰出人物引出杰出人物,顺理成章。D.苏辙称颂韩琦时,并没有流露出谄媚溢美之语,而是表达了求见高人、期盼高人指点的急切心情。4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2)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班固《苏武传》)42.根据文章内容,谈谈怎样才能养“气”?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宋代苏轼《赤壁赋》)乙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首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租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节选自清代姚鼐《登泰山记》)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中“既”的意思是“过了”,“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所以“既望”是指月末。B.“壬戌”“乾隆三十九年”分别采用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这是古代最常用的纪年法。C.“无尽藏”是佛家用语,谓佛德广大,像海一样能包罗万物,在文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D.“知府朱孝纯子颍”中“知府”是官职,“孝纯”是名,“子颍”是字,名和字并称表示尊敬。4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不拘于时B.凌万顷之茫然古谓之天门溪水C.而未尝往也而闻者彰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余始循以入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选两文均出自我国古代散文名篇,各具意趣,一状水月,一写山景,体现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中国文化传统。B.节选两文都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苏轼泛舟赤壁,姚鼐登山赏雪,两人都把个人的思想感情寓于自然山水之中。C.节选两文语言特点鲜明,甲文为文赋,行文整散结合,有着整饬之美,乙文是桐城派山水游记,文字富艳精工,通畅清顺。D.节选两文都选择了古代重要文化意象为写作对象,赤壁为古战场,泰山为五岳之首,这两个意象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4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自《陶学士文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4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B.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C.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D.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B.兰亭之会既有徜徉美好时光的快然自足,又有时过境迁不免感慨横生的终期于尽。C.耆,指六十岁以上的年纪,耆艾,泛指老年人。古代指人上了年纪的词还有耄耋、古稀、垂髫等。D.浴沂,语出《论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谓在沂水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4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5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②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各题。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5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阳:山北水南B.至于泰安至于:表示达到某种程度C.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逐渐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失:弥漫5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汶水西流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C.是月丁未是日观道中时刻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足下事皆成5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因书斋惜抱轩得名“惜抱先生”。B.《登泰山记》的“记”表示文体,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本文属于山水游记。C.“桐城派”是清朝的散文流派,对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内容多为宣传儒家思想,要求语言简明雅洁。因此派学者所作文章多描写桐城景观故得名“桐城派”。D.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与方苞、刘大櫆合成“桐城三祖”。5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的登山路线先是“由南麓登”,然后是“循(中谷)以入”,最后是“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负”和“烛”分别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泰山的雪景写得简洁而生动,极富画面感,泰山巍然耸立的形象由此跃然纸上。C.第4段中,作者对泰山的人文景观进行了描写,这样写凸显了泰山的人文情怀,也使文章显得丰富深刻,体现了“桐城派”重考据的文风。D.《登泰山记》语言简洁、生动。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三“多”三“少”寥寥几笔就把泰山的整体印象描绘出来。5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选自《惜抱轩诗尤笑》卷十四)5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阴,济水东流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B.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或师焉,或不焉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不积步,无以至千里5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彼童子之师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作作师说以贻之C.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何为其然也?D.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8.下列各项中句式特征不相同的一项是()A.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輮以为轮,其曲中规B.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谷,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阳谷,指的是山南面山谷中的水。B.乾隆,清高宗的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C.丁未,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戊申,此处“丁未”是纪日。D.五鼓即五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夜晚计时方法,五鼓指夜四时左右,即拂晓时分。60.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幕,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子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未震动,山鸣谷应,凤起水浦。子亦悄然而悲,萧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苏轼《后赤壁赋》)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B.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C.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D.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6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一项的是()A.是岁十月之望壬戎之秋,七月既望B.如此良夜何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顾安所得酒乎?时夜将半,四顾寂寥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吾与子之所共适6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文和《赤壁赋》都描写了月色,但两文的角度不同,《赤壁赋》所写之景多限于舟中,字字呈初秋之色;选文所写之景多观于岸上,句句摹初冬之状。B.选文第二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承接前文所写之景来写作者实见到的景象,又融入了作者对人世沧桑的一点感慨。C.选文中“玄裳缟衣”的“孤鹤”实际上是作者朋友的象征,作者以鹤“掠予舟而西”来烘托自己因朋友离开而孤独寂寥的心境。D.选文最后写的梦境与《赤壁赋》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句是相契合的,都寄托了作者清高放旷、高超出世、企盼自由境界的情思。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戊子中秋记游(清)袁枚佳节也,胜景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蒸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6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挈:带领。B.客来当有不速者速:快速。C.从园南穿篱出穿:穿过。D.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窃:私下。6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一行所览胜景的一组是()①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②则日已落,苍烟四生③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④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⑤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⑥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6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秋节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名人在随园聚会,一起游览金陵名胜,作者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B.姑苏唐眉岑带着主人的儿子到随园来玩,他做饭的手艺很好,以蒸猪头最为拿手。C.在渔夫的指点下,一行人登上大仓山,看到西南角有闪着银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涌而出,那就是长江。D.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随园鸟瞰图,向读者展现了随园的美。6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2)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远阁(明)祁彪佳①①阁以“远”名,非第因目力之所极也。盖吾阁可以尽越中诸山水,而合诸山水不足以尽吾阁,则吾之阁始尊而踞于园之上。②阁宜雪、宜月、宜雨,银海澜回,玉峰高并;澄晖弄景,俄看濯魄冰壶;微雨欲来,共诧空濛山色。此吾阁之胜概也。然而态以远生,意以远韵。飞流夹𪩘,远则媚景争奇;霞蔚云蒸,远则孤标秀出;万家灯火,远,故尽入楼台;千叠溪山,远,故都归帘幕。若夫村烟乍起,渔火遥明,蓼汀唱“欸乃”之歌,柳浪闻“睆睆”②之语,此远中之所孕含也。纵观瀛峤,碧落苍茫,极目胥江,洪潮激射,乾坤直同一指,日月有似双丸,此远中所变幻也。览古迹依然,禹碑鹄峙;叹霸图已矣,越殿乌啼,飞盖西园,空怆斜阳衰草;回觞兰渚,尚存修竹茂林,此又远中之所吞吐而一以魂消、一以怀壮者也。盖至此而江山风物始备大观,觉一壑一丘皆成小致矣。注:①祁彪佳,明末著名散文家、戏曲家,在选园艺术方面也有独到见解。明天启二年进士,崇祯时为御史,1635年,薛官回绍兴家居,在寓山构筑私家园林,费时一年半在荒山之上构精致园抹。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屡招祁彪佳为官。祁彪佳不为所动,终自沉湖中,以无明志。②现院:泛指动听的鸟鸣。69.可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虚词是()。A.且 B.则 C.乃 D.以7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A.善用典故 B.远近对比 C.视听结合 D.整散结合71.本文第②段的景物描写颇有层次,请加以分析。72.此阁以“远”命名,请分析“远”的含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大龙湫记(1)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①,犹蟹两鳌,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着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着人。走入庵避,余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2)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②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大乍小,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着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3)老先生谓南山公也。注:①谽谺(hānxiā):山深貌。这里指山高险。②矼:桥。73.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因 B.其 C.夫 D.以74.对第(1)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用“从者心掉”侧面表现大龙浓水势浩大。B.以“西北巨石”反复烘托大龙湫雄奇之美。C.先生赞美之言,更加突出瀑布的奇伟壮美。D.庵中如暴雨至,突出诺讵那庵离瀑布很近。75.对第(2)段画曲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日落时分,因只顾欣赏一轮明月而迷失道路。B.日落林深,前路难行,迷失道路,索性赏月。C.大龙湫美好意境令作者沉漫其中,忘记归路。D.日落而归路难寻,便可穿林赏月,慢慢前行。76.分析第(2)段“鱼闻声远去”这一场面描写的作用。77.分别赏析(1)(2)画直线的两处瀑布描写的不同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7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B.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D.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7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僇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故以此称。B.“施施”是漫步而行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C.箕踞,古人常席地而坐,坐时两脚叉开,呈簸箕状,所以称“箕踞”。D.“引觞满酌”中的“觞”和“觥筹交错”中的“觥”“筹”都是古代的盛酒器皿。8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中的“意”是由贬谪引发出的惴栗之感,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异曲同工。B.文中“过、缘、斫、焚”四个动词领起的短句,节奏紧密,体现了作者发现西山之美后急于游赏的心情。C.作者将“特立”之西山赋予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宏远大的志向,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的完美结合。D.为了表现西山的高俊挺拔之貌,作者运用了比照映衬手法。如以“数州之土壤”来衬托西山的高峻挺拔。8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专题20文言文阅读体裁:游记类【提升训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游虞山记沈德潜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B.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C.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D.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丑,干支之一。中国古代用干支纪年,其中辛丑为第38位,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B.江阴,江的南边。古人用“阴阳”指山水的方位,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C.筇屐,即“筇”和“屐”。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屐,用木头做的鞋。D.碑碣,纪念或歌颂某人事迹的刻石的总称。古人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圆首形的刻石叫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行。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C.作者从破龙涧上山,由眼前所见的景象引出了一个传说,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根据眼前见到的迹象,似乎又让人觉得可信。D.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2)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答案】1.D2.B3.C4.(1)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2)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遇山僧”,“山僧”是“山中僧人”的意思,是“遇”的宾语,应在“山僧”后断开,“更”是副词,做状语,修饰“问”,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AB;“舍去”意思是“离开”,“不忍舍去”和“遇山僧”是各自独立的两件事,中间要断开,排除C。画线部分含义为:我两脚斜着站立了很久,但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错错误,应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A.“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行”表述错误,原文:“丙午春,复如江阴……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只写第二次是受船夫欺骗。B.“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错误,文中并没明确提及“友人阻挠”。且下文“余与客难暂留”表明沈德潜并不是“独自游山”。D.错误,“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是本次游山之后的事情,原文的表述是“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自是”,从这以后,指本次游山之后。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通,通往;时,不时;潜,潜藏的;名,名词作动词,叫出名字,命名。(2)之,动词,到,往;稍,稍微,稍稍;面目,表面的情况;幽邃窈窕,幽深的地方;探历,探访游历。参考译文: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剑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没什么可阻止我的。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走上石径,就可攀登到山顶。上面有石块堆成的小土丘,似乎是古时的坟墓,但没有墓碑标记是什么人的坟墓。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龈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竞相争高,像那打开的大门,又像那直立的刀刃,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了很久,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由西往北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流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不一会天放晴了,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阳师范大学《数据结构及算法实验(Python)》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民族民间舞蹈》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实施健康饮食推广的工作计划
- 药剂科个人工作计划
- 完善离职面谈流程的注意事项计划
- 新余学院《U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医科大学《大学英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招商部商业计划年度战略回顾及下年计划
- 西华大学《影视欣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1月11259西方行政学说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倪海杉户外直播答题题库汇总
- PDCA在针刺伤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 无人机测绘操控员培训计划及大纲
- 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现状调查情况报告5篇
- 新疆阿克苏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 人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 关于燃气安全的宣讲稿
- 首席财务官CFO岗位的基本职责说明
- (格式已排好)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任务一
- 英语15选10练习题
- 品质部质量月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