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3节 树和天空(教师版)_第1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3节 树和天空(教师版)_第2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3节 树和天空(教师版)_第3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3节 树和天空(教师版)_第4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3节 树和天空(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树和天空目标导航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语言建构与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4.文化传承与理解1.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2.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的意境等。3.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想象美。4.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知识精讲知识精讲知识点01鉴赏诗题象征意义【即学即练1】解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答案】“树和天空”言简意赅,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同时,“天空”为“树”提供了背景,意象鲜明,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间。【解析】“树”是很多诗歌中重要的美学意象,不仅因为树的形态优美,更因为诗人都想通过“树”讲一个更大的故事,主题有生命的循环、成长的陪伴、甚至是政治偏见。思考《树和天空》一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树”“天空”“我们”,有怎样的象征义?【答案】①“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分的表示,是生命的主体,是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的生命的代表。②“天空”是“树”(自然生物)和“我们”(人类)存在共同的家,代表着自然界。所有生物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③“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我们”既是自然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和存在者,“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解析】诗题为“树和天空”,而“树”在诗中体现得比较突出,“天空”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怎样理解“树”和“天空”之间的关系?【答案】①诗中“树”这一意象是突出的,而“天空”其实也是无处不在的。②“树”和“天空”之间的关系: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存在(人与自然)与无限、永恒的关系。【解析】①除了第二节末句中直接提及“空中”外,第一节中的“雨”“倾洒的灰色”“果园”“黑鹂”、第二节中的“晴朗的夜晚”“静闪”等意象或词语,都代表着“天空”的存在。其实,“树”本身就扎根大地指向“天空”。②“树”是和“我们”一样的生命个体,代表了人类与自然的存在,这种存在之间相互关爱与扶持,既在无限和永恒的“天空”下积极地承受着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探究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自然,有什么好处?【答案】①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自然,角度新颖,使诗人与树的视角发生转移,树的走动其实是诗人在树林中走动。②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自然,将时间、空间、生命、成长、自然规律等诸多因素容纳进去,把诗人瞬间的感受表达了出来,给人以灵动新奇的感受,拓展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审美张力,更有利于表达人生、人类的思考。【解析】从观察视角和抒情视角两个角度来理解,这里存在视角的转换,与一般的诗歌相比,要么直接抒情,要么直接借景抒情,而诗人巧妙的把静态的景物当做人的生命来抒写,就形成了灵动新奇的效果。知识点02【即学即练2】这首诗的前后两节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系?【答案】第一节写“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的树,“倾洒的灰色”,充满生命的搏击、忙碌、成长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动感十足的意境。第二节写雨停树静,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神奇的意境,以静为特征。【解析】这首诗的前后两节有着层次与境界上的相承与递进。前者充溢着生命的搏击与律动,代表着自然中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而当“雨停歇”,世界便进入一种行动后的安宁、强力后的静谧。那曾因为“有急事”而“匆匆走过”的树,也终于有了夜空下神圣而静穆的“挺拔地静闪”。经历过生命的奔波与成长,心中对未来又充满一种美好的期待。知识点03艺术特色【即学即练3】请你结合诗歌分析《树和天空》的艺术特色。【答案】①想象丰富而奇特。诗人表达的是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但诗人却选取了“树”这一意象,充分发挥想象,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树与人互换身份,赋予“树”以人的动作和感情,想象奇特。②隐喻手法的使用。诗歌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但诗人善于通过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刻的含意,言浅而旨远。【解析】①想象十分奇特,颠覆常规语言和转换日常经验,是这首诗的一个鲜明特点。在诗歌中,树仿佛拥有了人格,成为人们的同伴。不是“我们”行走或停步,而是树“匆匆走过我们身边”“停下脚步”;树的“急事”则是“汲取雨中的生命”,它的姿态是“挺拔地静闪”;“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盼望看到“雪花在空中绽开”。诗人这样写,不是为了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为了通过这种“颠覆”,引导我们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原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从而获得对世界的新鲜的感受。②探析隐喻手法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主旨。《树和天空》即运用了隐喻手法。树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它诠释了生命的深度与高度。但是人们埋头于对土地的耕耘与掘进,却渐渐忽略了头顶上那片令人震撼和心悸的星空,忘记了对未知的渴望、对神秘的欣赏、驻足静观与默想,比如对宇宙一声纯粹而又唯美的惊叹!知识点04主旨探究【即学即练4】本诗的可以给人有很多联想和启发,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观点一:这首诗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和人一样,也有情感,也有生命,也会等待美好的未来,人们应该敬畏自然,合乎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观点二:这首诗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只有充实的人生,阅历丰富的人生,才能平静地、欣然接受美好时刻的到来,静享生命。观点三:这首诗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只有充实的人生,丰盈的人生,才能坦然面对生命的终结,对生命过程彻底省悟。【解析】这首诗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诗人善于运用意象、隐喻来表现内心世界。“树和天空”的关系,也就寓示着存在(人与自然)与无限、与永恒的关系。“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相互关爱与扶持着,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拓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做出评价的极少,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高考对于本考点的考查,多以“概括并分析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命题思路出现。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时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力拓展能力拓展考法01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的能力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国籍)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他一生共发表诗歌200余首,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他诗中的世界图景有印记着北欧奇异怪美的自然图景,也有工业文明入侵之下的工业图景,还有在现代主义社会浪潮下展现出来的社会图景。在对每一个图景的描绘中,都体现着诗人面对现代社会做出的深刻思考与抵抗救赎。借助诗歌,诗人试图做一个祛魅社会的“返魅者”。我的诗是聚点。它试图在被常规语言分隔的现实的不同领域间建立一种突然的联系——风景中的大小细节汇集、不同的人文相遇、自然和工业交错等等,就像对立物揭示彼此的联系一样。——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三岁时,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在斯德哥尔摩长大。斯德哥尔摩群岛上的环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起点。他很早就对地理和科学,特别是昆虫学产生了兴趣。十几岁时,对艺术表现出兴趣,开始弹钢琴,并很快接触诗歌。在他的诗中,生活世界与大自然关系密切,无须附加理智的连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发地发生的、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过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个世界才能来照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实体,共在于人们生存的世界,与人们神秘的想象力。《树和天空》出自诗集《完成一半的天堂》。诗集《完成一半的天堂》发表于1962年。在1960年到1966年期间,特朗斯特罗姆的事业被分为鲜明的两部分:一面是心理医生,另一面则是年轻而富有名气的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所处的时代,虽然在他的近邻以至整个世界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但瑞典是一个中立国家,长期以来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平稳,人们过着悠闲的“福利生活”。他有足够的时间面对大自然——波罗的海的岛屿、落日、船帆,瑞典的车站、村庄、树林、雪橇等等——沉思,因而他的诗歌有着某种东方式的顿悟色彩,而意象的新奇,来自他的难度写作理念和在艺术上不懈的努力。考法02结合实际探究问题的能力【典例】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里的“水仙花”是一种隐喻,那它比喻了什么呢?请以“换一朵水仙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答案】示例用面包换一朵水仙花,可以使人抛却许多杂念,感悟人生的真谛,得到精神境界的升华。尤其是一些富人,他们拥有享用不尽的面包。倘若他们能拿出一些来换取水仙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便是如此。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卡内基音乐厅则是他生命中两朵盛开的最艳丽的水仙花。在卡内基功成名就之后,他便不再追逐名利,而是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为了发展美国的科学、文学和美术事业,他创立卡内基协会;为了使匹兹堡的工人阶级子女能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他建立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了使普通百姓也能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他投资建造卡内基音乐厅……他一生捐款4亿多美元,始终坚持着他的人生信条:生意人的生涯应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为自己和家庭挣到足够的线,另一方面是用额外的财产为社会服务。卡内基的经历是面包与水仙花之间权衡的典范。在有了足够面包的同时,不妨停下来看看周边的风景,用一些面包来换取水仙花,将金钱化为无私的大爱;闻闻水仙花的芬芳,感受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喜悦;并把水仙花的香气传向人间,让世间溢满真爱。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5—7题。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就像果园里的黑鹂雨停歌。树停下脚步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当雪花在空中绽开题组A基础过关练1.选出对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展开了奇异生动的意境。想象这是一个深秋,秋雨斜飞,诗人被一个在雨中疾走的人打动了,打动诗人的还有雨中的树。灵感之翼飞翔起来。诗人把这棵树当作一个雨中疾走的人一样来描写。树虽然每天和我们在一起,但它们完全有另外的梦想,这棵树似乎要急离开这灰色的场景。“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就像果园里的黑鹂”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视野里,一切都改变了,树匆匆走动,人们停立在树走开的位置上(那也是诗人的位置)。而树又像鸟儿那样从雨中汲取生命。这在雨水中匆匆行走的形象,突然给世界带来了一种新的秩序,事物之间联系的神秘性显现出来。在这里,诗人展现了现代人的思维习惯的呆板和他们精神世界的困顿。C.“雪花”是冬天的象征,预示着寒冷;“雪花”是万物对宇宙规律一次充满自信的认可与迎接,是人类对生命暂歇的期许;“雪花”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相互融合、和谐共存的化境。D.这首诗的前后两节有着层次与境界上的相承与递进。前者主动,后者主静。前者充溢着生命的搏击与律动,启示着人受制于自然的一种无奈。题组B能力提升练1.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A.《树和天空》这首诗歌想象十分奇特,意境似乎也有点儿朦胧,仿佛关联着多方面的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但又很难解读,不好把握。B.“树和天空”言简意赅,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同时,“天空”和树”都是作者重点歌咏的对象。C.诗中“匆匆走过,汲取生命,停下脚步,挺拔地静闪,等待雪花”写出了树行动自如、有思想、有感情,有了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雨中,树在“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雨停后,树“停下脚步”“静闪”“等待”。突出了“树”在倾洒的雨中汲取生命,积极向上、蓬勃生长。在诗中,树与人互换角色,树让我们看清自身的位置和生命的走向。D.诗人最后写道“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当雪花在空中绽开”。从雨中一下转移到雪花,诗人歌颂的是不停地追寻着生命的四季轮回,无论是雨,还是雪,既是现实世界也是梦想。它好像是另外一个时辰了,但它已经离我们不远。题组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