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4090第1章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 4321331.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与性质 4293951.1.1定义 4124281.1.2性质 4225681.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依据 420971第2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体制 566662.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机构 5194312.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与备案 5226152.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监管制度 519171第3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申请与审批 6291463.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申请条件 6283023.1.1申请人资格 669963.1.2土地条件 613593.1.3承包经营期限 6111803.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申请程序 6112913.2.1提交申请 6120063.2.2初审 6159183.2.3公示 675673.2.4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669583.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审批流程 7175953.3.1乡(镇)人民审批 7163233.3.2县级农业部门备案 727673.3.3登记发证 7193783.3.4公告 724483第4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与流转 7107404.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式 7232414.1.1家庭承包方式 7292824.1.2股份合作承包方式 7248284.1.3个体承包方式 766404.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条件 7127974.2.1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7280434.2.2承包方同意 726694.2.3不得改变土地农业用途 8299724.2.4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885494.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程序 818114.3.1提交申请 8183924.3.2审核批准 8233124.3.3签订流转合同 8245824.3.4报备登记 860744.3.5产权变更 821897第5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分配 88375.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计算 8170925.1.1计算原则 8285765.1.2计算方法 858125.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分配方式 924185.2.1直接分配 9262345.2.2间接分配 9102485.3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的监管 9123185.3.1监管机构 9280485.3.2监管措施 9164585.3.3政策支持 916987第6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与终止 10151306.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情形 10191946.1.1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变更 1020986.1.2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变更 10144486.1.3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变更 1093996.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程序 1027696.2.1提交申请 10127686.2.2审核材料 10250986.2.3公示 1033846.2.4登记变更 1155356.2.5发放证书 11265686.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终止原因及程序 11214106.3.1终止原因 11153006.3.2终止程序 1118490第7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处理 11154757.1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类型 1167597.1.1土地承包权属纠纷:指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产生的争议,包括土地承包合同签订时的权属不清、权属变更等引发的纠纷。 11313277.1.2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指因土地承包合同条款、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产生的争议。 11122687.1.3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指因他人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如非法占用、破坏土地等行为引发的纠纷。 1215627.1.4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指因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死亡,继承人之间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产生的争议。 12311087.1.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指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如流转合同、流转价格、流转期限等。 12281857.2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12209447.2.1自行协商: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共识,解决纠纷。 1262597.2.2调解: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乡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通过第三方的帮助,达成调解协议。 1232337.2.3仲裁: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12162617.2.4诉讼: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 123837.3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调解与仲裁 12206837.3.1调解 12296127.3.2仲裁 1210093第8章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业现代化 1327968.1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13103258.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3276098.1.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3132528.1.3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13131978.2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与创新 13165788.2.1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13312078.2.2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 13227488.2.3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机制 13222048.3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业产业融合 1379538.3.1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 1324708.3.2推动农业多功能发展 1489228.3.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1485408.3.4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142217第9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金融支持 1499109.1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 1470149.1.1抵押贷款政策概述 14124799.1.2抵押贷款政策适用范围 14139899.1.3抵押贷款政策实施流程 14129459.2土地承包经营权金融产品与服务 14142479.2.1金融产品与服务种类 1463439.2.2金融产品与服务特点 14213599.2.3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14153079.3土地承包经营权金融风险防范 15251989.3.1金融风险类型 1554529.3.2风险防范措施 15303529.3.3风险管理机制 15231939.3.4政策法规支持 1530385第10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与乡村振兴 152732610.1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5480610.1.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立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 151396910.1.2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增收 151593210.1.3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业现代化 151486010.2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与乡村产业发展 15264710.2.1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业产业链优化 15657610.2.2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161859510.2.3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业科技创新 161939610.3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162397410.3.1土地承包经营权与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161347310.3.2土地承包经营权与乡村法治建设 161189910.3.3土地承包经营权与乡村社会稳定 16第1章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1.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与性质1.1.1定义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下,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承包给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使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权利。这是一种具有物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旨在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和发展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1.1.2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以下性质:(1)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物权范畴,具有对世性、排他性和绝对性。(2)家庭承包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农户承包经营。(3)期限性: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明确的期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般为30年。(4)农业用途: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途限于农业,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1.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依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该法律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保护等内容。(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该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行使、变更和终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该法律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等内容。(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等,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事项进行了补充规定。第2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体制2.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机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机构在我国主要由三级构成,即国家级、省级和县级。国家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省级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县级管理机构则承担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的日常工作,直接面对农民群众,负责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变更、终止等事宜。2.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与备案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与备案是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环节。具体流程如下:(1)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承包农户应向所在地县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机构提出登记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2)土地承包经营权备案:县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机构将已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报省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机构备案,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2.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监管制度为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权益,我国建立了严格的监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审查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申请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承包农户的资格和承包地的合法性。(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公示制度: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和变更过程中,通过公告等形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资料进行归档管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4)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化解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正常运行。第3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申请与审批3.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申请条件3.1.1申请人资格(1)申请人须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2)申请人须具备从事土地承包经营的相应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生产经营知识、资金、设备等。3.1.2土地条件(1)所申请土地须为农村集体土地,且权属清晰、无争议。(2)所申请土地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规划。3.1.3承包经营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期限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定,原则上不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3.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申请程序3.2.1提交申请申请人向所在地的乡(镇)人民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按需提供以下材料:(1)申请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2)土地权属证明及复印件;(3)承包经营计划书;(4)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3.2.2初审乡(镇)人民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予以受理。3.2.3公示乡(镇)人民将初审合格的申请人名单及承包土地相关信息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3.2.4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经公示无异议的申请人,与土地所有权人签订土地承包合同。3.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审批流程3.3.1乡(镇)人民审批乡(镇)人民对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进行审批,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核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3.2县级农业部门备案乡(镇)人民将审批结果报县级农业部门备案。3.3.3登记发证县级农业部门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予以登记,并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3.4公告县级农业部门将登记发证结果在网站或者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告,以接受社会监督。第4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与流转4.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式4.1.1家庭承包方式家庭承包方式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的主要方式。在此方式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承包给具有承包资格的农户,承包期为30年,期满后可继续承包。4.1.2股份合作承包方式股份合作承包方式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承包给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经营。4.1.3个体承包方式个体承包方式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承包给有能力的单个农民,承包期限和承包面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4.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条件4.2.1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遵循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4.2.2承包方同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经过承包方同意,且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4.2.3不得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受让方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4.2.4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保障承包方和受让方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4.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程序4.3.1提交申请承包方和受让方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达成一致后,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提交流转申请。4.3.2审核批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申请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4.3.3签订流转合同承包方和受让方在批准后,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4.3.4报备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签订后,承包方和受让方应将合同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登记备案。4.3.5产权变更承包方和受让方按照合同约定,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变更手续,保证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第5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分配5.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计算5.1.1计算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计算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各承包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5.1.2计算方法(1)按照土地承包合同约定的收益分配方式进行计算;(2)根据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在区域的农业产值、土地等级、土地面积等因素,参考当地市场价格,合理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3)综合考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利用方式、经营效益、政策支持等因素,合理调整收益计算。5.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分配方式5.2.1直接分配直接分配是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直接分配给承包方。具体方式包括:(1)按照承包方投入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进行分配;(2)按照土地面积、土地等级、农业产值等因素进行分配。5.2.2间接分配间接分配是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提高村集体整体收益。具体方式包括:(1)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2)用于改善村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生活水平;(3)用于扶持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5.3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的监管5.3.1监管机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监管机构,负责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的监督和管理。5.3.2监管措施(1)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收益分配的透明度;(2)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的审计,防止侵占、挪用等行为;(3)定期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情况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4)对违反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5.3.3政策支持(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提供法律保障;(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的认识;(3)鼓励村民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的监督和管理,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第6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与终止6.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情形6.1.1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承包方因继承、赠与等原因导致承包权转移;b)承包方因分家析产、离婚等原因导致承包权分割;c)承包方因合并、兼并等原因导致承包权合并;d)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6.1.2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因土地整理、土地改良等原因导致承包地面积发生变化;b)因土地征收、征用等原因导致承包地面积减少;c)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6.1.3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延长或缩短承包期限;b)因承包方特殊原因,经双方协商一致,提前终止或延长承包期限;c)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6.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程序6.2.1提交申请承包方或发包方需向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或其委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部门提交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申请。6.2.2审核材料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保证材料真实、合法、有效。6.2.3公示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部门将变更申请进行公示,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6.2.4登记变更公示无异议或异议处理后,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部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变更登记。6.2.5发放证书变更登记完成后,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部门向承包方发放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6.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终止原因及程序6.3.1终止原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终止的原因主要包括:a)承包期限届满;b)承包方自愿放弃承包权;c)承包方因法定原因丧失承包权;d)承包地被征收、征用;e)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6.3.2终止程序a)提前通知:发包方应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终止前一定期限内向承包方发出书面通知;b)办理注销手续:承包方在接到终止通知后,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c)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部门收回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d)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注销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部门对已终止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注销登记。第7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处理7.1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类型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7.1.1土地承包权属纠纷:指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产生的争议,包括土地承包合同签订时的权属不清、权属变更等引发的纠纷。7.1.2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指因土地承包合同条款、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产生的争议。7.1.3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指因他人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如非法占用、破坏土地等行为引发的纠纷。7.1.4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指因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死亡,继承人之间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产生的争议。7.1.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指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如流转合同、流转价格、流转期限等。7.2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解决途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7.2.1自行协商: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共识,解决纠纷。7.2.2调解: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乡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通过第三方的帮助,达成调解协议。7.2.3仲裁: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7.2.4诉讼: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7.3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调解与仲裁7.3.1调解(1)乡村调解组织应当及时介入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了解纠纷事实,听取当事人陈述。(2)乡村调解组织应当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公正公平地开展调解工作。(3)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7.3.2仲裁(1)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应当依法受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2)仲裁庭应当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查明事实,分清责任。(3)仲裁裁决应当依法作出,并送达当事人。(4)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仲裁过程中,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申辩、提供证据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8章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业现代化8.1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8.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实施,使农户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土地经营权,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农户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土地产出。8.1.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立,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制度保障。农户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自主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8.1.3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8.2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与创新8.2.1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权益。同时摸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等制度改革,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金融支持。8.2.2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范流转行为,提高流转效率。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8.2.3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制度,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激发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8.3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业产业融合8.3.1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立和流转,有助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土地集中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附加值。8.3.2推动农业多功能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为农业多功能发展提供了条件。农户可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8.3.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鼓励农户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8.3.4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有助于农业绿色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第9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金融支持9.1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9.1.1抵押贷款政策概述本节主要介绍我国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相关政策。政策旨在鼓励金融机构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持有者提供贷款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9.1.2抵押贷款政策适用范围详细阐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适用的范围,包括贷款对象、贷款用途、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条件等。9.1.3抵押贷款政策实施流程介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的实施流程,包括贷款申请、抵押物评估、贷款审批、贷款发放等环节。9.2土地承包经营权金融产品与服务9.2.1金融产品与服务种类本节主要列举目前市场上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各类金融产品与服务,如贷款、保险、融资租赁等。9.2.2金融产品与服务特点分析各类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特点,包括贷款利率、期限、还款方式、保险责任等,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持有者提供参考。9.2.3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探讨金融机构在土地承包经营权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