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 教案3_第1页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 教案3_第2页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 教案3_第3页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 教案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2.学习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重点:①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这两首诗歌。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挚爱亲情,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下面进入我们的第一个学习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标出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至少读三遍。2.勾画出自己不会读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直接在书上注音或写出意思。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攲斜:倾斜、歪斜。攲,倾斜。亭亭: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3.这首散文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雨打红莲,荷叶护莲。即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三、细读课文,理清思路文中几次写到红莲?当时的环境、作者的心情、红莲的情形各是怎样?请找出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环境红莲心情四次: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雨势不减退时的红莲-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大荷叶慢地倾侧了下来-红莲:开满亭亭-左右攲斜-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摇动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地感动四、精读课文,学习写法1.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交流点拨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着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小结将情绪寄托于具体的景物。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2.文中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往事,目的何在?这是插叙。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3.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因为从这两缸莲花回想起九年前在故乡的园院里的红莲,为下文做铺垫。五、品读课文,赏析语言1.谈谈你对“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的理解。(可以从修辞、关键词、写法等方法进行)示例: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反问修辞,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2.从文中看,荷叶的什么特点与母亲相似?明确:荷叶为红莲遮蔽风雨,这与生活中母亲为子女遮风挡雨,对孩子的细心呵护和关爱相似。(二)金色花资料助读:1.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2.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标出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至少读三遍。2.速读课文,根据示例的形式勾画并整理出文中生字词。示例:匿笑(nìxiào)3.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查阅工具书仿照示例整理出来。示例:匿笑:偷偷地笑4.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我变成金色花之后与妈妈之间嬉戏的事情。表达了对母子之爱的赞美之情。活动展示:我是小小评论家针对学生所读,可从重音、语速、节奏、感情及面部表情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以第一段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注:红字部分需要重读“∨”表示停顿“↗”表示上扬“∧”表示粘连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和快乐。三、细读课文,理清思路文中描写了“我”变成金色花后与妈妈的哪几次嬉戏的场面?你觉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子形象。三次,1.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2.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3.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母子形象:孩子天真、调皮,母亲的慈爱、善良表达的情感:纯真的母子之爱四、精读课文,质疑探究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五、品读课文,借鉴写法1.巧设意象,运用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手法。2.视角独特,情感真挚。《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诗人借助想象,设计了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