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1.(2021重庆,14,3分)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答案C据材料“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可知,民族极端主义发展迅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疯狂的军备竞赛、文明的冲突、经济的低迷,排除A、B、D三项。2.(2022山东,14,3分)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答案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从“大陆均势”出发,担心德国战败后法国会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所以对法国采取有限援助的政策,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英国意识到,如果一味采取有限援助法国的政策,战争颓势不会得到缓解,协约国不可能取得对德国战争的胜利,而英国也无法达到维护“大陆均势”的目的。英国态度的转变是为了保持战后欧洲大陆的均势,B项正确。英国希望法、德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维持“大陆均势”,不是为了尽快恢复欧洲和平,A项排除;一战期间,英、法、俄等国组成协约国,当时英、俄也都在对德作战,C项排除;英国的政策是“大陆均势”,以确立自己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并非联合法国控制欧洲,D项排除。3.(2021辽宁,13,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答案B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进一步控制了经济领域的多个部门,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故选B。资本主义转型包含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变化,在材料中并未完全体现,排除A;材料未涉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排除C;材料仅显示英国政府的部分战时经济调控,未体现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排除D。4.(2024湖北,14,3分)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答案】C考查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贸易停止,阿根廷和巴西等国的贸易量大幅减少,而与同盟国相关的中国上海和日本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全球贸易变化与一战发展进程紧密相关,并不能说明世界市场濒临崩溃,故A项排除;材料并未提及欧美国家的侵略重心转移,故B项排除;材料虽然提到了不同国家的贸易和产量的变化,但并未体现这些国家均为单一产业结构,故D项排除。5.(2024山东,13,3分)下图为1918年10月23日英国《笨拙》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大兵与文官》。该漫画揭示出()协约国军队总指挥福煦对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先生们,如果你们要走这条路,小心踩雷!A.英国对德国的强烈担忧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C.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脆弱D.英、法、美利益诉求的一致性【答案】C考查点:一战及战后国际秩序。【解析】据材料“1918年10月23日”可知,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协约国一方即将获胜。漫画中协约国军队总指挥提醒英、美、法三国领导人,如果走“停战之路”,要“小心踩雷”,表达了对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秩序的不稳定和脆弱的担忧,故选C项。漫画没有体现德国的相关信息,且德国败局已定,英国不可能对德国强烈担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一战性质的评价,排除B项;英、美、法参加一战的意图各异,其利益诉求并不一致,排除D项。6.(2019上海单科,11,2分)下表所列是哪一战争统计数据()国家死亡人数德国2037000法国1398000奥匈帝国1100000英国921000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C材料中战争有奥匈帝国的参加,且战争造成大量死亡,可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C项正确。奥匈帝国是1867年建立的,与1803—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无关,排除A项;1870年的普法战争是法国与普鲁士的较量,与奥匈帝国无关,排除B项;奥匈帝国在一战后就瓦解了,不可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排除D项。7.(2020山东,12,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答案A依据所学可知,一战主要在欧洲进行,战争削弱了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的实力,而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旧有的国际格局受到冲击,欧洲国际地位遭受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A正确;凡尔赛体系激化了法德矛盾,排除B;美国联邦制确立于1787年,与库登霍夫-卡莱基的倡议提出时间相隔久远,而且“欧洲合众国”的构建模式不是联邦制模式,排除C;国际联盟是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其中不仅有欧洲国家,排除D。8.(2020山东,14,3分)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下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苏台德地区被划归捷克斯洛伐克,当地讲德语的居民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变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为日后纳粹德国制造苏台德事件埋下隐患,符合④的描述,D正确。易错警示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读懂题意。首先,要明确地图中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四类因素:①资源争夺类;②领土争端类;③争夺出海口类;④民族问题类。然后,判断苏台德问题的起因所属的因素。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台德问题应为④民族问题类。9.(2023海南,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Ⅰ.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或作品人物Ⅱ.相关历史事件A.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海涅①拿破仑入侵俄国B.歌曲《国际歌》鲍狄埃、狄盖特②1848年欧洲革命C.小说《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③美国内战D.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④巴黎公社革命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⑤抗日战争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洪常青、吴清华⑥第一次世界大战G.小说《永别了,武器》海明威⑦海南椰林寨战斗H.歌曲《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⑧巴黎和会(1)从上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案)(4分)(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8分)参考答案(1)G—⑥;D—⑧;F—⑦;H—⑤(2)主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阐释:第一次世界大战属于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使得中国人民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尤其是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操纵会议的英、美等国拒绝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从此,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娘子军》讲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和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战斗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精神。歌曲《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总之,文学艺术是社会的窗户,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我们应阅读、咏唱经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先辈的事业,建设好现代化的中国。解析本题考查文学艺术经典作品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第(1)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在配对选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主题选择四项相关联的信息,为第(2)问的解答提供便利。第(2)问,首先确定主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然后根据选定的四组信息,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进行阐释。最后进行升华,说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情怀。考点2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1.(2022全国乙,35,4分)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答案C从材料信息“1917年3月中旬”“临时政府”并联系所学可知,此时罗曼诺夫王朝已经被推翻,苏维埃将政权交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材料表明以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部分领导人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抱有一定的幻想,选择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和谈,说明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故选C项。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仅反映了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等人对临时政府的态度,未涉及沙皇残余势力对革命的威胁,故B项错误;当时正值一战时期,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更加激化了俄国社会内部的矛盾,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故D项排除。解题思路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达成协议,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因此,材料中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的主张反映了布尔什维克党尚未认识清楚二月革命后的形势,这些思想不利于新的革命斗争的开展。2.(2019天津文综,8,4分)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答案C从材料看,苏俄接受德国割地赔款条件,通过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赢得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新经济政策被一些史学家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是指苏维埃政权向资本主义做出部分妥协,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这说明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选C。苏维埃政权视农民为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故A错误;实行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而非武装对抗的方式处理内政,B错误;材料未强调苏维埃政权对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开辟,D错误。知识拓展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它是为保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被迫采取的暂时妥协性行动,使苏俄尽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红军赢得了喘息时间,为后来消灭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武装和击退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奠定了基础。3.(2021海南,17,3分)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特使R.罗宾斯自称是“布尔什维克社会性实验的反对者”,但他认为必须“利用能够将布尔什维克拉向美国一方的所有因素”与布尔什维克保持联系。直到他离开苏俄,美国仍与苏俄保持接触。这说明()A.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布尔什维克主义在美国受欢迎C.十月革命为俄国发展开辟新道路D.美国外交秉承实用主义原则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特使虽然反对十月革命,但一直促使美国与苏俄保持联系,这说明美国外交秉承注重现实利益的实用主义原则,故D项正确。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这并非材料论述的主旨,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了美国特使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态度,未体现布尔什维克主义在美国受到欢迎,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为俄国发展开辟了新道路,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排除。4.(2024湖南,15,3分)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世界大乱要求毫不延缓地研究劳资关系中出现的困难,迫使我们把自己家里的事情整顿好。坦白地说,在没有承认工人长期为之斗争的基本权利之前,是不可能经常地、稳定地调整好劳资关系的。”这表明()A.十月革命产生了世界性影响B.美国国内革命形势渐趋成熟C.世界大战有利于各国改善工人待遇D.法西斯主义威胁到美国社会的稳定【答案】C考查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解析】据材料可知,一战后美国总统认识到处理好劳资关系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而处理好劳资关系的前提是承认工人的基本权利,这说明一战客观上有利于各国改善工人待遇,故选C项。材料中的“世界大乱”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承认工人的基本权利可缓和劳资关系,这有利于美国消解革命,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对劳资关系的认识,与法西斯主义无关,排除D项。5.(2022湖北,15,3分)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答案B据材料可知,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后,“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展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坚定的理想信念;但“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这主要是为新政权积累外汇,解决经济困难,体现了苏俄政治对现实的妥协,B项正确。“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表明苏俄此举不是为了输出革命文化,A项错误;“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不能说明苏俄打破了政治上的外交孤立,C项错误;“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背面加绘镰刀锤子”体现的是政治色彩,而不是艺术内涵,D项错误。6.(2022江苏,15,3分)下图海报描绘的是1919年苏俄工人自愿发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一活动被列宁称为“伟大的创举”。该创举体现了()A.工业化生产蓬勃开展B.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C.通过劳动推动人的解放D.工农对国家的认同加强答案C材料背景是1919年的苏俄,工人自愿发起星期六义务劳动,具有共产主义特征,因此被列宁称为“伟大的创举”,C项正确。工业化生产蓬勃开展发生在斯大林时期,排除A项;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1921年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中只涉及工人阶级自愿发起义务劳动,未涉及农民阶级,排除D项。7.(2024北京,15,3分)1920年,有思维的机器人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1962年,工业机器人实现商业化。2007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达650万台。近年,欧盟出台了《欧洲机器人技术民事法律规则》《机器人技术工程师伦理行为准则》《人工智能法案》等。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学创作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理论来源②二战后科技进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③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关系的新变革④人们对机器人发展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考查点: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科技进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②正确;材料中欧盟出台的法律涉及对机器人产业的风险把控,这体现了人们对该产业潜在风险的防范,④正确,故选D。①夸大了文学作品对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作用,错误;材料未体现机器人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作用,③错误,故排除A、B、C。8.(2020海南,16,2分)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D.苏联模式的确立答案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导致“背口袋”活动受欢迎,故选A;1921年新经济政策出台,排除B;1929年底,苏联掀起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C;此时苏联模式尚未确立,排除D。9.(2021全国甲,34,4分)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答案C当时苏俄在大多数地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制性地征收农民的余粮,这种方式引起农民的极大不满,严重影响了工农联盟;而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实行向贩粮者征税的政策,有利于缓解这一问题,这从侧面可以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故C项正确。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物资短缺,为确保前线粮食供应实行余粮收集制,A项错误;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贸易,物资集中分配,B项错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D项错误。易错警示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不等于实行粮食税,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旧知新考,容易被惯性认知误导。10.(2023浙江1月选考,16,2分)右图为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1950年创作的油画《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农民倾诉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A.俄国十月革命 B.农业集体化C.苏联卫国战争 D.余粮收集制答案D根据材料“农民代表”“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民生活凄惨,原因在于实行的余粮收集制大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D项正确。11.(2022湖南,14,3分)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答案D材料“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表明了该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同时承担了国内战争的需要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需要,故其在国内战争结束后仍有“未完成的历史使命”,得以被继续推行,这一观点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选D。题干信息只是陈述学者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知,没有表明其态度,A、B表达的是学者态度,故排除;这一观点有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排除C。12.(2021天津,11,3分)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答案A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反映了苏俄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即从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与国内外敌人的矛盾变为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选A项。不管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还是新经济政策时期,意识形态的斗争一直存在,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都是指工农联盟,政权的阶级基础并未产生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的两个阶段的不同,无法说明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故D项错误。易错警示本题易错选D项,误认为当时苏俄在战争结束后,应当进行经济建设,这就需要对建设道路进行探索,而且探索也应当会突破原来的模式。13.(2020江苏单科,19,3分)1921—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 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 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答案C虽然苏俄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农民仍要缴纳多种税款,且大多数省份没有实现农产品自由买卖,这表明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农民税收负担仍然较重,C正确。余粮收集制此时已被粮食税取代,排除A;材料未提及各省经济地位,排除B;此时允许农民支配税后粮食,排除D。14.(2022广东,15,3分)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答案A材料“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强调当时俄国的小农经济是更加有利于资本主义而非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用唯物史观进行分析可得出,要“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就是要改造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即改变当时俄国小农国家的性质。结合所学可知,要想改变小农经济的小生产,可以推行工业化、发展大生产,故“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选A,排除C。发展军事工业、恢复市场作用均不能起到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基础改造颠覆的作用,排除B、D。15.(2021广东,15,3分)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答案A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主要是为工业化建设服务,故A正确。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故B错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C错误;冲破西方技术封锁并不是苏联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故D错误。16.选必2·农业生产方式(2020山东,13,3分)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时间方式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1928年74.425.40.21932年51.728.320.0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答案C表格信息显示,播种机在春播中所占的比重低于手播的比重,说明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而机械化水平较低说明当时农业集体化的基础相对薄弱,故选C。新经济政策在此时期逐渐被取消,排除A;材料没有呈现经济结构的相关信息,无法判断工农业比例,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情况,体现不出工业化发展阻力情况,排除D。17.(2021山东,13,3分)下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1928年2.71.71932年14.861.51937年56.193.0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答案B据表格及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确定了实现工业化的方针,为了给工业化提供所需要的资金、市场、原料等,决定实行农业集体化,即二者同时并举,B正确,D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重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A、C错误。考点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2023湖北,14,3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答案B据材料可得知“这种转变”指的是从一战中殖民国家“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到二战中“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宗主国,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意识觉醒,不再轻易受欧洲殖民者的驱使,导致殖民国家改变动员非洲人的方式,故选B。据所学可知,宗主国放松殖民控制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据所学可知,电影、无线电等出现于一战前,现代技术发展与欧洲殖民者的“转变”联系不大,排除C;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战争,二战的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与“转变”的关系不大,排除D。2.(2024广东,15,3分)1942年,围绕是否用非暴力方式保卫印度的问题,经过与尼赫鲁多次争论,甘地表示不反对武装抵抗法西斯,支持尼赫鲁用武力保卫民族利益的立场。这()A.揭示了甘地宗教信条的转变B.体现了国大党斗争的策略性C.掀起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D.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答案】B考查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解析】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甘地与尼赫鲁围绕是否用非暴力方式保卫印度免遭法西斯侵略的问题发生多次争论,最终达成了用武力抵抗法西斯、保卫民族利益的共识,这与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时坚持的“非暴力”主张明显不同,说明印度面临的外部环境影响印度保卫民族利益的策略,体现了国大党斗争策略的现实性,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甘地的宗教信条,无法体现其是否发生转变,排除A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是指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而材料反映的是抵御法西斯侵略,C项错误;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D项错误。考点4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选必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2021全国甲,35,4分)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答案A据材料1930—1931年,“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可知,当时美国失业人数剧增,人民生活困难,反映了美国经济危机持续加深,A项正确。大萧条期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B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期间实行社会救济、推行以工代赈等社会保障措施,为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奠定了基础,D项错误。2.(2019海南单科,19,2分)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答案D从材料信息看,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英国希望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主张降低关税。这种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导致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故选D项。国家干预主要针对国内,材料主要强调国际合作,排除A项;材料“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说明与会国希望通过国际合作解决经济危机,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各国经济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C项。3.(2021广东,14,3分)下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答案B漫画中,罗斯福对胡佛下达了逐客令,表明美国将要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模式,B正确。漫画没有涉及货币贬值,A错误;漫画中没有涉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信息,C错误;漫画信息虽然涉及国家干预政策,但无法体现干预的成效,D错误。易错警示“家居贷款银行法案”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政策,其名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学生应结合所学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对漫画内容进行合理推测,解答此题。4.(2023全国乙,34,4分)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答案A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美国爆发席卷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大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使得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盛行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发展的自由主义,且胡佛执政时期坚持自由放任传统,“开始”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排除C项;美国此时并未进行扩军备战,排除D项。5.(2019浙江4月选考,22,2分)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A.凡尔赛会议B.慕尼黑会议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D.缔结《非战公约》答案B根据张伯伦的表现,即兴奋地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们的时代得救了”,对照丘吉尔的反应,即认为那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再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张伯伦参与的这场外交活动为慕尼黑会议。这场会议是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故B正确。参加凡尔赛会议的英国政府首脑是劳合·乔治,排除A;1939年,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排除C;《非战公约》签订于1928年,是由美国、法国倡议签订的,且当时张伯伦尚未担任英国首相,排除D。6.(2022北京,15,3分)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②“(八日)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已推翻克伦斯基政府(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③“(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答案B①提出要求日本归还窃取于中国的领土,这是《开罗宣言》的内容,时间为1943年;②中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指的是十月革命,时间是1917年;③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④中内容指的是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时间是1938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②④①③,B项正确。7.(2022天津,12,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974-2024技术性贸易措施术语
- 《收入分配差距》课件
- 慢性创伤性滑膜炎的健康宣教
- 急性蜂窝织炎的临床护理
- 化脓性甲沟炎的临床护理
- 文稿校对的五法
- 日光角化病的临床护理
- 黑棘皮症的临床护理
- 黏多糖贮积症Ⅲ型的临床护理
- JJF(陕) 100-2022 曲挠试验机校准规范
- 2024年度供应商管理培训课件
- Grid Coffee品牌介绍模版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酒厂融资方案
-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双基测试(期末考试) 英语 含答案
- 基础生物化学复习知识要点
- 注册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实务真题汇编3
- 军事理论(2024年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市智慧人社项目建设方案
- XX公司并购重组流程及实施方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2024-1)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