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十三单元政治制度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考点1政治制度1.(2024湖南,1,3分)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这说明西周()A.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B考查点:宗法制。【解析】材料“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表明,西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所制约;“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表明西周血缘政治色彩浓厚,故选B项。国人对军国大事可以发表意见,但“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神权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排除D项。2.(2019课标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3.(2023新课标,26,4分)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答案B4.(2024北京,2,3分)西汉官员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后“举贤良为大司农丞……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上述材料可以印证西汉时期()①社会基层组织开始建立②中正官负责官员的考核③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人才④官吏为政注重优抚老弱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考查点:西汉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国古代基层治理。【解析】“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①错误;中正官因九品中正制的设置而存在,九品中正制初设于曹魏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②错误;据材料可知,朱邑因“举贤良”擢升,说明此时西汉政府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③正确;据材料“存问耆老孤寡”可知,西汉时期官吏为政注重优抚老弱,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5.(2020浙江1月选考,4,2分)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答案A6.(2020浙江7月选考,7,2分)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答案C7.(2020北京,3,3分)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②隶属于中书省③隶属于尚书省④增设外务部等机构,六部之名渐废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答案A8.(2020浙江1月选考,7,2分)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答案A9.(2021北京,5,3分)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答案B10.(2022浙江6月选考,4,2分)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②丞相、御史大夫、郡守③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④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答案B11.(2023浙江1月选考,7,2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12.(2020课标Ⅱ,30,4分)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465251122上表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答案D13.(2018海南单科,12,2分)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A.进出口贸易增长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答案B14.(2019海南单科,13,2分)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答案C15.(2019海南单科,14,2分)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答案A16.(2019课标Ⅰ,32,4分)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17.(2020课标Ⅰ,32,4分)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答案C18.(2021山东,10,3分)约公元前450—前445年间的一件铭文记载了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阿科斯提案:胜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应从所有雅典妇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资应为(每年)50德拉克玛以及公共祭祀(牺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A.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B.祭司是享有特权的公民群体C.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D.津贴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答案A19.(2020课标Ⅱ,32,4分)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A.雅典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C.罗马共和政体 D.寡头政治答案A20.(2024湖北,11,3分)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为了维护统治,建立禁卫军并给予他们特殊待遇。后续皇帝不但遵循给禁卫军发放大量赏金的惯例,而且发放金额越来越大。禁卫军甚至认为皇帝的任命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显示罗马帝国()A.军人集团威胁政权稳定B.经济繁荣提升军人待遇C.皇帝赏赐增强军队战力D.边境压力增加军费支出【答案】A考查点:罗马帝国的统治。【解析】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禁卫军收到的赏金金额越来越大,甚至认为自己有干预皇帝任命的权力,这显示禁卫军集团的发展对皇权存在潜在威胁,故选A项。材料虽涉及禁卫军待遇的提升,但未体现其原因是经济繁荣,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军队战力,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提及边境压力和军费支出的关系,排除D项。21.(2022福建,14,3分)1867年,政治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论及英国政治体制时,总结国王在国事中扮演的角色是“接受咨询,给予支持,提出警告”。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权力的加强 B.责任内阁制的出现C.政党政治的发展 D.君主立宪制的完善答案D22.(2019北京文综,22,4分)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答案B23.(2019海南单科,16,2分)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答案D24.(2021湖南,15,3分)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答案B25.(2020天津,1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1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8分)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6.(2020江苏单科,21,13分)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5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4分)答案(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3)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27.(2021北京,18,12分)辩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就“全国行政官”的人数和权力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以下为6月1日—7月19日的发言节录:拉特里奇:赞成把行政权委托给一人,但不能赋予此人宣战和媾和的权力。谢尔曼:行政官只是把立法机构的意志付诸实施,这一人或数人,只有国会才能委任,且只对国会负责。伦道夫:坚决反对把行政权集于一人。这是君主制的胚胎,不要以英国政府为模本。为了维护全国行政官的独立,就应该由一人以上担任。威尔逊:全国行政官由一人担任。若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行政官就应拥有绝对否决权。巴特勒:赞成设立一人为行政官,但反对授予此人否决立法的全权。难道美国不会出现克伦威尔式人物?汉密尔顿:主张选举产生一位行政官,他应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莫里斯:设立行政官的目标之一是控制国会。国会会抓住战争、入侵、动乱等时机扩权。因此需要一位行政官做人民的保护者,抵制由大人物和有钱人组成的国会。1787年宪法最终确立了总统制,但关于总统权力的争论还在继续。(1)各州代表关于设立“全国行政官”有哪几种观点?归纳其理由。(8分)(2)有学者在谈到18世纪英美政治体制时,认为美国总统是“没有君主制的国王”。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4分)答案参考答案要点(1)观点1,支持设立一位行政官,并赋予其否决国会的权力(或权力较大)。理由:可保持行政权独立,制衡国会,保护民众。观点2,支持设立一位行政官,但他要对国会负责(或权力较小)。理由:可保持行政权独立,但要防止其走向专制独裁,必须受到制约。观点3,支持设立多位行政官,但他要对国会负责(或权力较小)。理由:防止专制。(2)应辩证看待这句话。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大权,可以提名、任命官员,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相较而言,18世纪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并没有以上权力,美国总统的实际权力大于英国国王。但是,总统由民选产生,对选民负责,且有一定任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世袭、终身制的国王。考点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2022江苏,2,3分)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 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 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答案C2.(2022湖南,3,3分)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答案A3.(2024黑、吉、辽,3,3分)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其所强调的是()A.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B.复兴儒学的紧迫性C.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D.官学教育的重要性【答案】A考查点:唐代科举制。【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宗大历初年,明经科考试重视帖经,应试士子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造成“专门业废”“传受义绝”的现象,这说明明经科考试具有机械化倾向,亟待改革,故A项正确。此时科举考试内容依然以儒家经典为主,且材料未反映儒学的危机,无法体现复兴儒学的紧迫性,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明经科考试,与进士科考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明经科考试存在问题,未体现官学教育,故D项错误。4.(2021河北,3,3分)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答案C5.(2020课标Ⅱ,26,4分)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答案C6.(2022江苏,4,3分)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答案B7.(2021全国甲,27,4分)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答案D8.(2022山东,4,3分)明朝时期,朝廷除对赴各地巡按回京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用铁路用地合同范本
- 2025年淮安b2考货运资格证要多久
- 别墅电梯销售合同范本
- 上海退休人员返聘合同范本
- 买卖产品合作合同范本
- 转化单位规则
- 加盟产品经销合同范本
- 化肥试验合同范本
- 北京合伙创业合同范本
- 个人合作股合同范本
- 批评他人发言稿(通用12篇)
- DCF-现金流贴现模型-Excel模版(dcf-估值模型)
- 上海实验学校幼升小测试题资料
- 一年级美术课后服务教案-1
- 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
- RB/T 040-202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 GB/T 8162-2018结构用无缝钢管
- 《傲慢与偏见》读书汇报
- 上海专科层次自主招生考试习题集④(含答案)
- 房屋信息查询情况表((2022年-2023年))
- (演唱)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