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 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1页
5.2 预防犯罪 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2页
5.2 预防犯罪 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3页
5.2 预防犯罪 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4页
5.2 预防犯罪 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害。3月11日,涉案的张某某、李某、马某某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全部抓获。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依法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024年3月21日,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年龄不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免罪金牌”!新课导入:该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法不可违,年龄不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免罪金牌”,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加强自我防范,遵纪守法,远离犯罪。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1.政治认同: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远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2.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防微杜渐,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4.健全人格: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如何预防犯罪

?教学难点: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学习目标:一、了解罪与罚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二、加强自我防范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5.认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一、了解罪与罚北大弑母案罪犯吴谢宇执行死刑一、了解罪与罚违反了刑法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4年1月31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死刑复核一案依法作出裁定,核准吴谢宇死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吴谢宇执行了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确认:被告人吴谢宇悲观厌世,曾产生自杀之念,其父病故后,认为母亲谢某某生活已失去意义,于2015年上半年产生杀害谢某某的念头,并网购作案工具。2015年7月10日17时许,吴谢宇趁谢某某回家换鞋之际,持哑铃杠连续猛击谢某某头面部,致谢某某死亡。后吴谢宇向亲友隐瞒谢某某已被其杀害的真相,虚构谢某某陪同其出国交流学习,以需要生活费、学费、财力证明等理由骗取亲友144万元予以挥霍。为逃避侦查,吴谢宇购买了10余张身份证件,用于隐匿身份。该案例中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一、了解罪与罚刑法是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犯罪的根本依据。①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②刑法的内容: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定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量刑】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社会危害程度违反法律承担法律责任不同严重社会危害性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思考:殴打他人一定是犯罪吗?对比分析上述行为,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并展示。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违法类型行为一行为二轻微伤害严重危害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行政处罚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注意:三种特征同时具备,才构成犯罪。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犯罪的法律后果: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一、了解罪与罚A.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B.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C.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2)犯罪基本特征(1)含义: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关系一般违法犯罪共同点

不同点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应承担法律责任不同1.都是违法行为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3.都应承担法律责任危害不大情节轻微危害大情节严重违法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触犯了刑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制裁受刑罚处罚以案说法:16岁的中学生王某,多次在校外聚集社会青年,抢夺学生财物多达1000多元。最终被公安机关一举抓获。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王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吗?结合材料说明判定理由。答: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理由:他的行为完全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①抢夺他人财物1000多元,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③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所以他的行为是犯罪行为。①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是什么?一、了解罪与罚②种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刑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预防犯罪考考你“刑法”与“刑罚”相同吗?刑法,刑法明确了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法律】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处罚方法】

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拘役、罚金适用于犯罪。(刑事违法/严重违法行为)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的区别: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四总结:属于什么行为二、加强自我防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二、加强自我防范4.如何远离犯罪,加强自我防范?相关链接: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探究与分享:二、加强自我防范拦路抢劫偷东西、打骂同学交损友无心学习、旷课不良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说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法律知识小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8、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一般违法犯罪(严重违法行为)不加以改正不加以改正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二、加强自我防范

弟弟,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地就想占大一点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偷得多了,十次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为此,我两次被送劳教。可我表面装着改好了,但心里没改,出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得狠了,终有今日的结局。死囚犯给弟弟的信01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0203二、加强自我防范4.如何远离犯罪,加强自我防范?1.刑法的作用、内容2.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3.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1.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要杜绝不良行为3.要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是什么怎么做课堂小结:B课堂练习:1.15岁的陈某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一群“朋友”,他开始旷课,还因经常盗窃被公安机关处罚。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竟拦路抢劫。对此,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①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青少年应该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③经常盗窃是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④青少年交友需谨慎,要远离“损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学校法律社团举行模拟法庭活动,小法官作出如下“判决”:被告人冯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判决依据的法律是刑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