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研究的生态合理化方向_第1页
中国农业发展研究的生态合理化方向_第2页
中国农业发展研究的生态合理化方向_第3页
中国农业发展研究的生态合理化方向_第4页
中国农业发展研究的生态合理化方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业发展研究的生态合理化方向中国农业发展研究的生态合理化方向中国农业发展研究的生态合理化方向中国农业进展的生态合理化方向摘要:中国农业的进展尽管处于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农业工业化前期,但人均资源短缺和对农业产出的压力已使农业生态问题相当突出。因此,中国必须现在就正视农业的生态合理化问题。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是通过评价和设计,选定合适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强有力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可以加速我国农业进展的生态合理化过程。1.世界农业进展的三个阶段世界农业的进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农业阶段集中解决丰衣足食问题,以社会效益为核心;工业化农业阶段以发财至富为优先目标,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后工业化农业阶段十分重视蓝天碧水和食物平安,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农业从一开头就面临着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的挑战。农业的经济效益表现在农夫通过最原始的农产品物与物交换的方式获得自己所需物品。刀耕火种的长时间轮歇和林相的恢复就与农业的生态平衡有关。然而,人类脱离渔猎时代转入传统农耕方式的最重要目的是在以人力、畜力为主,生产力较低的条件下,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满意生活的基本需要。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农业实现工业化也只有半个世纪左右。以美国为例,1910年统计的拖拉机总数不过50万匹马力,主要农业动力仍然是马、骡和牛。1930年拖拉机总数2200万匹马力,1955年后才达到较稳定的4000万匹马力以上的水平,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化学肥料生产方面,1913年才获得从空气中固定氮的技术突破。全世界1938年仅生产900万吨以纯N、P、K算的化肥,1979年化肥生产达1亿吨。在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的武装下,农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的主要目标就逐步转移到经济效益上来了。这一阶段的农业特点是大量投入以化肥、农药、机械和动力为代表的能物资源,生产者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自身消费,而是为了市场销售,为了获利。农业生产的思维方式和工业化方式类似,以直线的和局部的为主。例如,只讨论DDT的直接杀虫效应,而不考虑其残留与转化;只讨论氮肥的增产效应,而不考虑其循环与流淌。这种思维方式容易产生一种盲目乐观情绪。这种乐观是不能持久的,卡孙1962年写的《安静的春天》和罗马俱乐部1970年写的《增长的极限》,代表了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经济活动能力的巨大增长和近代科技的进步,人们终究熟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也熟识到地球生态平衡的精致与脆弱。世界环境与进展委员会1987年提交的报告《我们共同的将来》提出了可持续进展的思想。这一思想飞快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成为1992年世界环境与进展大会的主调。联合国粮农组织1991年在荷兰登博滋会议上发表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进展的登博滋宣言》,宣言明确指出农业进展要达到保障社会供应、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三大目标。目前,各国的农业正向着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效益这一方向进展。农业投入逐步从能物集约型转向以生物工程和信息工程为代表的智能与知识集约型。系统观、全局观和辩证进展观更多地影响到今日的农业实践。2.中国农业进展道路的特殊性尽管我国还有少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但总体来说,由于解放后50年来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12亿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农业在连续巩固保障供应的前提下,正向着提高农夫经济收入的方向进展。目前,农业的化肥、农药、薄膜、农机和动力投入仍呈现飞快增长的趋势。例如1996年与1993年比,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221%,农村用电增长375%,化肥用量增长216%。中国的农业显然还处在工业化初期。然而,中国的人均资源特别紧张,人均农田只有世界平均的296%,人均草地只有世界平均的579%,人均林地是世界平均的147%,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的719%,人均化石能源是世界平均的467%。由于经济的飞快进展,人们吃饱吃好的要求使得对粮食的总需求增长很快。据讨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期,人均年收入每上升100美元,对粮食的消耗增长30~50公斤。由于对农业实物产出需求和资金产出需求的增加,有限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处处可见。在江河上游,森林砍伐过度。在西北草原牧区,草地过载,土地沙化、退化和碱化面积达三分之一。在南方丘陵区,不适当的耕作方法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在北方农区,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在城郊和富有地区,过多的化肥和畜粪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沿海渔类资源过捕,污染引起的赤潮越来越频繁。湖区和湿地的开垦影响了对洪水的缓冲。黄河断流和长江洪水不但和气候变化有关,也与流域人类活动格外是农业活动有关。显然,中国的农业已经不能象发达国家那样,先实现农业工业化,再走农业生态化的道路。中国的现阶段农业进展必须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走一条独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3.中国的生态农业思想要农业提高产出,一条途径是增加投入,另一条途径是提高效率。按目前中国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和资源状况,连续适时适度地和有选择地增加投入是必要的。但投入量应当与资源供应量相平衡,与环境承受力相平衡。有些区域的化肥和农药投入已经过量,应当削减。我国农业的进展应更强调其次条途径,即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克服资源制约,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使之同步提高的唯一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改善生物内部的结构与功能,如通过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育种,培育农业生物的新品种乃至新物种;另一类是调整生物的外部关系,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增加新的生产项目,建立新的食物链。这就涉及到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的应用。凡是把生态效益列入进展目标,并且自觉地把生态学原理运用于生产之中的农业,都可以称为生态农业。发达国家的农夫在寻求农业可持续进展的道路上,曾经尝试过取代工业化农业或石油农业的多种替代农业形式,如带有反朴归真颜色的自然农业,带有哲学颜色的生物动力学农业,注意土壤基础作用的有机农业,开展新物种引进的再生农业等。生态农业也是替代农业中的一种,但是偏重于小型个体农业,且投入主要靠内部独立循环。中国的生态农业概念是八十年月初期,由科学家们首先提出来的。尽管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阶段,人们对中国生态农业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在农业中引入生态效益目标和在农业实践中自觉运用生态学原理方面却是全都的。中国学者提倡的生态农业与国外的生态农业概念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国的生态农业概念不限定农业规模,而且对化肥和农药等投入并不全盘反对。我国当前提倡的“两高一优”农业、农业企业化和农业规模经营等,都是围绕农业的经济目标提出来的。生态农业也注意农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践中也可以同时实现这些提法,而且由于注意运用事半功倍的生态学原理,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对经济效益的持续推动,通常会有更好的效果。在外部投入低的传统农业阶段,农夫有很多自然生态方面的才智与阅历累积,如地力常新技术和轮间套作技术等。这些阅历就象传统的地方品种资源一样宝贵。生态农业十分注意对优良农业传统的继承与汲取。然而,这并不是一种倒退。正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三大效益。生态农业也十分重视对高新科技的吸纳,如节水农业技术、控释肥技术、分子育种技术、综合病虫防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废物资源化技术等。农业的生态合理化方向要求逐步用低物耗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替代高物耗低科技含量的技术。4.生态农业模式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地位生态农业是农业实践从局部、直线的主导思想向全面、系统、辨证方向进展的产物,因此选择一个在经济上和生态上都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单元来指导农业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在经济上有意义的一个完整单元通常是一个农户、一个企业和一个村等经济单元或行政单元。在生态上有意义的则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景观区和一个小流域等。在生态农业建设中,能兼顾考虑经济和生态的、农业实践中较稳定的和可操作性强的一个系统或单元,可称一个农业模式。能兼顾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模式,可称生态农业模式。农业进展的生态合理化方向会深刻地影响到农业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育种方向方面,培育抗性好、资源利用率高的作物品种有利于削减化肥和农药的依靠;在植保技术方面,更多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和生物农药进行综合防治;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整治江河和农田排灌系统,削减水患;在环境建设方面,削减工业和城镇排放物对农业的污染等等。然而,发现、评估、设计、推广和建设生态农业模式才是生态农业的核心所在。在中国,由于人口密度高和资源紧缺,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关系,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关系都很亲密,农夫在长期的实践中要解决诸如农林牧副渔的资源安排、耕地无休闲的轮间套作与培肥、秸杆和动物粪便在肥料、燃料、饲料利用间的冲突等问题的过程中,奇妙的协调各种相互关系,形成了具有较稳定结构与功能的、采纳适用配套技术体系的和适合各地特点的农业模式。农业模式按其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方向,可分为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模式、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和绿色食品生产的模式。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模式要解决水土流失、草地沙化、耕地盐碱化和台风危害等生态环境问题。在南方红黄壤区,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在黄淮海盐碱区,有建立引黄与井灌结合、林果粮立体配套和种养结合的治理模式。在内蒙草原退化区,有掌握放牧强度和加大水肥投入的草库伦模式。资源高效利用模式要解决光、温、水、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副产品和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问题。珠江三角洲传统的基塘模式和高畦深沟模式是对高水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模式。西北的集水农业模式对水的利用效率高。华北的庭院农业模式利用了通常被忽视的庭院资源。近年在北方推广的大棚、猪、沼、菜“四位一体”模式和南方推广的“猪、沼、果”模式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很高。绿色食品生产的模式是指生产不含污染物的健康食品的农业模式。在国外称之为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国内也有称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尽管标准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其中以绿色食品进展较早、较快。绿色食品生产不仅涉及少施或不施化肥、农药的技术改进,也涉及生态系统的合理构建。广东徐闻的海鸥农场生产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叶。他们能多年不施农药、少用化肥的一个重要缘由,是采纳了“一头牛、两头猪、三亩茶、六亩蔗”加防护林网的系统模式。5.农业模式的评价与生态农业模式设计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农夫通过世代的农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在近年的进展中也有很多新的制造。通过对农夫实践的各种农业模式的广泛调查与考察,可以获得很多启示与例证。然而,也有不少失败的、短视的模式。只有通过评价才能筛选出值得推广的模式,并且对模式的改进提出建议。农业模式的评价与环境评价很不一样。基于人体健康为基础的环境评价有一套成熟的、通用的标准。然而,建立生态农业模式通用评价标准的努力都失败了。这是由农业生产目标的多样性和生产结构的可塑性决定的。因此,评价的努力方向应当是建立是否属于生态农业模式的拒绝标准和衡量生态农业模式水平的相对标准。所谓拒绝标准是通过对农业模式的评价,只要不满意社会基本供求平衡、经济最低收支平衡和生态环境平衡不恶化的最低要求,即表明模式不行持续,可被拒绝。所谓相对标准是农业模式的好坏只能与条件相同的相邻模式或系统自身以前的模式进行对比评价。通过大量农业模式的评价、筛选,可以寻找到丰富多样的生态农业模式及其雏型。初步的研究表明,生态农业模式的构建,随气候温湿梯度、流域地形梯度、城乡经济梯度、人口密度梯度和社会进展水平的变化而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揭示这些模式的组建规律和收集整理模式的组建参数是生态农业建设从阅历阶段走向理性阶段的重要工作,也是生态农业设计的基础。目前,生态农业建设基本上还是处于阅历阶段,实践走在理论的前头。过去,我国也尝试过生态农业模式设计,但模式过于简洁的倾向较为普遍,另外模式过渡问题也常被忽视。有些为农户设计的模式加了很长的食物链与加工链,种养项目多达二十种以上,生态上象是合理,但实际上却行不通,经济上也不合算。农业模式从传统模式转换为生态农业模式通常要三到五年的转换期。转换期中,系统要建立新的土壤肥力平衡、害虫天敌平衡和经济收支平衡等,有时还可能由于旧的平衡已被打破,而新的平衡尚未确立,消灭短期的不利效果,如产量低、害虫多和收入少等现象。熟识转换期规律,有利于全面评价模式,并有利于制定适当措施,克服转换期的困难。6.加速中国农业进展中生态合理化的实现过程由于现阶段中国的农业总体上刚越过求温饱的阶段,群众和基层干部都比较自觉、比较热切追求农业的经济效益,容易忽视农业的生态环境效益。要加速中国农业进展过程中的生态合理化,避开重大生态问题的产生,就必须有远见卓识、不随波逐流、选择正确的进展道路,并强化自上而下的配套立法与行政措施。这包括加强宣扬教育、严格立法执法、合理收费收税和建立奖惩制度等。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宣扬,格外是象黄河断流、长江洪水这类生态灾难的报道,大大强化了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然而在普及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原理,让更多人能自觉应用有关协调、平衡、循环、再生原理主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