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和热的测定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和热的测定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和热的测定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和热的测定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和热的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

一中和热的测定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图为用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测定中和热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B.小烧杯与大烧杯口相平

C.将NaOH溶液一次性快速加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稀硫酸和洗氢氧化钢溶液替换上述药品,所测中和热结果相同

2.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叫)+OH(aq)—H2O,AH=-57.3kJ/mol,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酸所提供的n(H+)应该等于碱所提供的n(OH)

B.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酸可以选用浓硫酸

C.中和热测定过程中,环形玻璃搅拌棒若用铜棒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D.若CH3COOH(aq)+NaOH(aq)—CHaCOONa(aq)+H2O(1)AH=-akJ/mol,

则a>57.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凡是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

②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只需要如下玻璃仪器:烧杯、温度计、量筒;

③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都是金属被氧化过程,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要普遍的多;

④用电解原理保护金属时,金属应作电解池阴极;

⑤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活化能;

⑥任何化学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增加活化分子总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⑤⑥

4.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用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碱式滴定管滴定前尖端有气泡,

滴定后气泡消失,会使盐酸浓度偏小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若保温措施不好,所测温度差值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所测温度差值偏小

5.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50mL0.50mol/L盐酸和50mLO.55mol/LNaOH溶液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

B.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减小误差

C.改用60mL0.5mol/L盐酸跟50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求出的中和热数

值和原来不相同

D.测量酸溶液的温度后,未冲洗温度计就测碱溶液的温度,会使求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偏

6.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沉淀的颗粒较大且易沉降时,也可用倾析的方法将固体与溶液分离

B.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含少量Fe3+和Ci?+的混合溶液,亲水性强的Ct?+在滤纸条的下

C.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普通玻璃棒进行搅

拌使酸和碱充分反应、准确读取实验时温度计最高温度

D.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

水冲洗

7.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

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混度计

A.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纪录的温度是3次

B.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

C.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大

D.从实验装置上看,除了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外没有其他问题

8.反应热有多种,除常见的燃烧热、中和热外,溶解热也是一种常见的反应热。室温下,

将一定物质的量的胆帆(CUSO4-5H2O)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低于室温,将等物质的量的

CuSO4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高于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SO4固体的溶解属于放热反应

B.胆机可用于检验水的存在

C.胆机分解失水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胆研和CuSO4固体都是蓝色固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中和热时,要将NaOH溶液缓缓加入到盐酸中

B.已知2c(s)+02(g)—2CO(g)AH--221kJ«mol',则C(s)的燃烧热为221kJ

,mol1

C.太阳能、氢能属于新能源

D.已知H+(aq)+0H(叫)一H2O(I)Z\H--57.3kJ・moL,则醋酸与NaOH溶液

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10.用50mL0.50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i/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

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下列关于实验和中和反应的说

法正确的是()

温度计/玻瑞

搅拌器

内虱

整।部、、杯盖

热、

A.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玻璃搅拌器可用铜质材料代替

C.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D.在25℃和lOlkPa下,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ImolHzO时,放出

57.3kJ/mol的热量

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环形岐璃探界”

•一温度计

A.如图所示,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条或泡沫塑

料的目的是固定小烧杯

B.若用50mL0.55mol・l/i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mL0.50moi的盐酸和50mL

0.50mol-L1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

C.中和热测定实验也可以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为了简化装置,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可以由温度计代替

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B.若用0.010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滴定前滴定管尖嘴

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小

C.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用蒸储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再加进标准液

D.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震荡锥形瓶,右手转动活塞控制液滴流速,眼睛要始终注

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的变化

13.将VimL1.0mol/LHC1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

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i+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5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4.中和反应热测定实验装置如图,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搅拌器也可以用耐热塑料材质制备

B.向盐酸中缓慢加入NaOH溶液,避免液体检出

C.酸碱试剂用量恰好完全反应,所测中和热才更准确

D.温度差取三次实验测量平均值,每次实验至少需观测三个温度值

15.某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mL0.50moi叽”的盐酸与50mL0.55mofL1的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温度计

I

1-----硬梁板

碎纸条

A.实验过程中有一定的热量损失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NaOH溶液应一次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

D.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16.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的是()

A.用滴定管取所用药品

B.用环状不锈钢搅拌棒代替环状玻璃搅拌棒

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

D.测量HC1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再测NaOH溶液的温度

17.下列有关中和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硫酸与I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在测定中和热时,使用稀醋酸代替稀盐酸,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大

C.在测定中和热时,用铜质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D.在测定中和热时,分多次将NaOH溶液加入盐酸中,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小

18.用简易量热计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向量热计中加入盐酸,盖上杯盖,搅拌后的温度即为初始温度

B.实验中选用不同的酸和碱时,只要操作正确,测得的反应热一定相同

C.向量热计中加入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液的温度相同

D.两溶液混合后,轻轻搅动溶液,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19.实验室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除需要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外,所用

的其他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

A.0.50盐酸,0.50molNaOH溶液,100mL量筒1个

B.0.50盐酸,0.55mol"NaOH溶液,100mL量筒2个

C.0.50mol盐酸,0.55molNaOH溶液,50mL量筒1个

D.0.50mol・L盐酸,0.55molLiNaOH溶液,50mL量筒2个

20.在25mLl.OOmol/LHCI溶液中逐滴加入未知浓度NaOH溶液VmL,将溶液搅拌均匀后,

在保温隔热的条件下测量并记录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加入30mLNaOH溶液时,HC1完全被中和

C.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0mol/L

D.该实验表明热能可能转化为化学能

二.多选题(共5小题)

2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将NaOH和氨水溶液各稀释一倍,两者的浓度均臧小到原来的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小

22.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会使测得的4H数值偏小的是()

A.大烧杯上没有盖硬纸板

B.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C.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硝酸代替稀盐酸溶液进行实验

D.用IgNaOH固体代替50mL0.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实验

23.下列关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并把冲洗液倒入装有盐酸

的小烧杯中

B.两溶液混合后,轻轻搅动溶液,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

C.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量筒(50mL)

两个、玻璃棒、环形玻璃搅拌棒

D.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浓度不宜太大,且要保证一种反应物稍稍过量

24.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都是50mL,密度都是Ig/cn?,物质的量浓度都为

0.50mol/L,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

还需测量的数据有()

A.反应前盐酸的温度

B.反应前盐酸的质量

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25.将VimL1.0mol/LHC1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

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i+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5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三.填空题(共5小题)

26.(1)如图1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在锌与稀盐酸的反应中,Ei

E2(填“>”或或“=”)

吸收能盘号

环形玻璃搅拌棒

♦F

旧化学键断裂一温度计

反应物生成物

新化学键形成

择放能量E]

邻泡沫如料

图1图2

(2)工业上利用CO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CO(g)+2H2(g)UCH30H(g),

己知反应中有关物质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H-HC-OC=OH-OC-H

E/(kJ/mol)4363431076465413

则CO(g)+2H2(g)UCH30H(g)Z\H=kJ-mol1

(3)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2,步骤如下。

a.用量筒量取50mL0.50moiLi盐酸倒入图2装置的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b.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c.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

①实验中,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A.一次性快速倒入

B.分3次倒入

C.边搅拌边慢慢倒入

②若将各含1mol溶质的NaOH稀溶液、Ca(OH)2稀溶液、稀氨水,分别与足量的稀

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i、Q2、Q3,则Qi、Q2、Q3的关系为。

③若通过测定计算出产生的热量为1.39kJ,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7.(1)图1为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的名称为;

②如果用0.50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所测出的“中和热”

的数值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

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图2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

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热化学黄事福环水分解制氨系统(I)

HjSOJtq)=SOj(g)+H^l)+10,(g)tJi,-327kJmor'

SOt(8)+1.(»)♦-2HI(a<i)♦H,SOt(aq)AW,--J51kJ-mol'

1

2HI(aq)=H式g)♦l2(s)A//10110kJ♦mof

i函$:H^so^r=s(»):予丽行6瓦;Z诏蓝F「‘

热化学黄破苑环族化氯分X联产氧气、成黄系统(II)

图2

①根据图2,请写出系统(II)中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系统(I)和系统(II)相比,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填“】”或

“n”)。

28.I.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简量取50mL0.50moi(i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的温度,然后把温度计上

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r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

题:

(1)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lg・cm”,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器

c=4.18J-g71c”,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l/r终止温度t2/℃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

120.020.123.2

220.220.423.4

320.520.6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aHn。(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

酸,理由是。

II.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试验编号反应物催化剂

10mL2%H2O2溶液无

②10mL5%H2O2溶液无

③10mL5%H2O2溶液ImLO.lmoKl/0eC13溶液

④10mL5%H2O2溶液+少量1mL0.1mol・L"FeC13溶液

HC1溶液

⑤10mL5%H2O2溶液+少量ImLO.lmokLiFeC13溶液

NaOH溶液

(3)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o

(4)写出实验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分析如图能

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9.(1)在一定条件下N2与H2反应生成NH3,请回答:

①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i,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且EI>E2,则该反应为(填

“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已知拆开ImolH-H键、ImolN-H键、ImolN三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用50mL0.50moPL-1盐酸与5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装置中

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该装置有明显的错误,其中一

处是缺少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的名称为;实验室提供了0.50mol*L1和0.55mol

•L”两种浓度的NaOH溶液,应选择mokl/i的NaOH溶液进行实验。

30.(1)已知:①金刚石②MgF2③NH4cl④固体碘⑤Na2O2⑥NaOH

⑦H2O2⑧NH3⑨N2⑩HBr,用序号填写空白:只含非极性键而不含其他化学键的

是: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

是: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

(2)若用50mL0.50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实验室的中和热

测定,测定装置如图所示。

①仪器A的名称是,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

求得的中和热。(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w科q板小统杯

大饶杯

碎泡沫

②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己知水的比热容c=4.18J/(g-℃)

实起始温度11/℃终止温度

验t2/℃

厅岸

盐酸氢氧化钠混合溶液

120.020.223.2

220.220.423.4

320.420.624.0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为△!!=。

③上述实验结果与57.3kJ/moI(常温下中和热的值)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

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

c.用量筒量取盐酸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d.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

(3)向50mL0.50mol/L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稀醋酸、稀盐酸、浓硫酸,则恰好完

全反应时的放出热量

Qi、Q2、Q3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四.实验题(共2小题)

31.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i・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

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

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i盐酸跟50mL0.55moi•L/RaOH溶液进行反应,与

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

(4)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HC1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IL稀盐

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i、△Fh、AH3,则△Hi、△Eh、4H3的大小关

系为o

L温度计

、硬纸板

32.(1)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

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o

②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③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

响”)。

(2)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常见实验。

某学校化学课外小组用0.2000mol・Li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甲基橙

作指示剂,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

②滴定终点时的现象:。

③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o(保留四位有

效数字)

滴定次数待测溶液体积标准酸体积

(mL)

滴定前的刻度(mL)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10.000.4020.50

第二次10.004.1024.00

④下列实验操作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则滴定结果.

b.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mL待测液,则滴定结果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

一中和热的测定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图为用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测定中和热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B.小烧杯与大烧杯口相平

C.将NaOH溶液一次性快速加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稀硫酸和洗氢氧化钢溶液替换上述药品,所测中和热结果相同

【分析】A.根据量热器的构造分析该装置缺少的仪器;

B.测定中和热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减少热量损失;

C.若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测得的中和热数

值偏小;

D.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钢时放热。

【解答】解:A.为使中和反应快速、完全进行,需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由图可知

该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故A正确;

B.小烧杯与大烧杯口相平可减少热量散失,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更加准确,故B正确;

C.将NaOH溶液一次性快速加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反应会快速反应完全,热量

损耗少,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更准确,故C正确;

D.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钢时放热,用稀硫酸和洗氢氧化钢溶液替换上述药品,

使测定的中和热数值偏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及误差分析,为高频考点,把握中和热测定原理、实验

操作及误差分析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注意掌握误差分

析的方法与技巧,选项D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2.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叫)+0H(aq)—H2O,AH=-57.3kJ/mol,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酸所提供的n(H+)应该等于碱所提供的n(OH)

B.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酸可以选用浓硫酸

C.中和热测定过程中,环形玻璃搅拌棒若用铜棒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D.若CHs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1)AH=-akJ/mol,

则a>57.3

【分析】A.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常常使一方过量,另一方反应完全;

B.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反应热会偏大;

C.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

D.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

【解答】解:A.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NaOH常常过量,以使盐酸迅速反应完

全,即酸所提供的n(H+)小于碱所提供的n(OH),故A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反应热会偏大,所以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酸可以选用

稀硫酸,不能选择浓硫酸,故B错误;

C.环形玻璃搅拌棒若用铜棒代替,会增大热量损失,测定结果会偏小,故C正确:

D.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若用醋酸代替盐酸,会使测定结果偏小,即CH3co0H

(叫)+NaOH(aq)=CH3C00Na(aq)+H2O(1)AH=-akJ/mol,则a<57.3,故D

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为高频考点,把握测定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技能为

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浓硫酸溶于水放热、醋酸电离吸热,题

目难度不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凡是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

②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只需要如下玻璃仪器:烧杯、温度汁•、量筒;

③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都是金属被氧化过程,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要普遍的多;

④用电解原理保护金属时,金属应作电解池阴极;

⑤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活化能;

⑥任何化学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增加活化分子总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⑤⑥

【分析】①化学变化中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都会伴随着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

的变化,但有些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

②根据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步骤选用需要的仪器;

③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都是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但电化学腐蚀过程中形成

原电池、产生电流;

④电解池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⑤催化剂能降低了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数和百分数,有效碰撞几率增大;

⑥压强对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几乎无影响,增大压强不会增大反应速率。

【解答】解:①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但吸热反应不一

定都需要加热,如氢氧化钢晶体与氯化筱的反应,故①错误;

②中和热的测定过程中,需要用量筒量取酸溶液、碱溶液的体积,需要使用温度计测量

温度,反应可知简易装置(填有泡沫的两个烧杯)中进行,还需要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

所以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量筒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故

②错误;

③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都是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但电化学腐蚀因发生原电

池反应,比化学腐蚀更快更普遍,故③正确;

④电解池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金属应作电解池阴极时被保护,方式为外

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④正确;

⑤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数和百分数,有效碰撞几

率增大,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⑤正确;

⑥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增加活化分子总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但压

强对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几乎无影响、增大压强时反应速率几乎不变,故⑥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吸放热反应的判断、中和热的测定、电化学原理及其

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知识,为高频考点,掌握常见的吸放热反应、原电池

和电解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即可解答,注意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应用等知

识,题目难度不大。

4.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用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碱式滴定管滴定前尖端有气泡,

滴定后气泡消失,会使盐酸浓度偏小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若保温措施不好,所测温度差值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所测温度差值偏小

【分析】A、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碱溶液的pH,氢氧根离子浓度偏低;

B、中和滴定时,c(酸)V(酸)=c(碱)V(碱),则c(酸),若V(碱)偏小或V

(酸)偏大时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若保温措施不好,所测温度最高偏小,温差等于最高温和

初始温度的差值;

D、碱缓慢倒入酸中,热量散失,不能测定最高温度。

【解答】解:A、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碱溶液的pH,氢氧根离子浓度偏低,则pH的测

定值偏小,故A正确;

B、碱式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消耗V(碱)偏大,则盐酸的浓度偏大,

故B错误;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若保温措施不好,所测温度最高偏小,温差等于最高温和

初始温度的差值,所测温度差值偏小,故C正确;

D、碱缓慢倒入酸中,热量散失,不能测定最高温度,会有热量损失,导致所测温度差值

偏小,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pH试纸的使用、溶液配制、

中和热测定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误差分析与实验评价性分

析,题目难度不大。

5.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50mL0.50mol/L盐酸和50mL0.55moi/LNaOH溶液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

B.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减小误差

C.改用60mL0.5mol/L盐酸跟50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求出的中和热数

值和原来不相同

D.测量酸溶液的温度后,未冲洗温度计就测碱溶液的温度,会使求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偏

【分析】A.中和热测定的实验需要烧杯、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B.环形玻璃棒能上下搅拌液体,且不导热;

C.中和热取决于稀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Imol水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物质的量无关;

D.测酸溶液的温度后,未冲洗温度计就直接测碱溶液的温度,碱的起始温度偏高。

【解答】解:A.中和热测定不用玻璃棒,而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故A错误;

B.环形玻璃棒搅拌起搅拌作用,能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故B正确:

C.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I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

60mL0.50moi/L盐酸与50mL0.55moi/LNaOH溶液进行反应,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故C

错误;

D.测酸溶液的温度后,未冲洗温度计就直接测碱溶液的温度,碱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定

的温度差减小,所以测定的中和热偏小,故D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题目难度不大,明确中和热测定原理及步骤为解答关

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6.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沉淀的颗粒较大且易沉降时,也可用倾析的方法将固体与溶液分离

B.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含少量Fe3+和C#+的混合溶液,亲水性强的Ct?+在滤纸条的下

C.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普通玻璃棒进行搅

拌使酸和碱充分反应、准确读取实验时温度计最高温度

D.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

水冲洗

【分析】A、倾析法可以将颗粒较大的固体与溶液分离;

B、纸层析分离原理是:亲脂性强的成份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

就快一些;亲水性强的成份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一些;

C、不能使用普通玻璃棒进行搅拌,容易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应该使用环形玻

璃棒;

D、强碱腐蚀致伤时,用水冲洗后用弱酸冲洗。

【解答】解:A、当沉淀的颗粒较大时,易实现固体与液体分离,则倾析法可以将颗粒较

大的固体与溶液分离,故A正确;

B、Fe3+是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而

CM+是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从而

使Fe3+和+得到分离,亲水性强的O?+在滤纸条的下方,故B正确;

C、中和热的测定中,为了减少热量散失,应该使用环形玻璃棒搅拌,不能使用普通玻璃

棒,故C错误;

D、强碱具有腐蚀性,用水冲洗后用弱酸冲洗,注意不能用强酸,故D正确;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碱的性质的知识,侧重物质性质

及混合物分离原理的考查,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常

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7.50mL0.50moi盐酸与50mL0.55moPL'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

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浮.度计

由J

昼鄱械条

A.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纪录的温度是3次

B.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

C.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大

D.从实验装置上看,除了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外没有其他问题

【分析】A.中和反应之前,分别记录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温度,中和反应开始后,记录下

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即最终温度,所以每一组要记录3次温度;

B.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部分能量损失;

C.弱电解质一水合氨电离吸热;

D.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

【解答】解:A.中和反应之前,分别记录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温度,中和反应开始后,记

录下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即最终温度,所以每一组要记录3次温度,而我们实验时至

少要做2组,所以至少要记录6次温度,故A错误;

B.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部分能量损失,这样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故B

正确;

C.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

放出的热量偏小,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故C错误;

D.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以及大小烧杯口不平,

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以及测定原理,题目难度不大。

8.反应热有多种,除常见的燃烧热、中和热外,溶解热也是一种常见的反应热。室温下,

将一定物质的量的胆矶(CuSO4-5H2O)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低于室温,将等物质的量的

CuS04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高于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S04固体的溶解属于放热反应

B.胆矶可用于检验水的存在

C.胆研分解失水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胆研和CuS04固体都是蓝色固体

【分析】A、CuSO4固体的溶解属于放热过程;

B、CuS04能与H20反应生成胆研CUSO4・5H2O;

C、胆研分解失水的反应是CuS04与H20发生化合反应的逆反应:

D、CuS04粉末是白色固体,不是蓝色固体。

【解答】解:A、CuS04固体的溶解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属于放热过程,不属于放热反应,

故A错误;

B、CuS04是白色固体,能与H20反应生成蓝色胆机CUSO4・5H2O,常用于水的检验,

胆研不能与水反应,故B错误;

C、CuS04与H20反应生成胆帆CUSO4・5H2O是放热反应,则逆反应胆研分解失水的反

应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CuS04粉末是白色固体,胆矶是蓝色固体,故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吸放热反应的判断、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等知识,把握分析题中给予信

息、合理运用信息是解题关键,注意胆研和CuSO4固体的区别与转化关系、吸放热过程

与吸放热反应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中和热时,耍将NaOH溶液缓缓加入到盐酸中

B.己知2c(s)+02(g)—2CO(g)△H——221kJ・mol”,则C(s)的燃烧热为221kJ

,mol1

C.太阳能、氢能属于新能源

D.已知H+(aq)+0H(aq)—H2O(I)Z\H--57.3kJ・moL,则醋酸与NaOH溶液

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分析】A、缓缓混合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

B、燃烧热是指I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

学方程式中可燃物为I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以此解答;

C、太阳能、氢能都属于人类开发出的新型能源;

D、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需吸收热量。

【解答】解:A、中和热测定中,慢混合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应快速混合,

故A错误;

B、碳的燃烧热是指Imol碳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CO2放出的热量,从2c(s)

+O2(g)=2C0(g)Z\H=-221kJ/mol可知221kJ・moL不是碳的燃烧热,故B错误;

C、太阳能、氢能都是人类开发利用的新型能源,都属于新能源,故C正确;

D、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需吸收热量,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Imol水,放出

的热量小于57.3kJ,故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分析理解,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解答

本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10.用50mL0.50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

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下列关于实验和中和反应的说

法正确的是()

A.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玻璃搅拌器可用铜质材料代替

C.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D.在25℃和101kPa下,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ImolH2O时,放出

57.3kJ/mol的热量

【分析】A.测定中和热实验的成败关键是保温,减少热量损失;

B.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反之相反;

D.中和热△!!=-57.3kJ/mol,结合中和热的意义解答。

【解答】解:A.尽管该装置的保温效果好,但多或少仍然存在部分热量散失的问题,实

验过程不可能没有热量损失,故A错误;

B.若用铜质材料代替玻璃搅拌器,使热量损失大,测定结果偏低,故B错误;

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则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在25c和lOlkPa下,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ImolH2O时,放出57.3kJ

的热量,中和热△!!=-57.3kJ/mol,故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明确中和热的测定步骤、理解中和热的概念为解答关

键,掌握中和热的测定和误差分析即可解答,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

力,题目难度不大。

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环手成璃撞界棒

—一整度计

碎城条或泡沫

A.超股壁料如图所示,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条或泡沫塑

料的目的是固定小烧杯

B.若用50mL0.5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mL0.50mol,L]的盐酸和50mL

0.50mokl/i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

C.中和热测定实验也可以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为了简化装置,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可以由温度计代替

【分析】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

B.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I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

关;

C.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I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D.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

【解答】解: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

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A错误;

B.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I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

关,所以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相等,故B错误;

C.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反应热,符合中和热的概念,故C正确;

D.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所以实验中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由温度计代替,故D错

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中和热的测定,掌握中和热的测定原理、过程是解题的关键,难

度不大。

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B.若用0.010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滴定前滴定管尖嘴

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小

C.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用蒸储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再加进标准液

D.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震荡锥形瓶,右手转动活塞控制液滴流速,眼睛要始终注

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的变化

【分析】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B.根据c判断不当操作对n或V的影响判断;

C.向滴定管中加入溶液应先润洗,再加溶液;

D.滴定操作时,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

溶液颜色的变化;

【解答】解:A.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碎纸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A

错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会导致测定NaOH体积偏大,待测

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故B错误;

C.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用蒸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再加进标准液,故C

正确;

D.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和热测定、酸碱中和滴定,注意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是

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3.将Vi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