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及实施方案_第1页
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及实施方案_第2页
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及实施方案_第3页
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及实施方案_第4页
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及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摸索及实施方案TOC\o"1-2"\h\u20745第1章农三产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394881.1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理论 3292411.2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4280781.3农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422127第2章农三产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4161262.1发达国家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4164582.1.1美国模式 4248732.1.2欧洲模式 4202752.1.3日本模式 557122.2发展中国家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5173372.2.1巴西模式 5204652.2.2印度模式 5225002.3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515466第3章我国农三产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 5212883.1我国农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5219333.1.1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 5324723.1.2农业多功能性逐步发挥 687903.1.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618683.2我国农三产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694193.2.1农业产业链条断裂,融合程度不高 6304863.2.2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制约融合效率 641153.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融合发展 694613.2.4政策支持不足,融合发展环境待优化 6226453.3影响农三产融合发展的因素分析 6292983.3.1产业链条完整性与协同度 697753.3.2科技创新与应用 6266963.3.3基础设施建设 788963.3.4政策环境与市场机制 726362第4章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摸索 775764.1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754554.2价值链提升型融合模式 7110474.3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717297第5章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战略 8147675.1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路径 8291095.1.1意义 8126015.1.2路径 8224905.2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 983505.2.1农产品加工 930185.2.2农业装备制造 9183185.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295285.2.4农业信息化 935635.3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9293895.3.1完善政策体系 9151035.3.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9327235.3.3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949425.3.4优化产业结构 9175155.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9312545.3.6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96909第6章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战略 10234886.1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路径 10131876.1.1意义 1042926.1.2路径 10295256.2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 1094296.2.1农产品加工与流通 10276926.2.2农业休闲与旅游 1031546.2.3农业社会化服务 10277246.2.4农业信息化 10251636.3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10309696.3.1完善政策体系 10234506.3.2加强财政支持 11198786.3.3创新金融服务 11163556.3.4强化人才保障 1134526.3.5优化产业环境 11326316.3.6深化体制改革 11548第7章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构建 11300637.1政策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目标 11230487.1.1原则 1180587.1.2目标 11105927.2政策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1184937.2.1政策支持体系 12196437.2.2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 12222397.2.3人才培养与流动体系 122487.2.4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体系 1272517.3政策实施与保障措施 12255327.3.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保证政策落地生根。 12199037.3.2完善法律法规,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2268627.3.3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 12322357.3.4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12298907.3.5深化农村改革,破除制约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1229319第8章农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 1218718.1典型区域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12163538.1.1模式概述 1235428.1.2模式一:产业链延伸型 12265368.1.3模式二:多功能拓展型 13202438.1.4模式三:产业融合型 13149398.2典型企业农三产融合发展案例分析 13213378.2.1企业概述 13311208.2.2发展模式分析 13282298.3典型合作社农三产融合发展案例分析 13269528.3.1合作社概述 13325848.3.2发展模式分析 1312506第9章农三产融合发展的风险防控与应对 14264689.1农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14123489.1.1市场风险 14260479.1.2技术风险 14216979.1.3政策风险 1442199.1.4资源环境风险 1488929.2风险防控策略与应对措施 14291479.2.1建立健全市场风险防控机制 14160729.2.2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1513649.2.3健全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 15217989.2.4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控 15145969.3农三产融合发展监测与评估体系构建 1567489.3.1建立监测指标体系 15314089.3.2构建评估模型 1528309.3.3完善监测与评估机制 1519095第10章农三产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与推进机制 152764710.1农三产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架构 15458610.1.1组织架构设计原则 151720410.1.2组织架构构成 151686910.2农三产融合发展的推进机制 162331910.2.1政策引导机制 161046510.2.2市场运作机制 161018910.2.3协同创新机制 16534310.2.4利益联结机制 162664810.3农三产融合发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 162234810.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62624310.3.2评价方法与流程 16719010.3.3政策调整与优化 16938210.3.4反馈机制 17第1章农三产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1.1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理论农业产业链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到消费的完整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主体。价值链理论则强调在产业链各环节中,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理论为农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揭示了农业产业内部各环节的相互联系和协同发展的重要性。1.2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农业多功能性理论认为,农业不仅具有提供粮食和原料的基本功能,还具有生态、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功能。农三产融合发展应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实现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1.3农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农三产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基础,以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农业服务业)为支撑,通过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实现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和农业多功能性的充分发挥。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链延伸:通过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的拓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强农业产业链的竞争力。(2)产业融合:以农业为核心,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型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3)多功能发展:发挥农业在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有机结合。(4)利益共享: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农业产业链上的各环节主体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5)区域协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动不同地区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第2章农三产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2.1发达国家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分析2.1.1美国模式美国农业产业链完整,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程度较高。其模式特点为: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业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应用广泛;政策支持有力,如农业补贴、税收优惠等。2.1.2欧洲模式欧洲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以法国、德国等国家为代表。其特点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制定农业政策,支持农业多功能性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结合紧密,实现产业链延伸。2.1.3日本模式日本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农业产业链较短,以农业生产和加工为主;农业协同组合(JA)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核心作用,为农民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实施严格的农业保护政策,保障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农业与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提升农业附加值。2.2发展中国家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分析2.2.1巴西模式巴西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以大型农业企业为主导,农业产业链完整。其特点为:农业生产规模较大,农产品出口额较高;农业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支持农业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农业与能源、化工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产业链。2.2.2印度模式印度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以小型农户为主,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辅。其特点为:农业产业链较为松散,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相对薄弱;实施农业补贴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农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产业融合,提高农业产值。2.3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程度。(2)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企业发展。(3)推动农业多功能性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4)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摸索适合我国的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农业资源,提升我国农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第3章我国农三产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3.1我国农三产融合发展现状3.1.1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我国农业产业链逐步向上下游延伸,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日益紧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不仅包括产前的农资供应、产中的农业生产,还涵盖了产后的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3.1.2农业多功能性逐步发挥我国农业正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功能转变,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多种新型业态。3.1.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日趋多样,有力地推动了农三产融合发展。3.2我国农三产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3.2.1农业产业链条断裂,融合程度不高尽管农业产业链在逐步延伸,但仍存在产业链条断裂、各环节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农业产后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与生产环节脱节,导致农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3.2.2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制约融合效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农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缺乏关键技术支持,导致融合效率不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3.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融合发展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农村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农三产融合发展的瓶颈。3.2.4政策支持不足,融合发展环境待优化虽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农三产融合发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政策支持不足、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融合发展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3.3影响农三产融合发展的因素分析3.3.1产业链条完整性与协同度农业产业链条完整性与协同度是影响农三产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产业链各环节之间需实现有效衔接,形成协同效应,以提高整体融合效率。3.3.2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三产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链附加值。3.3.3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三产融合发展的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利、信息等设施水平,有利于降低农三产融合发展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3.3.4政策环境与市场机制政策环境与市场机制是农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三产融合发展的积极性。第4章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摸索4.1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农三产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是指以农业为基础,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相连的产业链条。此模式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农三产深度融合:(1)上游产业链延伸:发展种苗研发、农资生产、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提高农业附加值。(2)中游产业链延伸: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仓储物流、包装设计等产业,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3)下游产业链延伸: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农产品电商、农产品品牌营销等产业,提升农产品市场份额。4.2价值链提升型融合模式农三产价值链提升型融合模式,侧重于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手段,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链整体价值提升。(1)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2)品牌建设:打造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3)市场营销: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4.3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农三产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是指在农业产业基础上,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康养农业等产业,实现农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1)休闲农业:依托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农民生活等资源,发展观光、体验、度假等休闲农业项目。(2)创意农业: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农产品设计、农业文化、农业艺术等创意产业。(3)康养农业: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养生、养老、康复等康养产业,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通过以上三种融合模式的摸索,有助于推动农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链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第5章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战略5.1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路径5.1.1意义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农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5.1.2路径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创新驱动和区域协同。(1)产业链延伸:通过农业产业链向工业领域拓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2)价值链提升: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3)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4)区域协同:加强农业与工业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5.2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5.2.1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5.2.2农业装备制造农业装备制造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要加强农业装备研发与制造,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5.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5.2.4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产业智能化水平。5.3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5.3.1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明确政策目标、支持方向和政策措施,为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5.3.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方向,支持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实施。5.3.3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强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5.3.4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5.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3.6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第6章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战略6.1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路径6.1.1意义农业与服务业融合,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融合发展有助于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1.2路径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2)加强农业与服务业产业链的衔接,提高产业协同效应;(3)推动农业与服务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4)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营造良好的融合发展环境。6.2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6.2.1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6.2.2农业休闲与旅游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休闲旅游,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效益。6.2.3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科技服务等多种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6.2.4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6.3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6.3.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6.3.2加强财政支持加大对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6.3.3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支持。6.3.4强化人才保障加强农业与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6.3.5优化产业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所需的公共服务水平。6.3.6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农业与服务业体制改革,破除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第7章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构建7.1政策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目标7.1.1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2)坚持创新驱动,鼓励农业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政策制度创新,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持续动力。(3)坚持协同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4)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收入,助力农民脱贫致富。7.1.2目标构建一个政策体系,旨在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7.2政策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7.2.1政策支持体系(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资金使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2)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税收负担。(3)创新金融政策,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缓解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融资难题。7.2.2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2)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7.2.3人才培养与流动体系(1)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促进人才流动,引导优秀人才投身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7.2.4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体系(1)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农村三次产业市场秩序。(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优质服务。7.3政策实施与保障措施7.3.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保证政策落地生根。7.3.2完善法律法规,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法治保障。7.3.3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7.3.4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7.3.5深化农村改革,破除制约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第8章农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8.1典型区域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分析8.1.1模式概述在农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的发展模式。本节将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8.1.2模式一:产业链延伸型产业链延伸型模式是指以农业为基础,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和优化。典型区域如山东省寿光市,以蔬菜产业为核心,向上游延伸至种子研发、设施农业,向下游拓展至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8.1.3模式二:多功能拓展型多功能拓展型模式是指依托农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实现农业多功能化。典型区域如浙江省安吉县,以茶叶产业为基础,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8.1.4模式三:产业融合型产业融合型模式是指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兴产业。典型区域如江苏省苏州市,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实现产业融合,提高农业附加值。8.2典型企业农三产融合发展案例分析8.2.1企业概述以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例,分析其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该企业以粮食种植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实现了产业链的拓展和优化。8.2.2发展模式分析(1)粮食种植:企业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为后续产业提供优质原料。(2)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对粮食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3)仓储物流:企业建立完善的仓储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4)电子商务: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8.3典型合作社农三产融合发展案例分析8.3.1合作社概述以某农村合作社为例,分析其农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该合作社以特色农产品种植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8.3.2发展模式分析(1)特色农产品种植:合作社引导农民种植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拓宽销售渠道。(3)乡村旅游:合作社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4)品牌建设:合作社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典型区域、企业和合作社在农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都积极摸索并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为我国农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第9章农三产融合发展的风险防控与应对9.1农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9.1.1市场风险农三产融合发展受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存在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可能导致农业生产者收入不稳定;同时第三产业发展受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影响,可能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9.1.2技术风险农三产融合发展涉及多个领域,技术创新和应用是关键。但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企业可能面临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和竞争力。9.1.3政策风险政策对农三产融合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政策调整可能导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影响企业投资和收益。9.1.4资源环境风险农三产融合发展需消耗大量资源,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风险。9.2风险防控策略与应对措施9.2.1建立健全市场风险防控机制(1)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规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2)推广订单农业,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降低市场风险。(3)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调控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9.2.2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1)建立技术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2)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3)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9.2.3健全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1)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