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_第1页
2.4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_第2页
2.4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_第3页
2.4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_第4页
2.4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教师题库生命科学(生物)2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转换2.4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一、单选题1.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

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B.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C.

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0~50℃D.

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答案】C【解析】本题易混点是净光合和总光合的区别,总光合等于净光合加呼吸作用的消耗。植物生长最适得是净光合最大。其次的考查点就是坐标图的分析。要就题分析切忌贪多,如寻找呼吸最适温度就看呼吸曲线确定为50°C,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C。A、由上图可知,植物体在25°C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C,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C,B不符合题意。

C、甶图可知,超过45°C,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不适合生长,C符合题意。

D、在0~25°C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增大速率大于呼吸作用,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窒为:C2.下列各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图表明,种群中具有抗药基因害虫比例A点比B点低B.

乙图表示一个DNA分子C.

丙图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均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D.

丁图可以表示人体经抗原刺激后,体内抗体量随时间的变化【答案】B【解析】(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2)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相反又相互联系的过程,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没有光合作用的合成就没有呼吸作用的分解,没有光合作用的储存也就没有呼吸作用的释放,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原料,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动力,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4)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A、由于农药的选择作用,没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使具有抗药基因的害虫的比例升高,A不符合题意;B、乙图表示DNA分子片段结构图,不是一个DNA分子,B符合题意;C、从丙图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均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C不符合题意;D、人体经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但抗体在生物体内留存时间较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分析图①——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①表示树林里一天中CO2浓度变化的情况B.

图②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

图③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D.

图④表示晴朗高温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答案】D【解析】看图的关键是要搞清横轴与纵轴分别表示什么,然后它们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情况。A: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在有光的情况下水和二氧化碳会转化成有机物,一天中白天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到中午最强,二氧化碳消耗最多,空气中的深度最少;晚上无光不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又升高。A不符合题意。B:B点是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相互平衡,所以,B排除;C:吸气与呼气是由肺内气压与大气压决定的,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时呼气;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时吸气;在曲线A→B肺内气压低处于吸气状态,不符合题意。D:蒸腾作用与光照强度、温度等有关,白天蒸腾作用强于晚上,符合题意。故选择D。4.如图所示,如果甲是H2O和CO2,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是呼吸作用,丙是有机物和O2,丁是光合作用B.

乙是光合作用,丙是有机物和O2,丁是呼吸作用C.

乙是呼吸作用,丙是H2O和CO2,丁是光合作用D.

乙是光合作用,丙是H2O和CO2,丁是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光合作用指的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甲是二氧化碳和水,乙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乙是光合作用,丙是有机物(淀粉是糖类的一种)和氧气;植物的呼吸作用指的是有机物在有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丁释放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丁为呼吸作用.故答案为:B5.在“小麦→田鼠→鹰”食物链中,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

田鼠食小麦后在体内合成

B.

鹰捕食后在体内合成的C.

小麦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

太阳制造有机物【答案】C【解析】鹰吃田鼠,鹰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田鼠的体内;田鼠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来自小麦的体内;小麦体内的有机物是小麦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小麦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答案选:C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绿色植物即小麦.6.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如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A,B,C三个部位一般不会呈现蓝黑色的是()A.

只有A,B

B.

只有A,C

C.

只有B,C

D.

A,B,C都是碘液颜色【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要准确找出实验的变量。选B。此实验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乙叶片,遮光部分(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和未遮光部分的变量是光,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故滴加碘液不变蓝.甲叶片A和B的变量是水,将主脉切断后,切断部位的导管被切断,导致水分无法运输到叶片的A处,A处因为无法得到原料而停止了光合作用,因此淀粉无法生成,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B处在切断部位以下,因此能得到导管输送来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B处能产生淀粉,滴碘液变蓝色。7.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A.

水和光

B.

叶绿体和光

C.

水和二氧化碳

D.

水和叶绿体【答案】A【解析】甲叶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的A处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A、B两处就形成以水分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B部分变蓝,而A部分不变蓝,说明B部分的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乙叶把C处遮光,与B见光的叶片,形成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见光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部分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未制造淀粉.此对照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乙叶片,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的变量是光,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故答案选:A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在探究实验中要得到可信的结论,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只能是一个.8.某种植物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鲜重增加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吸水方式来看:在第I阶段死的种子与活的种子相同,第III阶段是活种子所特有的B.

从细胞分化来看:在第I、II阶段分化不显著,第III阶段分化显著C.

从种子的干重变化来看,在第I、II阶段变化很小,第III阶段显著减少D.

从种子中有机物的种类变化来看,第I、III阶段显著增加,第II阶段变化很小【答案】C【解析】由于种子进行萌发首先要吸足水分,鲜重在开始快速增加,但干重变化不大,在第Ⅲ阶段有机物被大量消耗,所以干重显著减少。鲜重指的是整个种子质量,而干重是指除了水分外种子的质量。根据题目中的图可知,在第|阶段鲜重因种子吸收水分而显著增加,但干重由于种子没有萌发,在第I、II阶段有机物消耗较少,所以干重变化很小;在第Ⅲ阶段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被大量消耗,又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干重显著减少。故答案为:C9.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一株植物和一支蜡烛放在透明钟罩的底部,假如减少钟罩中的CO2,同时增加钟罩中的O2,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分钟后自行熄灭。三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一分钟。上述实验回答了下列问题中的(

)A.

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CO2,释放出O2

B.

植物是否需要阳光才吸收CO2和释放O2C.

植物与燃烧的蜡烛对空气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

D.

植物吸收的CO2的数量是否大于释放的CO2的数量【答案】D【解析】本题所要考查的是植物在光照下的生命活动对周围空气成分的影响,为此对照实验就应是去除钟罩中的植物,从而可以观察无植物时,是否能在3天后重新点燃蜡烛。该实验方案不可能回答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CO2,释放出O2这个问题,因为实验方案中并没有考察植物不同部分的生命活动的情况,所以不能验证选项A.而要验证B的假说,应将有无阳光作为变量。选项C的验证还需要将蜡烛和植物分开放置,因为一个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本实验中,先减少钟罩中的CO2量,同时增加钟罩中的O2量,然后点燃蜡烛燃烧了1分钟后自行熄灭,此时表明钟罩内空气中的O2已经不足以支持蜡烛的燃烧。3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1分钟,这表明3天后钟罩内的O2又恢复到最初点燃蜡烛时的含量。那么增加的O2来自何处呢?只能是来自光照下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所以,实验的设计是关于植物在光照下的生命活动中,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大于呼吸作用中释放的CO2和消耗的O2,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总量是(

)A.

甲与乙相等

B.

甲多于乙

C.

甲少于乙

D.

有时甲多,有时乙多【答案】C【解析】由于在短时间内,光反应积累的有机物可以供暗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乙与甲相同的光照条件,但增加了暗反应中有机物积累的时间,所以乙比甲多。本题要注意两个条件的变化不同所隐含的考查因素也不相同,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光照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还能维持暗反应进行几秒钟,所以甲只进行了10分钟的暗反应,而乙相当于进行了20分钟,制造的有机物比甲多。故答案为:C二、填空题11.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________

,B是________

.(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________

,它也是植物进行________

时水分散失的通道.(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填字母).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应该怎么做?________

.【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气孔;蒸腾作用(3)B(4)植树造林【解析】:(1)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2)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构成它的保卫细胞控制.(3)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A正确;B、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所以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不正确,B错误;C、工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加剧,C正确;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正确.(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所以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多植树造林.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气孔;蒸腾作用;

(3)B(4)植树造林(多种花草树木等).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12.小明将装有植物的密闭装置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夏季晴朗的室外测定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1)图中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点是________(填字母)。(2)从氧浓度的角度考虑,一天中________时左右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最佳时间。【答案】(1)b、d(2)18【解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是完全相反或对立的关系。(1)、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就是二氧化碳不下降也不上升,b、d两点达到平衡;

(2)、18点氧气浓度最高,因为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有一天的氧气累积,最适合锻炼。故答案为:(1)b、d;

(2)1813.如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C点和E点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2)该植株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答案】(1)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2)BF;E【解析】图中AB和FG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E点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是相等,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变大到D点达到最大。(1)C、E两点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量相同,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是相等的;(2)AB段和FG段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保持不变,可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F段,由于D点光合作用强度最高,E点时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为零,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相等,而E点以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有机物开始减少,所以植物累积有机物最多的点时E。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2)BF;E。14.如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株植物昼夜24小时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为________

(甲或乙),其活动强度最强的时间为________

时.(2)引起甲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白天比夜间________

.(4)在此一昼夜内,有机物积累最多和最少的点分别是图中的________

、________

(用字母表示).【答案】(1)甲;11(2)光照(3)强(4)N;M【解析】:(1)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中甲曲线甲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甲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据图可见:光合作用最强的时间在11时.(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增强而增强.(3)曲线乙在一天中变化不大,乙曲线表示呼吸作用.据图可见:呼吸作用强度白天比晚上强.(4)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N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凌晨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M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少.故答案为:(1)甲;11(2)光照;(3)强:(4)N;M(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15.根据下式回答:(1)过程a和b分别表示植物的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2)a、b两过程中,________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恒定具有重要作用。(3)由过程a的“光能”到过程b的“能量”中间经过了________的变化。(4)当过程a大于过程b时,植物体内有机物得以________,并使植物体表现出________现象。(5)温带落叶树木过冬时,仍持续进行________作用。它所分解的物质则是通过________作用合成并储存在植物体内的。【答案】(1)光合;呼吸(2)a(3)光能转变成化学能(4)积累;生长(5)呼吸;光合【解析】(1)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可以知道:a为植物的光合作用,b为植物的呼吸作用。(2)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另外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4)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如果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则有机物由剩余,植物就会出现生长的现象。(5)冬天北方大部分的树叶落了,由于没有叶子植物的光合作用大大降低,但植物的呼吸作用照样进行,所以有机物得以减少,它所分解的物质则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并储存在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而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并且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只有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有机物才得以积累。16.如图是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b是________(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________(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有机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________,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平衡。(4)b作用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________,供植物的生命活动利用。【答案】(1)呼吸作用(2)二氧化碳(3)氧;碳—氧(4)能量【解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是有机物和氧气。植物通过光合作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光合作用转化光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为动植物提供能量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为动植物呼吸提供氧气来源,同时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这样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只要是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因此,(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b是呼吸作用。(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二氧化碳。(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有机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和氧平衡。(4)b作用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植物的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而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并且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17.

根据下式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a和b分别表示植物的________

和________

.(2)漂浮在水面的满江红,其叶片可进行a过程,但水下的根却不能,原因是根细胞中没有________

.通常情况下,绿色植物在夜晚只能进行________

.(选填“a或b”)(3)a、b两个过程中,________

(填字母)对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试验中,叶片经酒精脱色并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遮光部分________

,未遮光部分________

.(变蓝/不变蓝)【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叶绿体;b(3)a(4)不变蓝;变蓝【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能量;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储存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则图示中的a部分表示光合作用,b部分表示呼吸作用.(2)漂浮在水面的满江红,其叶片可进行a光合作用过程,但水下的根却不能,原因是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通常情况下,绿色植物在夜晚只能进行b呼吸作用.(3)绿色植物通过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提供了物质和能量,也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提供了氧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试验中,叶片经酒精脱色并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遮光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滴加碘液不变蓝;而见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滴加碘液变蓝.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叶绿体;b(3)a(4)不变蓝;变蓝18.现将一密闭透明的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________

。甲乙【答案】氧气【解析】光合作用是指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将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将植物置于室外,在凌晨时太阳还没有升起,此时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所以此时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当太阳升起时光合作用逐步增强,氧气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到了晚上,太阳落山,此时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所以此时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根据图乙的曲线走势,与氧气的变化一致。故答案为:氧气。三、实验探究题19.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甲、乙装置内的同种植物大小、生长状况相同.实验前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几小时,再将甲、乙的叶片取下分别放人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清中;将脱色后的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请分析作答:(1)实验前把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设置甲、乙两组装置的目的是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甲叶片遇到碘液变蓝色,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细胞的

作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完(2)光照;形成对照(3)淀粉(4)呼吸【解析】(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植物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完,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2)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因素,根据实验甲为无色透明的钟罩,乙装置为不透明的钟罩可知,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因此设置甲和乙两组实验装置的目的是形成对照.(3)碘遇到淀粉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从实验可以看出,甲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释放的能量,除一部份转变成热能散失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故答案为:(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完;(2)光照;形成对照;(3)淀粉;(4)呼吸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观察实验装置可知,甲为无色透明的钟罩,乙装置为不透明的钟罩,二者的不同条件是光照,因此该实验是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20.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需求。图乙表示某温度下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植物的根部吸收并从________处散失而形成的。(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点。(3)该温度下,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________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写出一点)。【答案】(1)气孔(2)d(3)多于(4)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适当降温【解析】(1)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2)图中,a、b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相等。(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部分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3)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4)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故答案为:(1)蒸腾(2)d(3)多于(4)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适当降温21.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从而探究植物的最佳存储条件。测定了某植物分别在25℃和0.5℃时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

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________。(3)科研人员认为要研究该植物最佳的存储温度,还需要设计如下方案:①将4株品种和________

相同的植物分别装入4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②分别置于1.5℃、1℃、0℃、0.5℃条件下观察,每隔一段时间测定CO2浓度;有科研人员认为不需要进行0℃以下的实验组,你觉得原因是________。【答案】(1)温度(2)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引致植物的呼吸作用(3)长势相同;0℃以下会影响植物生长【解析】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由于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因此细胞呼吸也受温度影响。(1)上述实验的假设是温度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保鲜。(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与25℃相比,0.5℃条件下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导致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2)生物实验的原则是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所以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选取的4株品种和长势相同的植物,当温度低于0℃时将导致植物生长受到影响或破坏

。故答案为:(1)温度(2)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引致植物的呼吸作用(3)长势相同;0℃以下会影响植物生长22.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2)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________。(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人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

。【答案】(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3)不能(4)氧气【解析】(1)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淀粉,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

(2)设置对照的主要作用是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一组对照实验时,需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1)实验设置对照组,实验唯一的变量为加入二氧化碳,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

将水煮沸,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水煮沸能除去水中的气体,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人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由于在这期间它没有进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淀粉,碘液遇到淀粉会变成蓝色,故不能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故答案为:(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3)不能;(4)氧气23.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下所示。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1)甲、乙两组实验在黑喑中一段时间后,BTB水溶液都变成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2)比较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3)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为回应这一质疑,小科増加了实验,制得与甲、乙两组相同的黄色BTB水溶液后,接下本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答案】(1)黒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2)黒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3)光照时把黒藻去掉【解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1)二氧化碳增加BTB水溶液变为黄色,因此向BTB水溶液中吹入气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而BTB水溶液变为黄色。(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黑藻能够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该过程在细胞的叶绿体内进行。甲黒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减少使BTB水溶液变为蓝绿色;乙黒藻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加使BTB水溶液变为黄色,因此比较甲、乙组实验结果,说明黑藻光合作用利用了水中的二氧化碳.(3)“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因此“为回应这一质疑,应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补充一组实验”和甲形成对照试验.实验方案是:向BTB水溶液中吹入气体至溶液颜色变为黄色,不加入黑藻,置于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BTB水溶液颜色呈现黄色,“则证明光照不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故答案为:(1)黒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2)黒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3)光照时把黒藻去掉

24.某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选一叶片如图一处理,然后开始探究水分是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你认为该探究性学习小组的正确实验操作步骤是:②→切断主叶脉→________→⑥。(2)若实验成功,图一叶片变蓝的部位是________(填字母)。(3)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实验不严谨,因为主叶脉切断后,分支叶脉也可以提供水分。于是该同学利用水生植物金鱼藻(图二)设计如下实验:取两只量筒编号甲、乙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然后加入碳酸水(用于补充二氧化碳)至满刻度,并在筒口覆盖透气不透水的保鲜膜,将甲放在光照下,乙放在黑暗中,12小时后观察量筒水位变化(实验环境温度相同)。如出现________现象,可确定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4)为了进一步确定实验现象只和金鱼藻有关,可以增加丙量筒,量筒内放置________,其它条件一样,并放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对照。【答案】(1)③①⑦④⑤(2)b(3)甲量筒的水比乙量筒的水少(4)碳酸水至满刻度【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关于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和叶绿体的两个探究实验的设计。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分这个实验,注意设计对照组,水是惟一的变量。(1)先将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选取两个大小相似的两个叶片作对照,其中叶片a于叶片基部切断主叶脉;另一叶片b不作处理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几小时后,摘下这两个叶片,并作如下处理: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后漂洗叶片加碘液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变化。故该探究性学习小组的正确实验操作步骤是:②→切断主叶脉→③→①→⑦→④→⑤→⑥。(2)实验现象:叶片a不变蓝;叶片b变蓝.由图可知:叶片的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液处理,发现叶片的a没有变蓝,b变蓝;说明a没有淀粉生成,b有淀粉生成,从而说明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的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的结果,而二氧化碳在这两部分都是存在的,叶片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造成伤口上方的部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实验结论:水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必须的原料.(3)图二中甲与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结果甲水位下降,乙水位不变,可见金鱼藻光合作用消耗了水分。(4)对照实验除变量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为了进一步确定甲量筒水位下降只和金鱼藻有关,那么增加丙量筒与甲进行对照,量筒内仅加入碳酸水至满刻度,应该放在光照条件下。故答案为:(1)③①⑦④⑤(2)b(3)甲量筒的水比乙量筒的水少(4)碳酸水至满刻度

25.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东昌湖里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第四步: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

试管中的液体

条件

实验现象

1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有气泡,叶片上浮

2

蒸馏水+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无气泡,叶片无上浮

3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黑暗

无气泡,无叶片上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_

,作为对照的是________

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________

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_

,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

.(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6535156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________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________

.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2)光照;光照(3)反比;越强;增加光照强度【解析】解:(1)2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2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1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1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作为对照的是1号试管.实验现象,1装置有气泡,叶片上浮,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实验现象2装置无气泡,无叶片上浮,没有进行光合作用,1装置有气泡,叶片上浮,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3)从实验现象得出的数据可知,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反比,距离灯越近,植物产生的氧气(气泡)就越多,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2)光照;光照;(3)反比;越强;增加光照强度.(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3)实验中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2号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分别形成1、2二氧化碳;1、3光照为变量的两组对照实验.26.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罗兰的新鲜叶片放在无色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不同颜色的光照条件下(其他条件均适宜并相同)。经过8小时后,测量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容器植物光的颜色氧气的增加(mL)1天竺葵红1202天竺葵绿153紫罗兰红804紫罗兰绿10据表回答:(1)该实验通过测定________,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写2条)(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举2条影响紫罗兰和天竺葵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________。【答案】(1)8小时内容器中氧气的培加量(mL)(2)8小时内,繁罗兰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F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天竺葵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红光条件下天竺葵比繁罗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绿光条件下天竺葵比紫罗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3)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叶的幼嫩程度等【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1)本题中的测量的是8小时内的氧气增加量,通过对应时间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来表示光合作用的速率;故答案为:8小时内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mL);(2)对比容器1和容器2可知,红光照射时,天竺葵产生的氧气多,则说明红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对比容器1和容器2可知,天竺葵产生的氧气比紫罗兰的多;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与植物的种类有关;故答案为:8小时内,繁罗兰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F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天竺葵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红光条件下天竺葵比繁罗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绿光条件下天竺葵比紫罗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3)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光的颜色、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植物种类、叶的幼嫩程度等。故答案为:光的颜色、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植物种类、叶的幼嫩程度等(任答两条即可);故答案为:(1)8小时内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mL);(2)8小时内,繁罗兰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F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天竺葵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红光条件下天竺葵比繁罗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绿光条件下天竺葵比紫罗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3)光的颜色、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植物种类、叶的幼嫩程度等(任答两条即可)。27.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实验室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说明:CO2缓冲液可保持装置内CO2恒定,支持架可滑动)实验步骤:①调节天平平衡;②用100W的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厘米处,1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③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过15分钟再观察并记录;④连续重复步骤③。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点与A点比较,光合作用较大的是________点,指针偏转的方向________(向左、向右)。(2)C点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3)若乙图中曲线与横轴相交于E点,则E点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4)若用此装置测定水稻幼苗的呼吸作用,则该装置需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答案】(1)A;向右(2)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3)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呼吸作用消耗到和实验开始时的氧气浓度相等(4)遮光或黑暗【解析】从距离的角度来比较A、B两点光合作用强度;本实验是用一套装置反映的是氧气的累积量的变化,C点之前表示植物还有氧气的释放,C点之后表示植物开始消耗氧气,所以C点表示光补偿点;若产生的氧气消耗完毕,则指针回到零状态。(1)A点与B点相比,A点的灯泡距离实验装置近,因此A点的光照强,光合作用强度大;左侧是活的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瓶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指针向右偏。(2)C点之后指针开始回偏,说明此时从装置中消耗氧气恰好等于产生的氧气,C点之后装置中消耗氧气恰好等于产生的氧气,因此C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3)若此曲线与横轴相交于E点,E点即为实验的初始位置,即表示先前光合作用积累的氧气已经全部被呼吸作用消耗。(4)因为水稻植株在有光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会对呼吸作用的研究产生干扰,因此要测定其幼苗的呼吸强度,应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故答案为:(1)A;向右;(2)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3)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呼吸作用消耗到和实验开始时的氧气浓度相等;(4)遮光或黑暗28.适于在强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阳生植物,相反,适于在弱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阴生植物。如图表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________。(2)当光照强度为V时,甲植物与乙植物固定的CO2量光照强度的差值为________

。(3)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________。【答案】(1)乙(2)2(3)乙的呼吸速率小于甲【解析】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情况产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是时刻进行的,所以当在无光的情况下,只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一般情况保持稳定不变。(1)根据题意,适于在强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阳生植物,所以由图可知甲比乙更适合强光,是阳生植物,乙是阴生植物;(2)当光照强度为V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量为吸收量加呼吸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为¥+4=8,而乙为4+2=6,两者差86=2;(3)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即,此时体现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零,甲的光照强度明显强于乙,即,甲的光合作用强于乙,这说明了乙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故答案为:(1)乙;(2)2;(3)乙的呼吸速率小于甲29.七年级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用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以下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图示,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________

(用箭头和序号表示).(2)上述图②操作有误,请改正________

.(3)步骤①中,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________

;步骤⑥中,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进行步骤④和⑤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________

.(5)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M产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________(请答出两条).【答案】(1)⑦→①→③→②→⑤→④→⑥(2)小烧杯装酒精、大烧杯装清水,隔水加热(3)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淀粉(5)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6)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含量(或合理密植,或间作套种等)(只要答出2条且合理即可得分).【解析】解:(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是⑦暗处理一昼夜→①设置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③取下叶片→②酒精脱色→⑤滴加碘液→④清水冲洗→⑥观察叶色变化.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⑦→①→③→②→⑤→④→⑥.(2)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酒精脱色时要隔水加热.所以图②操作有误,改正小烧杯装酒精、大烧杯装清水,隔水加热.(3)A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A装置有二氧化碳;B装置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B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步骤①中,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肌对照,其变量是二氧化碳.

步骤⑥中,a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A叶片的b能吸收到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B叶片的b,由于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所以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进行步骤④和⑤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6)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间作套种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故答案为:(1)⑦→①→③→②→⑤→④→⑥;(2)小烧杯装酒精、大烧杯装清水,隔水加热;(3)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淀粉;(5)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6)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含量(或合理密植,或间作套种等)(只要答出2条且合理即可得分).30.七年级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用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以下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图示,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________(2)上述图②操作有误,请改正:________

(3)步骤①中,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

________;步骤⑥中,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4)进行④和⑤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________。(5)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________。(6)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请答出两条)________。【答案】(1)⑦→①→③→②→⑤→④→⑥(2)小烧杯装酒精、大烧杯装清水,隔水加热(3)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淀粉(5)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6)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间作套种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解析】(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是⑦暗处理一昼夜→①设置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③取下叶片→②酒精脱色→⑤滴加碘液→④清水冲洗→⑥观察叶色变化.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⑦→①→③→②→⑤→④→⑥.(2)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所以图②操作有误,改正小烧杯装酒精、大烧杯装清水,隔水加热.(3)A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A装置有二氧化碳;B装置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B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步骤①中,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二氧化碳.

步骤⑥中,a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A叶片的b能吸收到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B叶片的b,由于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所以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进行步骤④和⑤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6)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间作套种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1.小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进行如下研究,回答问题:(1)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步骤:①先将水中的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②第2天,将金鱼藻放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③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蒸馏水的试管,如图所示;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观察金鱼藻有无气泡产生;④当试管中充满气体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________。请改正实验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

。(2)改正上述错误后,小乐继续利用金鱼藻和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他只需将两套相同的装置分别置于________

的环境下,观察金鱼藻有无气泡产生,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中的气体。【答案】(1)带火星木条是否复燃;金鱼藻不需要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烧杯和试管中的蒸馏水应换成清水(2)光照和黑暗【解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和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在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题。(1)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因此检验有无氧气我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看带火星木条是否复燃。在做产物中有无氧气的实验无需暗室处理,只要收集气体验证是否是氧气即可。在做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应该让金鱼藻与平时的生存环境大致相同,用蒸馏水不妥。(2)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根据控制变题法,变量是光,所以只要控制有无光就行。故答案为:(1)带火星木条是否复燃、金鱼藻不需要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烧杯和试管中的蒸馏水应换成清水;(2)光照和黑暗32.植物光合作用为我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氧气。如图所示是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关于光合作用的著名实验模式图,请回答问题:(1)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甲、乙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也很快死亡,原因是________。(2)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图丙)。他发现植物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正常生活,蜡烛也没有熄灭。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图丁),发现在一段时间内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生活,说明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产生氧气。后来,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了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请你简要说说英格·豪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增加的实验方案?________(3)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________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经过科学家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光合作用终于被人们发现了。(4)燃料燃烧、生物呼吸产生的气体如果过多易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这种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钠和水,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________。【答案】(1)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熄灭,小白鼠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缺氧死亡;玻璃罩内缺氧(2)增加丙(或丁)实验遮光处理的对照组(3)二氧化碳(或CO2)(4)2NaOH+CO2=Na2CO3+H2O【解析】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动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图示中甲和乙是作为一组对照,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据此解答。(1)甲容器中小白鼠很快死亡的原因是小白鼠很快将通过呼吸作用将容器内的氧气消耗干净,因此缺少氧无法呼吸。(2)乙容器中小白鼠比甲容器中小白鼠存活时间长的原因是此装置置于阳光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老鼠呼吸需要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了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实验应设置对照组,其中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方法是增加丙(或丁)实验遮光处理的对照组。(3)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把一只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也很快死去;但他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则不容易熄灭;将小白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白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实验证明植物能够改善因蜡烛燃烧而损坏的空气.故蜡烛燃烧或动物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4)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两者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因此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1)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熄灭,小白鼠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缺氧死亡;玻璃罩内缺氧(2)增加丙(或丁)实验遮光处理的对照组(3)二氧化碳(或CO2)(4)2NaOH+CO2=Na2CO3+H2O

33.学习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分析回答问题。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标记为甲装置,其他处理见图。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③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④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2)步骤③中,从B瓶中挤出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3)步骤④中,用乙装置对叶片进行脱色,其目的是________。【答案】(1)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或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2)瓶中二氧化碳被叶片吸收,用于光合作用(3)便于观察叶片遇碘液后的颜色变化【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或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2)B瓶内的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瓶内的二氧化碳消耗了,因此B瓶内挤出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乙装置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故答案为:(1)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或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2)瓶中二氧化碳被叶片吸收,用于光合作用(3)便于观察叶片遇碘液后的颜色变化

34.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小乐设计了如下甲、乙两组实验:实验步骤:a.采集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b.在离60W的白炽灯距离为10cm、20cm、30cm处,分别安放①②③三个容器,容器内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容器所在位置的光照强度,如图甲所示;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c.在离60W的白炽灯距离为10cm处,分别安放④⑤⑥三个容器(光照强度相同),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再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如图乙所示;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实验现象:①②③三个容器所在位置的光照强度及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如表一所示,④⑤⑥三个容器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如表二所示。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1)本实验中,菹草光合作用的强度通过________来比较。(2)分析表一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实验步骤c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4)表二中④内无新鲜菹草叶片上浮,其原因是________。【答案】(1)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2)光照强度能影响菹草的光合作用强度(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光照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菹草的光合作用越强)(3)二氧化碳浓度对菹草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4)④中无二氧化碳,新鲜菹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产生,故无新鲜菹草叶片上浮【解析】1、沉在水中的菹草,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附着在叶片上,使菹草叶片受到的浮力增大,使之上浮,数量越多表明光合作用越强;2、表一控制了灯与容器的距离不同(引起光照强度不同),由叶片上浮数量可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3、根据步骤中各实验组控制的因素可确定探究的问题;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从蒸馏水的成分可得出原因。(1)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附着在叶片上,能使叶片受到的浮力增大,叶片上浮的数量可反应出光合作用的强度。由表可知是通过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来比较;(2)表一数据中光照强度随灯与容器的距离减弱,叶片上浮的数量减少,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照强度能影响菹草的光合作用强度(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光照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菹草的光合作用越强);(3)步骤C中不同之处是分别加入了等量的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三者的区别是二氧化碳的多少不同,蒸馏水中无二氧化碳,清水中较少,碳酸氢钠溶液中比较多。所以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浓度对菹草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4)表二中④使用了蒸馏水,因为蒸馏水中无二氧化碳,所以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可知叶片不上浮的原因是:④中无二氧化碳,新鲜菹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产生,故无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故答案为:(1)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2)光照强度能影响菹草的光合作用强度(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光照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菹草的光合作用越强)

(3)二氧化碳浓度对菹草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4)④中无二氧化碳,新鲜菹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产生,故无新鲜菹草叶片上浮35.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

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

。【答案】(1)土壤质量明显减少(从具体质量的数值予以比较等类似答案也可)(2)绿色植物能释放供动物维持生命的气体(植物能产生氧气等类似答案均给分)(3)蓝;酒精呈绿色,叶片呈黄白色【解析】(1)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如果他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应该为木桶里土壤的质量明显减少。(2)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是:A钟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