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蚌埠两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蚌埠两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蚌埠两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蚌埠两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蚌埠两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蚌埠两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PD-1抗体和PD-L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B.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逃逸免疫C.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D.过度阻断PD-1与PD-L1信号通道,不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2.图甲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乙为细胞与内、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B是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B.图甲中A表示组织液,是机体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C.由图甲可知,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D.图乙中过程③④只需要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参与就可完成3.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羧化酶,导致不能生成苯丙氨酸而患病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4.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操作,叙述错误的是()A.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获得充足氧气B.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制好装片后,应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D.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农药的使用对害虫起到选择作用使其抗药性逐代增强C.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都可改变种群的基因库6.下图是三位科学家探究植物生长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D.温特实验中如果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能够生长但不弯曲7.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性状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C.F2中与亲本性状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将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8.(10分)下表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内容,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检测项目甲患者检测结果乙患者检测结果正常值T34.1ng/dL345.1ng/dL10——200ng/dLT42.8ug/dL15.8ug/dL5.5——12ug/dLTSH22.7ulu/mL0.1ulu/mL0.2——7.0ulu/mL注:T3是三碘甲状原氨酸,T4是甲状腺激素,这两者是检测甲状腺功能的指标。A.甲可能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B.乙可能是甲亢患者C.乙患者可能更畏寒D.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垂体调节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②为_________细胞,④为_________细胞,⑦为_________细胞。(2)⑦与④在功能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_________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的模板。(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所涉及到的细胞器和细胞结构依次为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过程⑤表示__________。10.(14分)α疱疹病毒是感染哺乳动物的嗜神经性病原体,病毒一旦进入神经系统就会在神经元间进行跨突触传播,并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或建立终身潜伏感染。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_____两部分组成,中间神经元树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病毒进行跨突触传播时,需要通过的具体结构是__。在兴奋的传导过程中,存在受体的细胞膜上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3)α疱疹病毒侵染机体时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该细胞除了可直接吞噬、消化病原体外,还可以__________11.(14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c表示_____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还必须在_____的调节机制下进行。(2)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_____系统运输到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呈_____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物质主要有_____等。(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再以_____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1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请据此诗回答下列问题。(1)该诗描述的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由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较简单,所以其____________能力较差,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如果图中植物能提供2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则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____________。(3)冬季来临,寒冷会刺激狐皮肤内的____________感受器,该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在该中枢的调节下,使狐体温保持稳定。若常温下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1、b1,冬季时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2、b2,则a1、b1、a2、b2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4)该生态系统担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该生态系统做为天然牧场进行放牧,为提高产量可采用机械、化学或____________防治鼠和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该生态系统有一物种濒临灭绝,则建立自然保护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保护该物种的根本措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详解】A、PD-1抗体和PD-L1抗体可分别与PD-1和PD-L1结合,从而阻止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和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使T细胞正常发挥作用,进而清除肿瘤,因此PD-1抗体和PD-L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B、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使肿瘤细胞不能表达PD-L1,不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使T细胞功能不被抑制,因此可降低肿瘤细胞的逃逸免疫,B正确;C、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并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使T细胞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从而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C正确;D、过度阻断PD-1与PD-L1信号通道,会导致T细胞无法识别正常细胞,从而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D错误。故选D。2、C【解析】分析图甲,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根据箭头方向,可以判断,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D是细胞内液。分析图乙,①表示消化吸收,需要消化系统的参与;②表示吸入氧气,③释放二氧化碳,都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④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⑤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⑥表示代谢废物排出细胞;⑦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甲中B是血浆,A错误;B、图甲中A表示组织液,但细胞质基质是机体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B错误;C、组织液中生活着组织细胞,由图甲可知,D细胞内液与A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C正确;D、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故图乙中过程③④需要借助内环境、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的参与下完成,D错误。故选C。3、D【解析】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因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不能将苯丙氨酸转成酪氨酸而转化成了苯丙酮酸。【详解】A、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A错误;B、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羧化酶,不能将苯丙氨酸转成酪氨酸而转化成了苯丙酮酸进而患苯丙酮尿症,B错误;C、该病是单基因疾病,不能通过染色体检查确定患者,C错误;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及其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A【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详解】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A错误;B、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B正确;C、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C正确;D、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D正确。故选A。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定向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B、喷洒农药后,无抗药性的和抗药性能力弱的个体被淘汰,从而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B正确;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如互利共生、捕食关系等,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错误;D、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D正确。故选C。6、D【解析】(1)鲍森·詹森的实验:切去胚芽鞘尖端,给予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不弯曲;胚芽鞘尖端与下部之间放入琼脂片,给予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向光源生长。(2)拜尔的实验: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3)温特的实验:①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向未放胚芽鞘一侧弯曲生长;②空白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不弯曲,不生长。抓住各实验处理的差异及其实验结果的异同来分析判断各选项。【详解】A、鲍森·詹森的实验,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及尖端与下部之间放入琼脂片,结果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而隔一“琼脂片”的胚芽鞘则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A正确;B、拜尔的实验,自变量是切去的胚芽鞘尖端放置的位置不同,结果胚芽鞘均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B正确;C、D、温特的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结果放置与尖端接触过的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生长,而放置空白琼脂块的胚芽鞘则不弯曲、不生长,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C正确,D错误。故选D。【点睛】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和相关结论的理解、记忆,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说明普通叶对枫形叶为显性,黑色种子对白色种子为显性,且F1为双杂合体,设其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据此分析。【详解】A.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体的F1自交得F2,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正确;B.F2中两对性状分开分析,每一对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黑色种子与白色种子之比为3:1,B正确;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16+3/16=3/8,C正确;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比为3:1,所以杂交后会得到两种表现型个体,但比例不相同,如果普通叶基因型是AAbb,杂交后代都是普通叶白种子;如果普通叶基因型是Aabb,两种个体比例相同,因此后代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比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要多,D错误。8、C【解析】由表可知,甲患者体内T3和T4低于正常值,TSH高于正常值,即甲状腺激素水平低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乙患者体内T3和T4高于正常值,TSH低于正常值,即甲状腺激素水平高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但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则甲可能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因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A正确;B、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而乙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则乙可能甲亢患者,B正确;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乙患者体内T3和T4高于正常值,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不可能畏寒,C错误;.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垂体调节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辅助性T细胞②.B③.浆(2)①.7可分泌抗体4不能②.mRNA③.翻译(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4)病菌直接刺激④【解析】据图分析,②表示辅助性T细胞,③表示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④表示B细胞,⑤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⑥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⑦表示浆细胞。【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②表示辅助性T细胞,④表示B细胞,⑦为浆细胞。【小问2详解】⑦表示浆细胞,④表示B细胞,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细胞的分化是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④分化为⑦时,细胞核内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为蛋白质的合成即翻译提供模板。【小问3详解】抗体是分泌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核糖体(合成场所)→内质网(初步加工)→高尔基体(成熟加工)→细胞膜→细胞外。【小问4详解】⑤表示病菌(抗原)直接刺激④(B细胞)的过程。【点睛】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免疫的过程,属于考纲分析比较层次。10、(1).细胞体和突起(2).接受其他神经元轴突传来的冲动并传给细胞体(接受兴奋,传导兴奋)(3).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4).化学信号到电信号(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6).吞噬细胞(7).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解析】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轴突、树突组成,轴突和树突都属于突起。神经元可以接受兴奋、传导兴奋,在反射弧中兴奋一般可由树突传至细胞体再传至轴突,或由细胞体传至轴突。2、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在突触前膜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3、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主要是吞噬病原体,并处理使抗原暴露,并吞噬和处理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物。【详解】(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一般包括轴突和树突;反射弧一般由三类神经元组成,即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树突具有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入细胞体(接受兴奋,传导兴奋)的功能。(2)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病毒进行跨突触传播时需要经过的具体结构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在突触结构中,存在神经递质受体的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在突触后膜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3)病毒侵入机体时,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即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引发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后需被吞噬消化。【点睛】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突触中兴奋的传递过程及特异性免疫的流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1)①.泌尿②.神经—体液—免疫(2)①.循环②.呼吸③.下降④.HCO3一、H2CO3(3)①.组织液②.自由扩散【解析】1、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图中: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泌尿系统。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小问1详解】图中c表示泌尿系统,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小问2详解】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a呼吸系统被排出;若该气体(CO2)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呈下降趋势;此时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物质主要有HCO3一、H2CO3、HPO42-等。小问3详解】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