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检测试验方案_第1页
地基承载力检测试验方案_第2页
地基承载力检测试验方案_第3页
地基承载力检测试验方案_第4页
地基承载力检测试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页共10页第地基承载力检测试验方案目录TOC\o"1-2"\h\z\u1. 编制依据 31.1图纸 31.2主要规范规程 32. 工程概况 32.1工程总体概况 32.2地基承载力检测概况 43. 施工安排 54. 施工准备 54.1技术准备 54.2现场准备 54.3劳动力准备 64.4机械设备准备 65. 检测方法 75.1试验方法 75.2终止加载条件 75.3平板载荷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75.4承载力基本值f0的确定。 75.5荷载及沉降测量 86. 质量保证措施 87.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9编制依据1.1图纸1、《洛阳市故县水库引水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年7月版)2、《洛阳市故县水库引水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4年7月版)3、《洛阳市故县水库引水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图集》(2014年7月版)。1.2主要规范规程表1.2主要规范一览表序号名称编号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4《施工机械安全技术规程》SLJJ1系列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工程概况2.1工程总体概况洛阳市故县水库引水工程第二标段为桩号59+274.6至桩号111+243以及洛阳市市区段。我单位施工的中段线路从张坞镇(桩号59+274.6)至高新区安康路与滨河北路交叉口(桩号111+243),该段为沿洛河布线,总长51.969km,采用双排管铺设。张坞镇至宜阳县灵山西陈宅河段(桩号82+560.7),管道线路沿洛河右岸堤防背水侧铺设,长23.286km。之后管道线路于陈宅河上游穿洛河至洛河左岸,沿洛河左岸向东直至高新区安康路与滨河北路交叉口(桩号111+243),该段管线长度28.68km。引水工程中段采用双排球墨铸铁管,间距1.0m。下段线路在高新区安康路与滨河北路交叉口处管线岔开分两路布线:一路沿安康路西侧高压走廊向北,至华夏路转向东沿华夏路至天中路东高压走廊再向北穿过炎黄路后向东接入位于一五零医院北侧台地的高新区拟建水厂(桩号Z117+891.2,地面高程230~240m),引水线路长6.648km,采用单排DN1600球墨铸铁管;另一路向南跨过洛河沿滨河南路北侧向东至孙辛路西侧,跨洛宜路、开元大道至牡丹大道时折向东,沿牡丹大道中心渠绿化带,跨张横街、宇文凯街、杜预街至瀛洲路时折向南,沿瀛洲路中央绿化带跨关林路至伊洛路时折向东,沿伊洛路中央绿化带,跨王城大道、通济街、金城寨街、永泰街、兴洛西街、兴洛东街、长兴街、厚载门街、广利街时折向北,沿广利街行车道铺设至关林路,再经关林路绿化带北侧铺设至定鼎门街,随后沿定鼎门街中心渠东侧绿化带向北,跨翠云路,牡丹大道,展览路、开元大道时折向东进入关林水厂(桩号Y127+490.5),该段线路长16.247km,采用单排DN1200球墨铸铁管。下段线路长度合计为22.895km。2.2地基承载力检测概况根据设计要求桩号77+022至桩号77+202管段对淤泥地基进行抛石挤淤地基处理后,在抛石表面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试验,初步确定地基承载力需达到300kpa。检测方法采用平板荷载法,检测数量为沿管道纵向每20延米一个点,检测点在每20延米区域范围内的管道正下方选取,双排管都应选到。在进行一个试验点的检测后,由设计单位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进行修正,预计承载力现场检测每测点需用时2天。施工安排地基处理南侧坡顶设置场内施工便道,吊车可停放在便道上向场内吊放试验仪器设备。检测人员帐篷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现场选取方便观测且安全的地方搭设。配重可卸至检测区域外。图3试验场地布置图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1)根据检测单位确定的检测点,用测量仪器进行定位放线,并做好标志。(2)检测试验前编制专项试验方案并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交底,现场管理人员对班组长进行二级交底,班组长对作业工人进行三级交底,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2现场准备(1)修整施工便道,满足车辆进出场地的要求。在抛石上表面铺设20cm厚级配碎石进行找平。(2)接引现场所需的220V交流电和380V电源,要求电压波动率不大于±10%。(3)搭建好检测人员临时工作的账篷,安装试验仪器。(4)机械设备与材料抓紧落实进场,所需的材料设备必须准备齐全,要满足规范设计要求。4.3劳动力准备表4.3检测阶段劳动力计划表编号岗位人数1试验员22杂工43吊车司机14.4机械设备准备(1)检测仪器设备投入:表4.5-1检测仪器设备投入表设备型号编号量程设备状态全自动静载测试仪RS-JYB201205-2642B/良好千斤顶YDC-20000518200mm良好位移传感器RS-WS501922750mm良好1922850mm良好1922950mm良好1923050mm良好压力传感器ST3000LBCIIERYHH04032/良好油泵///良好(2)机械设备投入:50t履带式吊车用于试验设备及配重等的吊装。配重采用混凝土块(3.5m×0.7m×0.5m),每块重3t,共34块。检测方法5.1试验方法采用分级对试点进行加载。试验标准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进行。(1)加载与卸载分级:分8到12级进行加载。(2)沉降观测时间:自加荷开始,按10、10、10、15、15min,以后每隔30~60min观测1次,直至1h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为止。5.2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在本级荷载下,沉降急剧增加,承压板周围出现裂缝和隆起。(2)在本级荷载下,持续24h沉降速率加速或近似等速发展。(3)总沉降量超过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1/12。(4)当达不到极限荷载时,最大压力应达预期设计压力的2.0倍或超过第一拐点至少三级荷载。5.3平板载荷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当曲线具有明显直线段及转折点时,一般以转折点所对应的压力定为临塑荷载值(比例界限值)。(2)当曲线无明显直线及转折点时,可按“终止加载条件”所列情况确定极限荷载值。5.4承载力基本值f0的确定。(1)比例界限明确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即f0=pf。(2)当极限荷载能确定时(且该值小于比例界限荷载值1.5倍时)即f0=pf/2。(3)以沉降标准取值。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取s=(0.01~0.015)b对应的荷载值;对高压缩性土,取s=0.02b对应的荷载值。5.5荷载及沉降测量荷载值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测试仪自动记录;检测点沉降则通过对称正向布置于承压板上的位移传感器测量,测试仪自动记录,所有位移传感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独立的基准梁上;检测点与压重平台支墩间的距离为2m。检测期间需停止场地一切振动设备的运行,以免振动影响测试结果。承载板试验装置见下图:图5.5承压板载荷试验装置质量保证措施1、检测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方案规定,出现异常情况应迅速上报项目负责人,并记录异常情况。2、检测人员要做好测前、测中、测后的质量检测,确保现场检测工作有效进行,做到检查有记录、接交有手续、测试有记载。3、检测人员详细记录现场有关情况,如:何时开始检测、何时结束、有无异常情况出现、天气、交接班时间及有关情况等。4、本着对工程质量负责的宗旨,全部检测和分析过程受控于检测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5、检测人员遵守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检测保密工作,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公正、准确和合理。6、项目负责人对现场检测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检测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必须戴安全帽,穿、戴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上班前和工作中不得饮酒、不得擅离职守、不得在工作岗位上打逗或做与本岗工作无关的事。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检测工作范围内。2、在检测作业中,检测人员要服从项目负责人的指挥,工作协调一致。多人共同工作时,必须明确分工,有主有从。现场作业人员实行呼唤应答制。在危险地点作业或从事危险性大的工作时,项目负责人要指派安全监护人员。3、配重吊装期间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配重安装工人应待配重吊放到位后再进入吊装区域指导安装。4、检测作业过程中在试验区域四周2m范围设置警戒线,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检测现场。5、试验钢梁按允许承重标准的70%使用。6、试验平台基础必须水平、坚固。7、试验使用足够长的高压油管和连接导线,保证加压设备和试验仪器放置在钢梁之外。8、试验平台和载堆要保持平衡、稳固,目测发现偏斜要立即纠正。要尽量缩短在平台下观测时间,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迅速离开平台至安全距离之外。9、现场供电使用橡胶电缆,仪器设备必须切实接好地线。帐篷内用电设施按规定使用,不得超载运行、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