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第11讲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限实规范训练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第11讲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限实规范训练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第11讲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限实规范训练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第11讲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限实规范训练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第11讲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限实规范训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一、选择题1.俄国老资格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曾有一句名言:“俄罗斯历史还没有磨成可以在本国烤出社会主义大饼的面粉。”最能够诠释此言论的是()A.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发生B.只有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才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在落后的俄国不可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D.帝国主义战争的形势下革命必败2.下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证上化名是伊万诺夫,职务是火车机车司炉。当时列宁持此证越境的直接背景是()A.布尔什维克党通过近期武装起义的决议,临时政府加强对冬宫的防守B.俄军前线惨败后,临时政府出动军队镇压彼得格勒示威者C.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D.沙皇军队高级军官挑起叛乱3.列宁曾针对实行过的某个政策说,“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家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过分”“超过了理论上和政治上所需要的限度”。具体来说,对该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强令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致使不少企业减产或倒闭B.取消一切私人贸易影响了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正常供应C.废除实物分配制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保障了军事胜利D.余粮收集制出现了严重偏差破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1920年底,苏俄把余粮收集制扩大到棉花、麻类、皮革等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国有化由大中企业推广到广大小企业,进一步取缔一切私人贸易活动等等。这表明()①远远超出了俄国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②非常措施没有因非常时期结束而收缩③俄共(布)急于超阶段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④表明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斯大林认为:“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它抛开。”这表明()A.采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全盘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B.采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确立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C.抛开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否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D.抛开新经济政策:斯大林肯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6.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体制已经有了与戈尔巴乔夫时期对其全盘否定所完全不同的评价。与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体制评价相吻合的主流观点不包括()A.当时社会解决巨大任务要求动员型的国家政治体制作保证B.压抑了党内和社会政治民主,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解决了国家在20年代末面临的问题D.在军事年代建立起的斯大林体制能集中资源用于最主要的地方7.一位俄罗斯专家评论某改革时指出:“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处于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对这次改革正确的认识是()A.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不打算突破斯大林模式D.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8.下幅关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的表格能够反映的历史问题是()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1966~1970年7.8%8.5%1971~1975年5.7%7.4%1976~1980年4.3%4.4%A.赫鲁晓夫推广种植玉米运动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B.随着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经济增速下降C.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与美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发展停滞D.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使经济不断滑坡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在1918年春天,提出了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二个假设是,必须先经过一个把旧经济改造得适合社会主义经济的准备时期,这一准备时期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即必须先使国家资本主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在当时的斗争条件下,虽然也曾试行过第二个假设,但是多半是从第一个假设出发的。材料二1918夏,协约国帝国主义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燃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抵御侵略的物质后盾极其匮乏、脆弱,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把国内一切工作都纳入战时轨道……。战时共产主义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从1918年6月到1919年底,主要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后期从1920年到1921年初,把适用于战争环境的特殊措施,用来进行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以便“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材料三列宁在1921年10月作的一篇报告中明确指出:“新经济政策就是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而恢复资本主义。”“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租让合同……把企业租给私人资本家,这些都是直接恢复资本主义,是从新经济政策的根上萌发出来的。”党的任务就是使广大工农群众都认识到,“存在于我们中间的敌人就是无政府状态的资本主义和无政府状态的商品交换。”请回答:(1)据材料二谈谈对苏维埃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2)据第一个假设、材料二及其有关知识,指出列宁当时的设想有何特点?(3)据第二个假设和材料二,归纳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4)苏维埃政权针对两个假设所进行的实践最大的区别是什么?10.近年来,列宁墓是否需要迁出莫斯科红场,已成为俄罗斯社会争论的热点话题。而围绕列宁墓引发的有关十月革命的讨论也持续升温,成为焦点。一直以来,争论的实质都在于是否承认十月革命的必然性。观点一: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历史学者一直认为当时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观点二:享有“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之称的普列汉诺夫激烈地反对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认为“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观点三: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一文中提出世界历史的发展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性,俄国可以先革命,后建设,即在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内先取得革命胜利,再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结合上述看法,谈谈你对十月革命的必然性的认识。答案1.A2.B3.C4.A5.C6.B7.C8.C9.(1)①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②在当时条件下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国内外敌人起了巨大作用;但其实施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对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并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只要实行了国家生产和国家分配的制度,就可以直接进入一种与以前不同的生产和分配的经济制度。(或是:通过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同私营商业的生产和分配这两种制度的相互斗争,逐步夺回敌对制度在这两个领域中的阵地,就能建立起国家的生产和分配。)(3)实质: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4)实践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二者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地过渡到社会主义。10.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表现为: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集中了各种矛盾,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