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5千纪上半期,埃及出现了农业聚落,逐渐采用农耕生产方式。之后,上埃及社会快速发展,阶级分化急速推进,进而很快建立起国家。据此可得出结论为()A.古埃及人率先掌握农耕方式 B.地理环境差异影响生产关系C.农业发展是国家创建的条件 D.农业进步推动了国家的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埃及。据材料“公元前5千纪上半期,埃及……逐渐采用农耕生产方式。……进而很快建立起国家”可知,农业的产生发展推动古代埃及早期国家形成,C项正确;材料仅提及埃及一地农业出现的时间,未与其他地区对比,不能得出率先掌握农耕方式,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埃及的地理环境,不能看出地理环境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讲国家建立,而非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2.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和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材料意在说明()A.农业革命助推科技革命的到来 B.农业革命推动社会分工的出现C.农业革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D.农业革命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和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可知,人类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之上逐渐产生了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提升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说明农业革命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革命对科技革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革命对社会分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3.粟是仰韶农业中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与热带早期农业的芋薯类作物不同,粟的播种、耕耘和收获都需特定时节,耕种者不得不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以总结经验。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B.物种单一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平C.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特色 D.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仰韶农业中主要作物是粟,这种作物的播种收获有固定的时节,因此耕种者不得不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以总结经验,这必然推动人们对节气规律的总结,反映了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粟是仰韶农业中种植广泛的作物,并不等于仰韶农业中不种植其它作物,排除B项;精耕细作农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不仅引入了智能机器人参与赛事管理。在观众体验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让人印象深刻。此外,人工智能还用于搬运标枪、铁饼等器材,进行配送、巡防、迎宾等工作。这些机器人活跃在亚运会的各个场所,服务公共表演、体育训练、安全保障等众多领域。这说明()A.中国的科技智能水平世界领先 B.科技革命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全面解放C.技术进步推动生产生活的改变 D.科技成果的应用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杭州亚洲运动会在各环节运用了科技智能,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体现了人工智能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改变,C项正确;材料仅能体现中国现代科技智能水平较高,无法断定“世界领先”,排除A项;“实现劳动者全面解放”的说法夸大了科技革命的作用,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政策与科技成果应用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5.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修正案,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及融资能力显著提升,但该修正案拖至2009年才生效。2010年又通过新的修正案,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与美元等构成新的货币篮子,但修正案直至2016年才生效。据此可知,这些改革()A.加强了区域集团间的联系 B.解决了世界货币不足问题C.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冲击了美国的金融话语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7-2016年期间(世界)。材料主要讲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改革过程中,不得不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以及把人民币纳入世界货币篮子,侧面说明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冲击了美国的金融话语权,D项正确;材料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与经济区域集团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仅是涉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修正案,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并没有涉及这一做法对世界货币发展的影响,B项属于断章取义,排除B项;材料侧面说明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发展,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6.贵霜帝国地处中亚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与汉朝、罗马、安息并称为欧亚四大强国。通过考古,出土了大量帝国时期的金币。这些金币正面多为手持权杖的国王半身像,而背面是执三叉戟的印度教湿婆神和神牛,周边铭文则以希腊语和佉卢文书写。这些钱币可以实证()A.欧亚文化一体化 B.东西方贸易频繁 C.多元文化的交流 D.希腊文明的延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贵霜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贵霜帝国时代的金币外表上有贵霜国王半身像,外圈为希腊文,背面是湿婆,说明贵霜帝国金币受到希腊文化、印度文化、贵霜文化的多重影响,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欧亚文化一体化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交代贵霜帝国与外部经济联系的情况,无法得出东西经贸的频繁的认识,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霜帝国金币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不能说明是贵霜帝国在延续希腊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7.满族人家四合院的杆式大门原本十分简易。明清易代后,满族四合院的“门”与“堂”分立,门的地位被提高,成为整个住宅的重要部分。据此推知,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满人生活水平提高 B.农耕经济继续发展C.朝代更迭社会动荡 D.传统思想文化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满族人入关后受中华民族“尊长崇礼”的传统文化及门堂之制的影响,门的地位得到了提高,D项正确;门的地位被提高与生活质量提高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门的地位提高与农耕经济发展构不成必然的逻辑关系,且满族不以农耕经济为主,排除B项;明清易代是构成满族四合院门地位提高的一个因素,但并非主要原因,且明清易代后社会逐渐走向了稳定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为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有()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年210105938221880年373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1349191900年790284402602024①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③有利于全球水陆运输网络的形成④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870-1900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与题干时间不符,①项错误;这一时期铁路里程的增长是陆路运输发展的表现,这有利于密切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②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全球铁路里程的信息,无法得出全球水陆运输网络形成的结论,排除C项;1870-1900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科技成果促进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④项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这些规定()A.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 B.确保传染病问题能彻底解决C.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现状 D.有利于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可知,我国的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这有助于城乡居民公共疾病的防控,增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建设的满意度,从而助推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排除A项;“确保传染病问题能彻底解决”的说法夸大了这些规定的作用,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0.中华文化中“中”的观念由来已久。史学家唐兰认为“中”最初为氏族时代议事场所居中之徽帜,群众望之而趋附,其所立之地恒为中央,“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成为重要的政治思想。这反映出()A.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权特点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C.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为主 D.中华文明连续性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的观念在氏族时代即已产生,既是方位称谓更有中心、中央之意。这一观念在商周及之后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如择中建都、择中立宫等,D项正确;早期政治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指的是多元起源,中原核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这些文化又互相融合,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都以地理中心为主”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1.1938年4月,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代表组成“蒙藏回族慰劳抗战将士团”,并发布《致全国同胞电》和《敬告全国抗战将士书》,称“各民族同为组成中华民族的份子”“存亡与共,相依为命,不可分离”,并高呼“中华民族万岁!”这一史料证明()A.相持阶段各民族团结抗战 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D.民族胜利推动了民族团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材料时间和“各民族同为组成中华民族的份子”“存亡与共,相依为命,不可分离”可知当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涨,B项正确;联系所学可知,相持阶段始于1938年10月后,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于1937年9月,不符合材料所述时间,排除C项;抗战胜利也即民族胜利是在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据如表可以推断出玛雅人的多神崇拜主要源于()玛雅主要神灵神灵职能天神赐给地球雨水,使土地适合种庄嫁,避免灾难太阳神健康、音乐、诗歌、书法(与羽蛇神相关)月亮神掌管各种水体、丰收、彩虹、分娩、纺织、洪水雨神掌管雨水充沛、避免干旱羽蛇神掌握雨季、播种、收获、五谷丰登,太阳神的化身A.神灵职能的多元化 B.各文明相对孤立C.农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D.无文字,语言杂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美洲。从材料中“赐给地球雨水避免干旱”“掌握雨季”等信息可知,古代玛雅人尊崇的很多神灵的职能都是与水有关系的,反映玛雅人对水资源比较重视,这主要是农业发展需要,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玛雅人的宗教信仰,神灵职能的多元化和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玛雅文明,没有涉及其他文明,无法得知文明之间关系,排除B项;无文字,语言杂乱在才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被阿卡德人接受,巴比伦人、亚述人先后采用。此外,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等也根据各自需要,对楔形文字加以改变并使用。1500年左右,埃及与西亚各国的交往书信也用楔形文字书写。这可用于说明()A.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 B.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高度发展C.苏美尔人为区域交往作出了贡献 D.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的文化中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楔形文字的传播和使用,不仅体现了苏美尔文化对邻近地区的影响力,而且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和文化互动。因此,苏美尔人通过楔形文字的创造和传播,为区域间的交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C项正确;“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不一定是“文明高度发展”,排除B项;“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的文化中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4.据学者研究,17世纪以来,原产自南美洲的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欧洲人发现后,引发了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造成南美地区金鸡纳树皮的日益稀缺以及森林的严重破坏。这一观点()A.辩证地分析了全球联系加强的影响 B.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C.忽视了金鸡纳的重要医学价值 D.看到了物种交换带来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以来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欧洲殖民扩张引发对金鸡纳的争夺,从而破坏了南美地区的生态环境,这种分析是立足于生态环境的角度,B项正确;材料观点是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没有体现辩证的角度,排除A项;材料观点是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材料没体现学者对金鸡纳医学价值的态度,排除C项;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发现后而引发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体现了物种交流的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B项。15.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头探索通往身毒的道路,但都未获成功。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人归降,东汉王朝“始通博南山道,渡澜沧水”,并与缅甸的掸族有了经济文化来往,又通过缅甸经印度入大夏。据此可知,两汉政府()A.打通了中亚到南亚的通道 B.使西南丝绸之路得以扩展C.首次全线贯通东西丝绸之路 D.开辟了西南道的商贸生命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人归降,东汉王朝‘始通博南山道,渡澜沧水’,并与缅甸的掸族有了经济文化来往,又通过缅甸经印度入大夏。”可知,两汉时期西南丝绸之路得以拓展,B项正确;打通了中亚到南亚的通道在材料中并没有反映,排除A项;首次全线贯通东西丝绸之路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开辟了西南道的商贸生命线夸大了其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6.1964年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中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A.表明保护文化遗产要坚持实用原则B.说明古迹保护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强调古迹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D.提出古迹修复以完整性为根本目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64年世界。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可知,古迹保护与修复强调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体现了古迹保护强调真实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坚持实用原则”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本意是完整保存古迹的美学价值,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而非艺术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古迹修复的完整性,但未提及以此为根本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解剖学发展的突破口,是在各个大学实现的,虽然一开始主要是为了查找死因进行法医类型的解剖,但是到后来则演变成了给学生演示解剖学知识的操作。首功之臣当推博洛尼亚大学的蒙迪诺,他不但将解剖学引入了专门的医学课程,甚至亲自动手解剖尸体,并写成了第一本专业性的解剖学著作—《解剖学》。之后,随着黑死病的蔓延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圣地位,加之14,15世纪欧洲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国王、人民都迫切想要摆脱压榨剥削和阻碍自身发展的宗教统治。对上帝和《圣经》的怀疑最终引发了“复古”和“人文主义”。材料二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建立与发展大概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这与法国密不可分,当时法国的解剖学教授均是两栖性的,他们一方面在实验室进行解剖学教学和研究,同时又在医院从事医疗实践,由此拉开了创立现代临床解剖学的良好开端。临床解剖学的第一个传播工具是法兰西医学院的解剖教授们创办的《临床解剖学》杂志。此后各国纷纷创办了这类杂志,并先后成立了许多临床解剖学学会,其中,最年轻的是成立于1988年的欧洲临床解剖学会。该学会的宗旨是在欧洲范围内促进和推广临床解剖学,密切欧洲临床解剖学家们的联系,促进其间的文化和科学交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法】JPChevrel著、王旗译《临床解剖学·划时代的解剖学》(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解剖学在欧洲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现代临床解剖学发展的特点。〖答案〗(1)背景:近代大学的兴起;黑死病疫情的泛滥助推医学发展;教会神学地位的削弱;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民族国家的形成。(4点,任答4点意思相近即可)(2)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法国作用突出;临床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解剖学的交流和推广。(任答3点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15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解剖学发展的突破口,是在各个大学实现的”可分析出近代大学的兴起;根据材料“黑死病的蔓延”可分析出黑死病疫情的泛滥助推医学发展;根据材料“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圣地位”可分析出教会神学地位的削弱;根据材料“对上帝和《圣经》的怀疑最终引发了‘复古’和‘人文主义’”可分析出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根据材料“欧洲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可分析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据材料“民族国家的形成”可分析出民族国家的形成。(4点,任答4点意思相近即可)【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可分析出起步晚,发展快;根据材料“与法国密不可分”可分析出法国作用突出;根据材料“一方面在实验室进行解剖学教学和研究,同时又在医院从事医疗实践,由此拉开了创立现代临床解剖学的良好开端”可分析出临床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根据材料“《临床解剖学》杂志”、“成立了许多临床解剖学学会”可分析出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解剖学的交流和推广。(任答3点意思相近即可)18.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人类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集中的手工工场,相对于分散的作坊而言,是一种大型的生产组织,它把所有劳动力和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场所。在手工工场里,日趋细致的劳动分工已成为生产的基础。这一时期,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手工工场呈现的发展趋势,并概括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日后工业革命开展而奠定的基础。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宣言》(2)根据材料二,以“市场”为视角指出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及“蒸汽和机器”催生的两样新交通工具。材料三第一次技术革命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年从发明到应用:蒸汽机为84年第二次技术革命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明用了57年从发明到应用:电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雷达为15年第三次技术革命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在30年时间内经历了5代;运转速度增加30多万倍;体积缩小到三分之一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为1年科学知识增长率20世纪50年代每年增长9.5%;60年代为10.6%;80年代为12.5%——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相对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而言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以科技为视角概述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这些新变化所具备的条件。〖答案〗(1)趋势:从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基础:劳动分工日趋细致;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技术(或生产工具得到改进,或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良好的生产秩序的建立,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积聚;带来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或较高的发展水平):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答出其中4点)(2)必要性: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形成。新生产组织方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或工厂制,或工厂)。新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或蒸汽机车)。(3)新变化:新技术的发明、完善时间不断缩短;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缩短(或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知识增长率上升。原因:20世纪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具体举例亦可,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等),为新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国家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干预,或政府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等。(其他言之成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趋势:根据材料“集中的手工工场,相对于分散的作坊而言”可知,从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基础:根据材料“日趋细致的劳动分工已成为生产的基础”可知,劳动分工日趋细致;根据材料“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工具”可知,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技术(或生产工具得到改进,或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根据材料“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可知,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根据材料“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可知,良好的生产秩序的建立,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积聚;根据材料“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可知,带来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或较高的发展水平);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可知,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影响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必要性:根据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形成。新生产组织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新交通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如汽船、火车(或蒸汽机车)。【小问3】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新变化:根据材料“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年”“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为1年”可知,新技术的发明、完善时间不断缩短;根据材料“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为1年”可知,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缩短(或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从科技含量来看,科学知识增长率上升。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20世纪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的发展、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五六千年前,地中海东部就已经出现埃及、巴比伦等古代帝国,它们的建立带来了东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文化交融。希腊文明兴起之后,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邦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地中海的文化中心也由埃及转移到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之间有了更密切的交流。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将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纳入同一个政权治下,地中海文化圈最终形成。——摘编自陈村富《地中海文化圈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材料二学术界往往将地中海文化圈一分为二、埃及、叙利亚等东地中海地区具有浓厚的东方文明特征,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地中海地区则别具一格。希腊文化源自埃及,同时希腊文化也为东方文明所吸收。而最终征服环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在文化上展现了更多的开放与包容,不仅对希腊文化照单全收,对埃及等东方文明也多有吸收,成为地中海新的文化中心。而罗马的征服又将文明带到了原本落后的西欧地区。——摘编自谌中和《地中海文化圈与西方文明独特性的根源——兼与陈村富教授商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地中海文化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影响。〖答案〗(1)有利条件: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不同文明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地中海地区繁荣的贸易活动;地中海地区的各个文明在交流中吸收和融合;罗马帝国的统一地中海地区。(2)特点:多元融合;开放包容;文化中心不断转移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塑造了独特的地中海精神;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早在五六千年前,地中海东部就已经出现埃及、巴比伦等古代帝国,它们的建立带来了东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文化交融”可知,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不同文明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根据材料一“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之间有了更密切的交流”可知,地中海地区的各个文明在交流中吸收和融合;根据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将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纳入同一个政权治下,地中海文化圈最终形成。”可知,罗马帝国的统一地中海地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地区繁荣的贸易活动。【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希腊文化源自埃及,同时希腊文化也为东方文明所吸收”可知,多元融合;根据材料二“而最终征服环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在文化上展现了更多的开放与包容”可知,开放包容;根据材料二“不仅对希腊文化照单全收,对埃及等东方文明也多有吸收,成为地中海新的文化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中心不断转移。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之间有了更密切的交流”可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根据材料二“学术界往往将地中海文化圈一分为二、埃及、叙利亚等东地中海地区具有浓厚的东方文明特征,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地中海地区则别具一格”可知,塑造了独特的地中海精神;根据材料二“而罗马的征服又将文明带到了原本落后的西欧地区”可知,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塑造了独特的地中海精神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摘编自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太平洋铁路建设更加强了对华工的需求。根据记载,1849年美国华侨共有791人,1850年增至4025人,1851年达12000人,其后逐年增加,1890年共有107500人,他们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之所以选择华工而非白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则从中国到美国走开阔的太平洋水路,相比之下使从欧洲到美国必须走麦哲伦海峡水道的路线相形见绌,华工的取得比白人劳工更容易:二则华工“配合度高”、“工资低廉”、”耐劳”,比起在艰困的环境面前常选择罢工或离职的白人劳工,金矿主和铁路公司自然更倾向使用华工。——摘编自马慧玥《近代契约华工法律研究》材料三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紫忙的海峡之一。新加坡在历史上曾经被日本和英国的殖民,1965年,成为独立国家。在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中,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新加坡福建会馆曾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南祥大学,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建会馆还曾资助四百万元重修了天福宫,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华源会为新加坡企业访华或投资海外剑造机会,也帮助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开展业务或协助它们与新加坡的公司建立贸易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加坡逐浙成为紫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城市基础设施排名世界第一。——摘编自龚伟达《新加坡的中国移民:角色定位与社会贡献》(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南移”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北民南移”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华工赴美的动因。结合所学,简评华工对美国的贡献。(3)根据材料三,提炼新加坡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阐明新加坡的文化定位。〖答案〗(1)特点:规模大;流动方向相对集中;南移人口依附于士族豪强成为隐匿人口。影响: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南方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关键词:江南地区经济)壮大了南方士族势力:促进了南方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2)动因:太平洋铁路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华工赴美有交通路线优势;华工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等)。贡献: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唐人街,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丰富了美国多元文化。(3)有利条件:地理优势(交通优势);民族独立;重视教育;华人贡献。特点:重视传承和发扬传统儒家文化,同时学习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特点:据材料一“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可得出,规模大;“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可得出,流动方向相对集中;“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可得出,南移人口依附于士族豪强成为隐匿人口。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当时北方相对先进,所以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南方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南移人口依附于士族豪强成为隐匿人口等原因,促使南方士族势力的壮大;北人南迁还促进了南方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19世纪60-90年代的美国。动因:据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太平洋铁路建设更加强了对华工的需求”可得出,太平洋铁路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从中国到美国走开阔的太平洋水路,相比之下使从欧洲到美国必须走麦哲伦海峡水道的路线相形见绌”可得出,华工赴美有交通路线优势;“ 华工‘配合度高’、‘工资低廉’、‘耐劳’,比起在艰困的环境面前常选择罢工或离职的白人劳工,金矿主和铁路公司自然更倾向使用华工”可得出,华工的优秀品质。贡献: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工的输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华人聚居的唐人街,同时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丰富了美国多元文化。【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19世纪到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有利条件:据材料三“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紫忙的海峡之一”可得出,地理优势(交通优势);“新加坡在历史上曾经被日本和英国的殖民,1965年,成为独立国家”可得出,民族独立;“华源会为新加坡企业访华或投资海外剑造机会,也帮助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开展业务或协助它们与新加坡的公司建立贸易关系”可得出,新加坡取得巨大的成就也有华人贡献。特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既重视传承和发扬传统儒家文化,又学习西方文化的精华的文化定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5千纪上半期,埃及出现了农业聚落,逐渐采用农耕生产方式。之后,上埃及社会快速发展,阶级分化急速推进,进而很快建立起国家。据此可得出结论为()A.古埃及人率先掌握农耕方式 B.地理环境差异影响生产关系C.农业发展是国家创建的条件 D.农业进步推动了国家的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埃及。据材料“公元前5千纪上半期,埃及……逐渐采用农耕生产方式。……进而很快建立起国家”可知,农业的产生发展推动古代埃及早期国家形成,C项正确;材料仅提及埃及一地农业出现的时间,未与其他地区对比,不能得出率先掌握农耕方式,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埃及的地理环境,不能看出地理环境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讲国家建立,而非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2.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和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材料意在说明()A.农业革命助推科技革命的到来 B.农业革命推动社会分工的出现C.农业革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D.农业革命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和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可知,人类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之上逐渐产生了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提升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说明农业革命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革命对科技革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革命对社会分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3.粟是仰韶农业中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与热带早期农业的芋薯类作物不同,粟的播种、耕耘和收获都需特定时节,耕种者不得不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以总结经验。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B.物种单一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平C.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特色 D.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仰韶农业中主要作物是粟,这种作物的播种收获有固定的时节,因此耕种者不得不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以总结经验,这必然推动人们对节气规律的总结,反映了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粟是仰韶农业中种植广泛的作物,并不等于仰韶农业中不种植其它作物,排除B项;精耕细作农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不仅引入了智能机器人参与赛事管理。在观众体验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让人印象深刻。此外,人工智能还用于搬运标枪、铁饼等器材,进行配送、巡防、迎宾等工作。这些机器人活跃在亚运会的各个场所,服务公共表演、体育训练、安全保障等众多领域。这说明()A.中国的科技智能水平世界领先 B.科技革命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全面解放C.技术进步推动生产生活的改变 D.科技成果的应用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杭州亚洲运动会在各环节运用了科技智能,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体现了人工智能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改变,C项正确;材料仅能体现中国现代科技智能水平较高,无法断定“世界领先”,排除A项;“实现劳动者全面解放”的说法夸大了科技革命的作用,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政策与科技成果应用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5.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修正案,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及融资能力显著提升,但该修正案拖至2009年才生效。2010年又通过新的修正案,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与美元等构成新的货币篮子,但修正案直至2016年才生效。据此可知,这些改革()A.加强了区域集团间的联系 B.解决了世界货币不足问题C.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冲击了美国的金融话语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7-2016年期间(世界)。材料主要讲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改革过程中,不得不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以及把人民币纳入世界货币篮子,侧面说明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冲击了美国的金融话语权,D项正确;材料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与经济区域集团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仅是涉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修正案,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并没有涉及这一做法对世界货币发展的影响,B项属于断章取义,排除B项;材料侧面说明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发展,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6.贵霜帝国地处中亚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与汉朝、罗马、安息并称为欧亚四大强国。通过考古,出土了大量帝国时期的金币。这些金币正面多为手持权杖的国王半身像,而背面是执三叉戟的印度教湿婆神和神牛,周边铭文则以希腊语和佉卢文书写。这些钱币可以实证()A.欧亚文化一体化 B.东西方贸易频繁 C.多元文化的交流 D.希腊文明的延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贵霜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贵霜帝国时代的金币外表上有贵霜国王半身像,外圈为希腊文,背面是湿婆,说明贵霜帝国金币受到希腊文化、印度文化、贵霜文化的多重影响,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欧亚文化一体化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交代贵霜帝国与外部经济联系的情况,无法得出东西经贸的频繁的认识,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霜帝国金币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不能说明是贵霜帝国在延续希腊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7.满族人家四合院的杆式大门原本十分简易。明清易代后,满族四合院的“门”与“堂”分立,门的地位被提高,成为整个住宅的重要部分。据此推知,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满人生活水平提高 B.农耕经济继续发展C.朝代更迭社会动荡 D.传统思想文化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满族人入关后受中华民族“尊长崇礼”的传统文化及门堂之制的影响,门的地位得到了提高,D项正确;门的地位被提高与生活质量提高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门的地位提高与农耕经济发展构不成必然的逻辑关系,且满族不以农耕经济为主,排除B项;明清易代是构成满族四合院门地位提高的一个因素,但并非主要原因,且明清易代后社会逐渐走向了稳定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为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有()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年210105938221880年373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1349191900年790284402602024①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③有利于全球水陆运输网络的形成④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870-1900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与题干时间不符,①项错误;这一时期铁路里程的增长是陆路运输发展的表现,这有利于密切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②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全球铁路里程的信息,无法得出全球水陆运输网络形成的结论,排除C项;1870-1900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科技成果促进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④项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这些规定()A.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 B.确保传染病问题能彻底解决C.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现状 D.有利于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可知,我国的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这有助于城乡居民公共疾病的防控,增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建设的满意度,从而助推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排除A项;“确保传染病问题能彻底解决”的说法夸大了这些规定的作用,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0.中华文化中“中”的观念由来已久。史学家唐兰认为“中”最初为氏族时代议事场所居中之徽帜,群众望之而趋附,其所立之地恒为中央,“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成为重要的政治思想。这反映出()A.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权特点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C.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为主 D.中华文明连续性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的观念在氏族时代即已产生,既是方位称谓更有中心、中央之意。这一观念在商周及之后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如择中建都、择中立宫等,D项正确;早期政治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指的是多元起源,中原核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这些文化又互相融合,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都以地理中心为主”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1.1938年4月,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代表组成“蒙藏回族慰劳抗战将士团”,并发布《致全国同胞电》和《敬告全国抗战将士书》,称“各民族同为组成中华民族的份子”“存亡与共,相依为命,不可分离”,并高呼“中华民族万岁!”这一史料证明()A.相持阶段各民族团结抗战 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D.民族胜利推动了民族团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材料时间和“各民族同为组成中华民族的份子”“存亡与共,相依为命,不可分离”可知当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涨,B项正确;联系所学可知,相持阶段始于1938年10月后,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于1937年9月,不符合材料所述时间,排除C项;抗战胜利也即民族胜利是在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据如表可以推断出玛雅人的多神崇拜主要源于()玛雅主要神灵神灵职能天神赐给地球雨水,使土地适合种庄嫁,避免灾难太阳神健康、音乐、诗歌、书法(与羽蛇神相关)月亮神掌管各种水体、丰收、彩虹、分娩、纺织、洪水雨神掌管雨水充沛、避免干旱羽蛇神掌握雨季、播种、收获、五谷丰登,太阳神的化身A.神灵职能的多元化 B.各文明相对孤立C.农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D.无文字,语言杂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美洲。从材料中“赐给地球雨水避免干旱”“掌握雨季”等信息可知,古代玛雅人尊崇的很多神灵的职能都是与水有关系的,反映玛雅人对水资源比较重视,这主要是农业发展需要,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玛雅人的宗教信仰,神灵职能的多元化和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玛雅文明,没有涉及其他文明,无法得知文明之间关系,排除B项;无文字,语言杂乱在才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被阿卡德人接受,巴比伦人、亚述人先后采用。此外,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等也根据各自需要,对楔形文字加以改变并使用。1500年左右,埃及与西亚各国的交往书信也用楔形文字书写。这可用于说明()A.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 B.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高度发展C.苏美尔人为区域交往作出了贡献 D.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的文化中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楔形文字的传播和使用,不仅体现了苏美尔文化对邻近地区的影响力,而且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和文化互动。因此,苏美尔人通过楔形文字的创造和传播,为区域间的交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C项正确;“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不一定是“文明高度发展”,排除B项;“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的文化中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4.据学者研究,17世纪以来,原产自南美洲的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欧洲人发现后,引发了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造成南美地区金鸡纳树皮的日益稀缺以及森林的严重破坏。这一观点()A.辩证地分析了全球联系加强的影响 B.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C.忽视了金鸡纳的重要医学价值 D.看到了物种交换带来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以来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欧洲殖民扩张引发对金鸡纳的争夺,从而破坏了南美地区的生态环境,这种分析是立足于生态环境的角度,B项正确;材料观点是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没有体现辩证的角度,排除A项;材料观点是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材料没体现学者对金鸡纳医学价值的态度,排除C项;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发现后而引发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体现了物种交流的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B项。15.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头探索通往身毒的道路,但都未获成功。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人归降,东汉王朝“始通博南山道,渡澜沧水”,并与缅甸的掸族有了经济文化来往,又通过缅甸经印度入大夏。据此可知,两汉政府()A.打通了中亚到南亚的通道 B.使西南丝绸之路得以扩展C.首次全线贯通东西丝绸之路 D.开辟了西南道的商贸生命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人归降,东汉王朝‘始通博南山道,渡澜沧水’,并与缅甸的掸族有了经济文化来往,又通过缅甸经印度入大夏。”可知,两汉时期西南丝绸之路得以拓展,B项正确;打通了中亚到南亚的通道在材料中并没有反映,排除A项;首次全线贯通东西丝绸之路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开辟了西南道的商贸生命线夸大了其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6.1964年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中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A.表明保护文化遗产要坚持实用原则B.说明古迹保护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强调古迹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D.提出古迹修复以完整性为根本目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64年世界。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可知,古迹保护与修复强调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体现了古迹保护强调真实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坚持实用原则”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本意是完整保存古迹的美学价值,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而非艺术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古迹修复的完整性,但未提及以此为根本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解剖学发展的突破口,是在各个大学实现的,虽然一开始主要是为了查找死因进行法医类型的解剖,但是到后来则演变成了给学生演示解剖学知识的操作。首功之臣当推博洛尼亚大学的蒙迪诺,他不但将解剖学引入了专门的医学课程,甚至亲自动手解剖尸体,并写成了第一本专业性的解剖学著作—《解剖学》。之后,随着黑死病的蔓延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圣地位,加之14,15世纪欧洲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国王、人民都迫切想要摆脱压榨剥削和阻碍自身发展的宗教统治。对上帝和《圣经》的怀疑最终引发了“复古”和“人文主义”。材料二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建立与发展大概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这与法国密不可分,当时法国的解剖学教授均是两栖性的,他们一方面在实验室进行解剖学教学和研究,同时又在医院从事医疗实践,由此拉开了创立现代临床解剖学的良好开端。临床解剖学的第一个传播工具是法兰西医学院的解剖教授们创办的《临床解剖学》杂志。此后各国纷纷创办了这类杂志,并先后成立了许多临床解剖学学会,其中,最年轻的是成立于1988年的欧洲临床解剖学会。该学会的宗旨是在欧洲范围内促进和推广临床解剖学,密切欧洲临床解剖学家们的联系,促进其间的文化和科学交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法】JPChevrel著、王旗译《临床解剖学·划时代的解剖学》(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解剖学在欧洲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现代临床解剖学发展的特点。〖答案〗(1)背景:近代大学的兴起;黑死病疫情的泛滥助推医学发展;教会神学地位的削弱;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民族国家的形成。(4点,任答4点意思相近即可)(2)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法国作用突出;临床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解剖学的交流和推广。(任答3点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15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解剖学发展的突破口,是在各个大学实现的”可分析出近代大学的兴起;根据材料“黑死病的蔓延”可分析出黑死病疫情的泛滥助推医学发展;根据材料“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圣地位”可分析出教会神学地位的削弱;根据材料“对上帝和《圣经》的怀疑最终引发了‘复古’和‘人文主义’”可分析出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根据材料“欧洲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可分析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据材料“民族国家的形成”可分析出民族国家的形成。(4点,任答4点意思相近即可)【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可分析出起步晚,发展快;根据材料“与法国密不可分”可分析出法国作用突出;根据材料“一方面在实验室进行解剖学教学和研究,同时又在医院从事医疗实践,由此拉开了创立现代临床解剖学的良好开端”可分析出临床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根据材料“《临床解剖学》杂志”、“成立了许多临床解剖学学会”可分析出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解剖学的交流和推广。(任答3点意思相近即可)18.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人类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集中的手工工场,相对于分散的作坊而言,是一种大型的生产组织,它把所有劳动力和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场所。在手工工场里,日趋细致的劳动分工已成为生产的基础。这一时期,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手工工场呈现的发展趋势,并概括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日后工业革命开展而奠定的基础。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宣言》(2)根据材料二,以“市场”为视角指出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及“蒸汽和机器”催生的两样新交通工具。材料三第一次技术革命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年从发明到应用:蒸汽机为84年第二次技术革命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明用了57年从发明到应用:电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雷达为15年第三次技术革命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在30年时间内经历了5代;运转速度增加30多万倍;体积缩小到三分之一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为1年科学知识增长率20世纪50年代每年增长9.5%;60年代为10.6%;80年代为12.5%——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相对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而言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以科技为视角概述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这些新变化所具备的条件。〖答案〗(1)趋势:从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基础:劳动分工日趋细致;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技术(或生产工具得到改进,或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良好的生产秩序的建立,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积聚;带来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或较高的发展水平):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答出其中4点)(2)必要性: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形成。新生产组织方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或工厂制,或工厂)。新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或蒸汽机车)。(3)新变化:新技术的发明、完善时间不断缩短;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缩短(或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知识增长率上升。原因:20世纪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具体举例亦可,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等),为新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国家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干预,或政府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等。(其他言之成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趋势:根据材料“集中的手工工场,相对于分散的作坊而言”可知,从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基础:根据材料“日趋细致的劳动分工已成为生产的基础”可知,劳动分工日趋细致;根据材料“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工具”可知,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技术(或生产工具得到改进,或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根据材料“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可知,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根据材料“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可知,良好的生产秩序的建立,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积聚;根据材料“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可知,带来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或较高的发展水平);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可知,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影响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必要性:根据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形成。新生产组织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新交通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如汽船、火车(或蒸汽机车)。【小问3】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新变化:根据材料“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年”“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为1年”可知,新技术的发明、完善时间不断缩短;根据材料“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为1年”可知,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缩短(或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从科技含量来看,科学知识增长率上升。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20世纪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的发展、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五六千年前,地中海东部就已经出现埃及、巴比伦等古代帝国,它们的建立带来了东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文化交融。希腊文明兴起之后,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邦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地中海的文化中心也由埃及转移到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之间有了更密切的交流。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将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纳入同一个政权治下,地中海文化圈最终形成。——摘编自陈村富《地中海文化圈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材料二学术界往往将地中海文化圈一分为二、埃及、叙利亚等东地中海地区具有浓厚的东方文明特征,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地中海地区则别具一格。希腊文化源自埃及,同时希腊文化也为东方文明所吸收。而最终征服环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在文化上展现了更多的开放与包容,不仅对希腊文化照单全收,对埃及等东方文明也多有吸收,成为地中海新的文化中心。而罗马的征服又将文明带到了原本落后的西欧地区。——摘编自谌中和《地中海文化圈与西方文明独特性的根源——兼与陈村富教授商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地中海文化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影响。〖答案〗(1)有利条件: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不同文明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地中海地区繁荣的贸易活动;地中海地区的各个文明在交流中吸收和融合;罗马帝国的统一地中海地区。(2)特点:多元融合;开放包容;文化中心不断转移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推动了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的长处作文课程设计
- 《杨农间作系统对土壤不同形态氮素损失效应的研究》
- 《养殖大菱鲆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差速器齿轮行业供需状况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再制造行业产销量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水液压泵站行业当前经济形势及投资建议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毛巾被行业发展形势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椰子油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棉化纤印染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同违约处理3篇
- 办公家具无偿租赁合同
- 《基金营销分析》课件
- 《家庭安全用电培训》课件
- 《AEFI有关法规要求》课件
- 颈部手术麻醉
-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前后上下左右专项练习题(试题)
- 农民个人收入证明(5篇)
- 钢结构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完美版)课件
- 英语演讲技巧与实训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