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芙蓉楼送辛渐》

一、教学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是部编本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的内容,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后两句言志,道出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

二、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朗诵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细读古诗,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感情。在本教学设计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优美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注重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古诗。另外,学习古诗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用多样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妙趣横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芙、蓉"等3个生字,会写“洛、壶”二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本诗。

3、能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透过诗句感受诗人的离情别意,以及后两句所体现出的精神品格。

难点:从古诗后两句的临别寄语感受诗人高洁正直的品格。

五、教学策略

教法:听读看图想象随文识字启发式教学

学法:多种方式朗读游戏活动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复吟离别诗,再话离别情

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对吗?老师来考考你,出示上句,你来说下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师:这是李白的《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师:这是《送孟浩然之广陵》

莫愁前路无知己,生(天下谁人不识君)师:这是高适的《别董大》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诗句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送别"。本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走进唐代诗人王昌龄别样的送别故事----“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调动经验,在类别中捕捉本诗诗性,营造学习的情绪氛围,形成课境与诗境的和谐一致。

(二)探题中“诗眼”,寻诗中“人影”

1.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

2.关于王昌龄你都有哪些了解?

(强调:用自己的话来说,挑最想介绍给大家的地方来说)

3.师根据学生发言提炼关键词并小结:边塞诗人、七绝圣手。

4.读课题,你都知道了什么?(地点、人物)

简介芙蓉楼,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诗题初步了解本诗的基本信息,调动已知的信息储备初识王昌龄。

(三)读诗——读通诗中“意”,读出诗中“味。

(一)读准诗句,把握诗韵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点评指导。

3.读出节奏,师范读,指名读

4.师生合作读

(二)借助注释初解诗意

1.自读古诗,画出描写的景物

2.插入送别背景:当时王昌龄在江宁任职,好友辛渐前去看望,分别时,王昌龄一路相送六七十公里直到润州,二人在此地芙蓉楼作别。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逐步拔高要求的朗读,扫清字词读音障碍,增强朗读趣味,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并初步感知诗意,在学生了解了诗歌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补充资料,发挥教师的引导带动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创作本诗的缘由和情景,为走向深入体悟诗歌意象和情境做好铺垫。

(四)品诗——品诗中意象,赏诗中情志。

(一)深入意境,捕捉意象。

1.品“寒雨、孤山”中的孤独落寞。

2.品“连江、夜入"中的苍茫阴冷。

问:你从那几个词语感受到了诗人送别的心情?

解:什么样的雨叫寒雨呢?(秋冬时节的雨、冷冷的雨)这场雨还是怎样的?(绵绵不断。连着江面)

想:你脑海中的寒雨、孤山、连江、夜入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说:指导学生用比较连贯、准确的词句描绘自己眼前浮现的场景,体会诗境表达的浓浓情绪。

议:你从这一寒一孤,一连一入中品味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呢?

读:把诗人的离情别绪用诵读表达出来。

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迷蒙的秋雨,这孤单的楚山烘托了离别的氛围,映衬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补1:角色体悟。孩子们,此时,你就是王昌龄,看着朋友远去的背影,想到形单影只的自己,万般思绪涌上心头:(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昨夜下的这冷冷的雨,江边这孤单矗立的山,让这次送别更显凄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补2:《芙蓉楼送辛渐》(其二)深化体悟离愁。其实,为这次送别,王昌龄写了两首诗,还有一首写了他前一天夜里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出示其二)。补3:生平解读。究竟为何这一次的送别会让诗人一连写下两首诗来抒发他内心的感慨,这和他当时的遭遇有关。(出示王昌龄坎坷的仕途)提:回过头来,再来看看这两句诗,你觉得他还有怎样的心情呢?(怀才不遇灰心丧气孤立无援)过渡:他是否因此放弃他的志向、一蹶不振呢?

(二)发酵“情感”,赞赏“情志"

1.“三问一答”见率真。

白发苍苍的老父亲问:你会因处境艰难而放弃心中的志向吗?他坚定地

答:一片冰心在玉壶。

结发的妻子问:你会因一再被贬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吗?他深情地答:一片冰心在玉壶。

昔日的好友问他:你会因诋毁和诬陷而改变做人的节操吗?他豪迈地答:一片冰心在玉壶。

2.引用典故见真情。

出示玉壶图片,补充“玉壶原指用玉制成的容器,古人多用它来形容人高洁正直的品格。

(1)南朝宋文学家鲍照诗句:“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2)盛唐时期当朝宰相姚崇曾发起“玉壶行动”,号召为官者应像这玉壶一般清正廉洁。

3.深研尾句赞真志。

师:究竟这诗人送别时的这句话有何深意?

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总结(言志):从此,这“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为千古佳句,为世人传颂。

4.冰心玉壶赞真人。

师:送别寄语让我们读懂了他的心,而他也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话:

开元二十七年,王昌龄被贬岭南,他没有动摇,而是坚守:一片冰心在玉壶。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仍以贬官身份赴江宁任职,他并未灰心,仍然坚守:一片冰心在玉壶。

八年后,王昌龄再次被贬,他的官越做越小,然而诗词越写越好,这是因为他始终坚守: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如果此时,让你再用一句话介绍王昌龄,你会怎么说?(预设:一位高洁、正直,矢志不渝的伟大诗人)

4配乐诵读全诗,课堂小结(课堂活动填空)。

5.语文要素再出发。

古人擅以诗言志,你能透过他们的诗读懂他们的心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

【设计意图】:诗歌讲究情境、意境和意象,而每一个意象的铺排,每一种意境的创设,每一刻情境的流露,都寄托着作者深深的主观情感和意志表达。因此,学习诗歌就要顺着这样的脉理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的理解,逐步深入到主题意义的领悟,从诗歌走向诗人,从学诗通达做人,并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