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崛、范、魏"等生字词,理解“崛起、模范、疑惑不解”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的语句,并能简单复述。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例如,文中通过描写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的“中华不振"的现象,如妇女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等情节,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原因。学生需要仔细研读这些情节,体会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遭遇,从而理解周恩来立志的深刻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描写周恩来的心理活动和他与伯父对话的部分。在描写周恩来与伯父对话时,他问“为什么把我们中国人和狗安排在一个地方”,伯父的叹气以及周恩来疑惑不解的心理描写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体会文中“中华不振"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具体体现。这需要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如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在自己的土地上外国人却享有特权等情况。通过对这些历史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明白“中华不振”不仅仅是简单的四个字,而是包含着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遭受的压迫和屈辱。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伟大意义,并将这种爱国情怀内化为自己的学习动力。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缺乏对当时社会状况的直观感受,所以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对比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周恩来这一志向的伟大之处,并思考自己在当下应该如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1.情境教学法-在讲解课文中关于“中华不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例如,通过展示旧中国租界的图片,播放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视频片段,如街头洋人趾高气扬,中国人被欺凌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直观地感受“中华不振”的社会现实。-在讲解周恩来在学校立志的情节时,可以模拟当时的课堂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周恩来、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表演,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周恩来立志的伟大意义。2.问题引导法-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讲到周恩来看到租界里发生的事情后,教师可以问“周恩来看到了什么?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与他立下的志向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讨论“中华不振”的含义时,教师可以提出“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这种状况对当时的中国人有什么影响?"等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探究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每个小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有的小组可以从家庭背景的角度,有的小组可以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等。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字母卡片。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执行时间:月日执教: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崛、范、魏”等生字词,理解“崛起、模范、疑惑不解"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的语句,并能简单复述。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1.导入新课1.1播放一段关于新中国繁荣景象的视频,如高楼大厦林立、科技成果展示(如高铁、航天等)、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等。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我们国家现在如此繁荣昌盛,你们知道在以前,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的吗?"1.2接着,展示一张旧中国贫穷落后、人民饱受欺凌的图片,如列强侵略时百姓流离失所的画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在旧时代,一位少年是怎样为改变国家的命运而立下远大志向的,这篇课文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2.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如“崛起、模范、魏校长、清晰、抱负、胸怀、赞叹、疑惑不解"等,指名学生认读,其他学生跟读。-对于容易读错的字,如“崛”(jué),教师进行重点强调,并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进行。例如,“模范"可以通过让学生说出身边的模范人物来理解;“疑惑不解”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就是心里充满疑问,不明白。2.3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起因是周恩来在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经过是周恩来在修身课上,校长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同学们纷纷回答,周恩来却表达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结果是周恩来的这一回答得到了校长的赞叹。3.精读课文,深入探究3.1探究“中华不振”-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中华不振"的语句。例如,“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提问:“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在旧中国,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而中国人却遭受欺凌却无法得到公正对待,这就是“中华不振”的具体表现。-教师补充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知识,如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3.2探究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小组合作讨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每个小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例如,小组可能会提到周恩来看到租界里发生的事情后,心里充满了愤怒和疑惑,他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不受欺凌。他在修身课上听到同学们的回答后,觉得自己应该有更远大的志向,为改变国家的命运而读书。-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周恩来立下志向是他目睹了“中华不振"的社会现实,以及他内心深处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3.3探究周恩来志向的伟大意义-教师提问:“周恩来的这一志向有什么伟大之处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例如,教师可以说:“在当时,很多人读书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如有的同学说为了明理,有的说为了做官,而周恩来却把自己的读书目标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体现了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他的这一志向激励着无数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1教师范读课文中描写周恩来心理活动和他与伯父对话的部分,如“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读出周恩来的坚定和豪迈之情。4.2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调、语速和重音的把握。-在朗读描写“中华不振"的内容时,语调要低沉、沉重,如读到“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要读出一种悲愤之情。-在朗读周恩来立志的部分时,要读得激昂有力,表现出周恩来的远大抱负。4.3指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朗读的准确性、流利性、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4.4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5.课堂小结5.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可能会回答学会了生字词,理解了“中华不振”的含义,知道了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等。5.2教师进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了解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伟大志向。周恩来在目睹了‘中华不振’的社会现实后,立下了为国家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的这种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周恩来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6.课堂练习6.1字词练习-看拼音写词语:juéqǐ(崛起)、mófàn(模范)、huáibào(怀抱)。-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惩处(chǔchù),答案为chǔ,表示处罚、惩治的意思。-喝彩(hèhē),答案为hè,表示大声叫好。6.2阅读理解练习-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片段:“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问题:魏校长为什么为之一振?-答案:因为周恩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远大的抱负和胸怀,这让魏校长感到意外和惊喜。6.3拓展练习-请你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志向,并说明原因。-示例:我的读书志向是为了让祖国的科技更加发达而读书。因为现在我们国家在很多科技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为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7.布置作业7.1抄写生字词,每个生字词抄写三遍,并选择其中三个生字词进行造句。7.2收集周恩来的其他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7.3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字数不少于200字。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中华不振”这一抽象概念,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YC/Z 623-2024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应急作业指南
- 2025版卷帘门销售与安装及售后服务合同3篇
- 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招标意见
- 2024年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合同3篇
- 电视媒体收费规范:发票管理办法
- 城市供水项目钻井工程施工合同
- 水厂石材施工合同
- 办事处员工福利与关怀措施
- 医疗文创企业人才引进协议书
- 污水处理承台施工合同
- 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活力-2024全国科普日主题宣教课件
-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题库
- 个人代开税票合同协议书
- 酒店英语会话(第六版)教案 unit 1 Room Reservations
-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7.2 综合与实践 估算玉米收入
- DL∕T 2558-2022 循环流化床锅炉基本名词术语
- DL∕T 523-2017 化学清洗缓蚀剂应用性能评价指标及试验方法
- 抖音账号归属合同范本
- CJT 313-2009 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
- 教师进企业实践日志
- 广安市岳池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