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表示相关的免疫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d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Ⅰ可表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Ⅱ可表示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d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消灭抗原2.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大多数哺乳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B.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C.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D.随机取n个样方,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x…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3.根据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D.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4.在装有猕猴桃的袋子里放个成熟的苹果,能促进较硬的猕猴桃很快成熟变软,这期间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A.生长素 B.乙烯 C.赤霉素 D.脱落酸5.“精准扶贫,修路先行”修路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之一。修路不仅具有强大的经济价值,公路两旁由草木、花卉、灌木和乔木构成的绿化带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下列有关公路两旁绿化带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山毛榉一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高矮不一的白杨属于绿化带群落的垂直结构D.调查公路两旁绿化带白杨种群密度宜选择五点取样法6.下表表示退耕还林后20年间某地区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演替时间/年优势物种主要物种5荻草本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10牡荆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20刺槐乔木:刺槐、黄连木、构树等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但物种总量不变B.群落演替过程中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但生物种群会因自然选择而发生进化C.只有人为的活动才能导致群落演替的进行,而且会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D.若限制该地区植物种类的环境因素只有阳光,则群落演替过程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会持续增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如图是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三种激素对细胞纵向伸长的影响。已知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而生长素合成过程中会有ACC合成酶的合成,这种酶是合成乙烯必需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_____,其促进细胞生长具有____特点。

(2)结合c、d两过程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生长受到抑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秆伸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调节。

(5)某研究小组想知道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是否有协同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a.取生长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平均分成四组,每组10根,编号甲、乙、丙、丁。b.甲、乙、丙三组插条基部分别用等量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赤霉素溶液和一定比例的生长素与赤霉素混合溶液处理相同的时间,丁组不做处理。c.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统计每组插条的平均生根数。①该实验中每组选取10根插条的目的是_______。

②该实验设计丁组的目的是____。

③若出现________的结果,则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具有协同作用。8.(10分)下图表示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相关途径,图中甲表示相关分子,请分析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血糖浓度变化是指血糖浓度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②③中间的“调节中枢”对应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图示说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受胰高血糖素、甲等物质的影响,甲表示__________。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图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叫做__________。(2)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体内血糖浓度会降低,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从而使体内血糖升高。(3)某生物兴趣小组欲以实验兔设计实验来验证胰岛素的作用,若实验中实验兔出现了四肢无力甚至休克的症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注射胰高血糖素后,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是因为__________。9.(10分)胰岛素是人体血糖调节中的重要激素,其释放受到机体的精确调控。下图1表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变化调节胰岛素释放过程,图2表示不同细胞在不同葡萄糖浓度时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由______________细胞产生,其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2)据图1分析,血糖升高时葡萄糖由细胞膜上的G载体蛋白转运到细胞内,经过________生理过程产生大量ATP,阻断ATP敏感型K+通道,抑制了K+外流,使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导致细胞内__________离子浓度增大,___________胰岛素的释放。(3)人体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G有多种类型,包括G1、G2、G3、G4等。①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细胞等。据图2分析,两种转运载体中______与葡萄糖的亲和力更强,保障该细胞在细胞外葡萄糖浓度_____时也能以较高速率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_____________增加更快,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_储存起来。②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的神经细胞,G4主要在肌肉和脂肪细胞表达。不同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种类的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_________的转运,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____________浓度的相对稳定。10.(10分)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②代表____________。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分泌②,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调节,请以雄激素的分泌为例,写出这种调节的具体过程:___________。(2)当内分泌腺分泌的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时,①代表的激素为____________。(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____________种信号分子的受体。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____,该物质可以使接受过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11.(15分)以下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关示意图,其中③④代表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请回答。(1)图②细胞所属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①②两图为连续的细胞分裂的图像,则图②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3)图③④为某次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柱形图,则两个柱形图形成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答“③先于④”或“④先于③”),该变化发生在图⑤的___________阶段,染色体的具体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⑤中,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实质性改变的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阶段。(5)对应图⑤的分裂时期,在下图中画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曲线,并在画出的曲线上标出C点和H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据图示可知,a为吞噬细胞,b为T细胞,c为靶细胞,d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详解】A、a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Ⅰ过程中有B细胞参与,可表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Ⅱ过程中有。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可表示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B正确;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c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C错误D、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而不是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且细胞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的作用,而不是细胞因子消灭抗原,D错误;故选B。2、C【解析】(1)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计算种群密度时,样方法是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样方的面积大小相等,标志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新捕获有标志数。【详解】A、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哺乳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B、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均属于该种群的个体,全部要计数,B正确;C、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重捕标记数/重捕个体数,C错误;D、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所有样方的个体数÷样方数,即求其平均值,若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D正确。故选C。3、D【解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饭后血糖升高,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合成糖原,故血糖浓度会降低,A正确;B、饥饿时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加强,使血糖升高,B正确;C、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随尿液排出,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C正确;D、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故A处胰岛素含量应低于B处,D错误。故选D。4、B【解析】植物五大激素作用如下:生长素: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详解】生长素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芽,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和发芽,促进落花落果,故A项错误;乙烯是一种气体植物激素,成熟果实可以产生乙烯,并释放到空气中,促进其他果实的成熟,故B正确;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种子的萌发,调节细胞伸长,故C项错误;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D错误。5、A【解析】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2、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3、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详解】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所以山毛榉一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A正确;B、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仍是动态平衡的,依旧可能发生变化,B错误;C、高矮不一的白杨属于种群层次,不属于绿化带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调查绿化带白杨种群密度宜选择等距取样法,不适合选择五点取样法,D错误。故选A。6、B【解析】群落演替的类型:1、原生演替(又称初生演替)(1)定义: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过程:裸岩→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举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1)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详解】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物种的总量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B、群落演替过程中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种群会因为自然选择发生进化,符合进化论,B正确;C、并非只有人类活动才能影响群落演替,环境因素同样也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例如火山喷发等,C错误;D、群落演替达到顶级群落,有机物积累量不再继续增加,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吲哚乙酸②.两重性③.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了细胞的纵向伸长④.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⑤.正反馈⑥.防止实验偶然性误差⑦.空白对照⑧.甲乙丙三组插条生根数均多于丁组,且丙组多于甲乙两组【解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据此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可知:赤霉素能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其分解,从而间接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由此可见,a、c均为促进作用,b、d均为抑制作用。(2)在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是否有协同作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因变量是插条的平均生根数。不做处理的丁组为对照组,其它各组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各种无关变量都相同,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重复平行原则等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详解】(1)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吲哚乙酸,其促进细胞生长具有两重性的特点。(2)已知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而生长素合成过程中会有ACC合成酶的合成,这种酶是合成乙烯必需的,据此分析c、d过程可推知,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生长受到抑制可能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了细胞的纵向伸长生长。(3)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秆伸长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4)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5)①该实验中每组选取10根插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偶然性误差。②设计的丁组不做处理,其是空白对照组。③若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则出现的结果应为:甲乙丙三组插条生根数均多于丁组,且丙组多于甲乙两组。【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相关的实验分析,旨在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设计与分析应用能力。掌握相关知识并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题意答题即可。8、(1)①.升高②.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③.神经递质④.(负)反馈调节(2)①.减少②.增加(3)①.胰岛素注射使家兔的血糖浓度过低,引起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供能不足②.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解析】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血管壁相关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小问1详解】图示调节的结果是胰岛素分泌增加,因此血糖浓度变化是指血糖浓度升高;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因此②③中间的“调节中枢”对应的结构名称是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甲物质为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图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叫做(负)反馈调节。【小问2详解】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因此血糖浓度降低,会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升高。【小问3详解】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素注射使家兔的血糖浓度过低,引起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供能不足,因此实验兔出现了四肢无力甚至休克的症状。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因此注射胰高血糖素后,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9、①.胰岛B②.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③.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④.Ca2+⑤.促进⑥.①G1⑦.低⑧.葡萄糖摄入速率⑨.(肝)糖原⑩.②葡萄糖⑪.血糖【解析】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2)据图1分析,血糖升高时葡萄糖由细胞膜上的G载体蛋白转运到细胞内,经过有氧呼吸过程产生大量ATP,阻断ATP敏感型K+通道,抑制了K+外流,使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引起钙离子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大,促进胰岛素的释放,进而调节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下降。(3)人体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G有多种类型,包括G1、G2、G3、G4等。①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细胞等。图2显示,两种转运载体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更强,从而保障该细胞在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低时也能以较高速率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葡萄糖摄入速率增加更快,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②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的神经细胞,G4主要在肌肉和脂肪细胞表达。不同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种类的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转运,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了各种组织细胞对糖的需球,满足了能量供应。【点睛】熟知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以及血糖的来路和去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识图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正确分析图中的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1)①.神经递质②.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2)甲状腺激素(3)①.两种②.细胞因子③.B淋巴④.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解析】1、分析甲图:图甲表示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和内环境的相互关系图。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密切协调,共同配合来实现的,其中①是激素、②是神经递质、③是免疫活性物质。2、分析乙图: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小问1详解】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时,信号分子②代表神经递质。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进行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小问2详解】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小问3详解】据图乙可知,通过血液运输的激素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免疫细胞表面均有受体,所以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信号分子的受体。T淋巴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能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