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乐山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乐山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乐山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乐山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乐山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表表示从桑树到蚕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项目被蚕吃掉的桑叶蚕粪便含有的能量蚕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蚕生长的能量能量(J)419209.5146.662.9A.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桑树的同化量B.从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C.流人蚕能量有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表中数据可支持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观点2.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包括200bp左右的DNA和H1、H2A、H2B、H3和H4等5种组蛋白的八聚体构成;约146bp的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1.75圈形成了一个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组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B.大肠杆菌的拟核中存在核小体C.核小体中含有C、H、O、N、P等元素D.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核小体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分子作用部位叙述中,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可作用于胰腺细胞B.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主要作用于尖端下部细胞C.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都可作用于下丘脑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作用于神经细胞4.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B.如果两种生物的生态位相同,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C.不同种的草食性动物的生态位都是相同的D.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5.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6.有甲、乙、丙、丁四种信息分子,它们运输到靶细胞后,检测发现:甲与受体结合后,肝脏细胞加速合成多糖;乙与受体结合后,靶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丙生成后,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人体浆细胞的数量增加、抗体数量增多;丁与靶细胞结合后,人体尿量减少,维持了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乙的合成和分泌都离不开高尔基体C.生成丙的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D.丁的效应可能是促进了肾小球细胞对水的重吸收7.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4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存在捕食关系D.如果蛇的数量突然减少,短期内猫头鹰数量将大量减少8.(10分)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J”型和“S”型曲线均属于物理模型B.“J”型和“S”型增长曲线均存在K值C.控制农林害虫爆发应在种群数量达K/2时进行D.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二、非选择题9.(10分)回答有关微生物培养的问题:(1)厨房中的厨余垃圾多为湿垃圾,湿垃圾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用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如图表示筛选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过程。①配制培养基后需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培养基中加入的碳源是______。②据图,所用接种工具是______;菌落①与菌落②周围产生了透明圈,产生透明圈的原因是______。(2)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0克、葡萄糖5克、蔗糖5克、KH2PO42克、显色剂(伊红美蓝)0.2g、琼脂12克,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若要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对培养基作出的两项调整是______。(3)对同一浓度的脲酶生产菌稀释液,分别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前者的数量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小于”)后者,其原因是______。(4)为保持纯化后的微生物菌种的纯净,需要对菌种进行保藏。临时保藏的方法具有______等缺点,它比较适合那些使用频率高的菌种的保藏。10.(14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的培养液。(4)转为固体培养时,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法,接种后,应将培养皿_____(填“正放”或“倒置”)(5)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D.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11.(14分)睡眠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人员对腺苷促进睡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1)图1为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由图1可知,储存在囊泡中的ATP通过___________方式转运至胞外后,可被膜上的核酸磷酸酶分解,脱去___________个磷酸产生腺苷。(2)为了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地记录正常睡眠-觉醒周期中基底前脑(BF)胞外腺苷水平的变化,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腺苷传感器(图2),并使之表达在BF区细胞膜上。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腺苷与腺苷受体结合后,受体___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使绿色荧光蛋白构象改变并(在被激发后)发出荧光,因此可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指示腺苷浓度。②满足实验要求的传感器应具备的条件包括___________。A.对腺苷有高荧光响应,对腺苷结构类似物无反应B.传感器数量随着睡眠-觉醒周期而变化C.对正常睡眠-觉醒周期无明显影响D.腺苷与传感器的结合是不可逆的(3)用适宜刺激分别激活BF区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检测结果表明:在睡眠调节中,小鼠主要依靠谷氨酸能神经元释放腺苷。为进一步检验该结论,研究者分别去除小鼠BF区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应是两实验组的腺苷浓度(荧光强度)均___________(高于/低于)对照组,去除谷氨酸能神经元组浓度更___________(高/低)。(4)研究发现,腺苷与觉醒神经元细胞膜上的A1受体结合,可__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K+通道开放而抑制觉醒神经元的兴奋;腺苷还可以通过A2受体激活睡眠相关神经元来促进睡眠。(5)基于以上信息,请提出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的一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某种品系的鼠的毛色为黄色(A)和灰色(a),黄色和灰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请根据表格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亲本后代杂交一灰色×灰色灰色杂交二黄色×黄色3/4黄色,1/4灰色杂交三黄色×灰色1/2黄色,1/2灰色(1)根据杂交组合________可判断鼠的毛色中,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2)杂交组合一中,亲本的灰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3)杂交组合二中,后代黄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4)杂交组合三中,亲本杂交组合的杂交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详解】A、蚕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即含有桑树所同化的能量,A正确;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据表可知:蚕同化的能量=419-209.5=209.5,但因未知桑树的同化量,故不能计算从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C、流入蚕的能量(蚕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呼吸作用的热能形式散失,C正确;D、据表格可知:在流经蚕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且还有流向分解者等的能量,则可推测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会减少,故表中数据可支持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观点,D正确。故选B。2、C【解析】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详解】A、组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A错误;B、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不存在核小体,B错误;C、核小体由DNA(C、H、O、N、P)和蛋白质(C、H、O、N等)组成,C正确;D、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核小体,D错误。故选C。3、C【解析】1、胰腺是个内外双分泌器官,胰岛细胞就是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而促胰液素是作用于其外分泌细胞,分泌胰液,消化食物。2、突触的类型中,有神经-神经突触、神经-肌肉突触,神经-腺体突触,突触小体内含有突触小泡,内含大量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可以作用于神经元,也可以作用于肌肉和腺体。3、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A、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的外分泌细胞,促使其分泌胰液,A正确;B、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主要作用于尖端下部细胞,B正确;C、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都可作用于垂体,C错误;D、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可以作用于神经元,也可以作用于肌肉和腺体,D正确。故选C。【点睛】4、C【解析】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详解】A、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的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占有不同的生态位,A正确;B、如果两种生物的生态位相同,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激烈的竞争,B正确;C、不同种的草食性动物的生态位可能不同,C错误;D、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由于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占有不同的生态位,D正确。故选C。5、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详解】A、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B、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正确;C、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故选D。6、C【解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甲与受体结合后,肝脏加速合成多糖,说明甲是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还原糖,A错误;B、乙与受体结合后,靶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说明乙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无必然的联系,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B错误;C、丙生成后,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人体浆细胞的数量增加、抗体数量增多,说明丙是淋巴因子,生成丙(淋巴因子)的细胞(T淋巴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C正确;D、丁与靶细胞结合后,人体尿量减少,维持了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稳定,说明丁是抗利尿激素,丁(抗利尿激素)引起的反应是促进了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错误。故选C。7、B【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该生态系统含有5条食物链,即草→食草鸟→猫头鹰、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详解】A、由分析可知,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B、猫头鹰在不同的食物链所占营养级不一定相同,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B正确;C、蜘蛛和蟾蜍之间既有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C错误;D、图中蛇突然减少,猫头鹰可以从其他食物链获取食物,数量不会减少,D错误。故选B。8、D【解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详解】A、“J”型和“S”型曲线均属于数学模型,A错误;B、“J”型曲线为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不存在K值,B错误;C、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控制农林害虫爆发应在种群数量达K/2之前进行,C错误;D、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上升,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高压蒸汽灭菌法(2).淀粉(3).涂布器(4).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5).鉴别(6).将蛋白质换为尿素,伊红美蓝换成酚红(7).多于(8).前者将产脲酶菌的活菌和死菌一起计数,后者存在多个产脲酶菌形成一个菌落的情况或只计数活菌(9).保存时间短、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解析】1、微生物培养基的种类: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需要使用酚红指示剂。2、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详解】(1)①培养基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本实验目的是筛选高效降解淀粉的菌种,为了抑制不能分解淀粉的菌种的繁殖,培养基中需加入淀粉作为唯一碳源。②图中所示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使用的接种工具为涂布器。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因此会形成透明圈,图中菌落①与菌落②周围产生了透明圈,说明菌落①与菌落②能产生淀粉酶。(2)该培养基中含有显色剂(伊红美蓝),可用于鉴别大肠杆菌,应该属于鉴别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因此需要将蛋白胨换成尿素;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需要使用酚红指示剂,所以应该将伊红美蓝换成酚红。(3)对同一浓度的脲酶生产菌稀释液,分别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前者的数量多于后者,其原因是前者将产脲酶菌的活菌和死菌一起计数,而后者存在多个产脲酶菌形成一个菌落的情况或只计数活菌。(4)对菌种临时保藏的方法具有保存时间短、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等缺点,它比较适合那些使用频率高的菌种的保藏。【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种类及功能;识记微生物计数的两种方法,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10、(1).高压蒸汽灭菌法(2).目的菌(3).异养需氧型(4).减少(5).稀释涂布平板(6).倒置(7).A(8).灭菌【解析】(1)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2)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3)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火焰边进行。【详解】(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分析培养基配方可知,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都来自培养基中的化合物A”,所以从用途上来说,所用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仅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的目的菌。(2)由于实验需要振荡培养,说明需要氧气,且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3)由于“目的菌”有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作用,所以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减少的培养基,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进一步增加。(4)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后,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应将培养皿倒置,以防污染。(5)A、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线连,因为最后一区是细菌最稀少的,而第一区是细菌最致密的,如果连在一起则有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A错误;B、接种环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否则会烧伤或烧死微生物,B正确;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防止空气中的杂菌,C正确;D、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确保菌种只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D正确。故选A。(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防止污染环境。【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接种方法,以及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的微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11、(1)①.胞吐②.3(2)①.空间结构②.AC(3)①.低于②.低(4)促进(5)利用AK活性抑制剂来增加脑中腺苷浓度;使用A1激动剂抑制觉醒神经元;使用A2激动剂来激活睡眠相关神经元。【解析】图1表示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囊泡中的ATP通过胞吐出来被利用,转化为腺苷,而腺苷又通过核苷转运体进入囊泡转化为ATP。图2表示腺苷传感器,当腺苷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一侧的绿色荧光蛋白构象改变并发出荧光。【小问1详解】分析图1可知,储存在囊泡中的ATP通过胞吐方式转运至胞外后,可被膜上的核酸磷酸酶分解,脱去3个磷酸产生腺苷。【小问2详解】①分析图2可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腺苷与受体结合改变受体的空间结构,进而使绿色荧光蛋白构象改变并在被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