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语文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分析及阅卷心得_第1页
近三年语文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分析及阅卷心得_第2页
近三年语文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分析及阅卷心得_第3页
近三年语文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分析及阅卷心得_第4页
近三年语文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分析及阅卷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分析

高考阅卷心得分享语言文字运用壹目录01课标、高考评价体系、教材是最好的指引——明确理念02高考试题是最好的范式——明确方向03学情是最大的真实——明确学情04方法是最好的引领——明确教法

“纲”目并举

一、课标、高考评价体系、教材是最好指引——明确理念新课标目标与内容高考评价体系要求

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统编教材与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的关联性

必修阶段: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共有两个单元,第一个为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人文主题为“语言家园”,在本单元关于“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的三个学习活动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选修阶段:第二个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以“逻辑思维”为人文主题,同样通过三个活动识别谬误,探究真理,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无论是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都有专门的学习任务,可见教材对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的重视。作为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其功能性重要性不言而喻。类型时间试题形式语段设置考点及题型新课标Ⅰ卷2022“一拖三”“一拖二”

科学家栾恩杰/科普说明文肥胖;情境语段,2个成语填空(主观题,3分),句式转换(主观题,4分),修辞效果(主观题,4分);人称代词(主观题,3分),补写句子(主观题,6分)2023“一拖二”“一拖三”记忆力/《骆驼祥子》节选;情境语段,2个补写句子(主观题,4分),病句修改(主观题,6分);叠词效果(主观题,3分),标点符号表现力(主观题,4分),句式表达效果(主观题,3分)2024“一拖五”“睡眠与健康”;情景语段,1个借喻(5分)、成语(2分)、病句(4分)、情境补写句子(4分)、分析‘恢复疲劳”的说法是否符合逻辑。(3分)二、高考试题是最好的范式——明确方向语言文字运用【全国新课标I卷近三年高考试题发展动态】(纵向比较)二、高考试题是最好的范式——明确方向语言文字运用【2024年全国3套高考试题情况动态】(横向比较)年份试题类型试题形式语段设置考点2024年全国甲卷“一拖四”“一拖一”说明文/日常交际用语:“天山”/“看病自述”;情境语段,2个修辞手法、变换句式、辨析并修改病句、词的语境义、概括要点;语言简明得体新高考Ⅰ卷“一拖五”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类文本:“睡眠与健康”;情境语段,1个修辞手法、辨析并修改病句、情境补写、成语填空、语义逻辑新高考Ⅱ卷“一拖二”

“一拖三”散文/说明文:“看云”/“运动的疗效”;情境语段,2个变换句式、标点;语句表达效果、辨析并修改语病、情境补写、语意连贯2021—2024年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情统计考点要求2021202220232024

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Ⅰ卷Ⅱ卷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分3分5分3分

5分2分

辨析修改病句3分3分

4分6分4分4分4分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5分4分

5分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修辞手法5分

4分5分

5分

语句补写(含衔接)9分9分6分

4分6分4分4分词句效果

8分6分5分3分4分标点符号

4分

备考策略:1、从高考命题统计看,病句题与衔接题,是高考语用题重点,应对此两类题进行系统梳理,明确解题方法。2、近年高考题,更加注重情境设计,应加大情境语用题练习。正确掌握如何运用情境解题。2024年新高考一卷高考创新命题角度题型设问方式创新点修辞手法考借喻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修辞手法的考查方式创新为明确考查手法——借喻,明确本体(云)考仿写。文中内容是否符合逻辑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属于开放性试题,试题也提醒考生要把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学习运用联系起来,并不断总结其中的规律。2024年高考创新命题角度原题再现: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评分要求】①不允许出现本体,只要有“云”字出现,一律打0分。②不允许出现喻词,有“像”“似的”要扣1分,“是”不扣分。③喻体要正确。本体喻体形状相似、语意关联、情感相似都可以,对喻体的考查放宽松。④有错别字不扣分。【满分卷示例】1.冰雪过后,风把天上的“棉被”掀起一角,太阳终于露面了。2.洁白的棉花糖,镶嵌在瓦蓝的天空上。3.雨过天晴,蓝天上还残存几缕白纱,有的织成毛衣,有的拼成裙摆。4.天空黯淡无光,眼前万物阴影笼罩,便是天狗食日,不复光亮之时。【0分答案】1.夕阳上的云朵慢慢地飘,像是粉色的棉花糖。(明喻)2.天上的云飘来飘去,我想伸出手触摸一朵香甜的棉花糖(出现本体)2024年新高考一卷高考创新命题角度题型设问方式创新点修辞手法考借喻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修辞手法的考查方式创新为明确考查手法——借喻,明确本体(云)考仿写。文中内容是否符合逻辑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属于开放性试题,试题也提醒考生要把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学习运用联系起来,并不断总结其中的规律。2024年高考创新命题角度原题再现: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甲)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乙)。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22.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第22题要求考生分析‘恢复疲劳”的说法是否符合逻辑。教育部考试院提供的的参考答案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试题也提醒考生要把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学习运用联系起来,并不断总结其中的规律。以“恢复疲劳”这句话而论.大概够得上个多数。有人说,这个话不合逻辑,“疲劳应当消除,怎么倒要恢复它呢?”话不能这样说。汉语里边,一个动词后头跟上一个名词,中间的关系可以多种多样。不一定像有些书上所说的那样,非得都是像打靶一样让某一种动作射向某一种东西。也可以正相反、有让某一种动作离开某一种东西的意思,例如“逃荒,“逃反”,“逃难”,“逃学”。当然,“恢复”是“失而复得”的意思,跟“逃”字本身就含有离开的意思不一样,但是“恢复疲劳”可以解释为把身体和精神从疲劳中恢复过来。这可以跟“救灾”,“救荒”,“救火”比较:不是要把荒、灾、火从什么危险之中救出来。而是要把人从灾荒中救出来,把人和资财从火里救出来。吕叔湘《语文杂记》第100条”恢复疲劳”及其他“黃399页不合逻辑:①“恢复”后要搭配积极结果,如体力、状态等。(3分)【从“恢复”角度】②“疲劳”应与“消除、去除、减轻”等搭配。(3分)【从“疲劳”角度】③“恢复疲劳状态”不合逻辑(1分)【语意上重复一遍】可以使用:①“恢复疲劳”说的是“从疲劳中恢复”(3分)【把“疲劳”由宾语改为状语成分】②“恢复疲劳”并不是指恢复到疲劳状态(3分)【加否定词】注意:只说合不合逻辑不得分,必须要有理由。聚焦语用三大命题趋势趋势考情

新考向.创设新命题点高考语文语用题的命题点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命题者重视考查考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在考查语言的基础时有进行创新,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旧命题和新命题的融合。

新考法.创新命题形式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出题越来越灵活,考查的内容还是原来的那些考点,但是会改变形式、设置新情境、考查新角度,这时候考生就要培养应对新考法的能力。

跨板块.强化大学科思维虽然高考语文试卷分成了四大板块,但近两年的高考逐渐打破了这样分类的壁垒。比如语言文字运用也会选择散文、小说、科普文、论述类、新闻等。三、学情是最大的真实——明确学情学生的“学”——困惑“基础知识”并非分值低,学起来简单。而是在整个语言文化学习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恰恰这个板块是语文学习的“鸡肋”,小、初、高十二年的学习中,基础知识一直处在边缘化位置。到了真正需要应用的时候发现最基本的全然不会或是模棱两可。学生常见问题:1、遇到创新题型不知如何下手。2、不知道放入情境中进行分析。3、常无法引起学生重视。

《25届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备考指南》

四、方法是最好的引领——明确教法1、夯实基础,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复习指导策略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要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加强对基础概念,原理的考查,体现高考考查“基础性”。要做好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首先需要复习好相关的基础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运用将无从谈起。综合复习“字词”“标点”“人称”“句式”“修辞”“语序”“风格”等多个板块的知识,做到纲举目张,心中有数。2、关注生活,提升情境运用能力。复习指导策略

高考语文命题实践一直重视基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基本遵循这个原则,考查语法知识、标点符号用法、文体知识及相关的修辞手法等等必备知识,一般不设置单独的知识考查题,而是渗透在四大模块中,这就把语文必备知识的考查,融会在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的考查中。平时教学可以多关联类似情境,如让学生分析一些口头语言句式的表达效果。3、回归教材,提升思维能力。复习指导策略

高考语文试题材料呼应教材,题干设问、答案设计注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增强与教材的关联度……一是在选取试题材料时,将所涉及内容是否在学生熟悉的范围、学生生活中能否接触到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二是在试题命制上,将试题与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课本中的学习内容相对接,利用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而使教考衔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实现教、学、考的有机统一。高三可以将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复习巩固一遍,有意识的按考题训练,如分析《荷塘月色》中的修辞表达效果。“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高考阅卷

心得体会贰原题再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撤,怕它踢。当然后来我知道,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我经历了把一头小牛训练成壮劳力的全过程。换辔头,套车,驾辕,用声音和缰绳指挥行止,扎鼻眼,犁地,耙地。几年以后,我基本上成了老把式,可以一个人铡草、套车、驾辕,运送满满一车的粮食走在窄路上。我知道它回头看我是什么意思,知道它抬尾巴摇屁股想干什么。当然,这对我来说是副产品,我想说的还是放牛。在当时,放牛部分地满足了我的少年英雄梦,让一个必须规整地生活的少年有了一个旁逸斜出的机会。就算现在,我也不认为整天和一头牛走在野地里是件苦叽叽的事,相反,我以为那是我少年时代最快乐的生活之一。放牛都在夏天,放了暑假我才有时间。三伏天的午后太阳高悬,蚂蚁都被晒蒙了,晕晕乎乎爬出的全是曲线;如果要去远处找水草丰茂的地方,那我就得早早地从午睡中爬起来,戴上草帽出门。我直犯困,遇到树荫就不想再动,尤其经过河边,看那些戏水的同伴,你真觉得放牛实在是个负担。让人烦的还有一个,大雨天。这不是放牛的好时候,但牛出不去你得出去,割草,干不干活你都得让它每天吃饱;家里自也备了干草,只是大夏天的芳草萋萋,你不让它吃新鲜的,不人道也不牛道。还是得穿雨衣戴斗笠挎篮子割草去。漫天雨雾,汤汤水水的野地里就你一个人,蹲在草丛里形同消失,像我这种动不动就悲观的人,常常会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遗弃了,那感觉也不太好。不过这样的时候毕竟少,英雄主义的少年时代总体上是乐观向上的——放牛的确是件好玩的事。野地自由,有种无所事事的、透明的自然与放松。放牛通常是集体行动,几个放牛娃排成队伍往村外走,大家都坐在牛背上,屁股底下垫条麻袋。水牛走起来浑身都在动,骑牛更像坐轿子。后面的人打前面的牛屁股,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六七头牛,都在撅着屁股跑,那队伍看起来很壮观。牛一跑,大肚子就扑扇扑扇地抖,活像巨大的金鱼腮在鼓鼓瘪瘪地呼吸。如果你是新手,最好抓住缰绳,夹紧两腿,能抱住牛脖子更好,否则你随时可能掉下去。有天黄昏,牧童晚归,我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往家走,有人对着牛屁股猛的一巴掌,受了惊的牛撅起屁股就跑,我手里还抱着自己做的一根竹笛在专心地找音,连缰绳都没抓,牛一屁股把我送到了右前方的水沟里,半个脑袋扎进了淤泥。如果真要找一点和其他放牛娃的不同,可能就是我放牛经常带本书。很多武侠小说都是在坟地里看的。乱坟岗子里草好,把缰绳缠到牛角上让它们自己吃去,我们找个形状合适的坟堆,铺上麻袋就着坟势躺下来,翘起二郎腿。想睡觉的睡觉,想唱歌的唱歌,想发呆的发呆;我想看书,从兜里拽出一本武侠小说来。清风徐来,头顶有松树遮阴,天上流云飞动,此时看武侠,几等于尘嚣皆忘,那一个白衣飘飘的侠义世界美不胜收——大虚乃是大实,大无中有大有。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放松,自由,融入野地里,跟自然和大地曾经如此贴近。我在放牛时没能让自己成为一个野孩子,或者说没能成为我希望的那样的野孩子,不知道这个结果是好还是坏。往事总在回忆时被赋予意义,在放牛这个经历上,我更愿意就事论事,返回到当年的心境里,看一看当时的悲欢和忧乐。

8.文章为何说“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9.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你认为本文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

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放松,自由,融入野地里,跟自然和大地曾经如此贴近。我在放牛时没能让自己成为一个野孩子,或者说没能成为我希望的那样的野孩子,不知道这个结果是好还是坏。往事总在回忆时被赋予意义,在放牛这个经历上,我更愿意就事论事,返回到当年的心境里,看一看当时的悲欢和忧乐。

8.文章为何说“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4分)①少年时代放牛,满足了我的少年英雄梦(1分),②也让我拥有了一些自由自在的时光(1分);③回首往事,感慨放牛生活曾使我那样亲近自然(1分),④与大地滋养了我的成长。(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补充说明】(1)“当野孩子的愿望”/“旁逸斜出的机会”等同于少年英雄梦,可给1分。只写“实现梦想/理想/愿望”不同于少年英雄梦,不得分。(2)自然亲密接触等同于亲近自然与大地,1分。(3)“对思想意识的养成有重要意义”“提高了能力”等体现出与成长相关的表述等同于滋养了我的成长,1分。(4)“读武侠小说,尘嚣皆忘”属其他的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1分。注意答案必须有“尘嚣皆忘”“感悟到小说里的世界和意境”等有关读小说的效果的表述才可得1分,只写“读武侠小说”不得分。(5)“丰富阅历/经历/生活”1分;“丰富内心世界”不得分。“锻炼意志”不得分。

9.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你认为本文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6分)观点一:做到了。①文章以少年视角来写,紧贴少年心理,(2分)写放牛的快乐,也写放牛的烦恼(注意此处只有既有忧又有乐才能得1分,只写乐0分),都写的真实而生动(1分)。(注:后两个小分句只要出现一个就可得1分)②文章就事论事(2分),只记录当年的悲欢忧乐(注意此处只有既有忧又有乐才能得1分,只写乐0分),拒绝拔高放牛的意义,也不对当年生活刻意美化(1分)。(注:后三个小分句只要出现一个就可得1分)【补充说明】(1)“重现当时放牛的情景与心情”“儿时/当时的心境/心态”“孩童/儿童视角/童年记忆/回忆童年”等同于少年视角/少年心理。(2分)(2)“不带有现在的感情色彩”等于拒绝拔高、不美化(1分)。(3)“着重记事”“单纯记叙放牛之事”等同于就事论事。(2分)

观点二:没做到。①文中的放牛生活虽然真切,但仍然经过了回忆的过滤甚至重塑,已经被赋予了意义。(3分)②其中对“放松”“自由”“野孩子”等的强化,读武侠而感叹虚实有无等,其实已经渗入了当下经验和现实感受。(3分)【补充说明】(1)“给了完美的少年时代”是对“经过了回忆的过滤甚至重塑”的解释,3分。(2)未答“是否做到”,扣1分。答出“(没)做到”,但具体解释一点也不沾边,得1分。没有解析,得1分。观点与分析相反,得1分。诗歌

莱阳一中

孙亚婷老师分享16、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①乍听与久听的不同(1分):乍听泉声时感觉是一条溪水从门前流过(1分),久听后感觉水声逐渐弥漫于四周,使人有身处舟中之感(1分)。②激流声与涓滴声的不同(1分):泉流时而汹涌,听起来壮阔雄伟(1分);时而滴沥,听起来清亮圆润(1分)。【评分细则】1、要点一概括:“乍听”可理解为“骤闻”“初听”“开始听”“最初听”;“久听”可理解为“长时间听”“后来听”,可得1分。2、要点一分析:笼统地理解为“表现声音的变化、多变”,可给1分。3、要点二概括:“激流声”和“涓滴声”可写成“气势”“声音”的大与小、高昂与低沉、粗矿与细腻、将水声“壮伟”与水声“清圆”对比,或将怒声与细点对比的可得1分。4、要点二分析:将概括和分析杂糅起来的,如“将泉声的雄壮与泉声的清圆作对比”,可得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