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专项提分·材料题1.(2023·北京石景山七年级期末·21)(10分)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材料一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清单相关结论6个头盖骨化石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10万件石器大量的动物化石灰烬、烧石和烧骨等(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补全表格。(3分)材料二遗址名称部分考古发现①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锯齿状的骨镰;大量的稻谷遗存,最厚处超过1米;干栏式建筑遗迹;刻有猪纹的陶钵等②40多处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多达数斗的粟;贮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2)依据材料二,请写出①②对应的遗址名称。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2分。填写字母。)归纳①②处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3分)材料三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3)请用材料三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2分。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__________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__________2.(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材料三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郭沫若(1)材料一中《神农教稼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3)材料三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主要是什么农作物?(4)结合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谈谈你的感受。3.(2023·广东普宁模拟·3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我国境内出土的原始居民文物河姆渡文化猪纹黑陶钵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红山文化碧玉龙大汶口文化白陶鬻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良渚文化玉琮材料二“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更为完整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材料三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自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制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东亚文化圈》(1)指出材料一中的文物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远古时代的中华文化呈现出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原因。(4分)4.(2023·四川泸州龙马潭七上月考·31)材料一从图片中可以感受历史,下列分别是古代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舜、禹、尧的画像。阅读图片。(8分)舜黄帝禹尧(1)请按生活年代排列出这四位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4分)(2)请写出与黄帝同一时期的黄河流域和东方的部落联盟首领各一位。(2分)(3)尧舜禹都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种民主推举制度有关,这种制度是什么?(2分)材料二周初分封诸侯国简表(6分)主要封国受封对象分封目的晋姬姓贵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卫姬姓贵族鲁姬姓贵族燕姬姓贵族齐功臣宋先代贵族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4)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分封这些人原因是什么?(6分)材料三乃命鲁公,俾侯于东,赐之山川,土田附庸。(8分)——摘编自《诗经·鲁颂》分给鲁公伯禽“殷民六族”,分给康叔“殷民七族”,还将“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分给唐叔虞。——摘编自《尚书·注疏》(5)根据材料三,受封诸侯可以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什么?同时诸侯要尽什么义务?(4分)(6)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分封制对周朝的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5.(2022·江苏苏州七上期中·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A黄帝B尧C舜D禹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中的四位人物,说出与我国上古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关是哪几位?(只要写序号)这一制度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它破坏了原有的制度后,采取了什么制度?(2分)(3)材料三的两幅图反映了西周初年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2分)6.(2019·山东德州质量调研卷·26)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几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17分)(方式一:时政学史)“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1)“轩辕”指的是谁?(1分)他和另一位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为什么?(1分)(方式二:歌谣学史)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从此家天下变公天下。夏A(人名)
本是亡国君,商汤灭夏建商朝。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B
(地名),纣死商亡西周立。(2)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A.B.(2分)(方式三:图片学史)如图(3)上面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定居生活。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2分)如果你有幸到两地做客,他们招待的食物是什么?(2分)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方法四:史料学史)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史记》(4)材料一中的“卫鞅”是谁?(1分)“孝公”是哪国国君?(1分)“卫鞅”的变法给该国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5)材料二中“卫鞅”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他还提出了哪些主张?(任意两项)(2分)7.(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28)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在不断的强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材料三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限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已地侯之。被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主父偃传》(1)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2)材料二示意图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名称是什么?图中丞相掌管什么事务?(3)材料三中偃认为当时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上从其计”产生了什么影响?(4)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8.(2023·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一模·26)(7分)政治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最近的我们,接受西方学说影响,好像西周封建制度一无是处。而秦以下之政府,则只以“君主专制”四字目之。近代只有孙中山先生懂得把中国传统政治,来和西方现代政治参酌配合,主张把中国传统政治上原有之考试、监察两制度,增入西方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斟酌中西彼我之长,来适合国情,创制立法。——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材料三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指出周、秦二朝衰亡的主要原因。(2分)(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上“斟酌中西”的具体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斟酌中西”的特点。(3分)(3)结合材料一、二,分别说明材料三中“外在的需要”和“内在的用意”的含义。(2分)9.(2023·安徽亳州七上期末·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西周时期国王称天子,全天下土地归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严密统治网络。——摘编自《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结合所学,分析分封制的作用。(4分)材料二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摘编自《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影响。(6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10.(2023·安徽黄山七上期末·27)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河南省邓州市地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上。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仲康,把他的儿子封到邓地,始有邓国。周代邓国为曼姓侯国。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楚国灭了邓国,邓地便成了楚地,取名“穰”。秦昭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穰地又成了秦的属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初置南阳郡,穰,山都、涅阳属之。西汉时仍属南阳郡,辖今邓州市境内的穰、山都、涅阳、安众、乐城、朝阳等6县。(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至秦汉时期邓州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并阐述你的判断依据。(6分)材料二下面是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比对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初年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政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8分)11.(2022·辽宁沈阳一模卷·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史记·周本纪》材料二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器“武王征商簋”。簋腹内底铸的铭文4行33字。内容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①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③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1)结合材料二写出材料一讲述的战役。(1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一则更可靠?为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并写出反映政治、经济表现的分别是材料三中的哪一段。(写出序号即可,3分)12.(2020·广西防城港七上1月月考卷·1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材料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下图中文字的名称。此文字的发现有何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外,各种学说蓬勃发展。列出另一学派名称及其主要主张。(4)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3.(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2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材料二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了战国时期,魏、楚、秦等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2)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史记商君列传》(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材料三反映了此事件中的哪些措施?材料四(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影响。(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14.(2023·宁夏·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下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目录中第三章的子目名称第三章第一节1.王室衰微大国争霸2.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工商业的发展3.老子孔子第二节1.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封建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2.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活跃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3.合纵连横的斗争长平之战与赵的削弱4.诸子百家——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上)》(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第三章”所述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2)请你为“第三章”确定一个主题名称。15.(2023·山东济南槐荫区一模·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2图3战国形势图图4商鞅铜方量(1)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请按以上标准对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8分)材料二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道家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法家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材料二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一局面?根据材料二,归纳各学派的共同议题。(6分)16.(2023·福建三明一模·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春秋晚期牺尊战国时期铁农具复原图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劳动场面不再存在。一些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样,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认为)三晋(山西)地狭人贫(地少人穷),秦地广人寡(地广人稀),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吸引)三晋之人,利其(给他们)田宅,务本(务农)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鼓励开垦荒地),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摘编自《通典·食货》(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并概括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三晋之人”被“诱”到秦国的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17.(2022·江苏苏州七上期中·30)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图一铁制农具图二穿有鼻环的牛尊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材料四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2)秦孝公为什么要用商君进行变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2分)(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秦始皇据此思想创立了什么制度?(2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18.(2023·山东枣庄台儿庄七上月考·14)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材料三商君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1)“孝公”是哪国国君?卫鞅是谁?卫鞅变法始于何时?(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君变法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君的做法?为什么?(3)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4)结合材料三,说明商君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结合材料指出他的这一思想带来什么影响?(5)材料所述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19.(2023·山东济南·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①______》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______》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③______》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④______》(1)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请将①②③④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材料二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20.(2023·江苏常州模拟·15)(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离娄上》材料二他成为第一个将“大一统”思想付诸实践的帝王。经过西汉时期的继承和发展,追求中华大地的“大一统”成为众多政权统治者追求的最高政治理想,并引导着中华大地政治格局由分分合合不断走向统一。——摘编自李大龙《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实践》材料三中国古代构建国家治理体系,既坚持道德治理,强调端正人心,抚慰情感,导民向善;又坚持法律治理,加强对于官府官员的严格限制。道德与法律两大规范体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作用,造就了不依赖人类外部力量而能有效治理国家的独具特色的中华政治文明。——摘编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治国主张?(1分)(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据材料二,概括西汉的政治贡献。(3分)(3)结合所学,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中的两大“治理体系”。(4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上述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共同作用。(1分)21.(2023·贵州黔东南州七上期末·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方的制度。他扫荡了战国群雄,使他的后继者们能较容易地重建一个持久的中华帝国。——摘编自【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召来匠人计算了一下,需要百金。文帝就说:“百金相当于中等富裕的百姓十家的产业,我住着先帝留下来的宫殿,就常常感到惶恐,还建露台干什么?”——摘编自范富《汉文帝治国理政思想研究》材料三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上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同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摘编自《中国古代史》(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建立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4分)(2)材料二反映出汉文帝怎样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4分)(3)材料三中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采取的何种措施?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4分)22.(2021·广西岑溪—模卷·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命为“制”,今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材料二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三汉朝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1)材料一是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的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汉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2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4分)23.(2019·山东德州质量调研卷·28)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1)阅读材料一,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1分)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国家是什么?(1分)该国家的统一有什么意义?(2分)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那么统一使用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2分)(3)图三事件是什么?(1分)这次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材料三百代皆行秦政制。——毛泽东(4)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名称叫什么?(1分)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家谁的思想?(2分)材料四“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什么建议来实现他的思想大一统的?(1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1分)(6)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共同对抗的少数民族是什么?(1分)他们采取的方式分别是什么?(2分)(7)秦始皇、汉武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今天台湾地区至今未回归祖国,请你为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献计献策。(2分)24.(2023·北京石景山七年级期末·22)(10分)透视西汉盛世。材料一汉初的统治政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初,“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曾一度免除租税。景帝时又“令田半租”。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文帝曾亲耕藉田,以示重农。凡从事农业生产有成绩者,免除其徭役。汉初曾连续几次赦免罪人。文帝时又废肉刑;景帝时又减笞五百为三百,笞三百为二百,笞二百为一百。——摘编自《中国通史》西汉初期、中期的社会状况(1)依据材料一,概括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表现。(3分)说出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2分)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以下历史人物为汉武帝解决难题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这些难题的解决,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人物主张或功绩主要作用主父偃①削弱了诸侯王的力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董仲舒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②桑弘羊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卫青、霍去病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最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斩捕首虏十万余级。③④以郎应募,使月氏……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出使乌孙。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汉书》《史记》(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补全表格。(4分)材料三西汉的盛世,从文景之治开端,武帝即位后,调整了文景时期的政策,把西汉的盛世推向高峰。武帝晚期虽颇多失误,但国家元气未伤。在武帝之后,经过昭帝和宣帝的政策调整,保持了盛世的延续……西汉盛世前后持续了一百三十多年。——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3)依据材料三,指出作者认为西汉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1分)25.(2023·天津二模·26)(14分)“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篇目一制度讨论材料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注释】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②雠(ch6u):同“仇”。仇雠:仇敌。③制:控制,制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篇目二史料说史秦半两钱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衡器八斤铜权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篇目三汉承秦制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类别措施结果政治施行推恩令、察举制、刺史制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经济收回铸币权,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思想▲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在中央设置的哪一官职掌管行政?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材料二:图一图二图三(2)依据材料二,依次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它们有什么作用?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节选)(3)材料三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这段材料赞扬了他什么历史功绩?材料四: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嬴政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他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4)根据材料四请你谈谈如何正确地评价该历史人物。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节选)(2)材料二中“扫六合”完成的时间是哪一年?“扫六合”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材料三图一
图二(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图一A、B处的内容。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4)材料三图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一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28.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和私斗,乡邑大治。——《史记》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材料三:——《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1)据材料一,指出“新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秦朝建立了哪一制度并被后世沿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统一后的通用文字和标准货币分别是什么。(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朝兴亡的认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农桑。”(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结合材料一中的文物,你认为促进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了汉文帝、汉景帝的什么思想?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日)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孔子是哪家思想学派的创始人?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2)请用八个字来概括材料三中董仲舒的建议。(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同姓王引起的藩国危机。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材料三
《汉书》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注:图一为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图二为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图三为西汉铜瓦纽“海盐右丞”印)(1)据材料一、为了解决藩国危机,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2)据材料二、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的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据材料三,汉武帝为解决经济问题,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32.材料一: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教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材料二:外戚、宦官的权力起伏消长,成为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利用身边的宦官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材料三: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江建忠《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漫漫中兴路》(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2)材料二反映了东汉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3)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4)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书》(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初行”的过程中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材料二:假如你是一名汉朝人,准备到大秦去。(2)完成下列任务单。完成陆上到大秦的路线()-河西走廊-()-()-()—欧洲准备带去的物品或技术清单(写出两种)一路走来,你发现了许多中原没有见过的物种,你准备带回来什么(写出两种)材料三: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的设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了什么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该设置说明了什么?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材料中的“元兴”应该是哪个朝代的年号?“蔡侯”是谁?材料二:他是一位名医,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在给患者服用“麻沸散”后,成功实施开腹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帮助人们强身健体。(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创编的医学体操的名称是什么?材料三:该著作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间零碎所乱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审核,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成为一部不朽的史学著作,这部著作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著作”的名称及作者。35.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问题。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材料一中“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天子”指谁?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材料二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此战役的结果如何?此战役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材料二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孙权把都城定在了哪里?36.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摘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列举战国时期的一例战役。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害而无一利。”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材料二: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2)根据材料二图示,任意写出一个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名称以及内迁的地区。材料三:①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②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④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3)材料三从哪几个角度叙述了民族交融?概述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重要意义。(4)综上,归纳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至少两种)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始,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汉书》材料二
“八王之乱”材料三
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他们不但为常武地区增加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北方的小麦南朝时在江南大量种植,一年稻麦两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常武地区经济的发展。——《常州历史》(1)据材料一《汉书》所载的江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2)据材料指出材料三中“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西晋末年常武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4)比较材料一、三,概括古代中国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8.【促进民族融合】材料一: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材料二: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材料四: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见下图)
胡床
椅子
方凳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问题:(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有哪两种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中北方人口南迁就导致了材料三中“时和年丰,百姓乐业”的结果?(至少2点)(2)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于中华民族发展有何重要影响?(至少2点)39.国家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希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处理好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促进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材料三:随着历史的进展……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1)材料一中开通“丝绸之路”时的汉朝皇帝是谁?为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两次出使并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2)材料二中“魏主下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次改革?它起到了什么作用?(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文化”的例子。(至少举两例)(4)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学习,你有何感悟?40.五千年中华文明,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文化】材料一
他(下图人物)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第一册(1)材料中的“他”是谁?作为思想家,他做出的最突出贡献是什么?材料二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第一册(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面临的思想上的难题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难题,汉武帝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中国智慧】材料三
如下表领域代表人物朝代主要成就或著作造纸术东汉改进造纸术。医学张仲景东汉编写《____》﹔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数学祖冲之南北朝农学北朝撰写《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3)没有领先世界的科技,就没有古代中国的繁荣兴盛。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把表格内容补充完整。材料四
造纸术最初从中国传到中亚、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再通过阿拉伯地区传到欧美各国和大洋洲,使各国都能分享这一发明成果,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与世界影响》(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造纸术的外传对世界有何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专项提分·材料题参考答案1.【答案】(1)体貌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会直立行走;会制造工具;会打制石器;以采集和打猎为生;会使用和保存火种。(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分,每点1分,总计3分。)(2)①:B②:A(2分)共同点:会种植农作物;会使用磨制工具;会制造陶器;过定居生活;会建造房屋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分,每点1分,总计3分。)(3)A:②④B:①③【解析】(1)根据材料一“6个头盖骨化石、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人体貌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会直立行走;根据“10万件石器”可以得出北京人会制造工具;会打制石器;根据“大量的动物化石”可以得出北京人以捕食动物为主;根据“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可以得出北京人会使用火。(2)根据材料二“骨耜、稻谷、干栏式房屋、刻有猪纹的陶钵”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骨耜,主要种植水稻生,生产用具是黑陶。故与①对应的是B。根据材料二中“半地穴式房屋、粟、彩陶、石斧、骨针”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半坡遗址。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主要种植粟,生活用具是彩陶。故与②对应的是A。根据材料二“骨耜、稻谷、干栏式房屋、刻有猪纹的陶钵”和“半地穴式房屋、粟、彩陶、石斧、骨针”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共同点是:会种植农作物;会使用磨制工具;会制造陶器;过定居生活;会建造房屋。(3)根据材料三“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绵延20余千米的外围水系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多万平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可知,材料反映了该地区的物资和人力资源供给充足,从侧面反映了该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较为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故与A对应的是②④。根据材料三中“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可知,陶寺遗址和良渚遗址的大型墓葬,权贵的墓地随葬品多,小型墓葬、普通墓葬随葬品少,证明了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明显。故B对应①③。2.【答案】(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教民种植五谷和蔬菜,原始农业产生。(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3)半坡原始居民;依据是材料中提到的“彩陶”;粟。(4)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解析】(1)现象:根据材料一《神农教稼图》,结合所学可知,远古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反映了原始农业的产生。(2)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3)根据材料三“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结合所学可知,半坡氏族生活用具主要是彩陶,代表彩陶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的作物是粟。(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围绕“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这一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比如: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3.【答案】(1)新石器时代。(2分)特点:多元起源;多元一体。(2分,任答一点即可)(2)结果:秦汉帝国的建立。(2分)影响: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的政治、经济制度。(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3)原因:中国文化具有先进性,对周边国家具有吸引力;中国国力强盛,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地理相近,交通便利,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中的图片可知,材料一的图片展示了从河姆渡文化到仰韶文化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耕文明出土的文物,从这些文物各具特色中可以看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即中华大地的各个地方都发展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文明,这些文明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2)根据材料二中的“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可知,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是秦汉帝国的建立,即秦朝完成大一统,汉朝延续大一统,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从材料二中的“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结合所学可知,在秦朝的“政治变革”中,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多个盛世,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的政治、经济制度。(3)根据所学可知,在古代,中国文化长期领先世界,具有先进性,因此对周边国家具有吸引力;中国古代出现过多个盛世,当时国力强盛,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东亚其他国家与中国相邻,地理的临近加上交通的便利,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4.【答案】(1)黄帝、尧、舜、禹。(4分)(2)炎帝、蚩尤。(2分)(3)禅让制。(2分)(4)宗亲、功臣;(4分)原因: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或巩固周王朝的统治)(2分)(5)土地和人口;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调兵。(4分)(6)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4分)【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远古传说中的人物。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五六千年前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就是北方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黄帝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因此,先后顺序是黄帝、尧、舜、禹。(2)黄帝首先与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在阪泉展开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又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因此同一时期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是炎帝,东方的部落联盟首领是蚩尤。(3)据所学可知,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与禅让制有关,禅让制就是将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年老时,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4)第一小问对象,由材料二表格可知,受封对象有“姬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等,这些人属于宗亲和功臣。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分封目的可知,分封这些人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5)第一小问什么,从材料三“赐之山川,土田附庸”、“分给鲁公伯禽'殷民六族',分给康叔'殷民七族'”等信息可知,周天子赐予了诸侯土地和人民。第二小问义务,诸侯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也要向周王进贡,服从周王调兵。(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使功臣和贵族代替周天子管理地方,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起到了稳定政治局势和扩大统治范围的作用。5.【答案】(1)禅让制;(1分)B、C、D(1分)(2)夏;(1分)世袭制(1分)(3)分封制;(1分)为了巩固统治(1分)【解析】(1)据所学可知,我国上古时期,出现了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他们品德高尚,受到人们的爱戴,先后以禅让制的办法继任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故与“禅让制”有关的人物序号是:B、C、D,这种制度是禅让制。(2)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其意为:现在大同社会的准则已经消逝不见,天下为一家所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开始世袭并已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可见,材料二所述反映了夏朝禹死后,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夏朝王位,即“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可见,“天下为家”局面开始于夏朝,它破坏了原有的禅让制,采取了世袭制。(3)制度:提取材料三图片一有效信息“周、镐京”“晋、宋、鲁、齐、燕”等可知,材料三图片一所示为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图片二所示为西周分封等级示意图。可见,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西周初期实行的分封制。目的:据所学可知,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扩大统治范围(或巩固统治,扩大统治范围)。6.【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2)桀;牧野。(3)半坡人;河姆渡人;粟;水稻;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4)商鞅;秦;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解析】(1)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2)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河南—带的商部族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3)图一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图二为,干栏式建筑。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4)商鞅出生于卫国,姓公孙,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在魏相手下做过官。入秦后,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5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6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7统一度量衡。7.【答案】(1)分封制下的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职能:行政。(3)问题: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影响: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4)趋势:中央对地方的治理不断加强。【解析】(1)不同:根据材料一中“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由此可知,分封制下的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2)名称:根据材料二“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郡守、县令”,结合所学可知,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职能:行政。(3)问题:根据材料三中“……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材料表明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影响:根据材料三中“……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已地侯之”,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4)趋势: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分析可知,分封易造成地方割据,郡县取代分封,推恩分割王国,强化了中央权力,所以我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呈现的发展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治理不断加强。8.【答案】(1)分封制导致地方割据力量增强,出现春秋争霸战国兼并;(1分)秦朝暴政使得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1分)(2)举指:实施行政、立法、司法和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体制。(1分)特点:结合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和西方现代政治(或启蒙思想);(1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1分)(3)外在的需要:时代(或历史时空、国际环境等)的变化(1分)内在的用意:巩固政权的需耍(或符合国情和传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经济发展等)。(1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裂土田而瓜分之……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结合所学解读可知,柳宗元认为周衰亡的原因在于实行分封制,把统一的疆域分封成一个个诸侯国,仿佛被瓜分了一般,这导致了地方割据力量增强,导致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最终使得周衰亡。从“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结合所学解读可知,柳宗元认为秦废分封设郡县是正确的,秦之所以速亡是因为暴政导致天怒人怨,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大泽乡起义等农民起义,因而灭亡。(2)根据材料二中的“主张把中国传统政治上原有之考试、监察两制度,增入西方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可知,孙中山先生“斟酌中西”的具体举措是从中国传统政治中提取出实行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和监察百官的监察制度,与西方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结合,实行行政、立法、司法和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体制。从“斟酌中西彼我之长,来适合国情”可知,孙中山先生懂得根据国情来分析中国与西方制度的优点,把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和西方经过启蒙思想启迪过的现代政治制度相结合,来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3)根据材料三中的“时代已变”“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结合所学可知,钱穆先生所说的“外在的需要”指的是制度创立时的时代背景,当时代背景变了,则制度也会相应变革,而“内在的用意”指的则是该制度在当时的实际需要和用意,也就是统治者实行制度的目的,一般都是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或是根据国情进行的制度变革,或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或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等。9.【答案】(1)义务:必须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2分)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2分)(2)特点:郡县管理由中央任免;郡县管理服从中央统一调动,接受中央监督。(2分)影响: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分)(3)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它有效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言之成理即可,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诸侯也必须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可知,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有必须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2)根据材料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可知郡县制的特点有郡县管理者由中央任免;根据“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可知,郡县制的特点有郡县管理服从中央统一调动,接受中央监督。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的施行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例如:无论是周朝的分封制还是秦朝的郡县制,都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原则和方式,它维护维护和巩固君主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10.【答案】(1)演变趋势:分封制到郡县制。(4分)依据:夏商周时期将邓州市称为邓国、曼姓侯国、楚地,而秦汉时期则称为南阳郡。(2分)(2)问题:封国人口多于中央人口,封国辖郡多于中央辖郡。(4分)措施:实施推恩令。(2分)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解析】(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仲康,把他的儿子封到邓地,……西汉时仍属南阳郡,辖今邓州市境内的穰、山都、涅阳、安众、乐城、朝阳等6县”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材料一说明邓州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问题二:依据材料一信息可知,夏商周时期将邓州市称为邓国、曼姓侯国、楚地,而秦汉时期则称之为南阳郡。由此可以判断西周至秦汉时期邓州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是分封制到郡县制。(2)问题一:依据材料二图表可以看出,西汉初年,封国人口多于中央人口,封国辖郡多于中央辖郡。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问题三: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后,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对中央的威胁逐渐降低,此举加强了中央集权。11.【答案】(1)牧野之战(1分)(2)材料二更可靠。(1分)因为武王和利都亲自参与了伐商的牧野之战,之后的追记离战役发生的时间也不久,所以材料二是直接史料,而材料一是后世史书著述,是间接史料。(其他解释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1分)(3)社会大变革(1分);政治表现:①经济表现:③(2分)【解析】(1)据材料二“西周早期青铜器‘武王征商簋’”“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可知,其主要和武王伐纣的决胜战即牧野之战有关,战争的结果是商朝战败,纣王自杀,商朝灭亡。(2)虽然两者均对牧野之战进行记载,但武王和利都亲自参与了伐商的牧野之战,之后的追记离战役发生的时间也不久,材料一的《史记·周本纪》属于第二手材料,材料二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属于第一手材料。所以,材料二更可靠。(3)据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可知,①主要涉及商鞅变法,②主要涉及百家争鸣,③主要涉及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其从政治、思想和经济三个方面共同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时代特征。①主要涉及商鞅变法,属于政治表现:③主要涉及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属于经济表现。12.【答案】(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鲁国;《论语》;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3)法家;韩非提出的主张是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4)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下图中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书《论语》一书;依据材料三可知,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表现在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战国时期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道家庄子提出的主张是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法家韩非提出的主张是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4)依据材料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可知,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13.【答案】(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主要特征:军事上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政治上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3)商鞅变法;措施: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经济上,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4)商鞅变法废除了旧贵族特权;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大连市生猪买卖合同协议
- 2024年度电商企业财务咨询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转让合同及技术资料保密协议
- 二零二四年技术支持与维护合同
- 导购员续签劳动合同(2篇)
- 公共厕所清洁保养协议
- 钢筋采购合同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艺人经纪与排他性表演合同
- 长期设备购销协议
- 卓越电气设计制作合同
- 《花格子小牛》教学反思
- 智慧农业导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农林大学
- 知识产权保险介绍
- 违反师德师风惩戒办法
- 汽车维修结算单
- 我是小小志愿者小学主题班会PPT
- 医学原虫的检验 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检验
- 工伤职工医疗费报销单
-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说课课件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 MT 559-1996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橡胶缓冲托辊安全性能检验规范
- 二年级生命安全教育7《攀爬高处有危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