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A组必备基础巩固题组1选官制度1.《宋书》记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这说明九品中正制()A.是对察举制的全面突破 B.以“人才优劣”作为选官标准C.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D.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2.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这说明选官的标准趋向于()A.看重道德 B.注重门第C.依据才学 D.根据军功3.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不论家庭出身和品级等第,只要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就能跻身官僚阶层。这样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士庶相隔的九品中正制有天壤之别。据此可知,科举制()A.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B.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C.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D.消除了社会阶层的固化4.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对他的亲友讲:“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这说明唐代()A.进士科为时人所钦羡 B.婚姻择偶不再关注家世C.科举为入仕唯一途径 D.三省长官不得编撰国史题组2三省六部制5.三省六部制(如下图所示)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执行体系日臻完备,其决策体系包括()A.皇帝、尚书省、六部 B.皇帝、中书省、门下省C.六部、尚书省、门下省 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6.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责明确、组织完整,三省六部既分别有独立的官署,又有明确的统隶关系,这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三公”“九卿”职权笼统、施政混乱的现象。这表明三省六部制的实行()A.保障了吏治清明 B.促进了官僚政治模式的形成C.规范了国家行政 D.否定了三公九卿制的合理性7.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的变化反映了()A.宰相位高权重 B.皇权不断加强C.行政效能降低 D.民主思想形成题组3赋税制度8.孟子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下列赋税制度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A.什一税 B.租庸调制C.两税法 D.初税亩9.唐朝施行两税法后,有人评论说“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白居易诗云:“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A.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 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 D.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B组关键能力提升10.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阶层士族小姓寒素朝廷品官66.2%12.3%21.5%司法官大理寺卿69.84%11.11%19.05%刑部侍郎93.48%6.52%0.00%刑部尚书95.90%3.28%0.82%A.官僚集团的腐败 B.九品中正制一直延续C.科举制度的缺陷 D.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11.下表是对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出身的统计,由表可知()时间宰相人数出身唐宗室出身士族出身庶族唐玄宗34人3人24人3人唐宪宗25人1人19人2人A.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善 B.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打破桎梏C.士族控制了国家政权 D.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世家极大制约12.唐太宗时,任命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此后,任何官吏,只要在他的原有官衔之下加上一个“参议朝政”或“平章政事”之类的名号,便是实际的宰相。这说明唐朝()A.六部权力扩大 B.决策流程规范C.中央官制成熟 D.宰相集体议政13.下面为唐朝三省的位置图(太极宫为皇宫)。由图中信息可推知,唐朝()A.尚书省在三省中权力最大 B.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较松散C.三省体制能有效制约皇权 D.中书门下两省辅助皇帝决策14.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年代户数永业田(亩)口分田(亩)应受已受未受应受已受未受天宝元年(742年)431180107510548207574063大历四年(769年)185404499117905411249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 B.中央政府权力减弱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 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C组学科素养创新15.隋唐时期王朝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的三省六部示意图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摘编自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摘编自《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施的积极作用。

第二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B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设立之初选拔的依据是“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B项正确。2.C据题干可知,科举制更侧重依考试成绩择优选官,故选C项;“看重道德”的是察举制的特点,排除A项;“注重门第”的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排除B项;“根据军功”的是军功爵制的特点,排除D项。3.C从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制选官“不论家庭出身和品级等第”,使一些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门第不高的平民阶层进入统治集团,从而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C项正确。4.A题干大意是宰相薛元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可见进士科地位较高,为时人所钦羡,故选A项;薛元超以未能娶得高门望族家的女子为妻而遗憾,可见当时婚姻关注家世门第,排除B项;薛元超未经科举考中进士而做官,可见当时科举制不是唯一的入仕途径,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修国史与担任宰相的关系,排除D项。5.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的决策体系包括皇帝、中书省和门下省,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的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是其下属机构,将尚书省和六部归为决策体系内的A、C、D三项错误。6.C据材料可知,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各个机构的职责,改变了之前职权笼统、施政混乱的现象,所以三省六部制的实行规范了国家行政,故选C项;吏治的清明是监察机构解决的问题,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排除A项;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官僚政治的确立,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在秦汉时期是有合理性的,排除D项。7.B8.B孟子强调要征收布帛、谷物和服徭役,唐时的租庸调制,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故选B项;什一税指欧洲封建社会时代教会向信徒征收的宗教税,排除A项;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没有“力役之征”,排除C项;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排除D项。9.D据材料可知,两税法实施后,政府仍然不断勒索百姓,故选D项。10.D据材料可知,唐代朝廷品官中出身士族的约占2/3,司法官中出身士族的占比更高,士族在官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表明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故选D项。11.B据表格可知,唐朝时期宰相出身士族和皇族的仍然占很大比重,说明科举及第的官吏仍然较少,士族和皇室垄断仕途的局面需要进一步打破,故选B项。12.D据材料可知,太宗时期为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多设宰相并集体议政,故选D项。13.D根据图示可知,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在皇宫的左右侧办公,目的是便于皇帝宣召,辅助皇帝决策,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议政职能,没有反映出尚书省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排除B项;皇帝掌握决策权,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制约皇权,排除C项。14.A从图表信息看,敦煌大量的农户不能按规定“受田”,说明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赋税制度必须进行调整,A项正确。天宝元年中央政府的权力并没有减弱,B项错误。材料中的“受田”并不涉及私有土地,材料无法说明国家对私有土地交易的政策,C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小农经济大量破产,D项错误。15.参考答案(1)特点: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影响: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逐渐完备,有利于加强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对此后历朝历代产生深远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