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5版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形成性评价(七)(第七单元)_第1页
【部编版】2025版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形成性评价(七)(第七单元)_第2页
【部编版】2025版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形成性评价(七)(第七单元)_第3页
【部编版】2025版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形成性评价(七)(第七单元)_第4页
【部编版】2025版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形成性评价(七)(第七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形成性评价(七)(第七单元)(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4·兰州高一检测)下表为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输出中所占的比重(输出资本的总额为100%)。这()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比重(%)45.027.220.36.50.50.5A.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B.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巩固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解析】选B。英国和法国在资本输出中所占的比重较高,美国、俄国、日本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发展最为突出,俄国和日本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然而它们的资本输出比重却远远不如英法,这必然会引起各国之间的矛盾,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发展最为突出,然而据表格可知,它们在资本输出中所占的比重却远远不如英国和法国,故说明资本输出比重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成正比,排除A;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再是英国一枝独秀,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有所下降,排除C;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故“加速了”不符合史实,排除D。【拓展延伸】帝国主义阶段的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就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起来,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分割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形成。(5)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2.(2024·北京合格考)有位老师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时引用了“德国平民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的人数(1915—1918年)”“丘吉尔1923年写的回忆录《世界危机》”“索姆河战役幸存士兵的回忆”等材料。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A.法国大革命B.德意志统一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15—1918年”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C正确;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789年,排除A;德意志统一的时间是1871年,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31-1945年,排除D。3.“(帝国主义国家)在几乎瓜分完毕的世界中不断地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这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新的革命机会。”下列史实可佐证列宁观点的是()A.美国发动对西班牙的战争B.俄国十月革命获得胜利C.苏俄打败国内外敌对势力D.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解析】选B。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因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不可避免地发生战争,这为无产阶级夺取国内政权提供了契机,而一战加速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故选B;1898年的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不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排除A;苏俄打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4.(2024·三明高一检测)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条约》,英、法、日等国的主要目标都已达到;但对美国来说,尽管“十四点原则”在条约中有所体现,最终还是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拒绝加入国联。这反映出()A.凡尔赛体系加剧列强矛盾B.两极格局下的对抗与冲突C.欧洲的霸权地位难以撼动D.美国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解析】选D。美国威尔逊政府曾企图把国联作为建立世界霸权的工具,因英、法、意、日反对,未能如愿,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故选D;材料强调美国不通过《凡尔赛条约》的原因,A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两极格局出现在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日本是亚洲国家,与欧洲的霸权地位无关,排除C。【补偿训练】西方学者给凡尔赛体系罗列了一大堆的说法,诸如“不可靠的和平”“不平静的和平”“失去的和平”“胜利者的和平”等。这反映出凡尔赛体系()A.削弱了战胜国的优势地位B.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C.加剧了战后国际关系紧张D.维护了战败国的利益【解析】选C。“不可靠的和平”“不平静的和平”“失去的和平”“胜利者的和平”等说法说明凡尔赛体系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加剧了战后国际关系的紧张,故选C;凡尔赛体系实际上是加强了战胜国的优势地位,且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A;凡尔赛体系并未推动民族独立运动,一战推动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排除B;凡尔赛体系维护了战胜国的利益,损害了战败国的利益,排除D。5.有学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民族主义蔓延到更广阔的世界,使各民族自己开创命运的自由主义精神在时代上被定格为最普遍的价值,且是不可倒退的。该学者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A.激发了各国的民族意识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D.改变了各洲的力量对比【解析】选A。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民族主义蔓延到更广阔的世界”可知激发了各国的民族意识,故选A;材料强调一战对激发民族意识的影响,与加强世界各地联系无关,排除B;亚非各国的民族意识增强,并无团结的信息,排除C;一战并未改变各洲力量对比,排除D。6.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以后,《火星报》被孟什维克控制,成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报纸。列宁认为必须把创办新的机关报作为布尔什维克的首要任务,“没有它,我们就会走向不光彩,必然的灭亡”。列宁提出这一主张旨在()A.加强党内思想统一 B.探索革命过渡途径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改造社会民主工党【解析】选A。列宁强调通过创办新的机关报用于加强党内思想建设,以应对孟什维克对布尔什维克党的攻击,体现了列宁对党内思想统一建设的重视,故选A;“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于1903年召开,当时俄国尚未爆发二月革命,不存在探索革命过渡途径的诉求,排除B;材料并未表现出列宁对阶级斗争的强调,排除C;布尔什维克党只是社会民主工党的一部分,只能代表社会民主工党中偏向无产阶级专政的多数人意见,排除D。【深化点拨】俄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沙皇的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构成尖锐的矛盾,工人阶级处在沙皇专制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工人运动具有反抗双重压迫的历史使命。在这种条件下,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承担着推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目标。7.(2024·安徽适应性测试)有研究者认为,在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众对无尽杀戮的厌倦、憎恶和愤慨,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在东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备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东方民族重获独立的巨大希望。由此,东方比西方有更多的人倾听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据此可知()A.民族意识觉醒引发了社会革命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差异性C.无产阶级成为东方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力量D.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解析】选B。据材料“东方比西方有更多的人倾听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及所学可知,一战的爆发推动了西方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东方民族致力反殖民主义革命。因此,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地缘政治和经济社会条件激发了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差异化进程,故选B;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东西方的传播,不是“民族意识觉醒引发了社会革命”,且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传播不涉及民族意识觉醒问题,排除A;一战后,东方的民族独立运动不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印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在第二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排除C;材料主旨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未涉及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排除D。【补偿训练】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弗·拉扎尔夫人曾经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下列事件能体现“水沸腾起来”的有()A.法国大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C.英国宪章运动 D.法国巴黎公社【解析】选B。据材料“《共产党宣言》……使水沸腾起来”可知,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引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故选B;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且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英国宪章运动开始于1836年,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排除C;法国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排除D。8.(2023·云南合格考)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解析】选B。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因此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内容,B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1918—1921年,并且主要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A;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排除C;农业集体化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排除D。9.苏联“一五计划”期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厂生产的初加工云母占全苏联总产量的85%,大型电站总数从30座增至124座。这些成果体现了当时苏联()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经济危机破坏较小C.适应卫国战争的爆发 D.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解析】选D。据材料“初加工云母占……大型电站……增至124座”可知,苏联“一五计划”期间,西伯利亚地区初加工云母业(矿产业)和大型电站发展较快,初加工云母业和大型电站都属于重工业,这些成果体现了苏联重视重工业的发展,故选D;1928年,新经济政策已经取消,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西伯利亚地区重工业的发展,并未提及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B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于1941年6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10.下图是1937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苏联展馆的双人雕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该作品()A.反映苏联女性地位得到普遍提高B.建构起官方政治理念的艺术符号C.体现新经济政策实施时的精神面貌D.重现农业集体化时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析】选B。作品中,工人与女庄员高举镰刀和铁锤的雕像立在顶端,人物表现出了当时苏联人民激越和愉快的精神风貌,成为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的象征,所以该作品建构起苏联官方政治理念的艺术符号,B正确;仅凭材料无法得出苏联女性地位得到普遍提高的结论,排除A;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1928年苏联已经终止新经济政策,排除C;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1.(2024·玉溪高一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B.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解析】选D。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主要与俄国十月革命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反帝斗争有关,故选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无关,排除A;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排除B;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发展,排除C。12.(2024·佛山高一检测)某历史探究小组收集了“回到纺车去”“向食盐进军”“拒绝纳税”等相关资料,他们要研究的课题可能是()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卡德纳斯改革C.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D.玻利瓦尔革命【解析】选A。材料“回到纺车去”“向食盐进军”等与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关,故选A;卡德纳斯改革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等,排除B;埃及的华夫脱运动要求英国承认埃及独立,排除C;玻利瓦尔革命要求推翻西班牙对拉美的殖民统治,排除D。【补偿训练】1930年,甘地毅然倡导“食盐进军”以抗议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食盐专营法》。全国新闻记者纷纷赶来采访,详尽报道了“食盐进军”的情况,印度沿海地区都开展起自制食盐的行动。可见,“食盐进军”()A.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B.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C.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D.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解析】选D。据材料“印度沿海地区都开展起自制食盐的行动”可知,甘地发起了“食盐进军”运动,抗议殖民当局的法令,新闻报道详尽,且沿海地区民众支持这一行为,体现了甘地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故选D;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且材料没有说明“食盐进军”的结果,排除A;材料表明甘地的行为在沿海地区得到积极响应,在内地的情况未说明,且“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与民族工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13.1919年3月,埃及妇女举行大规模公开游行示威活动,高举“抗议残杀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完全独立”的标语。随后,她们给英军设置交通路障,设法割断英军补给,抵制英国商品。在此期间,华夫脱党成立了专门的妇女委员会。此时的埃及妇女运动()A.旨在抵制英国的武装侵略B.拉开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序幕C.迫使英国殖民者撤离埃及D.体现了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解析】选D。一战后,埃及妇女积极参与反对英国殖民侵略的斗争,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表明埃及民众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D正确;英国对埃及的武装侵略发生在188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埃及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兴起于一战前,排除B;英国殖民者彻底撤离埃及是在二战后,排除C。【拓展延伸】埃及独立斗争的特点(1)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企图加强殖民统治。(2)领导者是本国的民族资产阶级。(3)取得了有条件的独立。14.1938年3月18日,卡德纳斯在广播电台郑重宣布:“墨西哥经济独立的日子开始了,没有经济独立,政治独立就是谎言。”下列有助于实现这一愿望的是()A.开展食盐进军 B.武装反对政府独裁C.石油业国有化 D.控制苏伊士运河【解析】选C。石油是墨西哥极为重要的资源,卡德纳斯改革前被外国公司垄断,危害墨西哥经济独立,故石油业国有化有利于经济独立,进而巩固政治独立,C正确;开展食盐进军属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排除A;B所述与卡德纳斯任总统时的改革内容不符,排除;控制苏伊士运河属于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容,排除D。15.某中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甘地、扎格鲁尔、桑地诺的相关史料。据此可以推断其研究课题是()A.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B.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解析】选C。据材料及所学得出主要结论: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扎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领袖,华夫脱党创始人;桑地诺是尼加拉瓜的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运动的领导人。由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课题为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故选C;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与材料不符,排除A;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是在二战后,排除B;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后,排除D。16.(2023·全国乙卷·T34)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解析】选A。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出现了法西斯组织,冲击了美国的社会秩序,故选A;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排除B;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排除C;材料仅是强调美国国内出现法西斯组织,未涉及美国扩军备战情况,排除D。17.(2024·厦门高一检测)1918年12月,丘吉尔宣称要“消灭布尔什维克,和德国佬接吻”,到1941年却说“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丘吉尔态度的变化()A.缘于法西斯主义的威胁B.推动国际联盟的建立C.基于对共产主义的认同D.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选A。1941年,法西斯势力猖獗,整个欧洲大陆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为了联合苏联共同抗德,丘吉尔强调“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故选A;1920年,国际联盟就已建立,排除B;丘吉尔态度的变化源于国家利益,而非认同共产主义,排除C;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18.下图为1944年的一幅漫画,主要内容为纳粹“胜利快车”在斯大林调整过的轨道上飞驰。该漫画()A.赞扬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合作B.揭示了法西斯必定失败的结局C.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充满信心D.表达苏德战场正处于焦灼状态【解析】选B。材料中的漫画表明代表纳粹的火车已经快没有轨道了,预示着法西斯即将失败,B正确;材料中的漫画只能体现法西斯即将失败,但看不出是不是反法西斯同盟团结合作的结果,排除A;根据所学1944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早已经取得胜利,排除C;材料中的漫画体现的是法西斯即将失败,不是苏德战场正处于焦灼状态,排除D。19.(2024·成都高一检测)二战结束前后,世界各国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携手共创了以联合国为中心,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及相应的国际体系。这一秩序和体系的主要目标是()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B.促进全球范围自由贸易C.缓解会员国收支平衡D.推动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解析】选A。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体现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故选A;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促进自由贸易,排除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作用是缓解会员国收支平衡,排除C;二战结束之际,世界上并未出现政治多极化趋势,排除D。【补偿训练】二战后期,美、苏约定东欧由苏联解放;西欧由美国解放;德国由苏联与美、英、法分区占领;亚洲的朝鲜也以“三八线”为界,由美、苏分别占领。这些行动()A.说明美、苏重新瓜分殖民地B.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C.为战后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D.导致了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解析】选C。二战后期,美、苏通过国际会议,约定反法西斯进程和势力范围,为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正确;材料体现的并非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排除A;解放东西欧、消灭德日法西斯等,主要体现了大国合作并非大国强权,排除B;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破裂的是二战胜利和美苏冷战,排除D。20.(2023·湖北选择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解析】选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二战时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广泛觉醒,依靠武力的方式会激起非洲人民的反抗,采用文化宣传的方式更加隐蔽,能够动员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故选B;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的原因是自身实力下降,排除A;电影、无线电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客观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两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属于国际背景而非内在的根本原因,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大题,共40分)2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殖民统治削弱了奥斯曼和埃及内部的封建势力,埃及出现了有利于民主化发展的新变化。大战一举切断了埃及与奥斯曼的宗主关系,进一步摧毁了束缚埃及民主化的封建桎梏。大战期间,埃及的经济发展环境大为改善,竞争压力大大缓解。英国忙于战争,海上交通线阻塞,对埃及的商品输出大幅减少,确实起到了“近似关税保护的作用”。同时,埃及的新兴的民主力量进一步壮大,1916年3月,成立了全国性的贸易和工业委员会。大战期间,埃及增加10万工人,“到1917年,工人总数已达64万人”。大战结束时,全埃及已有90多个工会。西方民主自由以及社会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思想在埃及广泛传播,引发深刻的社会反响。材料二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开始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土耳其人民奋勇抗争,创立共和国;阿富汗人民击败英军,终赢独立;伊朗起义风起云涌,北部出现苏维埃民主政权。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奴役被压迫民族的反帝、反殖斗争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极大冲击了旧式的封建和殖民统治秩序。——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辉《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埃及民主化进程的影响》等(1)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埃及政治经济文化重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8分)答案:(1)作用:打击了埃及的封建主义;促进了埃及国内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化进程;促进埃及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力量;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8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殖民统治削弱了奥斯曼和埃及内部的封建势力”“进一步摧毁了束缚埃及民主化的封建桎梏”“埃及的经济发展环境大为改善”“成立了全国性的贸易和工业委员会……埃及增加10万工人”“民族主义思想在埃及广泛传播,引发深刻的社会反响”概括作答。(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5分)答案:(2)特征: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得到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的援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5分)【解析】第(2)题据材料二“十月革命后……”“土耳其人民奋勇抗争,创立共和国”“阿富汗人民击败英军,终赢独立”“伊朗起义风起云涌……”“一些原先……开始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极大冲击了旧式的封建和殖民统治秩序”以及材料一“到1917年,工人总数已达64万人”、材料二“他们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等并结合所学概括分析。22.(17分)(2024·芜湖高一检测)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①“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②“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1928年425.1355118.2173301940年1831.716592.327.159564增幅(%)330.88367.2549.0930.47——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摘编自《浅谈斯大林模式》(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政策。(4分)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4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直接下命令”“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交换”“商业”分别分析。(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当时苏联发展经济的核心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一方针的影响。(9分)答案:(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3分)影响:积极: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成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任意一点得3分)消极: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分)【解析】第(2)题第一问方针,由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可以看出,与1928年相比,1940年苏联的钢、煤炭的增幅远远大于棉织物和谷物,再由材料三“备战型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