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古诗及默写汇编含答案_第1页
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古诗及默写汇编含答案_第2页
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古诗及默写汇编含答案_第3页
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古诗及默写汇编含答案_第4页
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古诗及默写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古代诗歌阅读(19-20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七里濑谢灵运[1]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2]。既秉上皇[3]心,岂屑末代诮。目睹严子濑[4],想属任公钓[5]。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注释:【1】谢灵运:南朝诗人,此诗为作者被贬谪,自京都赴任永嘉,途经富春江畔七里濑时所作。【2】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学。【3】上皇:伏羲氏。“秉上皇心”,意指秉持着上古时代人生活简单、恬淡少欲的想法。【4】严子濑:东汉隐士严光垂钓处。【5】任公钓:《庄子·外物》有寓言说,任公子以五十头键牛为饵,钓于东海,一年后才钓得大鱼。2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逝湍”与“奔峭”,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奔流不息的状态,江岸陡峭的样貌。B.“据湲”“沃若”一叫啸”等,词语中两个字的韵母发音相近,读来富有音韵美。C.“遭物”二字承上启下,诗歌由此从叙事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结构圆融自然。D.作者追慕古代先贤,希望领悟到精微玄妙的道理,以解脱乱世中百姓的疾苦。28.“石浅水据,日落山照曜”一句,景物描写远近相谐,带给人一种立体、旷远的空间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断句》)B.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跳北楼》)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D.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仲殊《南柯子·忆旧》)29.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27.D28.B

29.被贬谪后,于羁旅途中的孤独感伤对时光流逝的愁苦无奈。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面对世俗的清高孤愤。【解析】2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是一道客观选择题,四个选项涉及的角度有:解词、译句、结构、手法、情感等。D项,作者情感态度解读有误,无中生有,并非“以解脱乱世中百姓的疾苦”,而是写在贬谪的路上,诗人目睹七里濑一带的急流落照,荒林哀禽,想到自己身遭贬谪,远离都市,不由睹物伤情,内心愁闷。但一看到远处的严子濑,联想到东汉逸士严光曾隐居富春山,耕田打鱼,终老山林,又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有了精神寄托。借观赏沿江景物以寄托作者落落寡合的"羁心",诗中虽作旷达语,却充满了不合时宜的牢骚。故选D。28.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赏析解读能力。本题题干诗句氛围情调等特色已定,把选项诗句逐一进行分析,找出与题干诗句特点一致的,剩下的就是答案。要做好此题,理解诗句意思一定要细致入微,性质一定要准确,比如是乐景还是哀景,是喧闹还是寂静,是萧瑟还是空旷、辽远等。要做好此题一定要翻译准确、到位。A项,乐景,不能体现题干内容。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有两三抹微云飘在银河间,而几点雨滴在梧桐之上,都是以景为心情导引的形容吟咏。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诗人把这四种物象由两个动词巧妙地串连起来,组成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淡”、“滴”二字就是诗中之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B.项,哀景,能体现题干。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C项,乐景,不能体现题干要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这美景刻画细微。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仿佛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好一片具有喜庆气味的勃勃生机!D项,乐景,不能体现体现题干要求。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青山连绵不断,潮水褪去路上还带着泥沙。“潮平带路沙”是近看所得之景。词人的视线由“十里青山”的远景观赏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赋山转向摹水,点出行人的具体环境。第三句由写所见过渡到所闻。远处一带青山,偶尔可以听见“数声啼鸟”,这对欢乐人来说,便是青山绿水、美景如画;莺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故选B。29.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把握作者所描述的对象,进而通过描写对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的好恶、爱憎,是寄寓在描述对象中的。这里的描写对象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体悟景物背后寄寓了诗人多少、什么样的情感。“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分析”二字暗示了解答此题不仅要概括思想感情,还需要从诗中举出例子来证明。结合注释可以了解诗人处境为仕途之路不顺利,遭遇了被贬谪,首句可见诗人处于羁旅行役状态。“孤客伤逝湍”等句既暗示孤独感伤。又感伤江上行舟之艰险,以及岁月流逝之匆遽,表达了心中无可奈何的愁苦之情。最后一节,作者借古人以明志。"严子"和"任公"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古人。严光是避世的隐者,而任公则象征着具有经世大才的非凡之辈。作者意思说自己纵有经天纬地之才,由于不合时宜,宁可做个隐士。结尾两句,作者明确表示:即使不同时代的人也可以志趣相投,步调一致。言外隐指:本人知音寥落,当世的人对自己并不了解。从而可以推断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面对世俗的清高孤愤。【点睛】《七里濑》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一韵到底,凡十六句,每四句为一节。开头四句语言颇艰涩费解。第二节的四句全是景语。第三节从写景转入抒情,却兼有议论。最后一节,作者借古人以明志。诗意借观赏沿江景物以寄托作者落落寡合的"羁心",诗中虽作旷达语,却充满了不合时宜的牢骚。这首诗以景入情,跌宕起伏,正相表里。(1)羁(jī)心:羁旅之心,离乡人的愁思。积:聚集。(2)展:申展,这里是尽情的意思。(3)逝湍(tuān):急流不停的江水。湍,急流。徒旅:游客。孤客、徒旅皆诗人自指。奔峭:崩落断裂的陡峭江岸。(4)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样子。(5)日落:日光下射。照曜:阳光闪耀的样子。(6)荒林:无人料理和游赏的野林。纷沃若:枝叶繁茂众多的样子。纷,纷纷,众多。沃若,即沃然,美好繁盛的样子。(7)遭物:看到客观景物,即面对着流水、日光、荒林和哀禽。悼:感伤。迁斥:被贬谪、斥逐。(8)存期:期望,想要。存,想。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理。(9)秉:掌握,把持。上皇心:上古时代人们淳朴的思想感情。上皇,即羲皇,伏羲氏,历史传说中的上古时帝王。岂屑(xiè):哪顾,不管。末代:衰乱之世,这里指诗人所处的社会。诮(qiào):责备,讥诮。(10)想属(zhǔ):联想。任公:任国公子。《庄子·外物篇》中写道:任国的一位公子做了一个大钓钩和大绳子,用五十头牛当作钓饵,到东海去钓鱼。钓了一年才钓得一条极大的鱼。他把这鱼切开做成肉干,从淛河以北到苍梧以东的人都可以吃得很饱。(11)同调:情调相同,志同道合。译文在秋晨自己的羁旅之思更加浓重了,自己怀着这种秋晨的羁旅之思来尽情地游赏眺望。看到急流的江水和崩落的江岸更感伤自己的长期在外飘荡。只见急流飞逝,日落西山,余辉照耀。荒林落叶纷纷,哀禽凄凄哀号。贬谪的游子,怎能不睹物伤悼,幸运的是,我已悟出了长存的微妙要道。既然抱定上古三皇的淳朴之心听任自然,无为治郡,怎会顾忌末代群小的讥诮。目睹严子濑的淙淙急流,联想任国公子的东海垂钓。谁说古今不同,只要都怀着一颗高沽韵心,即使时代辽远,也能共谐异曲同工之妙。(20-21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诗五首(其三)王粲【1】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方舟【2】顺广川,薄暮未安坻【3】。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注释:【1】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曾从曹操南征孙权,此诗为征战途中所作。【2】方舟:两船相并。【3】坻:指江岸。30.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舟顺广川”是说战船相并,顺江而下,军队征战气势非凡。B.“薄暮未安坻”与首句的“征遐路”呼应,强调征战路途遥远。C.“下船登高防”两句,写出了草深露重时登高望远的复杂心绪。D.“即戎有授命”两句,诗人慨叹作战自有军命法则,不可违背。3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叙事开篇,简洁地交代了征战的目的。B.诗歌融情于景,奠定了悲壮豪迈的基调。C.诗歌语言有表现力,几笔便勾画出征夫形象。D.诗歌情感真挚动人,抒情中不乏理性思考。32.诗歌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答案】30.D31.B

32.开篇表达了从军讨伐时的壮志豪情;中间情绪低落,转为征人思乡的愁悲之情;结尾抒写报国捐躯的慷慨豪迈之情。【解析】30.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作战自有军命法则,不可违背”分析错误。这两句大意是作战中随时献出生命,这种道理怎可违背。故选D。3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B项,“豪迈的基调”错误,“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这二句既写出了从军生活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因离家愈来愈远而产生的一种惆怅感。“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既是眼前的实景,又是诗人思乡之情的自然流露。不仅如此,秋风中蟋蟀的哀鸣,暮霭下孤鸟的乱窜,更增加了内心的凄凉与悲伤。诗人把暮色中的行军、夕阳下的桑梓及蟋蟀、孤鸟等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有机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典型的“悲秋图”。这样的景物描写,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浑融一体,营造了凄凉悲伤的氛围,并未体现出豪迈。故选B。32.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开篇二句“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点明从军远征的目的,一个“遐”字,一个“讨”字,写出了这次出征的浩浩荡荡、堂堂正正,显现了诗人内心的艰巨感和自豪感,从而为作品奠定了一个慷慨激昂的基调。第三到十四句,通过景物描写,创造出一个典型的艺术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悲愁的心境,使诗歌的情绪跌入低谷;诗人把暮色中的行军、夕阳下的桑梓及蟋蟀、孤鸟等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有机地编织在一起,融情于景;“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写出了出征的将士的离别伤感;为了排遣悲伤的情绪,诗人“下船登高防”,登上高高的河堤,久久地凝望着远方的故乡,以至被秋露打湿了衣裳;“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柔肠寸断,难以成眠,甚至连个说心里话的人也没有,诗人好像被孤独、寂寞的气氛所包围,跌进了痛苦的深渊,诗人情绪低落,悲怆难抑。结尾四句,情绪推向高潮,为了事业的成功,不惜抛弃个人的一切,悲伤、低沉的情绪荡然无存,在国事与家事,事业与私情的天平上,作者作了理智的抉择,抒写报国捐躯的慷慨豪迈之情。(21-22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游泰山(其六)李白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注释】①玉真:仙子名。②匏瓜:星宿名。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朝饮”“暝投”两句,表现出诗人登山时间之长,也引人想见泰山景色之雄奇。B.在泰山静美的夜色中,李白独自一人抚琴、赏月、听松,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痛苦。C.诗中“想象鸾凤舞,飘欣龙虎衣”等句与“霓为衣兮风为马”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D.此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他在泰山仙境消失后的遗憾之意。34.李白《游泰山》(其六)描写泰山景色,将实景与幻境融合,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艺术特色。35.李白的《游泰山》(其六)与姚鼐的《登泰山记》(选段)都描写了奇幻的色彩,简析两位作家笔下色彩描写的不同。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答案】33.B34.本诗实写青山碧峰、明月白露、松风止歇、星宿可摘等,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诗歌实中生虚,泰山宛若仙境的美景触发了诗人丰富的想象:仙子临峰,笙歌凤舞,仙袂飘摇。诗人置身其间,扪天摘星,抚银河水,触织女机,气氛欢快,令人忘归。诗歌在虚实结合中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美景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35.示例:(1)李诗主要借助青山碧峰、明月白露等景物色彩的静态描写,营造了月夜泰山清幽的意境。姚文则描写了日出过程中白色云雾、五彩朝霞、赤色太阳、颜色错杂的山峰等景物,通过景物色彩的动态变化,表现雪后泰山壮丽雄奇的景象。(2)李诗清丽奇幻的色彩折射出诗人游览泰山的轻松愉悦之情,姚文则以绚烂的色彩表达了作者观赏泰山日出的欣喜激动之情。【解析】3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B.“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痛苦”无中生有。从诗中“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等诗句中可看出作者登临泰山的愉悦之情。故选B。3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善于将想象与现实相结合,虚实结合,营造一种亦真亦幻的氛围,本诗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诗人在诗的开头“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此处写王母池、天门关、青山碧峰、明月白露、松风止歇等情节都是实写,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也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接着,作者运用想象,“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幻化出一幕仙子临峰,笙歌凤舞,仙袂飘摇。诗人置身其间,扪天摘星,抚银河水,触织女机的场景,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是泰山宛若仙境的美景触发了诗人丰富的想象,从中可见诗人对泰山美景的热爱,而对仙境的想象,也表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3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的能力。李白的《游泰山》(其六)与姚鼐的《登泰山记》(选段)都是对泰山景色的描写,二者不同,但各有特点,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感情。从描写方法上看,李诗中的“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等诗句可看出,李诗主要对泰山进行了静态描写,通过这些静态美景营造了月夜泰山清幽的意境。与之相对的,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等内容则是对泰山景物色彩的动态变化的描写,日出过程中白色云雾、五彩朝霞、赤色太阳、颜色错杂的山峰这些动态的景象,更加表现出雪后泰山的壮丽雄奇。而从表达的情感上看,李诗清丽奇幻,其中“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等想象的场景折射出诗人游览泰山的轻松愉悦之情,而姚文则重点描写泰山日出时的绚烂色彩变化,将一个壮丽雄奇的泰山呈现于读者面前,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观赏泰山日出的欣喜激动之情。参考译文: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登泰山记》(选段)(22-23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1]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瘞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2]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3]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4]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注释:[1]高启:元末明初诗人。此诗作于明洪武二年,高启因受朱元璋赏识,入朝编修《元史》。[2]瘗(yì):埋。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埋下黄金宝玉以镇金陵的“王气”。王:通“旺”。[3]武骑千群谁敢渡:隋军南下攻打陈国,陈后主君臣认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4]黄旗入洛:三国时吴主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象,就率众举着黄旗北去洛阳,结果中途而返。铁锁横江:吴国在长江上设置铁锁,被晋军攻破,孙皓投降。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四句写登高所见:大江奔流向东,钟山欲破浪而上,金陵山川气势雄伟。B.作者于酒酣之际登上金陵雨花台,荒烟落日的苍茫景象引发了他悠远的怀古之思。C.诗中借陈后主、孙皓倚仗长江天堑仍然身败国亡的典故,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D.“英雄”两句写鲜血似寒冷的潮水流入江河,表现了明王朝创建的历程极其艰难。37.下列诗句都写到了“草”,其中与“草生宫阙何萧萧”一句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A.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B.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杜牧《送隐者一绝》)C.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D.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38.古诗中的登高之作往往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本诗亦然。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36.D37.C

38.①对金陵形胜的赞叹:诗歌前六句作者通过描绘大江奔流、钟山如龙、江山争雄的壮阔景象,表达了对金陵形胜的赞叹。②对历史兴亡的慨叹:对陈后主、孙皓据此称王,但仍然亡国的反思;对三国、六朝频繁更迭,英雄割据战事不断的感慨。③对新(明)王朝的赞美与期盼:对圣人起事、祸乱初平、与民休息的赞美;对天下太平、江山永固的期盼。【解析】3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现了明王朝创建的历程极其艰难”错误。“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说的是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抒发的是对三国、六朝频繁更迭,英雄割据战事不断的感慨。故选D。3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例句:“草生宫阙何萧萧”强调的是此时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此处“草”强调的是残败破落的意境。A.“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说的是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此处“草”烘托了战争荒凉的气氛。B.“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意思就是没有人举荐你,没有人赏识你的才华,所以你才被迫在这山里之中隐居,“远市朝”。“草萧萧”,强调的是门庭冷落,杂草丛生。C.“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说的是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逐欢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此处“草”强调的是荒凉破败的意境。D.“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结合上句“若问闲愁都几许”是说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多少?就像那一望无垠的草地,满城翻飞的柳絮和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叠用三种凄清景色喻愁,极贴切巧妙。此处“草”突出的是绵绵不断的愁情。故选C。3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大江来从万山中,……佳气葱葱至今王”诗歌前六句作者通过描绘大江奔流、钟山如龙、江山争雄的壮阔景象,点明江山如此多娇,龙盘虎踞、形胜不减,表达了对金陵形胜的赞叹。“我怀郁塞何由开,……几度战血流寒潮”有对陈后主、孙皓据此称王,但仍然亡国的反思,又有对三国、六朝频繁更迭,英雄割据战事不断的感慨,点明自己内心的担忧,从古至今兵连祸结,江山险峻也不能阻止战争的开展,曾经的朝代繁荣也经历过荒芜。“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不用长江限南北”有对圣人起事、祸乱初平、与民休息的赞美,又有对天下太平、江山永固的期盼,点明自己有幸生在了和平年代,希望从此能四海升平,再无战乱,警示当朝,和平不易,江山易主的事情经常发生,希望能够长久地维持和平。(23-24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广陵观兵①曹丕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②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③,实始剪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④。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⑤。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⑥,悠悠多忧伤!【注释】①公元225年,魏文帝曹丕领兵东征孙权,行幸广陵(今扬州),在长江边举行了阅兵式。②戢(jí):收敛,收藏。③古公,即周文王的祖父亶父,他在岐山下修建宫室,发展耕作。④鲁襄公二年,晋国率诸侯军队讨伐郑国时,采用孟献子的建议在虎牢修筑城防,迫使郑国不战而俯首称服。⑤汉宣帝时名将赵充国,主张“罢骑兵”“合万人留屯田”,使羌人的先零部落失去盘踞地,四万余人降汉。⑥东山诗:出自《诗经》,诗歌以周公东征为背景,表达士兵久役不归之痛。3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兵”两句写阅兵环境,江水浩荡,气象雄阔,为全诗奠定了基调。B.“猛将”两句,写威猛的将士们同仇敌忾,显现出锐不可当的气势。C.“不战”两句与“量宜运权略”照应,表现出曹丕作为政治家的抱负。D.“兴农”句开始,由写古人事迹转回自身,体现了兴农与战争的矛盾。4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叙写观兵场景时既有直接描写,也有侧面烘托,颇具画面感。B.“谁云江水广”两句,设问与夸张并用,抒发急切的思归之情。C.“古公”六句,连用三个典故,含蓄表达了对治国贤臣的渴求。D.结尾两句借《东山》诗反思兴兵伐吴给将士们带来了无尽忧伤。41.汉代文学家刘桢评价曹丕“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请结合诗句,简述本诗的“壮思”有哪些内涵。【答案】39.D40.A

41.①从壮阔的阅兵环境、魏军的军容气势等,可看出诗人的自信与豪情。②写古人不战而屈人之兵、自身兴农筑室的决策等,可看出政治家的壮志与远谋。③用“六军咸悦康”与“东山诗”相比,可看出期望与周公比贤的胸怀抱负。【解析】3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体现了兴农与战争的矛盾”错误。“六军咸悦康”意思是“所以各部队能喜悦安康”,可知没有体现兴农与战争的矛盾。故选D。4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思归”错误。这是在凸显魏军甲兵坚锐,士气高昂,大江天堑不成障碍。C.“对治国贤臣贤臣的渴求”错误。“古公”六句,诗人以此六句,盛推昔贤创建之奇勋,借以披露“不战屈敌虏”的怀抱。无论是古公亶父、孟献子,还是赵充国,在诗人的眼中都是古代“戢兵”的“贤良”。D.“反思兴兵伐吴给将士们带来了无尽忧伤”错误。诗人想到当年周公东征,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士卒归乡之际所唱的《东山》歌(《诗经·豳风》),毕竟吐露了久役不返的深切忧伤。相比之下,他曹丕的东征,却出现了“六军咸悦康”的局面。诗人因此在结句放声高吟:“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表现了一种凌越周公的一代帝王气派。故选A。4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句前四句是对观兵的场景的描写,描写了汤汤水流、成山成林的戈矛、以及闪耀着日光的黑色铠甲,也通过“猛”“胆气”“纵横”等词,写出了将士们的英勇气势,这些都可以看出诗人的自信与豪情。诗句后七句中“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写出了想要通过不打仗而使敌人屈服投降,又想在淮河泗水这个地方发展农业,在徐州一带也建室筑屋,这些决策都可以看出政治家的壮志与远谋。另外,“六军咸悦康”意思是各部队都喜悦安康,“岂如东山诗”出自《诗经》,是诗经里的篇名,反应远征士兵归乡途中的思乡之情。朱熹认为是周公所作,反应周初周公带兵东征,经过三年平定了管叔、蔡叔等的叛乱,最后胜利归来的一个普通士兵的又忧又喜的心理活动。诗人大约以为,他的运略之方,正合于昔贤“不战屈敌虏”之训。故“兴农淮泗间”四句,吐语从容,踌躇自得之情,溢于辞表。想到当年周公东征,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士卒归乡之际所唱的《东山》歌(《诗经·豳风》),毕竟吐露了久役不返的深切忧伤。相比之下,他曹丕的东征,却出现了“六军咸悦康”的局面。诗人因此在结句放声高吟:“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表现了一种凌越周公的一代帝王气派。用“六军咸悦康”与“东山诗”相比,可看出期望与周公比贤的胸怀抱负。三、名篇名句默写42.(19-20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谢灵运诗中写到:“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不同时代的人也能心神相通。如三国时的诸葛亮决心“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以报答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唐朝的杜甫在《蜀相》中用“

,

”来赞美其“智”与“忠”;宋代的陆游也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来表达自己的敬仰。再如,战国的屈原在《国殇》中礼赞视死如归的英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千年后的李清照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歌来追随相和。【答案】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掌握的能力。一定要审准题,按规定默写,要求写几句就写几句。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注意: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像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实在记不准的也不能空白,尽量蒙猜答案,用有胜于无的原则应对。本题属于情景式的默写,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导记忆。不要出现错别字,也不要多写或少写,若一个字出错,功夫便是白费了。本题注意以下易错字:庶竭驽钝、攘、频烦、魂魄等等。43.(20-21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①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③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④杜甫在《登高》中描写秋叶飘落、江水奔涌的诗句是“

,

”。⑤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第七个烈士纪念日。在学校国旗下讲话中,我们可以引用屈原《国殇》中“

”,缅怀那些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的英雄们,赞颂他们身虽亡而精神不朽。【答案】望其旗靡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靡、飏、萧”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44.(21-22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