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

主题:古典名著之旅

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

课时:13课时

设计者:

背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中

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

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编写本组教材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目标

(-)通过自学,同桌互助,交流展示、书写比赛等形式能准确识记、美观

书写36个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记记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23个生字。

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体会汉字的优美,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通过朗读、默读、浏览、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抓住主要内

容、抓住重点语句和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

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通过查阅各种资

料和其他教学辅助手段,体会文章的情感。了解表达的顺序,领悟表达的方法,

进一步发展阅读、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三)通过改写剧本,表演课本剧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

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组织学生将缩写后的《景阳冈》与原文对照起来读一读,读后交流

自己的发现与感悟。师生共同总结缩写的要求和方法,然后进行缩写练习,并组

织学生写后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五)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增强对名著的热爱之情,

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内容

分享本册课程纲要1课时,采用学生默读,提问质疑,小组交流的方式。

教学主题教学内容课时

5《草船借箭》2

6《景阳冈》2

7*《猴王出世》1

中国古典名著8*《红楼春趣》1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习作4

语文园地2

复习检测4

备注:

精读课文:第一课时学习学科知识,第二课时复习巩固;略读课文:运用精读

课文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自学;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讲、写、评3课时;词语

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及课外书屋1课时;单元复习2课时;单元书面评价:

考与评2课时。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阅读提示、课后资料袋、

阅读链接、交流平台以及选读课文等进行学习,整合单元内容。

3.课外资源可利用“班班通”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还要通过阅读书报杂志、上网、收看电视、实地参观调查、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教/学活动

识字与写字

本单元要求会写36个一类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

23个二类字。学生要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写。组织开展一次书写比赛,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阅读中着力培养边默读边思考的

习惯,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课外阅读:古典名著。每周完成一份“阅读记录卡”,每两周举行一次好书

交流会,分享课外读书的收获。

习作

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国古典名著”安排的习作内容是缩写《草船借箭》或其

他文章。通过组织学生将缩写后的《景阳冈》与原文对照起来读一读,读后交流

自己的发现与感悟。师生共同总结缩写的要求和方法,然后进行缩写练习,并组

织学生写后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一一演演课本剧。活动安排

如下:教师选择某一部分内容和全班学生共同商量怎么改写剧本,怎么表演。在

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再分组选择感兴趣的名著文本,商量怎样把课本中的叙述语

言改编成人物对话,可以加上哪些表情和动作。演后评议,以鼓励为主适当指出

存在不足。重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去说去做。

评价

(―*)评价方式

单元学习成绩=过程评价成绩(30分)+结果评价成绩(70分)。

1.过程评价(30分)

过程评价(30分)=识字与写字(5分)+阅读理解(10分)+习作(10分)

+口语交际(5分)

评价内容等第描述

识字与写字根据写字姿势和平时作业的书写情况分为五个等级:5分、4分、

(5分)3分、2分、1分。

阅读理解①课内阅读(5分):根据上课听讲、思考问题、与同学交流讨

(10分)论和积极表达阅读感受的情况分为三个等级:5分、3分、1分。

②课外阅读(5分):根据阅读量、交流课外读书收获以及完成

“阅读记录卡”的情况分为三个等级:5分、3分、1分。

习作(5分)根据完成习作的质量和习作修改的情况分为三个等级:10分、8

分、6分。

2.结果评价(70分)

结果评价主要以综合纸笔测验评分为准。结果评价=默写成绩(10分)+重点

文段背诵成绩(10分)+单元考试成绩(50分)。(注:各项折合相应分数计入)

(二)评价结果处理

以上几项内容百分制计算,所有成绩最后将转化为对应等级:优(90及90

以上)、良(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成绩不合

格者根据其缺少情况在培优补差时间进行重点辅导,逐步缩小差距。

5.《草船借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2019统编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草船借箭》

课时:二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

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

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

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

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

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

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

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

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为本课重难点,从

“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为本课重难

点。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书刊影视对本课情节有一定了解,但细节上不是很透彻;学生对文

中人物有一些认识,但还不系统不深刻,需要通过文本细读来强化。课文写了诸

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

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10个二类生字,正确读写14个一类生字和“妒忌、私自、

曹操都督、推却,迟延,探听、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

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是

按什么顺序写的,理清草船借箭起因、经过、结果。

3.通过课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能够简述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草船借箭起因、经过、结果。

评价任务三:品读故事,能够找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具体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

读准10个生字

活动一

的字音,认清字形并

ppt课件出示本文10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

关注生字的关键笔

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画。

环节一

活动二

导入新课

1.ppt课件出示“妒忌、私自、曹操都督、推却,迟延,探听、

检查预习正确认读、书写

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

本课生字新词。

机妙算”等词语,学生认读。

(评价目标一)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

学生能抓住要

环节二活动一

点,概述文章的主要

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内容,整体把握文章

整体把握2.教提问:“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入-L-r思fe*。

活动一学生能够通过

1.默读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他是怎样借箭?最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

借到了箭没有?究的方式用自己的

话说出草船借箭的

2.小组交流,准确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经过结果。

活动二1.通过讨论交流,认

1.划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识到诸葛亮的神机

2.组内交流: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妙算主要表现在知

人善用、计划周密、

精通天文地理。

2.认识到诸葛亮心

胸宽广有胆有识的

个性品质。

活动三

PPt课件出示课堂练习:

环节三

①《草船借箭》写周瑜忌妒()的才干,要

探究质疑

合作交流()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

向()“借箭”,挫败了()的喑算,表现了诸葛

亮()。

②《草船借箭》故事以_______为主线,按__________的

能根据课文内容

顺序进行叙述。先写_接着写了一—;

填空(评价目标

然后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_______.二、三)

③我知道借箭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人物各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诸葛亮是—

周瑜是______________鲁肃是______________曹操是

(完成目标二、三)

附: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接受任务精通天文

借箭准备诸葛亮懂得地理

草船借箭神机妙算擅识人心

如期交箭计划周密

6.《景阳冈》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2019统编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景阳冈》

课时:二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

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

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

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教材分析

《景阳冈》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

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

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

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抓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武松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是

重点。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如何详细叙述的是

难点。

3.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再现了武松趁着酒意,执意上景阳冈,并赤手空拳打死

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的事,表现了武松的勇敢机智和无所畏惧。学生学习这篇半

白话半文言文的课文,本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故事有趣,学生心理上容易走近,

只要合理驾驭,精心设计,坚持以生为本,大胆让学生自读自悟,开展好小组相

互探讨、交流,是可以化难为易。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重点阅读描写武松在店家喝酒和打

虎经过的段落,并能口头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透过武松的语言、动作、内心活动来体会武松机智、勇敢、豪放无畏

的性格特点。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内心活动写人的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半文言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二:运用自由朗读,抓语言、动作、内心活动来体会武松机智、勇

敢、豪放无畏的性格特点。

评价任务三: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领悟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内

心活动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

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活动一认读生字词,

ppt课件出示吓唬、诡计、踉踉跄跄、胯下、霹雳、泄交流容易出错的

劲、簌簌、迸出、酥软”等词语,学生认读。读音及字形。

环节一活动二

导入新结合课文中的语境,理解下列文言词的意思:

能够结合语

课①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b.手脚都酥软

境理解词语,并能

检查预

了。准确运用。

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目标

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

勿自

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莫不是半夜三更谋我钱财?莫不是:

⑤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大虫:

⑥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理会:

⑦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岂:

(完成目标一)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

环节二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

初读课2.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部分,分别是

要点,简要概述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详章的主要内容,整

整体把

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部分,略写的是体把握文章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O

环节三活动一1.通过自读

探究释1.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品味、讨论交流,

疑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发表自己不同的

合作交2.勾画出表现老虎凶猛的句子及表现武松打虎时勇见解。在交流碰撞

流敢机智的动词,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中解决问题并通

3.“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武松。《景过人物语言动作

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7个自然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认识武松豪放、机

冈?.智、勇敢的英雄形

4.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象。

步挨下冈来,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评价目标

雄的形象呢?二)

(完成目标二)

活动一:

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

点,研读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刻画了武松怎样的

性格?并填在括号里。

①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

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店家道:“只有熟牛肉。”

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

②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

学生能在老

③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

师的引导下关注

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文章表达,领悟作

环节四④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武松前后共吃了

者的表达方法。

领悟写十八碗。()

法⑤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

积累运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用⑥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

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说时迟,那时快,武

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

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上,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

在一边。()

活动二通过讨论交

学生交流本课的写作特点流,领悟课文通过

(完成目标三)人物语言、动作、

内心活动写人的

表达方法。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喝酒

景阳冈上冈豪放倔强

打虎勇敢机智

下冈

教学反思:

7.《猴王出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2019统编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猴王出世》

课时:二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

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

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

本的表达方

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

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

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这石猴是集猴、

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首先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

猴,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其次他更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灵、顽皮。第三

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有时还透着天

真、活泼的稚气。作者巧妙地将他的动物特性与聪明勇敢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

为一体,使这个形象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敢作敢为的精神是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

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的人不多,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西游

记》,二十多年来,每逢暑假都要重播,几乎每个孩子都看过,甚至不止一遍,

对于孙悟空这个形象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理解猴王的性格特点应该不是难

事。只是我们本次学习的文章是一篇半文言文,学生读准确读通顺,弄懂每句话

的意思,可能会比较困难。我想只要采取多种方式的练习,这个难点是可以攻破

的。

学习目标

1.借助文中注音读读记记“踉踉跄跄、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

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生词,联系上下文会说“抓耳挠腮、喜不自胜、力倦神

疲、天造地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3.抓住重点语段,通过朗读说说猴王的性格特点。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反复诵读,知道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评价任务三:品读重点语段,通过朗读、交流能够认识猴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

活动一读准生字的字音,认

ppt课件出示本文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

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键笔画。

环节一活动二

导入新课1.ppt课件出示“踉踉跄跄、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

检查预习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喜不自胜、力倦神疲、天造地设、人

生字新词。

而无信,不知其可”等词语,学生认读。

(评价目标一)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

活动一

环节二学生能抓住要点,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据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文

2.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士-谷.

整体把握早大足、O

出世----探水----称王

活动■学生在自主学习后

1.学生自读思考: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能通过交流对问题有清

2.学生在各自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以前学习课文的方法,小组

晰的认识。

交流问题。

(评价目标二)

(完成目标二)

活动二:

ppt课件出示课堂练习:

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可适当写批

注、圈点,留下读书的痕迹。

①”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

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物猿为亲;夜宿石崖

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A读一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

()

B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你发现这句话有何特点?

()

环节三C高声朗读此句,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注意读出节

品读课奏和韵味。

文②“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

合作交流去!”

A读此句,你读懂了什么?()

B体会情感,再次读句,注意语调。1.学生能通过认真研读,

③“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合作交流认识猴王的性

格特点。

A找出此句中的动词:()2.朗读时要准确把握内

B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容情感,恰当处理好语

④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也省得受老天之音、语调、语气等。

气。”(评价目标三)

A出声音读此句,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

()«

B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体会出了石猴怎样的特点?

()

⑤“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再无一个宁时,

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A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加上想象说一说。

()

B再次读此句,品味语言,读出韵味,体会古代白话文语言

的概括性。()

⑥“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⑦“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遂称美猴王理解“拱伏无

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完成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出世活泼可爱

21猴王出世探水机警聪明

称王敢作敢为

教学反思:

8.《红楼春趣》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2019统编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红楼春趣》

课时:二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

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的人不多,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红楼

梦》,二十多年来,每逢暑假都要重播,几乎每个孩子都看过,甚至不止一遍,

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个形象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应

该不是难事。只是我们本次学习的文章是一篇半文言文,学生读准确读通顺,弄

懂每句话的意思,可能会比较困难。我想只要采取多种方式的练习,这个难点是

可以攻破的。

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

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

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反复诵读,知道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评价任务三:品读重点语段,通过朗读、交流能够认识猴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

教学过程评价要点

环节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1出示课件2】播放《红楼梦》插曲。师生交流,了解《红

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2.老师朗诵:(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

其中味。)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这样说。是啊,几

百年来,有多少人在探索着《红楼梦》的秘密,可是,有谁能

了解其中的滋味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其中一个片段,去了

解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板书课题:红楼

春趣)学生齐读题目。

3.谈话激趣:《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此环节的教

为流传。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学目的是创设氛

导入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围,激发学生的学

(8)的宝贝孙子。课文讲述的就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习兴趣。

分钟

的故事。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

后人所加。(板书:放风筝)

4.简介《红楼梦》。【出示课件3】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

薛四大家族背景,既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

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又通过对

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风

貌。可以说,《红楼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曹雪芹,名霭,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

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

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

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

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教师先范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通顺,难

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不懂的地方标下来和同桌交流。

1.阅读要求【出示课件6】:

(1)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简单理解难懂

子,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词语,为阅读和理

(2)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解课文打好基础。

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

来。

新课2.指名多个学生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

教学

字音。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29

)分(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钟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语

言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

【出示课件7】文中登场人物的图片及简介。

三、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一)自主阅读。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

物形象。【出示课件10】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

结。

(二)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主要叙述看到了挂在树上的风

筝,黛玉等人决定拿出风筝放晦气。

1.1出示课件11】

一语未了,……断了绳,拿下他来。”

(1)从“众人吓了一跳”你感受到什么?(从对众人的神态

变化的描写中感受到众人的注意力集中。)

(2)“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

在竹梢上了。丫鬟的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借用人物语言

引出风筝,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3)从“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的,断

了绳,拿下他来。'”一句中众丫鬟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挂

在树梢上的风筝很漂亮。)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出示课件12】

宝玉等听了,……我且拿起来。”

(1)从宝玉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宝玉认出了树梢上的风

筝是谁的。)

(2)从紫鹃的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紫鹃想把风筝据为己

有。)

(3)指导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人物语气。

3.【出示课件13】

探春道:“紫鹃也学小器了。……咱们也放晦气。”

(1)从探春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放风筝放晦气是

一种风俗。)

(2)从黛玉的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黛玉寄人篱下,多愁

善感,所以提出放风筝放晦气。)

(3)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注意读好人物对话,注意人物

对话时的语气。

第二部分(3-6自然段)主要叙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

丫头们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从放风筝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和感受到的标一标、写一

写。)

在激发朗读

2.小组交流,整理记录。兴趣的基础上,指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导学生读正确、读

(1)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众人虽然忙乱,但都很欢通顺,读出文句所

乐。【出示课件14】包含的意思,在读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一面拨起鳖子来。

中有所感受人物

(指名朗读。)

形象。

(2)感受到人们的和谐和快乐。【出示课件15】

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指

名朗读。)

(3)细致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中流露出和谐、欢乐的气氛,

也让人感受到众人盎然的兴致。【出示课件16】

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个软翅子

大凤凰好。”……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

说:“把昨儿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指名朗读。)

(4)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小丫头惋惜的心情,探春的

上解人意,宝玉的兴致高涨。【出示课件17】

小丫头子去了半天,……便叫:“放起来。”(指名朗读。)

(5)从宝玉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中,感受到众人都高兴地把风

筝放了起来,唯独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怕被人嘲笑而着急的

心情;从宝玉的语言中又让人感受到一个可爱的公子哥的形

象。【出示课件151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

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指名朗读。)

(6)从黛玉的动作描写中了解到黛玉的娇弱,从众人的语言

和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人们对黛玉的祝福。【出示课件19]

黛玉见风力紧了“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

们大家都放了罢。”(指名朗读。)

(8)【出示课件20】

……那风筝都飘飘飘飘,……一会儿就不见了。(指名朗

读。)

①“飘飘飘飘”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语

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飘飘飘飘”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

随风飘动。它的近义词有飘飘洒洒、飘飘悠悠、摇摇荡荡、摇

摇晃晃、飘飘忽忽、飘飘荡荡等。“飘飘飘飘”写出了风筝在

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其他词语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思。)

(板书:姿态:飘飘飘飘)

②“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

成了“黑星儿”?(“鸡蛋”“黑星儿”描写了越飞越高、越飞

越远的风筝的形状。因为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到的形

状很快发生了变化一一变小、变模糊。)

③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一时”“展眼”、

“再展眼”)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风筝随风飞去后很快消失。)(板书:形状:鸡蛋、黑星儿)

④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风筝被绞断了线,随风而去,越

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

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

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

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

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9)【出示课件21】

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教师范读。)

这段描写把放风筝这一场景的描写把故事推向高潮。从对

众人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放风筝给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