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深圳龙文教育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B.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D.若该免疫细胞进行体液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2.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维持内环境稳态或损伤的细胞和识别监视清除体内癌细胞分别属于免疫系统的()A.免疫自稳功能、免疫监视功能 B.防御功能、第一道防线C.防御功能、第二道防线 D.防御功能、第三道防线3.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 D.多倍体育种4.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线粒体,其基质中既产生ATP也消耗氧气B.图中b表示叶绿体,其基质中既产生氧气也消耗ATPC.图中a表示线粒体,其内膜既产生ATP也消耗[H]D.图中b表示叶绿体,其内膜既消耗[H]也产生ATP5.位于新冠病毒包膜上的S蛋白也叫刺突蛋白,它向外突起,使病毒像皇冠一样,这也是冠状病毒命名的来源。糖蛋白S可以与人体细胞膜上的ACE2结合,是病毒识别并侵入宿主细胞。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B细胞经新冠病毒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C.淋巴细胞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新冠病毒D.病毒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6.下图为人体的内环境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成分首先会进入①,再被运输到各处组织B.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C.①②③④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基本相同D.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仅由①②③构成的液体环境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分布于乙膜上的NMDA(谷氨酸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种离子通道蛋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____。图中甲膜属于神经元的____________。(2)当神经冲动传到BC末梢,甲膜内的____________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引起钠离子以____________方式进入GC,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此时GC细胞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3)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可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上述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准确性。(4)图中过程③表示甲膜对谷氨酸的回收,某药物A能够抑制过程③,会导致GC____________。(5)某同学认为:①③过程说明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间双向传递,你觉得他的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8.(10分)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1)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类群,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Ⅱ同化的能量,C表示_____。若图1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3)若图1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3.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____kJ。(4)若干年后,该池塘形成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_____演替。9.(10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请据此诗回答下列问题。(1)该诗描述的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由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较简单,所以其____________能力较差,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如果图中植物能提供2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则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____________。(3)冬季来临,寒冷会刺激狐皮肤内的____________感受器,该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在该中枢的调节下,使狐体温保持稳定。若常温下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1、b1,冬季时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2、b2,则a1、b1、a2、b2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4)该生态系统担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该生态系统做为天然牧场进行放牧,为提高产量可采用机械、化学或____________防治鼠和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该生态系统有一物种濒临灭绝,则建立自然保护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保护该物种的根本措施。10.(10分)滨藜在含盐量0.6%以上的条件下生长,是耐盐碱基因开发的理想材料。若将滨藜的耐盐碱基因转移到水稻等农作物体内,将会大大提高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回答下列问题:(1)从滨藜中获得耐盐碱基因需要用_____________酶处理,然后与含四环素抗性基因的Ti质粒连接构建___________,并导入农杆菌。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农杆菌感染时,应优先选用水稻_________(填“受伤的”或“完好的”)叶片与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共同培养,选用这种叶片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导入耐盐碱基因的植株细胞经过_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然后__________形成胚状体,继续发育形成转基因水稻幼苗。(4)将生长至4叶期的转基因幼苗转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含盐量0.6%以上)中培养,进行耐盐实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照。培养30天后观察两者的存活率差异。若_________,则说明转基因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11.(15分)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农业生产上经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改善生产效益。回答下列问题:(1)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农民将植物种子经过浸泡后进行播种,浸泡可以降低种子中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含量从而解除休眠,此时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促进了种子萌发。春季也是植树造林的季节,移栽树苗时,为了保证成活率,一方面可以用生根粉(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进行处理,若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较小,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2)NAA是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3)最终人们发现,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__、激素调节和_____________共同完成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A、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维持的,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A正确。B、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B错误。C、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C错误。D、效应T细胞进行细胞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D错误。故选A2、A【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2)免疫自稳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3)免疫监视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免疫系统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识别清除体内癌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BCD错误,A正确。故选A。3、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需将合成该动物蛋白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导入到植物体中并且正常表达。基因工程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从一种生物中提取目的基因,并进行改造和修饰,导入到另一种生物体中,定向的改造生物的性状。【详解】A、单倍体育种一般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经人工诱导多倍体使染色体恢复正常水平,可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植物体,A错误;B、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具有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错误;C、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以跨物种定向的对生物性状进行改造,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将动物蛋白基因导入到植物体内,导入成功并且能够表达成功即可实现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C正确;D、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一般适用于植物,D错误,故选C。4、C【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脊上有基粒;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基粒和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详解】A、图中a表示线粒体,其基质中既产生ATP不消耗氧气,A错误;B、图中b表示叶绿体,其基质中完成光合作用暗反应,消耗ATP但不产生氧气,B错误;C、图中a表示线粒体,其内膜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既产生ATP也消耗[H],C正确;D、图中b表示叶绿体,其类囊体薄膜上完成光反应,既产生[H]也产生ATP,D错误。故选C。5、D【解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机体清除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既包括体液免疫又包括细胞免疫。【详解】A、淋巴细胞是一般是由T细胞分泌的,且淋巴因子不能与病毒直接结合,A错误;B、浆细胞不能与抗原结合,浆细胞可产生抗体,抗体可与抗原结合,B错误;C、淋巴细胞不能直接杀死入侵的新冠病毒,效应T细胞可与新冠病毒侵染的靶细胞密切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到内环境中的抗原可与抗体结合,C错误;D、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D正确。故选D。6、B【解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血浆,②为淋巴,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详解】A、新冠疫苗通过肌肉注射,首先会进入③组织液,再被运输到各处组织,A错误;B、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淋巴,B正确;C、④表示细胞内液,占体液2/3,①②③表示细胞外液,占体液1/3,成分也存在差异,①②③的各种组成成分的含量不相同,尤其是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C错误;D、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主要由①血浆、②淋巴和③组织液构成,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电信号(2).细胞膜(突触前膜)(3).突触小泡(4).NMDA(谷氨酸受体)(5).协助扩散(6).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7).减少(8).持续兴奋(9).不合理,①是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过程,而③是神经递质被重新吸收利用,不是传递兴奋的过程,因此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解析】分析题图: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某种神经递质,将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图中①是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②是钠离子内流过程,③是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重新吸收利用。【详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在神经无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甲膜是突触结构的突触前膜,也是细胞膜。(2)神经冲动传到BC末梢时,突触小泡会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神经递质谷氨酸与乙膜上的NMDA(谷氨酸受体)特异性结合,使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GC,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同时使GC细胞膜电位翻转,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某种神经递质。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实现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保证神经调节的准确性。(4)过程③是甲膜对谷氨酸的回收,若药物A能够抑制过程③,则会导致突触间隙中谷氨酸持续存在,进而导致GC持续兴奋。(5)①是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过程,而③是神经递质被重新吸收利用,不是传递兴奋的过程,因此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故“①③过程说明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间双向传递”的观点不合理。【点睛】掌握并理解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能准确分析和理解题图,能从题干及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8、(1).分解者(2).营养级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b/y×100%(4).(5).次生【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中,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光能,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散失的能量热能;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营养级越高,可利用能量少。
图2中,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第Ⅱ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第Ⅱ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第Ⅱ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的有机物中。
图3中,食物链两条:甲→丙、甲→乙→丙,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能量,至少能量按照20%计算。【详解】(1)图1中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还缺少分解者。(2)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以细胞呼吸散失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即营养级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营养级传递效率是同化量之比,即b/y×100%。(3)图3中,食物链两条:甲→丙、甲→乙→丙,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能量,最少消耗按照最大的传递效率20%计算,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假设甲的能量是M,即1/5MX+4/5M(1-X)×20%=A,计算可得M=25A/(1+4X)。(4)如果池塘形成一片草地因为原有池塘中有繁殖体,这样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9、(1).营养结构(2).自我调节(3).0.2kJ(4).冷觉(5).体温调节中枢(6).a1=b1<a2=b2(7).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8).生物(9).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10).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某一营养级并不是固定不变,某一生物可能占多个营养级。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详解】(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抵抗力稳定性越弱。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抵抗力稳定性较差。(2)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应用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10%)和最长的食物链,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最长,故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200×10%×10%×10%=0.2kJ。(3)冬季来临,寒冷会刺激狐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该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该中枢的调节下,使狐体温保持稳定。若常温下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1、b1,冬季时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2、b2,由于体温都正常保持恒定,所以有a1=b1、a2=b2,又由于冬季散热较多,则a1、b1、a2、b2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1=b1<a2=b2。(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5)若该生态系统做为天然牧场进行放牧,为提高产量可采用机械、化学或生物防治的方法减少鼠和野兔的数量,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6)若该生态系统有一物种濒临灭绝,则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这是保护该物种的根本措施。【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0、①.限制性核酸内切(或限制)②.重组质粒(或重组DNA分子)③.筛选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④.受伤的⑤.叶片伤口处的细胞释放出大量酚类物质,可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⑥.脱分化⑦.再分化⑧.转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解析】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一是获取目的基因;二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核心);三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导入植物细胞一般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道法等);四是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一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药品的疾病模型构建与药物筛选考核试卷
- 重症肺炎合并ARDS个案护理 2
- 5-14顺序脉冲信号发生器
- 2-2复合逻辑运算
- AIGC应用基础课件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精美课件
-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药理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芜湖市新芜区2024-2025学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精练含解析
- 兰州文理学院《医学概论实验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和田地区2025年下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中美关税大战“对等关税”政策解读课件
-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件 人教2024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 矿石百科知识儿童版
- 中国电影史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华东师范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写作实例
- 教学设计-1.6 函数的连续性
- 微训练 一文多考 备考高效之小说《理水》 - 鲁迅(教师版)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四 同步练习(含答案)
- 四佰本帖子内容-中医美容
- 全新标前协议书范本下载
-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