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D.植物的向光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化而来的,其分子式为C10H9NO2,在单侧光的刺激下,生长素会发生向背光一侧的横向运输,这一运输过程会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一种由色氨酸缩合形成的二肽分子B.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都属于主动运输C.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的生长一定起到抑制作用D.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因而对该侧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3.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并在适宜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甲组乙组丙组对照处理切除甲状腺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灌胃甲状腺激素,1次/天饲养条件相同且适宜,正常饲料喂养,共14天A.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小鼠进行实验属于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B.甲组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均高于乙组C.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D.实验结束时,测定小鼠的耗氧量大小关系为:丙组>乙组>甲组4.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C.受日照长度影响,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会全部死亡D.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人处于第二营养级B.该生态系统的所有食物链中,“水稻→人”构成的食物链使水稻中的能量更多流向了人C.牛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牛粪便中的能量,都属于牛同化的能量D.如果一个人吃了一只鸭子,那么储存在鸭子有机物中的能量有10%-20%流向了人6.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I(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Ⅱ(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度刺激后,电表I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电位变化可表示Q点兴奋产生过程B.适当刺激S点右侧时,Q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C.电表I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D.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7.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第一阶段的场所相同B.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C.有氧呼吸只有第一、二阶段产生[H]D.有氧呼吸所产生的H2O,其O全部来自氧气8.(10分)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更加准确、持续时间短C.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中某些效应器是内分泌腺D.甲状腺激素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二、非选择题9.(10分)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该病毒。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它产生的物质甲是__________(填名称)。(2)图中细胞①、细胞②和细胞⑤均由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当新冠病毒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③可来自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细胞名称)。(3)新冠肺炎康复者半年内一般不会再次感染发病,这与其体内含有的相应抗体和_________细胞等密切相关;当新冠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比初次更___________。(填“快”或“慢”)10.(14分)下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甲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2)通过丁种方式可以获得脱毒苗,培养过程中c常常取用茎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乙方式通常用射线处理植物的愈伤组织能获得较好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丙方式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细胞,最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在通过丙方式获得转基因植株的过程中,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5)甲、丙两种育种方式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广西桂林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和漓江源头水源涵养林。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猫儿山南方红豆杉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法,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2)自然保护区内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降低,形成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地带,海拔400-1200米分布着常绿阔叶林,海拔1200-1800米分布着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2000米以上为山顶灌丛,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填“垂直”或“水平”)结构。(3)猫儿山山脚的植被以人工林——毛竹为主,在人工竹林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毛竹→竹鼠→蛇”,如图表示竹鼠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竹鼠和蛇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由竹鼠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4)竹农在种植毛竹时会铲除林中杂草藤蔓,预防竹蝗、竹螟、竹斑蛾等病虫害,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2.研究表明,下丘脑视前区(POA)和背内侧(DMD)两个区域直接参与体温调节。POA兴奋时促进散热,DMD兴奋时促进产热,而且POA对DMD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过程如图所示。(1)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①感受刺激后,神经细胞膜上产生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_当神经冲动传导到③时,引起该处结构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兴奋在③上的传递是___________(单向/双向),原因是___________。(2)当兴奋传至肾上腺,后者分泌肾上腺素并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的相应受体,促进的物质分解代谢过程加快的过程是图中___________(④⑤⑥⑦⑧多选),使产热增加。(3)气温升高,POA神经元兴奋经相关神经调节散热,发生在皮肤上的主要反应是___________等(至少2点)。(4)进一步研究发现,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与环境温度无关),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并作用于其它部位的物质,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的一种,它与酶、动物激素一样都属于微量高效物质,主要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作用特点。【详解】A、植物体内没有内分泌腺,生长素是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A错误;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为什么向光生长的研究,B正确;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运输到侧芽,C错误;D、植物的向光生长只能说明生长素可以促进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故选B。2、B【解析】由于单侧光照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造成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生长素由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尖端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导致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详解】A、二肽是由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至少含有2个N元素,生长素分子式为C10H9NO2,因此生长素不是二肽分子,A错误;B、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断的运输,生长素会发生向背光一侧的横向运输,这一运输过程会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都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C、根、芽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最敏感,茎最不敏感,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的生长不一定起到抑制作用,C错误;D、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胚芽鞘对生长素反应并不敏感,对该侧的生长仍然是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B。3、C【解析】根据题意,实验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故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或有无注射或服用甲状腺激素,因变量为小鼠的代谢水平即耗氧量。【详解】A、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小鼠进行实验,A正确;B、由于甲组切除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根据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可知,甲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均高于乙组,B正确;C、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C错误;D、甲组切除甲状腺,不能产生甲状腺激素,乙组不切除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丙组增加外源甲状腺激素,推测实验结束时,测定小鼠的耗氧量大小关系为:丙组>乙组>甲组,D正确。故选C。4、D【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外部因素如温度、水分等,内部因素如疾病、繁殖能力等,都对种群数量变化有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详解】A、林下光照较弱,生存着许多适应弱光环境是阴生植物,不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A错误;BD、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但环境条件改变会使K值上升或下降,B错误,D正确;C、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会全部死亡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C错误。故选D。5、B【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鸭子→人,水稻→人,水稻→牛→人,人处于第二或第三营养级,A错误;B、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短,能量损失越少,因此“水稻→人”构成的食物链使水稻中的能量更多流向了人,B正确;C、同化量=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量+呼吸消耗量,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牛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属于牛的同化量,牛粪便中的能量来自水稻的同化量,C错误;D、生态系统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而不是指个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B。6、A【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Q点的膜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当刺激从P点传到Q点时,Q点产生动作电位,①→②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B、S点到R点处中间构成突触结构,且S侧位于上一个神经元,R侧位于下一个神经元,S点右侧兴奋可以传递到R点进而传导Q点,故Q处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错误;C、③处是静息电位状态,Q处存在K+外流,C错误;D、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故选A。7、B【解析】(1)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详解】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A正确;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澄清石灰水是鉴定二氧化碳的,因此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B错误;C、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C正确;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与[H]反应生成水,因此水中的O全部来自于氧气,D正确。故选B。8、B【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但作用时间比较长。【详解】A.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B.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更加准确、持续时间短,B错误;C.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中某些效应器是内分泌腺,C正确;D.甲状腺激素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会患呆小症,D正确。二、非选择题9、①.T细胞②.淋巴因子③.造血干④.记忆细胞、B细胞⑤.记忆⑥.快【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细胞①是T细胞,细胞②是B细胞,细胞③是浆细胞,细胞④是效应T细胞,细胞⑤是吞噬细胞。【详解】(1)图中细胞①是T细胞,T细胞会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则物质甲是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2)细胞①为T细胞、细胞②为B细胞,细胞⑤为吞噬细胞,这三种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当新冠病毒再次进入机体时,会发生二次免疫,细胞③(浆细胞)可由B细胞(即细胞②)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3)新冠肺炎康复者半年内一般不会再次感染发病,这与其体内含有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等密切相关,当新冠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会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和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能快速产生抗体,因此,在二次免疫中产生抗体的速度比初次更快。【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的能力。10、①.植物体细胞杂交②.茎尖不带病毒③.愈伤组织细胞处于不断地分裂状态,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影响而产生突变④.农杆菌转化法。⑤.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⑥.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解析】分析题图:图示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其中甲和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表示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育种,乙表示诱变育种,丙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育种。【详解】(1)甲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所以甲育种方式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2)图中丁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与再分化,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由于茎尖等分生组织所含病毒极少,甚至不含病毒,因此采用该部位的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脱毒苗。(3)愈伤组织细胞处于不断地分裂状态,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因此乙方式通常用射线处理植物的愈伤组织能获得较好效果。(4)丙方式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细胞,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在通过丙基因工程方式获得转基因植株的过程中,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5)甲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丙表示基因工程育种,这两种育种方式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是能克服不同物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点睛】本题考查育种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诱变育种的过程和方法,理解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和意义,把握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原理及其应用,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及应用和意义。11、(1)①.样方法②.随机取样(2)水平(3)①.E/A×100%②.DF(4)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解析】图中A代表竹鼠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F分别表示竹鼠、蛇粪便中的能量,D表示竹鼠的遗体中的能量,E表示蛇的同化量。【小问1详解】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估测,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并取各样方的平均值计算种群密度。【小问2详解】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降低,形成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地带,这是地形起伏导致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小问3详解】竹鼠和蛇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二者同化量的比值,可用E/A×100%表示;由竹鼠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竹鼠的遗体和蛇的粪便,可用D、F表示。【小问4详解】铲除林中杂草藤蔓,预防竹蝗、竹螟、竹斑蛾等病虫害,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目的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摄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