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一沉降监测作业指导
书
1讲明
成绵乐客运专线各种结构物(路基、桥涵)工后沉降操纵精度、系统
的监测以及系统的评判,是成绵乐客运专线无硅轨道施工成败的关键。
客运专线无硅轨道路基作为变形操纵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综合考
虑路基填高的差异,地基土成因类型、地层结构的复杂性,地基沉降估算
的复杂性和精度操纵的难度,工后沉降操纵标准以及有效操纵工后沉降的
艰巨性等,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对全段路基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系统设计。
在路堑基床和路堤基底、填筑层中、路基面布置监测点构筑纵横向立体监
测网络,并在施工期间进行系统的沉降监测与系统的分析评估,以保证工
后沉降量满足无硅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专门要求。
为了保证路基施工按照公司要求对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实施,在
无硅轨道施工前提供合格的监测数据便于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进行正确的评
估,在进行变形观测系统实施时,要保证各种元器件按照要求进行埋设并
保证功能正常,采集正确的能反应实际情形的沉降数据,因此制定本作业
指导书。
1.1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无祚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
8号);
(2)《客运专线铁路无祚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方法》(铁建设[2007]183号);
(6)《客运专线无昨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7)《客运专线无昨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
(8)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文件;
(9)铁道部有关规定。
1.2观测项目
1.2.1路基工程
1)基底沉降变形观测;
2)路堤本体沉降变形观测;
3)软土地基水平位移观测;
4)路基面沉降观测;
5)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观测;
6)路堑高边坡地表位移观测;
7)路堑高边坡深部位移观测;
8)过渡段沉降差、岩溶塌陷沉降差观测
1.2.2桥梁工程
桥梁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2观测作业流程
3观测断面设置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设置,选择相应的断面形
式,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样为30〜50m,应按照观测断面处的地
势、地质特点及填筑材料选配并埋设相应的观测元件,具体按设计要求布
置,过渡段和地势、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地段适当加密。
4沉降变形测量
4.0.1成绵乐城际客专CMLZQ-2标第一项目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
测工作以桥梁、路基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
按照路基(含过渡段)、桥涵工点设计图纸而确定。
4.0.2沉降与变形观测的高程系统应采纳1985国家高程基准。
4.0.3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畴一样不
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U和水准基点。
4.0.4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
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4.0.5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全球卫
星定位系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有关规定。
4.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1.1按照成绵乐变形监测实施细则要求,沉降变形测量按沉降观测三
等精度标准执行,关于技术专门复杂工点,可按照需要按沉降观测二等的
规定执行。
表4.1.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
误差(mm)程中误差(mm)差(mm)
二等±0.5±0.3±3.0
三等±1.0±0.5±6.0
4.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4.2.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样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相当于国家
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按照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
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操纵的方法
布设。
关于技术专门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
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
施测或进行专门测量设计。
垂直位移监测网要紧技术要求按表4.2.2执行
表422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相邻基准往返较差、
每站高差
点高差中附合或环线检测已测高
等级、口生中误差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沃差闭合差差较差(mm)
(mm)
(mm)(mm)
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
线铁路无昨轨道测量技术
二等0.50.130.3Vrt0.5Vn
暂行规定》一等水准测量的
技术要求施测。
DS05或DS1型仪器,按《客
三等1.00.30.6Vn0.8Vn运专线铁路无碎轨道测量
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
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4.2.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
一样按独立建网考虑,按照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
并与施工平面操纵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
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操纵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4.2.4水平位移监测网要紧技术要求
本标段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关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专门技
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按照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4.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4.3.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
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固地区,基准点使用管段内
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
测量的有关要求执行。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4.3.1的规定。
表424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相邻基准点的
测角中误最弱边相对中
等级点位中误差平均边长(m)作业要求
差(")误差
(mm)
按国家一等平面操纵
<300±0.7<1/250000
测量要求观测
一等±1.5
按国家二等平面操纵
<150±1.0<1/120000
测量要求观测
按国家二等平面操纵
<300±1.0<1/120000
测量要求观测
二等±3.0
按国家三等平面操纵
<150±1.8<1/70000
测量要求观测
按国家三等平面操纵
<350±1.8<1/70000
测量要求观测
三等±6.0
按国家四等平面操纵
<200±2.5<1/40000
测量要求观测
按国家四等平面操纵
四等±12.0<400±2.5<1/40000
测量要求观测
工作基,即要雌些年埋肉在稳固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固不变,测定
奕彩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转送点。工作基点除使用一般水准点外,
爵要康润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
\wSL
满足工点垂直俾移蹶器总加酢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
左右时,可差/承f■O■>
线吓工程垂声位移监测需要。
沉降变形点:班-173__
7当理设在幅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当设置
在能反映沉降变除变形的特点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
5O
还要求形式迷现PJ结构合理,且率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
形点按路蓦、,就罐碓结点
要求进行。
O*
400
注:1—盖;2—砖;3一素土;4—贫混凝土;5—冻土线
图4.3.1基准点标石埋设图
4.3.2测量点的检测。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
人为破坏等缘故,不可幸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基
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固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
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尽
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测。
4.3.3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当设置许多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
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阻碍范畴以外便于长期储存的稳固位置。
4.3.4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固的位置。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
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觉工作基点变形超出
两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经核实后
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
4.4测量工作差不多要求
4.4.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固性检验,并以稳固或相对稳固的点作为
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44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
验记录。
4.4.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
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
初始值。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和观测的仪
器设备。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升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
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
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
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
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
量路线和方法”,以提升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观测时要幸免阳光直射,且在差不多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成像清晰、稳固时再读数。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运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4.4.4针对低矮桥墩、异型桥墩,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形,采纳
倒尺的方法进行。
4.4.5沉降观测均采纳满足相应测量精度等级的电子水准仪。
4.4.6测段观测完成后数据,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4.4.7当发觉沉降监测数据显现专门时必须第一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
作基点的稳固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448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对架梁、运梁车
通过施工荷载的记录,天气情形,地下水阻碍情形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
形特性的分析和专门数据的分析。
4.5测量工作的具体要求
4.5.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
必须采纳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纳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
通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4.5.2水准仪必须使用DS05级及其以上精度级别的数字仪器,仪器及
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
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
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操纵,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
4.5.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
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
B/T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W50m,前后
视距差W1.5m,前后视距累积差W6.0m,视线高度N0.5m,测站限差:
两次读数差WO.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W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W1.0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
4.5.4观测时,一样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关于有变换奇偶站功
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往测:奇数站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偶数站为前一后一后一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一后一后一前
偶数站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4.5.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幸免阳光直射;
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4.5.6观测前30分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
于一致;关于电子水准仪,进行许多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
的。测量中幸免望远镜直截了当对着太阳;幸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
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挡阳光,关于电子水准仪,
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4.5.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
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
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
个位置,一样为接近一条直线。
4.5.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固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
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幸免尺垫下沉。同时观
测过程中幸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
造成的震动消逝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
准尺垂直。
4.5.9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显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
工作基点的稳固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4.5.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运算,
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4.5.11成果数据按统一格式录入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4.5.12元件爱护要求
(1)各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爱护工作,
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元件埋设时应按照现场情形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
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3)凡沉降板邻近一米范畴内土方应采纳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
不得采纳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
损坏。
(4)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应制定稳妥的爱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
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
或爱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5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5.1.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应按照不同的结构部位、壤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形来设
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按照施工过程中把握的地势、地质变化情形
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5.1.2观测断面一样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样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平均
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平均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
(2)对地势、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样间距不大于2
5m,在变化点邻近应当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许多于
2个观测断面。
(4)对地势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许
多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5.1.3观测点一样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
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一样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
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
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3)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样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
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
邂1触沉降观测极沉整豳衽
/.卜—―r
।----8.0---n2.0…:.一w2.0-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W詈7立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
阳潮!(内置制试元件接头)
位移边桩
位多边桩J—~~~~二一
:—n—
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丽断面上。
图5.1.3松软土地段观测断面布置图
(4)沉降板设置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一样按以下原则设置:
对路堤填高小于3m且压缩层厚度小于5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200
对压缩层厚度大于20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50m;
其余情形按照具体情形,设置断面间距为50〜100m;
地面横坡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1:5时,横断面布置两处沉降板,一处
位于路基中心,另外一处按照具体地势地质情形布置。
(5)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
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
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
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
式沉降观测桩。
(6)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2m的路基
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___________________
(7)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土层地段、软土地段的
哈会几上次测晶口和二久小册给次次测不思因
桥路过渡段及不同地层结构邻近设置。采纳机动钻孔(中108mm)引孔埋
设PVC管(①49mm)和沉降磁环,利用电磁式深层沉降仪进行观测。分
层设厚度大于3m时,,梦纳增设一组,地层界面和加固底面设置磁环。
具体上置断面和布置位置赢,文件要求执号。\//
(8)路堤基底设置剖面沉推管、单点沉降仪或沉降磁环进行全断面沉
降观测时,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
■
5.1.4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5.1.4所示:
沉修板观测点
图5.1.4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中20钢筋锚固砂浆
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
基万直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
置若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
桩』
图5.2.1路塞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
5.2.2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样情形如下:由底板、
pvc塑料套管.
金属测杆(620镀锌铁管)及爱护套管(649PVC管)组成。钢筋混凝
土底板限时为50cmX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30cm,厚0.8cmo
图522路基沉降板埋设布置图
(1)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
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爱护套管,爱护套
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固
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3)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
基填筑施工逐步接高沉降板测杆和爱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
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爱护
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
(4)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幸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
5.2.3位移边桩:采纳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纳15cmXl5cm
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中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
十字线。
(1)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LO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
Ocmo
(2)埋置方法采纳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
确保其如'4•田里菇田土占4•田其匕史4山4;lililS-4-h将■痣宜及距基桩的距离
作为钢轨顶面
y
的竖
是招
次该
图522路基剖面沉降管埋设布置图
(1)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
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
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
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
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
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爱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并于一
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采纳C15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纳0.5mXO.
5mXl.Omo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固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固读数作为
初始读数。
(2)采纳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第一用
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
量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区间每2.0m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
距可为3.0m。
5.2.5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型位移传感器,由
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浪管等组成。
采纳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
①108或①127,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固层(最好为基岩),并与
沉降仪总长一致。孔口应平坦密实。安装前先在孔底灌浆,以便固定底端
锚板,安装时锚杆朝下,法兰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绳爱护以防止元件
自行掉落,采纳合适方法将底端锚板压至设计深度。每个测试断面埋设完
成后,位移计引出导线用钢丝波浪管进行爱护,并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
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一样埋设完成后3〜5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零点。
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坦密实;
观测路差不多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
5.3观测技术要求
5.3.1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
面施工完成开始观测。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许多于6个月
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时,应延长观测时刻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操纵沉降的措施。
5.3.2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在填筑施工时要与
设备的埋设做好和谐,做到互不干扰、阻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
工作按规范要求进行,不能阻碍路基填筑质量。
5.3.3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
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
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z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
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固后再复原填土,必要时采纳卸载措施。
5.3.4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
取位至0.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4mm/30m;位移观测测距
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
5.3.5观测频次要求: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表5.3.5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观测阶段观测频次
一样1次/天
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1次/每填筑3层
填筑或堆载
沉降量突变2—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刻较长1次/3天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
1个月以后1次/2周
第1个月1次/2周
无硅轨道铺设后第2〜3个月1次/月
3个月以后1次/3月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刻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
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显现沉降突变、
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路基施工各节点时
刻(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
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刻)应具
有沉降观测数据。观测应连续到工程验收后交由运营治理部门连续观测。
6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6.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6.1.1本标段的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6.1.2承台观测标:
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
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
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6.1.3墩身观测标:
(1)观测点数量每墩许多于2处,位于墩身两侧;
(2)桥墩标一样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m左右。当墩身较矮立
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专门情形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爱护的原则,确定相
应的位置。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下图:
图6.1.3承台与墩身观测标设置
基础平面
6.1.4桥台观测标:
原则上按《细则》应当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许多于
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6.1.5梁体观测标:
(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固、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
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
梁部测怠横向布置示意图
前夫尧梁逐孔设置观测
标。।1fl证支架预设拱度的
精力
连埃梁梁部测点纵向布置示意图
上专
边燎中僚
-----1----------1-----
点3立面
-r1/4迪惇长
边他
线鹤电曼2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2,_°
o000。0Q
(3)钢结构桥梁梁部不存在徐变,为了观测变形,每孔设置6个观测
标,分别在支点及跨中设置。
(4)对大跨度桥梁等专门结构由设计单位单独制定变形观测方案,各
项目部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观测。
6.1.6涵洞观测标:
林/■;-'■}'?;赤*炉1产:口I占,上右铅■乃"4冶区"痂",||二H,
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原则上应当设在涵洞两侧的边墙
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涵洞
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
d;Jq।
个测点不仓于帽石两侧位置;
6.1.7桥梁梁部水准*线观测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
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6.1.7所示,其中测点1,
:<-----\W
2,3,4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
图6.1.7桥梁梁部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6.1.8桥梁墩哈水准路线观测按二号水准测最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
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或飙示意图如图6.1.8所示:
图6.1.8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6.2观测元件均埋设技术要求3
6.2.1承台观测标
Z画十字线,埋置深度
L完成埋设后测量桩
oo寸
商$2.4^承台观测标设S.1r-H
6.2.2褊观毓乐:\带螺纹的套筒彳螺栓
采纳61糯益煤8钢螺栓。见下图画示若
7{瓒切|圜
图6.2.2墩身观测标设置
6.2.3桥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设置可参考图6.2.1设置。
624无祚轨道铺设时梁体测点的转移技术要求待成绵乐公司补充规定
下发后在行要求。
6.3观测技术要求
6.3.1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
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
用。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蠡詈觞如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632漏用观测设备的埋设赢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拉进行桥梁施工时
现酒期限I观溯周期
与设备的:超毅撒好和谐,做到互不干扰、阻碍。•现领虫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
测石畿豫遴翁4不微赢翼哪…'回蚪临时猴姆济|
6.弟粱颤测藕篥+:吞~荷殿化:£:或成1
砥溜善和梅糠体黑变瞬鹉蹩网精度为土4mmlJ数取位至
f)01mm„/豪盗市二~|有赞」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一
,输机反梁,通号合程前后各1次
6.3.4/观测濒次要求:>6个月■一岩碗塞的麻,一疑不宜少于2个月
布道他设前
(1海伽基础沉降观测一样按照正表里要求的时刻间隔进行。
]基[0~3个月1次/月
表6通骐察麻台基础游降现测频次表弓工后沉鞋期期
1:卜—24个川1次/6个月,
注:1、观测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
日照情形。
2、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第一次通过和第二次通过
前后均需要观测,其后每1次〃天,连续2次;其后每1次/3天,连续3
次,以后1次/I周。
(2)梁体徐变观测据下表中要求的时刻间隔进行。
表6.3.4-2梁体徐变观测频次表
梁体测量间隔表
观测时期观测周期
预应力终张拉张拉前、后各1次
张拉完成后第1天
张拉完成后第3天
预应力张拉完成〜无昨轨道铺设前
张拉完成后第5天
桥梁露*鼠震安装
观测期限1次/周,姨糠装前、后必须各有以-
虢露即转瀛限期间/说置现测点
1次/周
・'宅点子什松人加油|注占妆不»他♦
T&—上任州载父11班后手'队%'斗7/可.恻
靡推辅百锚海空虎A全程国骏跳歌邂及用一刎里同期
架桥机(运梁车随过全程第4〜24僦,每3个月为ft量调■通过前后的观测
1次/月
琉痂a耀急懒洞沉降舞”更打1次/孙月工后沆降长期观测
|月113~24个月1次/6个月
注:1、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每1次/I天,连续2次;
其后每1次/3天,连续3次,以后1次/I周。
6.3.5梁体徐变量运算:关于梁体的徐变变形观测,每孔梁支点之间的
梁体徐变变形应以两支点的连线为基准线进行观测运算,由于下部结构沉
降变形的阻碍,该基准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梁体观测点至该基准线的垂
直距离利用几何方法运算取得,垂直距离差值确实是梁体徐变变形量。
7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7.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7.1.1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
评估,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7.1.2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5〜10m、20〜30m处分别设置观测
断面。每个横向缙羯瞬鳏侧各设置一储麟眦韩曹,沿涵洞轴线设路薨蹒层
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二
阿鬻艇屋蓄的畸观测点设置参照路道层底层
7.扬温豳构物瞬维埋设一根剖面沉降管,具体要求详见娜麦律。
图7.1.4-1纵断面示意图
图7.1.4-2平面示意图
7.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7.2.1沉降观测点与剖面沉降管埋设参考路堤设置。
7.3观测技术要求
7.3.1沉降精度与频次等技术要求同路基要求。
8路基工程观测作业
8.1沉降板观测
8.1.1设备及人员配备
设备/元件配备表
设备/元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
沉降板按设计制作按照设计数量配备路基基底沉降变形观测
水准仪DS05或DS1按照需要量配备沉降观测
因瓦尺每台水准仪配备1套沉降观测
人员配备
工种数量用途
测量人员3现场测量、数据采集、测点爱护
辅助人员按照需要配备沉降板埋设、水准基点埋设
8.1.2沉降板制作
按5.2.1节中尺寸要求制作。
8.1.3埋设要求
(1)沉降板一样埋设在路堤中心原地面处。地基处理施工完毕后,整
平基底,铺设第一层填料,压实后在预埋位置挖除填料至原地面,放置带
第一节测杆、护套的沉降板,并使测杆高出填土面50cm。埋设时要注意底
板放置水平,能够先用中、粗砂垫层找平,用钢尺和锤球检查垂直度,采
纳原位士将基坑回填密实。
(2)埋设完毕后,填写沉降板埋设考证表,记录好测点埋设时刻、位
置、初始高程等数据。
(3)随着填土增高,将测杆和套管相应接高,保证测杆和套管高于填
土面,以防止填料落入阻碍测杆自由沉落。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应不小于5
0cmo
(4)施工过程中要爱护好测杆,防止车辆碾撞,其周围的填料采纳人
工夯实。
8.1.4数据采集
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沿线路纵向布置水准测量高程操纵网,定
期(或对测量数存在疑咨询时)对观测基桩进行复核,记录测量数据。
8.1.5观测频率
填土高度小于2m时,每两天观测一次,超过2m高度后,每天观测一
次,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8.2路基面沉降观测桩观测
8.2.1设备及人员配备
设备/元件配备表
设备/元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
路基面沉降观测桩按设计图制作按照设计数量配备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
剖面沉降管按设计图制作按照设计数量配备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
位移观测桩按设计图制作按照设计数量配备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
水准仪彳来卡DNA035沉降变形观测
全站仪徒卡TCA1201+1位移观测
综合沉降仪JMZX-70001剖面沉降观测
因瓦尺3m每台水准仪配备1套沉降变形观测
因瓦尺2m配置两把低矮结构物观测
人员配备
工种数量i用__途
测量人员15现场测量、数据采集、测点爱护
辅助人员按照需要配备路基面沉降观测桩埋设、水准基点埋设
8.2.2路基面沉降观测桩制作
按522节中尺寸要求制作。
8.2.3埋设要求
(1)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毕后,测量放样,定出路基面沉降观测桩埋
设断面及测点位置。
(2)将路基面沉降观测桩打入路基中,桩身平原地面。
(3)埋设完毕后,填写路基面沉降观测桩埋设考证表,记录好测点埋
设时刻、位置、初始高程等数据。
8.2.4数据采集
沿线路纵向布置水准测量高程操纵网,用DS05或DS1水准仪配合因
瓦尺进行测量,参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形成一条闭合水准环线,
再由水准环线中的固定点测定各观测点的高程,进行日常观测,记录整理
测量数据。
8.2.5观测频率
路堤通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
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
测到预压期末。预压期后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移交,当沉降速率变化大
时,增加观测频率。
8.3软土地基水平位移观测边桩(以下称边桩)观测
8.3.1设备及人员配备
设备/元件配备表
设备/元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
位移观测边桩按设计图制作按照设计数量配备软土地基水平位移、沉降观测
全站仪袜卡TCA1201+1水平位移观测
水准仪徐卡DNA035沉降变形观测
因瓦尺每台水准仪配备1套沉降变形观测
人员配备
工种数量用途
测量人员15现场观测、数据采集、测点爱护
辅助人员按照需要配备边桩埋设、操纵网基点桩埋设
8.3.2边桩制作
边桩按设计图制作,采纳钢筋混凝土预制,强度不底于C15。截面尺寸
为0.15mX0.15m,长不小于1.5m(详细尺寸请参照成绵乐施路专-30-2)。
8.3.3埋设要求
(1)边桩埋设在两侧坡脚外约2.0m处,长度不小于1.4m,直经10cm。
(2)边桩采纳打入方式埋设时,直截了当打入地表以下不小于1.2m,
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10cm。
(3)边桩采纳人工挖坑方式埋设时,人工开挖基坑,将预制桩放入坑
内固定稳当,埋设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2m,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10cm,
再采纳C15舲(或水泥砂浆)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设的稳固。
(4)埋设完毕,填写埋设考证表,记录测点埋设时刻、位置。
8.3.4数据采集
位移观测数据采集:
(1)观测前使用全站仪按全圆测回法沿线路纵向进行平面操纵测量,
将测量成果平差处理后作为布置平面变形观测操纵网,埋设平面变形观测
操纵网桩点。
(2)平面变形观测网建立后,按照两侧通视条件,能够采取视准线法、
前方交会法或坐标测量法进行位移观测。
①视准线法
当通视情形较好时,在地基变形阻碍范畴外的平面变形观测操纵网上
设置置镜点及基准点,通过多次测读被测点与基准点间夹角变化情形,运
算确定被测点位移情形。
图8.3.4-1视准线法示意图
②前方交会法
前方交会法是一种较普遍的观测方法,测点布置比较灵活,习惯性强,
如图在A、B两点设站,测得a、B两角,通过坐标正算求得P的坐标,
运算观测点的位移情形。
路基
图834-2前方交会法示意图
③坐标测量法
坐标测量法是利用平面变形观测网中的操纵点作为基准点,通过直截
了当测读位移边桩测点的坐标,通过多次测量比较运算确定测点的位移量。
沉降观测数据采集:
沿线路纵向布置沉降变形观测高程操纵网,用DS05或DS1水准仪配
合因瓦尺,参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闭合差不大于±0.7Jn
mm,形成一条闭合水准环线,再由水准环线中的固定点测定各观测点的高
程,进行日常观测,记录整理测量数据。
8.3.5观测频率
边桩施工期间每天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形下,每天应
观测2〜3次。当两次填筑间隔时刻较长时,每3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通
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
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预压期末。
预压期后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移交,当沉降速率变化大时,增加观测频
率。
8.4边坡地表位移观测桩(以下称位移桩)观测
8.4.1设备及人员配备
设备/元件配备表
设备/元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
位移桩按设计制作按照高路堑断面设计数量配备高路堑坡顶、平台位移观测
全站仪徒卡TCA1201+1位移观测
人员配备
工种数量用途
测量人员3现场观测、数据采集、测点爱护
辅助人员按照需要配备位移桩埋设、操纵网桩点埋设
8.4.2位移桩制作
位移边桩按设计图制作,采纳钢筋混凝土预制,强度不底于C15。截面
尺寸为0.15mX0.15m,长不小于1.5m(详细尺寸请参照成绵乐施路专-30-2)。
8.4.3埋设要求
(1)位移桩埋设能够采纳人工挖坑后,将预制桩放入坑内固定稳当,
再采纳C15舲(或水泥砂浆)浇筑固定,确保位移桩埋设的稳固。
(2)位移桩埋设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
0.1m,埋设于距高路堑坡顶5m、10m及各级平台上。
(3)埋设完毕,填写埋设考证表,记录测点埋设时刻、位置。
8.4.4数据采集
(1)观测前使用全站仪按全圆测回法沿线路纵向进行平面操纵测量,
将测量成果平差后作为布置平面变形观测操纵网,埋设平面变形观测操纵
网桩点。
(2)平面变形观测网建立后,按照桩点通视条件,能够采取视准线法
或坐标测量法进行位移观测。
8.4.5观测频率
施工期间每天应进行一次观测,在位移量突变的情形下,每天应观测
2〜3次。当位移速率变化大时,增加观测频率。
8.5剖面沉降管的观测
8.5.1设备及人员配备
设备/元件配备表
设备/元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
剖面沉降管按设计订购按照断面设计数量配备路基沉降观测
综合沉降仪JMZX-70001剖面沉降观测
人员配备
工种数量用途
测量人员3现场观测、数据采集、测点爱护
辅助人员按照需要配备操纵网桩点埋设
8.5.2剖面沉降管的测量原理:
一套剖面沉降管装置由测斜管、接头(带螺钉)、孔口盖等组成;它具
有4个互成90度的导槽,作为活动测斜仪探头导轮的导向槽,使他们保持
在一定的方向上,通过所测试的数据处理缉私处路基的一个断面上(横向)
不同点位的地基沉降量。精度要求8mm/30m,灵敏度0.01mm。
8.5.3埋设时刻及位置要求:
剖面沉降管的埋设目的是作为沉降变形观测校验检核所用,应按照设
计图纸要求所处的监测断面类型及工程结构型式确定检核数量(检核数量在
一样地段为剖面总数的25%,桥路、涵路、隧路、堤堑、桥桥、桥隧等各
类型过渡段路基范畴为剖面总数的50%)0
埋设位置及时刻:剖面沉降管埋设在基床底层顶面,也即在施工基床
表层之前应进行埋设。其余各类型断面断面应在路基基底处理完成后,在
基底碎石垫层顶部开槽埋设。
8.5.4安装方法、布骤及注意事项
(1)在需要进行剖面沉降管埋设位置及时刻到位后,第一用全站仪测
定观测断面的中内心程及埋设方向。
(2)当路基基底碎石垫层施工完成后或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在垂直线
路方向开挖出宽20cm,深20cm左右的沟槽,整平槽底并在沟底铺设一层
5cm左右厚的中粗砂并找平,后安放剖面沉降管,然后再在剖面沉降管顶
面回填5cm中粗砂并于碎石垫层顶部平。
(3)在铺设沉降管时应按照设计用螺钉进行组装并逐节对口连接成一
根,管两端用管盖封住,并预先在导管内穿一条镀锌钢丝绳作测试时来回
牵引沉降仪用。
(4)每侧要伸出路基坡脚2m,为防止沉降斜管被损坏,管头两端用C
20混凝土浇筑爱护井,井壁厚30cm,井内断面尺寸90cmX120cm,井深1
00cm,同时应做好井内及周围的排水,使排水畅通。
(5)沉降管连接时要专门注意导线槽的对正,不得扭曲。连接方法如
下:每节沉降管上套入连接管的长度的一半,对正连接管上的槽接下一节
管,检查各节管的连接良好及导向槽对接正确后才能铺设,为防止泥砂从
连接管段进入管内,在路堤别处的沉降管接管均应以重300克的无纺土工
布包裹,外用塑料绳扎紧,无纺土工布接口处用电工胶布粘接。观测点横
断面见图。
(6)沉降管铺设时,一对导槽要与地面垂直放置,另一对导槽要水平
放置,并预先在测斜管内穿入测绳(或细钢丝绳)一根,用于测量时拉测
头用。
(1)在两个出口处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测管口的水
平高程。
(2)做好考证表的记录,要紧内容包括轴向位置、孔号、二个孔口高
程、管长、测量仪器型号、率定系数、埋设人员及日期等。
(3)测量时先要做好仪器的率定工作,在导管口水平处设置水平点,
使仪器在孔口处调零。
(4)将电缆线与指示器连接、测头、电缆、仪器要连接正确。
(5)仪器调零时,要先把测头导轮对准垂直导槽放在导管内3〜5min,
使测头与地下温度平稳。
(6)测量时,一端缓慢地拉测绳、另一端缓慢地放电缆,使测头在管
道内行走平稳,两端配对讲机联络,以保证动作和谐,每50cm为一测点、
待读数器稳固后,读取数字,来回往返读数2〜3次、在同一测点的数字力
求准确,误差不得超过0.3〜0.5mm。
(7)测量终止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按照成绵乐公司《成绵乐
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的沉降观测相应表格要求填
写数据。
9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祖父的园子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5工厂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 25年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一套
- 2025年离婚协议书在线咨询服务
- 云计算物联网边缘协同-全面剖析
- 高速型数控铣床或数控仿形铣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柑橘类作物加工产品市场分析-全面剖析
- 信息技术课程总结
- 水利工程测绘数据保密管理流程
- 剖腹产正规护理指导
- 借用品牌合同范本
- 喷洒除草剂安全协议书(2篇)
- 2025年4月自考00015英语二(13000英语专升本)押题及答案
- LTE-V2X系统性能要求及测试规范
- 2025年北森题库测试题及答案
-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陆上风电工程标杆造价指标(2023年)
- 2025年美容师初级技能水平测试卷:美容师美容护肤实操技能试题汇编
- 茶馆里的政治:揭秘《茶馆》背后的历史
- 跨学科实践活动5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 国望液晶数显切纸机安全操作规程
- 《国际跳棋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