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孙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孙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孙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孙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孙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孙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为了保护环境与人民的健康,中国决定调整垃圾进口法规,拒收来自海外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垃圾进口国家,2016年中国接收全球56%的垃圾,进口超过730万吨废塑料,总值达37亿美元。从2018年1月1日开始,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这其中就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我国进口“洋垃圾”问题屡禁不止,而这其中,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有专家表示:“走私‘洋垃圾’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存在暴利。国外一包数百件的旧衣物,可能不值几个钱,但偷运到中国后,经过分拣整理,每件能以几十甚至数百元价格出售。”。非法倒卖“洋垃圾”和转让固废进口许可证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利益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全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摘编自2018年1月3日《新财富杂志》)材料二新年伊始,随着中国全面禁止进口对环境污风险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西方不少国家的废品回收行业受到冲击。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的举措无疑让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洋垃圾”输出国感到不适应,但中国此举不仅有利于推动本国环保事业,而且放眼长远,对这些输出国乃至全球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也将起到促进作用。美国废品回收业协会高级主管阿迪·阿德勒指出,中国的高标准、严要求对美国企业而言也不都是坏事,一场垃圾回收革命的号角或许已经吹响。为达到中国设定的进口标准,一些美国废品回放企业不惜高价启用人工智能完成垃圾分拣。不过这套系统价格昂贵,并非每家企业都用得起。对于多数废品回收企业来说,细化垃圾分类、从源头控制可回收垃圾的“清洁性”或许是最实际的选择。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中国禁令生效后,澳大利亚会有61.9万吨材料受影响,市值5,23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6.8亿元)。澳大利亚废品管理联盟首席执行官盖尔·斯隆对新华社记者说:“业界理解中国的做法,明白中国希望在国内发展循环经济。这对澳大利亚来说也是发展本国循环经济,为该行业创造工作岗位的机会。我们得与欧洲一样转变消费者和政府的意识,摒弃“投入、生产、丢弃”的传统概念,转而力求将自然资源尽可能多次地循环利用。”不同于澳大利亚,日本已经有先进的“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方法,但受价格等因素影响,依然向中国出口大量“洋垃圾”。(摘编自2018年1月16日“新华社新煤体专线”)材料三西方国家的垃圾废料曾帮助促进中国制造业的繁荣,但近年来北京把焦点放在改善环境上。业内人士说,新措施激励国内废品回收产业,使其变得更有效率,“环保更严苛了”。或许几年前,如果你不符合标准,只是会被罚款。但过去两年来,情况完全不同了,若不符合标准,你会被关停。中国传统废品回收公司规模小、管理乱、技术低,缺少资金或设施正确处理废气和其他残渣。盈创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冯娟说,洋垃圾禁令会提高标准,淘汰效率低的的回收方式,“这将把中国回收产业带入一个新方向,加速产业转型。”环保人士欢迎环境友好型大公司参与进来,但表示当前数量不足以满足中国对废品回收的需要。“中国自身正产生越来越多垃圾”,马军说,“2/3城市被垃圾山包围,垃圾质量比来自国外的还低,大部分被掩埋或焚烧。”禁令赋予地方政府开发更好系统的额外动力,但这不会一蹴而就。(摘编自2018年2月5日《环球时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5-2014年间我国固体废物进口数量同比虽然有升有降,但总量一直在不断持续增长B.从材料一可以看到,2017年我国固体废物进口量有了减少的趋势。C.暴利使得非法倒卖“洋垃圾”和转让固废进口许可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利益链”。D.国内垃圾量大且质量低,目前我国拥有的废品回收公司数量远未满足市场需要。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废料不仅毫无作用,还会污染环境,给人民健康带来隐患,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B.中国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的举措使得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都在思考垃圾再利用的问题。C.随着“洋垃圾”禁令的出台及更严苛的环保要求的提出,我国对国内废品处理问题将会更重视。D.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进口垃圾的现状以及废固垃圾进口禁令实施后产生的影响。9.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实施洋垃圾禁令有何重要意义。参考答案:7.A

8.C

9.①建设生态文明,走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②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输出国乃至全球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将起到促进作用。③有利于推动本国环保事业,激励国内废品回收产业,使其变得更有效率,把中国回收产业带入一个新方向,加速产业转型。④赋予地方政府开发更好系统的额外动力。【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总量一直在不断持续增长”错误,从材料一的“近十年我国固体废物年度进口量及增速图”来看,总量也是有升有降,并非“持续增长”,故选A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垃圾废料不仅毫无作用……”错误,该说法太绝对,从材料三第一段来看,西方国家的垃圾废料曾帮助促进中国制造业的繁荣。B项,“中国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的举措使得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都在思考垃圾再利用的问题”错误,从材料二可知日本已经有先进的“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方法,美国侧重的是垃圾分拣。D项,“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进口垃圾的现状……”错误,材料二和三并未分析我国进口垃圾的现状。故选C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实施洋垃圾禁令有何重要意义”,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我国实施洋垃圾禁令的目的、作用、价值等内容,再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全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如材料二“但中国此举不仅有利于推动本国环保事业,而且放眼长远,对这些输出国乃至全球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也将起到促进作用”,如材料三“新措施激励国内废品回收产业,使其变得更有效率”“洋垃圾禁令会提高标准,淘汰效率低的的回收方式,‘这将把中国回收产业带入一个新方向,加速产业转型’”“禁令赋予地方政府开发更好系统的额外动力,但这不会一蹴而就”,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2.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①奥林匹克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原则是:重在参与。在这个宗旨和原则中,我们能够感受和发现一点功利性的内容吗?然而,曾经是纯洁的、健康的奥林匹克精神,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奥运会发展历史后,走到今天,奥林匹克带给人们的几乎是从头到尾的竞争,从申办到比赛,自平时到战时,竞争时刻都在进行着,都在发生着。给人的感觉,似乎奥林匹克就是不断的激烈的竞争。这样的状况,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必然,还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变形?②作为一种体育比赛,自然是免不了竞争的。但是,竞争的目的,只能是纯体育的速度、力量、高度、技能的竞争,而不能添加另外一些非体育的内容。可是,遗憾的是,现在的奥运会,不幸变成了政治、经济、民族乃至势力的竞技场,和它本来的宗旨、原则是愈来愈远了。君不见,在奥运会申办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幕后游戏,发生的很多方式不一的贿赂丑闻;在比赛场内外表现出的各种密谋斗法现象,存在无数次的服用不断更新的兴奋剂、损害运动员身心健康、玷污体育道德的罪行等等。这一切,都在严重地损害着奥林匹克的纯粹性,改变着奥林匹克的美好宗旨和健康原则。③起初,奥运会只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相互比赛的场所,比赛的成绩也只是表明了一个新的速度、高度、力量等。可是,自从经济、技术、政治等进入到奥运会后,奥运会就更多地表现为一个欲望的场所。办奥运会是为了刺激经济,扩大就业,获取利润,提高政治地位,弘扬民族文化,激励国民精神等等。参与比赛也是为了千方百计夺金牌、争名次,获取更多的奖金和奖金之外的无形有形的收获。这各种各样的体育之外的欲望的滋生和迅速膨胀,使得奥运会越来越具有政治色彩,越来越带有经济目的性,越来越被一些人视为满足自己精神和欲望的难得机会。因为太多的非体育内容的出现,因为大量有悖于奥林匹克精神的丑陋行为的存在,奥运会已经使不少人感到厌烦了。④如今,人们无论是在奥运会之前,还是之中、之后,所能听到、看到和感受的,几乎都是积极备战的紧张气氛,都是拼力训练的情景,都是相互调查了解的行为,都是各自封闭保密的私下运作等等。这样的情形,可能是比较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个四年一次的比赛间隙。有总体设计的奥运战略,有具体目标的奥运会计划,有各式各样的奥运会资格选拔等等。奥运会人为地变成了一次世界性的体育战争,变成了世界性的体育搏杀。本来应该是影响、引导、推动民众体育运动的奥运会,现在变成了少数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花费大量时间、物质培养出的体育尖子人员的斗法斗技场。体育运动成了一种职业,成了人生的全部,成了唯一的目标,这样的体育难道还会是所有人的节日吗?⑤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被人们拼争和举办着,但是,这不仅仅是为了体育!围绕奥运会而展开的体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这只是少数人的事情!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原则,眼见着和大多数人愈来愈远了!比起奥运会来,我们普通人更加需要的是现实的体育活动环境、设施和场所。遍布身边的体育运动,才是我们大家的,才是属于真正的奥林匹克的。1.第①段中的“这样”指

。(2分)2.根据文意,符合“设计奥运会的最初用意”一项是(

)(2分)

A.作为一种体育比赛,自然是免不了竞争的,竞争的目的,只能是纯体育的速度、力

量、高度、技能的竞争。

B.为人们提供—个相互比赛的机会场所,影响、引导和推进民众体育运动的发展。

C.举办奥运会能刺激经济,扩大就业,提高政治地位,弘扬民族文化,激励国民精神。

D.举办奥运会有利于培养出体育尖子人员,使运动员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价值。3.现代奥运会更多地表现为一个欲望的场所,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体育之外的欲望?请概

括回答。(4分)

(1)

(2)

4.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是

。(2分)5.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更快、更高、更强的积极向上的竞技追求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归宿。

B.不断的激烈的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必然,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变形。

C.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并不是都能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意义的。

D.围绕奥运会而展开的体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体育运动。6.奥林匹克运动起初的纯洁、健康发展到今天的越来越功利,是有原因的。由此,你想到

了什么?(50字左右)(4分)

参考答案:1.奥林匹克时刻都在进行着.发生着激烈的竞争。(意思接近即可)2.B(A.C.D项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变形)3.①举办方是为了借奥运会刺激本国经济发展,提高本国政治地位,弘扬本民族文化和激励国民精神;

②参与比赛者是为了夺金牌、争名次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的欲望。4.(用排比和反问手法)强调了奥运会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节日。(答“用排比和反问手法提出了对奥运会的变形的强烈批判”也可。)5.C(A项“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外在表现。B项只是作者的疑问。D项是“远离奥林匹克精神”。)6.这是—个开放性题目,答案可围绕竞争和欲望展开。由于欲望,使得竞争改变了意义,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变了形。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任何一项运动,包括政治的.经济的.体育的.文化的,要想保证运动的不变形,就必须保持目的的纯洁性,决不能掺杂任何的欲望,人为地改变运动的性质。也可围绕“过犹不及”展开。也可以从尊重生命,人文精神的缺失等角度谈。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范曾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5.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很好体现。B.“知其白而守其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表现,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C.“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D.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画面的空白,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的。6.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B.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C.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D.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B.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C.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D.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出水画的要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参考答案:5.D6.C7.B5.试题分析:D“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错。原文为“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C“真实再现”有误。依据原文第一段内容。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A项“士气的‘符号’”与“符号化趋势”不是同一概念。C项“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错误。D项“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无依据。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益州①画像记

[宋]苏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攲,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②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③、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①张益州:即张方平,当时任益州(今四川一带)知州,故称“张益州”。②繄:yì,句中语气词。③重足:迭足而立,不敢前进。④砧斧:砧板和刀斧,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乱之萌,无乱之形

萌:苗头,先兆B.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常:固定的,长久的C.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劫:抢劫,打劫D.或诘其平生所嗜好

诘:追问,询问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张方平“治理才能”的一组是①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

②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③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

④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⑤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⑥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敌寇犯边的谣言震惊京城的情况下,张方平受命前往益州安抚军队。由于他处置得当,当地百姓非常感激,在他死后把他的画像安放在净众寺里供奉起来。B.苏洵认为,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是最难治理的。张方平成功解除了至和元年秋季益州的危机,从而使益州百姓消除了恐慌,过上了安定的生活。C.在苏洵看来,益州百姓只要能将张方平的恩情铭记于心,就不用供奉画像了。但是,益州的百姓却坚持要那样做,认为供奉画像是有一定意义和作用的。D.文章对张方平治理益州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赞扬,表达了益州百姓对张方平的爱戴、怀念之情,刻画了一个贤能的封建官吏形象。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3分)(2)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4分)(3)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3分)参考答案:10.C(劫:胁迫,威逼。)11.D(①说的是天子对处置办法的认识;④说的是治理百姓的错误做法;⑥说的是益州百姓对画像作用的认识。)12.A(“在他死后”有误,由原文第一段最后“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可知,当时他还活着。)13.(1)第二年,正月初一的早上,蜀地百姓就像往常一样庆贺新春,于是平安无事。(“明年”“朔旦”各1分,句意1分,计3分)(2)扶正以后,又从容地退了下去,没有一点骄矜自夸的神色。替天子管理百姓而不知疲倦,只有你们的张公了。(“矜”“牧”“尔”各1分,句意1分,计4分)(3)在这种情况下,(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去管束他们。(“绳”1分,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计3分)【参考译文】:(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蜀地一带有人传言说:“有敌寇将要侵犯边界,守边军士夜里惊呼,郊外无人敢居住。”谣言流传开来,京城上下震动恐惧。朝廷正准备命令选派将帅,天子说:“(对于这件事),不要(麻痹大意)酿成祸乱,也不要(操之过急)助成事变。(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的方法去安抚教化,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去解决,只需要我的一二个大臣(去妥善处理),谁能够在这文武之间处置恰当,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天子说:“对!”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到任的当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冠来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了。”第二年,正月初一的早上,蜀地百姓像往常一样庆贺新春,于是平安无事。再过一年,正月里,百姓相互商量要把张公的像安在净众寺里,张公没能禁止得住。苏洵向众人说道:“祸乱没有发生,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也容易治理。有祸乱的苗头,却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而又未发之际是最难治理的,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就像器物虽已倾斜,但还没有倒地。只有你们张公,在它旁边安坐,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将它扶正。扶正以后,又从容地退了下去,没有一点骄矜自夸的神色。替天子管理百姓而不知疲倦,只有你们的张公了。你们因此而能够生存下来,他就是你们的父母。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百姓没有固定的性情,就看上司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在这种情况下,(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去管束他们。(对于本来已经)脚不敢动、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残酷的刑法去管束他们,于是百姓才忍心不顾自己这父母妻儿所依靠的身躯,愿意沦为与盗贼为伍,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以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驱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是(礼乐之乡的)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人,那么蜀人也就会以齐、鲁百姓的准则要求自己。再说,不按照法律的规定而肆意妄为,用淫威来威胁平民,我不忍心这样做。’唉呀!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我还未曾见过。”大家听了,一起都拜了两拜,叩头说:“是这样的。”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记在你们心中(就可以了),你们死了,记在你们子孙心里(就可以了),他的功劳业绩记载在史官册上,用不着画像了。而且张公自己又不愿意,怎么办呢?”众人都说:“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虽然如此,我们心里总觉不安。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好事,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他的住处,还要问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还有人讯问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目的是要使天下人,在心里思念他,让他的形象显现在眼前。形象显现在人们眼前,所以心里的思念也就更加牢固久远。由此看来,画像也不是没有意义的。”苏洵听了,没有什么话来反驳,于是就写了这篇画像记。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儒者可与守成论苏轼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譬之江海,百谷赴焉;譬之麟凤,鸟兽萃焉。虽欲辞之,岂可得哉?禹治洪水,排万世之患,使沟壑之地,疏为桑麻,鱼鳖之民,化为衣冠。契①为司徒,而五教行,弃②为后稷,而蒸民粒,世济其德。至于汤武拯涂炭之民,而置之于仁寿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此三圣人者,盖推之而不可去,逃之而不能免者也。于是益修其政,明其教,因其民不易其俗。以是得之,以是守之,传数十世,而民不叛。岂有二道哉?周室既衰,诸侯并起力征争夺者,天下皆是也。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智既无以相倾,则力夺而已矣。至秦之乱,则天下荡然,无复知有仁义矣。汉高帝以三尺剑,起布衣,五年而并天下。虽稍辅以仁义,然所用之人,常先于智勇,所行之策,常主于权谋。是以战必胜,攻必取。天下既平,思所以享其成功,而安于无事,以为子孙无穷之计,而武夫谈臣,举非其人,莫与为者。故陆贾讯之曰:“陛下以马上得之,岂可以马上治之!”叔孙通亦曰:“儒者难以进取,可与守成。”于是酌古今之宜与礼乐之中,取其简而易知,近而易行者,以为朝觐会同冠昏丧祭一代之法。虽足以传数百年,上下相安,然终不若三代圣人取守一道源深而流长也。夫武夫谋臣,譬之药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养生。儒者譬之五谷,可以养生,而不可以伐病。宋襄公争诸侯,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以败于泓,身夷而国蹙。此以五谷伐病者也。秦始皇焚诗书,杀豪杰,东城临池,北筑辽水,民不得休息,传之二世,宗庙芜灭。此以药石养生者也。善夫,贾生之论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夫世俗不察直以攻守为二道故具论三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禹汤文武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

(《东坡文集卷四十》)①契:商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任司徒,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②弃:周族的始祖,被尊为“百谷之神”,所以叫“后稷”。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麟凤,鸟兽萃焉

萃:聚集.B.而蒸民粒,世济其德

济:成全C.虽稍辅以仁义

稍:逐渐D.身夷而国蹙

夷:平安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天下相率而朝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思所以享其成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D.此以五谷伐病者也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策论文,从多个角度雄辩地阐释了儒者对于守成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文人主政的政治思想。B.文章首先阐明上古三代以杰出贡献和文德教化而赢得天下,从而安守天下,继而阐明刘邦凭借武力取得天下却缺乏文士治理天下。C.文章最后用精当的比喻,并结合宋襄公和秦始皇正反两例,论证武夫和文士在攻守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而总结了文人用于守成的观点。D.本文多用结构对应的整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既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更体现了论说文雄辩的色彩,大大增强了说服力。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夫世俗不察直以攻守为二道故具论三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禹汤文武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以是得之,以是守之,传数十世,而民不叛。岂有二道哉?(3分)译文:

(2)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智既无以相倾,则力夺而已矣。(4分)译文:

参考答案:16.D17.C18.C19.夫世俗不察/直以攻守为二道/故具论三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禹汤文武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评分标准:每错断(含漏断)1处扣0.5分,扣完为止。20.(1)(这三个圣人)凭借这些来得到天下,又凭借这些来守住天下,传承十代,而百姓却不背叛(他们)。这难道有别的理由吗?(评分标准:“以是”“叛”“二道”各1分)(2)如果用仁德已经没有办法帮助人们改正错误,那么就用智谋取胜吧;如果智谋已经无法使对方倾覆,那么就用武力抢夺吧。(评分标准:“相过”“智胜”“相倾”各1分,整体1分)16.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D夷:受伤。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7.试题分析:A.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则: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所以:固定结构,用来……;D.以:介词,用/介词,因为。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8.试题分析:C文中宋襄公和秦始皇的失败教训,均为反面事例。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9.试题分析: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0.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对于天下,圣人是无意于取得它的。比如那江海,千百条谷水汇入其中;比如那麒麟凤凰,各种鸟兽都聚集(到它们的周围)。即使想要推辞,又怎么能够呢?大禹治理洪水,排除了万代的忧患,将沟沟壑壑整治成桑田沃土;让像鱼鳖般未开化之民,成为穿衣戴帽懂文明之人。契(xiè,古代人名)做了司徒之后,名种教化才得以施行;弃(后稷的名字)做了农官(虞舜命弃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后稷”)教民耕稼之后,众百姓(蒸,众)才吃上了粮食,世人成全了他的美德。至于商汤与周武王拯救困苦的百姓,然后建立了仁德而长寿的国家,所以天下的百姓一个接着一个来朝见他们。这三个圣人,也许是因为辞让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躲避他们也不能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整治好国内的政事,阐明教化,因此他的百姓不改变他们的好习惯。(这三个圣人)凭借这些来得到天下,又凭借这些来守住天下,传承十代,而百姓却不背叛(他们)。这难道有别的理由吗?周王朝已经衰弱,诸侯都起来全力征伐抢夺,天下都是这样。如果用仁德已经没有办法帮助人们改正错误,那么就用智谋取胜吧;如果智谋已经无法使对方倾覆,那么就用武力抢夺罢。到秦始皇时,完全无秩序,全天下都败坏了,不再有人知道世上还应有仁德道义。汉高帝凭三尺宝剑,从布衣起事,五年时间就吞并了天下。虽然慢慢地用仁德道义来辅助治国,但是他所任用的那些人,一般都是对智谋和勇武很尊崇的,所推行的政策,都是以权术和谋略为主的。因此每战必定胜,每次攻占必定会夺取(土地财物)。天下已经平定,汉高帝悲愁没有能用来享受这功业,让国家平安无事,使子子孙孙代代相传的计策,但武士和谋臣,全都不是那种人才,没有能和他一起守成的。因此陆贾劝谏说:“陛下用武力夺得天下,怎么能用武力治理呢?”叔孙通也说:“儒生,我们很难与他们一起进攻,但可以与他们一起守卫成果。”于是斟酌从古至今那些适宜的,并且与礼乐一致的,选择那些简单又容易懂的,浅显又容易实行的,把它制订成诸侯朝拜觐见聚会婚庆丧葬祭祀等的一系列律法。虽然足以流传几百年,天子臣民相安无事,然而始终不如三代圣人取得(基业)和守护(基业)的方法那样源头深远且流传长久啊。那武士和谋臣,就好比是药草和砭石,可以治病,但不能够用来保养身体。儒生就好比是粮食,能够保养身体,却不能用来治病。宋襄公与诸侯争霸,不捉拿头发花白的老人,不攻击没排成列的敌人,以致于在泓战败了,自己受伤,国家也陷入了困窘之中。这就是用粮食来治病的人啊。秦始皇烧毁诗书,杀死豪杰,东边的城墙修到了临洮,北边筑墙到了辽水,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基业)只传了两世,统治就被推翻了。这就是用药草砭石来保养身体的人啊。贾谊的议论多么好啊:“不施行仁德道义,进攻和守卫的形势就不同啊。”那世间的俗人不知晓,一直认为进攻防守是两种方法。所以(我)详细地论述了三代以来用来夺取和守卫的策略,使人们知道文王武王大禹成汤的威力和仁德,是儒者的最高功业。而陆贾、叔孙通这一类,也许只是儒家学说的表面现象吧。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朝廷不听。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注]。智以闻,诏两责之。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节选自《明史·魏源传》)[注]①直庐:值班房。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B.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C.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D.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而官员守丧期满之后,朝廷就可以起用。B.伍,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也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文中用来代指军队,今天也有“参军入伍”之说。C.疏,疏通、分条陈述,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战国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朝始称为奏。汉代臣僚分析问题的奏章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D.朔望,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称为“望”,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农历的每月第一天称为“晦”。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源办案精明,体察民情,安抚灾民,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有作为。魏源深得朝廷重用,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B.魏源本来被委以重任去平定大盘山的乱民,但他还未到达,官军以抓获夏九旭。皇帝又命令他去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C.魏源整治边镇有方,但因推荐兵部侍郎于谦等事被谏官以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并没有追究。D.陕西佥事计资提出,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此建议很好,上奏请求朝廷施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2)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注]。智以闻,诏两责之。参考答案:10.C

11.D

12.D

13.(1)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2)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10.试题分析:“天城朔州诸险要”都是“按行”的宾语,不要断开;“增修”作“开平龙门城”的谓语。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天城朔州诸险要”都是“按行”的宾语,不要断开;“增修”作“开平龙门城”的谓语。11.试题分析:“朔”和“晦”的解释说反了。12.试题分析:“深刻”在文中是“苛刻”的意思,“寝”是“停止”的意思。13.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发”译为“打开”,“仓廪”译为“粮仓”,“逋”译为“拖欠”,“竣”译为“完成”,“詈”译为“责骂”,“以闻”译为“让皇帝听到”。参考译文: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考中进士。授职监察御史。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魏源巡视考察陕西。西安发生大瘟疫,他治疗救活了很多人。上奏说:“各官府粮仓储存的粮食有1090多万石,足以维持十年。现如今百姓因发生瘟疫而妨害了农事,我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他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宣德五年,黄河以南地区因干旱发生饥荒,百姓大多辗转迁徙。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当时侍郎许廓前往河南安抚灾民,朝廷商议又起用了在家守丧的布政使李昌祺,让他官复原职。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不久,雨也降了下来,当年粮食大丰收。过了三年,魏源被召回朝廷,任刑部左侍郎。第二年,永丰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作乱。皇帝认为魏源是江西人,命令他前往安抚,都督任礼率兵跟随其后。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英宗即位,(魏源)升任刑部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令魏源整治大同、宣府各边镇,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魏源派遣都督佥事李谦守卫独石。巡察天城、朔州各要塞,命令将吏分区守卫。设置威远卫,增加修筑开平和龙门城,从独石到宣府,增设瞭望敌情的堡垒。免除屯军租税一年,储存火器作为边防装备,那些依附权贵逃避兵役的人全部收编到军队中。不久,因为宣府、大同的军务长久松懈,请求朝廷召回巡抚佥都御史卢睿,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朝廷没有允许他的请求。这时,谏官把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作为魏源的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放置不予追究。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有一年发生旱灾,魏源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朝廷批复同意。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狱。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过了几个月,魏源被释放并官复原职。魏源在刑部时间长,断案大多平和宽缓。陕西佥事计资提出,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他所说的过于苛刻,上奏停止了这一做法。正统六年,因为脚病,朝廷特命他只需在初一和十五上朝。正统八年,退休回家,去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仿照示例,自选对象,另写一段话,要求意蕴丰厚,有文采。(4分)示例:栏。倚栏。倚栏远眺。倚栏远眺,烟波江上使人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