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三轮冲刺专项复习:声现象(原卷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E/35/wKhkGWcLwJGADGgQAAHEb2IK118501.jpg)
![2021年中考物理三轮冲刺专项复习:声现象(原卷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E/35/wKhkGWcLwJGADGgQAAHEb2IK1185012.jpg)
![2021年中考物理三轮冲刺专项复习:声现象(原卷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E/35/wKhkGWcLwJGADGgQAAHEb2IK1185013.jpg)
![2021年中考物理三轮冲刺专项复习:声现象(原卷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E/35/wKhkGWcLwJGADGgQAAHEb2IK1185014.jpg)
![2021年中考物理三轮冲刺专项复习:声现象(原卷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E/35/wKhkGWcLwJGADGgQAAHEb2IK11850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考2021全国中考真题精编与模拟押题卷
专题卷01《声现象》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把响度放小些
D.B超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原理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亚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
3.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以下的“高”描述音调的()
A.男高音歌唱家B.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
C.引吭高歌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响度小
D.“闻其声知其人”指的是通过响度来判断的
5.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6.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B.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C.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
8.下列关于“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和“人眼看不见的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的频率
C.红外线从空气射向玻璃传播速度变小
D.它们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有关
9.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
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
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测速仪
可…一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Is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ls
A.图甲: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图乙: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图丙: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图丁: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11.军事、科技力量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已交付使用。关于“山东舰”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舰上雷达工作时,利用的是电磁波
B.飞机从甲板上起飞后,“山东舰”受到的浮力变大
C.工作人员佩戴耳罩,可以减弱噪声
D.飞机在甲板上着陆滑行时,速度减小,动能减小
12.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3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发射成功(如图),它是北斗3号系列的第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主要用于无
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等。关于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星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该卫星进入同步轨道后,相对地表静止
C.该卫星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D.该卫星与地面基站可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15冤)下,空气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
B.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C.“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色猜出歌手的
D.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1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吹着的哨子
二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
Ak0
D.敲击的水瓶琴M「
X
J
IJ
二、填空题
15.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
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机,(在空气中声速为340TH/S)
16.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
声;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进行判断的。
18.“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所述清风能翻书,是风使书页上表面空气流速变大,导致书页上表面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闻其声,不见其人”主要是通过人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
度,,或“音色来判断“其人,,的;“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的形成过程要(选填“吸
收”或“放出”)热量。
19.055型驱逐舰是我国新一代主力驱逐舰,也是我国打造蓝水海军的重要力量。
(1)我国055型驱逐舰南昌舰的排水量为1.2X10,,南昌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N,排开水的
体积为爪3(海水的密度取1*1()3题/机3)。在有风的天气,南昌舰以相同的速度逆风行驶比顺风
行驶时,舰体外侧面受到的大气压强更(填“大”或“小”)o
(2)南昌舰进行反潜训练时,声呐系统是利用(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敌方潜艇的。南昌舰
将产生的尾气和冷空气混合后再排出,目的是为了减弱敌方的(填“红外”或“紫外”)探测。南昌舰
以柴油作为动力燃料,每消耗上柴油产生的可利用的能量为1.72X1O10/.柴油的热值为4.3XW7]/kg,
则南昌舰热机的效率为。
20.我国自主创新研发成功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胜为心衰患者带来重获新生的希望,被医学界亲切地称为“中
国心”。若人工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为1.6加,则每分钟心脏对血液做功J.医生利用听诊器检
查心脏的工作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O
备考2021全国中考真题精编与模拟押题卷
专题卷01《声现象》
一、单选题
2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把响度放小些
D.8超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原理
【答案】B
【解析】4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区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符合题
思;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把响度放小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B超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原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8。
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卿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
【答案】C
【解析】A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8.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故3正确,不符合题意;
C.此句中的“高声语”意思是大声说话,应是响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23.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以下的“高”描述音调的()
A.男高音歌唱家B.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
C.引吭高歌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答案】A
【解析】解:A、男高音歌唱家是指的音调高,故A符合题意;
BCD、高声喧哗、引吭高歌、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
同。
24.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响度小
D.“闻其声知其人”指的是通过响度来判断的
【答案】C
【解析】
4“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A错误;
2.“女高音”中的“高”是指音调高,故8错误;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响度小,故C正确;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的人是谁,故。错误。
故选Co
25.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比,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答案】C
【解析】解:(1)由题知,甲音叉每秒振动256次,即甲音叉振动的频率为256班;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
为512Hz。
因为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甲音叉振动的频率小于乙音叉,故相
比于乙音叉,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2)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不知道甲乙音叉发生的振幅关系,无法比较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小。
故选:Co
26.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答案】A
【解析】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符合题意;
2.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直到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B.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C.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
【答案】C
【解析】解:4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2、小提琴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
调就会发生变化,故8错误;
C、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C正确;
D,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
故。错误。
故选:Co
28.下列关于“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和“人眼看不见的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的频率
C.红外线从空气射向玻璃传播速度变小
D.它们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有关
【答案】A
【解析】解:&、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A错误;
B、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的
频率,故8正确;
C、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8^/5,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所以红
外线从空气射向玻璃传播速度变小,故C正确;
D,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的种类有关,故。正确。
故选:A„
29.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
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
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测速仪
|1---1口^—(0)—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机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加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机/s
【答案】C
【解析】解:
4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i=vg=340m/sx0.25s=85m,故A错误;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瞽2=340m/sx0.2s=68m,故B错误;
C、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68m=17m;
这17机共用了:t'=△t—tx+t2=1.05s—0.25s+0.2s=Is,故C正确;
D、汽车的车速为:/=?==17m/s,故。错误。
故选:Co
30.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小明敲鼓广口瓶中的干机用纸板划动梳齿噪声监测仪
甲乙丙
A.图甲: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图乙: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图丙: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图丁: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答案】C
【解析】4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错误;
2.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故8错误;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发出的音调越低,故C正确;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污染,但无法根治噪声污染,故。错误。
故选Co
31.军事、科技力量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已交付使用。关于“山东舰”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舰上雷达工作时,利用的是电磁波
B.飞机从甲板上起飞后,“山东舰”受到的浮力变大
C.工作人员佩戴耳罩,可以减弱噪声
D.飞机在甲板上着陆滑行时,速度减小,动能减小
【答案】B
【解析】解:A、舰上雷达工作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正确。
小飞机从甲板上起飞后,“山东舰”的重力减小了,而漂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受到的
浮力变小。故B错误。
a工作人员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飞机在甲板上着陆滑行时,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所以速度减小,而其质量不变,故动能减小。故。
正确。
故选:Bo
32.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3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发射成功(如图),它是北斗3号系列的第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主要用于无
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等。关于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星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该卫星进入同步轨道后,相对地表静止
C.该卫星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D.该卫星与地面基站可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答案】B
【解析】解:
A、在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卫星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加,重力势
能增大,所以机械能增大,故A错误;
8、卫星进入同步轨道后,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卫星相对于地表是静止的,故8
正确;
C、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即每隔24小时绕地球一周,故C错误;
D,卫星与地面站之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只能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及
3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15汽)下,空气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
B.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C.“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色猜出歌手的
D.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B
【解析】解:
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故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
速小于水中的声速,故A正确;
3、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
2错误;
c、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观众能很快分
辨出是哪位歌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正确。
故选:瓦
3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敲击的水瓶琴M删训
【答案】C
【解析】A吹着的哨子,空气柱在振动,能产生声音,故4不符合题意;
A真空罩里响铃的闹钟在振动,尽管听不见,但声音已经产生了,故8不符合题意;
C.收音机可以产生声音,但关闭了,所以不振动了,不会产生声音,故C符合题意;
D敲击水瓶琴,瓶子在振动,产生声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二、填空题
35.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
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爪.(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答案】水(或液体)510
【解析】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水(或液体)能传播声
音。
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x3s=1.5s,
由"=;得,
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s=vt=340m/sX1.5s=510m。
36.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
声;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进行判断的。
【答案】响度产生音色
【解析】解: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
声的产生;
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
故答案为:响度;产生;音色。
(1)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
越大。
(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答案】甲、乙甲、丁
【解析】解:从图中可以看出,
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则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
有甲、乙;
相同时间内,甲和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波形相同,所以音色相同。则音调和音色都相同的
有甲、丁;
故答案为:甲、乙;甲、丁。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
频率和振幅。
38.“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所述清风能翻书,是风使书页上表面空气流速变大,导致书页上表面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闻其声,不见其人”主要是通过人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
度”或“音色”)来判断“其人”的;“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的形成过程要(选填“吸
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减小音色放出
【解析】解:
(1)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风吹过书本的上表面时,使书本上表面空气流速大,而导致书上表面
压强减小,而书页下表面的压强不变,在上下压强差的作用下,导致书页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书页会向上翻,故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之说。
(2)不同人声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藏车辆租赁合同范本
- 货物运输保险协议书范本
- 西南科技大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第 12课《干点家务活》(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电气控制与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省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少年有梦第一课开启初中生活第2课时规划初中生活背记新人教版
- 赣南科技学院《医学微生物学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刑法案例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工程中的数值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机器人驱动与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
-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景观设计》课件
- 门窗安装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对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题
- ISO45001管理体系培训课件
- 动画课件教学教学课件
- 会所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数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单项选择100题(含答案)
- 2024年胡麻油市场前景分析:全球胡麻油市场规模达到了25.55亿美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