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练习:期中复习(易错60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练习:期中复习(易错60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练习:期中复习(易错60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练习:期中复习(易错60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练习:期中复习(易错60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易错60题31大考点)

训练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

T,指考互曲型恰物

【考点1时间的测量】.........................................................................2

【考点2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3

【考点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与刻度尺的使用】....................................................5

【考点4误差及其减小方法】...................................................................7

【考点5参照物及其选择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8

【考点6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9

【考点7速度与物体运动】....................................................................11

【考点8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14

【考点9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6

【考点1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8

【考点11回声测距离的应用】.................................................................19

【考点1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1

【考点13超声波与次声波】...................................................................22

【考点14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22

【考点15声与能量】.........................................................................23

【考点16防治噪声的途径】...................................................................24

【考点17摄氏温度1...............................................................................................................25

【考点18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6

【考点19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27

【考点20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28

【考点21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1............................................................................................29

【考点22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30

【考点2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0

【考点24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30

【考点25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32

【考点26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33

【考点27沸腾及沸腾条件】...................................................................32

【考点28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36

【考点29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8

【考点30液化及液化的放热特点】.............................................................39

【考点3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与特点】...........................................................39

一务命考支版型制秣

【考点1时间的测量】

1.(2023秋•东湖区校级月考)坐在行驶列车上的一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

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名乘客在隧道中的时间为二

min,合300s。

V6yv6\y

甲乙

【答案】5;300o

【分析】分别读出两表表示的时刻,两个时刻之差即为乘客在隧道中的时间。

【解答】解:甲表时针指在1和2之间,分针指在20分位置,故甲表示数为1:20,乙

表时针指在1和2之间,分针指在25分位置,故乙表示数为1:25,

这名乘客在隧道中的时间t=l:25-1:20=5min=5X60s=300s。

故答案为:5;300。

2.(2022秋•临邑县校级月考)如图1被测物体的长度是3.48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0.1emo图2停表的示数为337.5s。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

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刻度

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

度,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

和。

【解答】解:图1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48cm对齐,所以物体的

长度为L=5.48cm-2.00cm=3.48cm;

图2中,在停表中间表盘上,Imin中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在

“5”与“6”之间,偏向“6”,所以是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

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

为5min37.5s=337.5so

故答案为:3.48;0,1;337.5o

【考点2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3.(2022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长度测量中常用的几种特殊测量,其中测量过

程有误的是()

-4ab

i|iiTi|iTiT|Iill।n11pin11ii11ii

78cm012cm3

c.D.

【答案】B

【分析】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有:累积法,化曲为直法,平移法,转换法和比例法等。

【解答】解:A、测直径用到了平移法,三角板的直角边保证了垂直,使直径平移到刻度

尺上进行测量,故A正确;

B、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对准桌面,故B错误;

C、测铜丝直径、头发丝直径、纸张厚度等用到了累积法,故C正确;

D、测两点间曲线的长度,可以借助无弹性的棉线,故D正确。

故选:B„

4.(2023秋•潞城区校级月考)小明同学书桌上有一叠A4打印纸,为了测定一张纸的厚度,

采用了如下步骤:

①测量出A4纸的总厚度,记录为L;

②选用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刻度尺;

③数出A4纸的纸张数,记录为n;

(1)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②①③(填字母序号)。

(2)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得出一张纸的厚度的表达式:d=_L_。(用题中字母表示)

n

(3)下表是小明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学生用刻度尺准备进行实验时,设计的数据记

录表格,请将两个空白处填写完整。

嚏验序号纸的张数纸张的总厚度/mm一张纸的厚度纸张的平均厚

/mm度/mm

1

2

3

(4)在进行步骤①时,若没有将A4纸压紧,会使测量结果偏大(选埴%偏大”、

“偏小”或“不变”);该实验的测量方法的应用还有测一枚图钉质量。(举出一例)

【答案】(1)②①③;(2)L;(3)mm;纸张的平均厚度;(4)偏大;测一枚图钉质量。

n

【分析】(1)(2)(3)此题是利用累积法测物体的长度,当一个物体的长度太小无法测

量时,可以测量n个相同物体的长度后除以n得一个物体的长度;但要注意课本的页码

数不是课本的张数,一张纸是两页;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若没有将课本压紧,课本的厚度变大。

【解答】解:(1)为了更准确测定一张纸的厚度,使用累积法,正确的测量顺序应为:

②①③;

(2)测量出整本物理课本的厚度,记录为L;纸张数为n;

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得出一张纸的表达式:d=L;

n

(3)每张纸的厚度等于总厚度除以张数,还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故表格第

一行的两空中应分别填写纸张的总厚度/mm、纸张的平均厚度/mm。

(4)在进行步骤①时,若没有将课本压紧,厚度增加,测量结果偏大;该实验累积法的

测量方法应用还有测一枚图钉质量等。

故答案为:(1)②①③;(2)L;(3)mm;纸张的平均厚度;(4)偏大;测一枚图钉质

n

量。

【考点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与刻度尺的使用】

5.(2023秋•东乡区校级月考)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高增长非常明显。如图所示,八(一)

班的小明今年体检发现自己又长高了,则这一年他长高了()

E-180cm

=-170cm

去年身高测量今年身高测量

甲乙

A.5mmB.5.0mmC.5cmD.5.0cm

【答案】D

【分析】根据去年身高测量和今年身高测量计算长高的值。

【解答】解:由图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由图

甲可知,小明去年的身高为167.0cm;由图乙可知,小明今年的身高为172.0cm,则这一

年他长高了h=172.0cm-167.0cm=5.0cm,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2023秋•东湖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有一薄壁容器,小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容器底部的

直径为D,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柱的长度为Li,后用盖子盖住容器

口,将容器倒置,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L2,最后得出容器的容积V

三J_(L1+L2)。(用测量出的已知量表示V)

4

D

【答案】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L2;(Ll+L2)=

4

【分析】由图可知薄壁容器多半部分是圆柱体,可利用圆柱体体积公式V=Sh计算容积。

对于上瓶盖下方小部分非圆柱部分,可利用水将其等效转化为圆柱体。

【解答】解:

2

(1)先用刻度尺测量出容器底部的直径为D,计算出容器底部的面积S=nr2=1巨;

4

(2)再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使液面刚好到瓶身圆柱形结束处,用刻度尺测出水柱的

长度为Li;这样可得出容器圆柱部分容积VI=SLI=2LE:LI;

4

(3)然后用盖子盖住容器口,将容器倒置,则空白处体积即为瓶盖下非圆柱部分体积,

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L2;从而得出容器非圆柱部分容积V2=SL2=2L度L2;

4

(4)则容器容积v=vi+v2=Li2£1i+L22L1i=2LEi(LI+L2);

444

故答案为: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L2;“二(L1+L2)。

4

7.(2023秋•卧龙区校级月考)如图甲、乙所示,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

的是甲图,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答案】甲;1。

【分析】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

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乙图中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

乙图的读数偏大;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lmm。

故答案为:甲;1。

【考点4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8.(2023秋•获嘉县校级月考)小明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4.82cm、

4.83cm、4.95cm、4.81cm、4.83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B.错误数据是4.95cm

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消除误差

D.物体的长度应取4.85cm

【答案】B

【分析】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

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

据是错误的,应舍去;

②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测量结果最后一位

是估计值。

【解答】解:

A、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

尺的分度值为1mm,故A错误;

B、测量值4.95cm与其它测量值相差较大,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故B正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物体的长度为L=&82cm+4.81cm+4・83.%82cm,故D错误。

4

故选:Bo

9.(2023秋•裕安区校级月考)用如图所示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这支铅笔的长度为2.50cm。误差指的是测量值和真实

值之间的差异。

a

“!

|1川|川小川|1111|1111|11,就

Ill|llll|llll

Ocm1234

【答案】a;2.50;测量值。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

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

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时视线与

刻度线相垂直,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误差指的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解答】解:由图知:b读数时视线都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所以b是错误的,正确的是

a;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lmm=

0.1cm;铅笔左端与1.0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5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3.50

-1.00cm=2.50cm。

误差指的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故答案为:a;2.50;测量值。

【考点5参照物及其选择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0.(2020•和平区模拟)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

上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

A.是以电视观众为参照物

B.是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

C.是以摄像机的镜头为参照物

D.是以电视机的屏幕为参照物

【答案】B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

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

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是运动的,并且运动速度很快。而屏幕中的运动员相对于电

视观众、摄像机的镜头、电视屏幕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电视观众、

摄像机的镜头、电视屏幕都是静止的,即是相对静止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2023秋•平山县校级月考)(多选)观察图中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

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B.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答案】CD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解:

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

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

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CD正确,AB错误。

故选:CD。

12.(2022秋•达川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司机回答乘客的话是以汽车为参照物,而小

朋友的看法又是以自己为参照物。

【答案】汽车;自己。

【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就

是运动的。

【解答】解: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相对于路边的小朋友,位置发生了

变化,故说乘客是静止的,参照物是汽车;小朋友以自己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汽车;自己。

【考点6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3.(2023•龙马潭区模拟)细心审题:小明去上学,以vi的速度走过一半路程后,再以V2

的速度跑过后一半路程,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vl+v2

•--------B.2(v2-V1)

2

「2丫32丫32

D.

V1+v2v2-vl

【答案】C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前一半路程

和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得出全程用的时间,再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全程的平均

速度。

【解答】解:假设全程路程为s,

s_

则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2=—2

%2Vl

S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t2=2-=-^—

V22V2

eCV«+Vn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t=tl+t2=q+q=」~

2Vl2V22VJ2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

2VV

V_S_12

tV1+v2

故选:Co

14.(2022秋•长顺县期末)菲菲家住在某小区9栋1单元第10层,每层楼高3m,某次放

学后,她和爸爸从负一层乘坐电梯回家时,电梯分别在第3层和第6层各停一次,每次

停留时间为5s,当电梯到达第10层时,总共用时Imin;菲菲家离地面的高度是27m,

该电梯每上升一层楼的平均用时为5s,菲菲乘电梯从负一楼到家的平均速度是

0.5m/so

【答案】27m;5;0.5o

【分析】(1)菲菲家住在某小区9栋1单元第10层,因此菲菲家离地面有9层楼的高度,

据此计算;

(2)她和爸爸从负一层乘坐电梯回家,共上升了10层楼,电梯分别在第3层和第6层

各停一次,每次停留时间为5s,据此计算电梯每上升一层楼的平均用时;

(3)先计算出菲菲乘电梯从负一楼到家的距离,再利用公式v=^计算出菲菲乘电梯从

t

负一楼到家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菲菲家住在某小区9栋1单元第10层,因此菲菲家离地面的高度是:

3m/层X(10层-1层)=27m;

她和爸爸从负一层乘坐电梯回家,共上升了10层楼,电梯分别在第3层和第6层各停一

次,每次停留时间为5s,电梯每上升一层楼的平均用时为:

t_Imin-5sX2=60s-Ids=55.

"To-io-

菲菲乘电梯从负一楼到家的距离为:

s=3m/层义10层=30m;

菲菲乘电梯从负一楼到家的平均速度是:

v=—5―=-=0.5m/so

t'lmin60s

故答案为:27m;5;0.5o

【考点7速度与物体运动】

15.(2022•曲阜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新的“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像,请根据这幅

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

B.比赛时,乌龟先出发

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相遇过三次

D.乌龟在比赛过程中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分析】观察s-t图像,可知纵坐标表示的是前进的路程,横坐标表示的是运动的时间。

图像上点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此点的速度。观察图像,判断对错。

【解答】解:

A、全程为100m,跑完全程时,乌龟用的时间长,所以乌龟输了,故A错误;

B、乌龟在0秒时出发,兔子在ti秒出发,所以乌龟先出发,故B正确;

C、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二者相遇,表现在图像上是两图像的交点,两图像共有三个

交点,所以途中相遇三次,故C正确;

D、图像中,乌龟的运动图像为一条直线,所以为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o

16.(2020秋•龙泉驿区期中)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

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若以乙车为静止参照

物,丙车向西运动。

【分析】(1)根据三个图象,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

计算公式丫=且求出甲、乙、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t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

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右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丙的速度

大小v丙=4m/s;乙的速度是6m/s;

左图象是s-t图象,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

定值,即v甲=—==4m/s;

t5s

故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由于乙车的

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所以若以乙车为静止的参照物,丙车向相反的方向,即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丙;静止;西。

17.(2022秋•天门期中)测火车速度:

提出问题:国庆节期间,小芳和同学们乘火车从襄樊回重庆,当火车行至襄渝铁路大巴

山冷水隧道前一段平直轨道时,小芳对其他同学说:“我们能否用手边的器材估测火车的

速度?”

进行实验:许多同学参加了测量,他们各自的做法如下:

(1)小芳听到列车上广播:“前方S=3km便是大巴山冷水隧道。”恰好此时火车鸣笛,

小芳测得经t秒后听到从大巴山反射来的回声后说:“我已能算出火车的速度。”

(2)坐在窗旁的小军不动声色,看着窗外每隔S=100m的电线杆,并数着自己脉搏跳

动的次数,数出每通过两根电线杆时自己脉搏跳动了N次,小军突然宣布:“我已测出火

车的速度。”设小军自己平时每分钟脉搏跳动n次。

(3)小强跑到列车驾驶室,回来后笑着说:“我已知道了火车的速度。”

(4)小慧看着自己的手表,问了一下乘务员每根铁轨长L,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

小慧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测火车的速度。(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声,下面速度表

达式均用给定的字母表示)

2S-v击t

实验方法交流:小芳测量速度的表达式V牟=----------j_;

t

小军的测量速度的表达式:丫车=巫;

60N-

小强的测量方法是观察列车上的速度计的示数知道列车的速度的;

小慧的测量方法是铁轨响了N次,表示走过的路程为s=(N-1)L,再用公式v车

=$=(N-l)L计算出列车的速度。

tt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小芳所坐的列车行驶的距离加上声音传播的距离为鸣笛处到大巴山距离的2

倍,根据公式v=§求出火车的速度;

t

(2)小军脉搏跳动N次的时间根据公式v=§求出火车的速度;

nt

(3)小强的测量方法是:观察列车上的速度计的示数知道列车的速度的;

(4)小慧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表示走过的路程为s=(N-1)L,根据公式v=S

t

求出火车的速度。

【解答】解:(1)因为v=S,

t

所以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丫声3

列车走的距离s车=丫车3且s声+s车=2s,

即:v声t+v车t=2s,

所以列车的速度为:

2S-u声t

t

(2)小军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Ax60,

n

脉搏跳动了N次的时间t=』X60XN=^I£,

nn

每通过两根电线杆通过的距离为s=100m,

所以列车的速度为:

v5=nS.

1TSON而iT

n

(3)小强的测量方法是:观察列车上的速度计的示数知道列车的速度的;

(4)小慧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表示走过的路程为s=(N-1)L,

所以列车的速度为:

v—=(NT)L。

tt

故答案为:丫车=八一"声';丫车=巫;观察列车上的速度计的示数知道列车的速度的;

t60N

铁轨响了N次,表示走过的路程为s=(N-1)L,再用公式V车=§=02”计算出

tt

列车的速度。

【考点8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

18.(2023秋•武汉月考)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的速度在数值上等

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那么,能否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表示运动的快慢?

若能,数学表达式是什么?武汉军运会军事五项冠军,我国选手潘玉婷在障碍赛跑中,

全程500m用时2min,用此数学表达式计算出快慢应是多少,下列选项是分别关于这三

个问题的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不能,v=旦,4.17s/mB.不能,v=旦,0.24m/s

tt

C.能,v=主,0.24m/sD.能,v=主,0.24s/m

ss

【答案】D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三种办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远,速度越大;相同

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大;也可以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

【解答】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因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

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即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所以能表示运动的快慢;

可以用物体通过的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v=主;

S

潘玉程在障碍赛跑中,全程500m用时2min=120s,则速度为v=&=@§_=0.24s/m;

s500m

故选:D。

19.(2022秋•浏阳市期末)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

短促的(超声波)信号如图所示,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

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m,若发出

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汽车的速度是42.5m/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c==>tl<?>-<?>—3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

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在第

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5s;这两次汽车与测

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测速仪第一次发

出超声波,运动了0.25s才和汽车相遇,0.25s在0.9s内,要用0.9s减掉0.25s,当测速仪

发出第二次超声波完毕后,超声波向汽车运动了0.15s遇到汽车,这0.15s没有在0.9s内,

所以要加上0.15s.求出汽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解:

t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i=vti=340ni/sX0.25s=85m;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X0.15s=51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51m=34m;

这34m共用了:t'=At-—^-+——=0.9s-0.25s+0.15s=0.8s,

22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7—=W^L=42.5m/s。

t0.8s

故答案为:85;42.5o

20.(2023秋•鼓楼区校级月考)创下多项世界纪录的港珠澳大桥的总长为55km,其中有

6.7km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km的桥梁,以及逾20万平方米的两个人工岛。港珠

澳大桥建成后,驾车从香港至澳门的时间从4h大幅缩减至约30min。

(1)港珠澳大桥通车前,汽车从香港行驶至澳门的平均速度为50km/h,则从香港驾车

至澳门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2)一个车队由十辆相同型号的小型客车纵向排列而成,每辆车长为6m,相邻两辆车

之间的间隔是80m,车速为72km/h,这个车队匀速地全部通过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需

要多少秒的时间?

【答案】(1)从香港驾车至澳门的行程是200千米;

(2)这个车队匀速地全部通过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需要374秒的时间。

【分析】(1)知道港珠澳大桥通车前的速度和所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

求出从香港驾车至澳门的行程;

(2)先求出车队的总长度,该车队匀速地全部通过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的总路程等于

隧道长加上车队长,然后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且求出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由丫=旦得,从香港驾车至澳门的行程:

t

s=vt=50km/hX4h=200km。

(2)该车队的总长度s车=10X6m+(10-1)X80m=780m,

海底隧道的长度s隧道=6.7km=6700m,

则该车队匀速地全部通过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的总路程:

s=s车+s隧道=780m+6700m=7480m,

汽车的速度v=72km/h=20m/s,

由v=巨得,该车队匀速地全部通过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需要的时间:

t

t=s=7480m=374so

v20m/s

答:(1)从香港驾车至澳门的行程是200千米;

(2)这个车队匀速地全部通过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需要374秒的时间。

【考点9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1.(2023秋•宝安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

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如图所示,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刚开始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此时应该减小(选

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改正实验后继续实验;

(3)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L6s,则

BC段的平均速度VBC=0.50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

速度VAB会偏小(选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从A滑到C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

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测得的平

均速度比真实值偏小(选填“大”或“小”)。

(6)同学们画出了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或v-t图象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

的是_D

【答案】(1)秒表;(2)减小;(3)0.50;(4)小;(5)小;(6)D.

【分析】(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原理为v=反,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

t

和用秒表测量时间;

(2)斜面坡度如果太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会较快,不便于时间的测量;

(3)根据图象读出AB段和BC段的距离和时间,运用公式v=且求出AB段和BC段的

t

平均速度;

(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5)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6)根据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或v-t图象的大致情况。

【解答】解:(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原理为v=巨,则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

t

量路程和用秒表测量时间;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

(3)小车BC段的距离为:

SBC=40.0cm-0.00cm=40.0cm,tBC=tAC-tAB=2.4s-1.6s=0.8s,

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

VBC=』EC一=40.Ocm=50cm/s=0.50m/s;

tRC°。8s

(4)过了B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v=且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

t

间偏大,速度就会偏小;

(5)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

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他测得

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小;

(6)小车从A到C,做加速直线运动,

A图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图中速度随时间的增加不变,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中路程增加的幅度小于时间增加的幅度,即物体做减速运动;

D图中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秒表;(2)减小;(3)0.50;(4)小;(5)小;(6)D。

【考点1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2.(2021秋•烟台期中)(多选)《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

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莱阳到威海的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

夜骑平均速度5m/s,走完此路段所需时间大约为to关于“伏地听声”可以及早做出判断

的原因以及时间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空气的传声速度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空气传声的速度大于固体传声的速度

【答案】AB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

传播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最慢是在气体中。

【解答】解:A、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空气的传声速度,故A正确;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B正确;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C正确;

D、空气传声的速度小于固体传声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ABCo

23.(2022秋•芜湖月考)已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在15℃的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为340m/s。有一根铁管长520m,甲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乙同学用耳朵贴

在铁管的另一端听。乙同学听到两次响声,其中听到的第一次响声是从铁管(选填

“铁管”或“空气”)传来的。

【答案】铁管。

【分析】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声速,传播相同的距离,由时间的计算

公式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声速,传播相同的距离,

由t=亘可知,声音经铁管传播的时间小于空气传播的时间,所以听到的第一次响声是从

v

铁管传来的。

故答案为:铁管。

24.(2021秋•肇源县校级期中)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表所示。在长为884m的金

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相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

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x)

空气(0℃)331冰3230

空气(15℃)340铜3750

煤油(25℃)1324铝5000

水(常温厂1500铁5200

【答案】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材料制成的。

【分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先算出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再根据时间差算出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然后对照表格推算出是哪种金属。

【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t型=—^―=驼如1=2.6s;

v空340m/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

t金=1空-t差=2.6s-2.4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

、,金=」_=蟹如=52OOni/s;

t金0.17s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该金属为铁。

答: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材料制成的。

【考点11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25.(2020秋•东西湖区期中)如图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

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

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s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

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

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答案】A

【分析】先确定汽车收到第一、二次信号时用的时间,利用s=vt求出到测速仪的距离,

进而求出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解答】解:

A、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i=2X0.6s=0.3s,

2

由丫=且可得距测速仪si=v波ti=340m/sX0.3s=102m;故A错误;

t

B、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2=」X(1.8s-1.4s)=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