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1散文概念及文体特征】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
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
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散文
形散神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取材自由
主题集中富含哲理优美凝练
表达灵活
(1)形散神聚
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随意选择,
精心安排。散文的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
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与小
说相比,散文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指文章
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
约束。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
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般是: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
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远
作者借助联想与想象,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
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
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
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
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
沁人心脾。
【考点2散文种类】
(1)散文的分类
散文类别内容特色艺术手法代表作品
写景描绘景物特征,表现作者内心借景抒情《荷塘月色》
写景
散文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寓情于景《故都的秋》
状物
状物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情,托物言志
散文《白杨礼赞》
散文托物寓理,托物言志象征
《为了忘却的记念》
写人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记叙、描写
《背影》
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人是一根能思想
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象征
理于形象的苇草》
记叙、描写、抒
文化游记散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情、议论、联想、《周庄水韵》
古今对比
(2)高考重点考查文体一一文化游记散文
①概念
以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为写作对象,通过游历名人、文化
古迹的方式,咏史怀古,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
人们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的散文形式。
文化游记散文将文化思考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
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
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
②特征
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多为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
生活、社会风尚等。
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方面来表现对象。
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
象的本质。
在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考法技巧突破
考法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步骤
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
第一步的整体阅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一步带题阅读乃至准确答题的成败。整体阅读的要求
在于: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考场散文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区别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它要求用10分钟左右的
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学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
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
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
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
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
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一是内容一一
文章写了什么?要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形式一一文章是怎么写的?要把
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二、散文整体阅读的步骤
阅读散文,不仅要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且要通过这些所写的人、事、景、
物,触摸作者的内心、心境、心灵、心怀以及情思,体味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因
为散文的关键点不在于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于所记叙、描写中灌注的作者的思想、感悟。
根据这一要求,散文的整体阅读可分为四步:
第一步:关注标题明趋向
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理清线索分层次
①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的语句;②找到充当线索的人物、事件、
事物、情感;③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体察其大体结构;④抓语段、语句之间的逻
辑关系,抓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
第三步:分析技巧明手法
①作者在表达方式方面运用的技巧和文体知识方面运用的技巧,如散文的表达方式具体有
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②修辞手法方面运用的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运用的技巧,如散
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等,散文中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
行文技巧有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等。
第四步:综合分析得主旨
①锁定文章中心句、提示语、关键词语,概括主旨;②从事件角度概括,体味作者表达的
观点、态度、思想情感;③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揭示哲理,深化境界,启发读者思考。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
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体味
作者所寄寓的情感旨趣。
(1)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
①写景状物散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即景物意蕴。
②写人叙事散文:因人明品、借事明理,主旨即人情世理。
③议论说理散文: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主旨即情趣理趣。
④文化游记散文:记游写史、怀人思古,主旨即情感哲思。
(2)揣摩关键语句明感情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语句、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是揣摩的关键。
(3)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
联系起来考虑。如果首尾情感态度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果首尾情感态度差别
较大,就要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读文示范
例文读文技法
(2022•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第一步:关注标题明趋
到橘子林去向
李广田本文的标题交代了
①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文章的内容,设置悬念,
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拿过去的事来问你,同时也是文章的线索。
提醒你。第二步:理清线索分层
②"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次
子。”全文共17个自然
③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丕等旦姓a段,以“到橘子林去”
她就晏抢着说工:“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为全文的线索,可分为
领我去看的。”三部分:
④我这才想了起来,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我曾领她到西郊去。第一部分(①一④):
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女儿要“我”带她去看
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我说:“等着吧,等橘子熟了,橘子林。
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第二部分(⑤一@):
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我”和女儿到橘子林
便放过,我想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路上的见闻一一大街
去吗,那当然是栗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上与城外的美景,赶车
好兴致。人修马蹄。
⑤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第三部分(12—⑰7):
来。.石头道上的左洼子被阳光照着,一像二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女儿改变主意,不再到
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汗水被阳橘子林去。
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可是她并没有像我一样关第三步:分析技巧明手
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无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法
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1.作者运用大量修辞,
⑥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增添了文章的文采美
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作者与女儿出门到
红崖,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橘子林时,看到“石头
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
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却几乎忘掉了我的着,像一面面的镜子”,
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巧妙的比喻生动地表达
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出作者久经阴雨天后,
⑦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晴朗的天气给他带来的
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喜悦感。
事把她吸引住了。作者揣摩修理蹄子
⑧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的马的想法:“我的大
子。哥在给我修理蹄子,我
⑨我认识他们,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
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地修吧,修好了,我们
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就上路。”这一句将马
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一心一意地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
“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
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趣味。
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在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2.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
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写,充满了童趣
地修哩。他搬起一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小岫“还不等回她,
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轻快呀,她就又抢着说了”的细
这真是轻快呀,我有那一匹马用新修的蹄子跑在平坦的马路上的感节,体现了孩童的急切
觉,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疾驰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心理及一点狡黠;小岫
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沿途不关心眼前景物,
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少手掌偷偷“一直拉着我向前走”
坦捡起迷注视工一工。她是.在看她国-三的4、揖甲。一而且我也看见,她的细节,体现了孩童的
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单纯可爱;小岫偷偷看
的东西。自己的指甲的细节,透
⑩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露出孩童的小心思;“回
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栗看到什么时候为止。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
⑪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马不哭,马乖”的细节,
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体现了孩童的天真。
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第四步:综合分析得主
不,是人跟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旨
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本文由“到橘子林
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去”开端,到“不再去
⑫“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看橘子”结束,态度转
⑬“旦家告诉妈妈:——当夏指甲,当丕哭,当乘。”她拉着我向回变的主动者始终是一个
路走。小孩子,既表现童趣使
⑭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然,又暗示对孩子的尊
⑮“我的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重,借一件日常小事表
她这么说着,又看一看自己的小手。达对教养后辈的一种态
⑯“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度。同时描写了修马蹄、
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钉马掌的劳动场景,并
颜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将车夫的运输工作与抗
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战时期的物资转运关联
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起来,表达了对特定背
许并没有。景下劳动者的赞美。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
履行承诺无关。
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
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
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
为他们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
感到有点失落。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大哥在给我修理蹄子……修好了,我们就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
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
B.“我”在判断小岫对去橘子林的态度时,用语从“一定”变为后来的“也许”,暗示小岫的
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
C.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都是由她拉着走的,由此可见,小岫的言行
决定着本文的节奏。
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
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3.“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考能题型集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看见阿尔山
梁豪
①我曾对阿尔山视而不见。
②阿尔山有矿泉水,一瓶紧挨一瓶立在商场的货架上,晶莹剔透,气傲心高,你或被吓住,
直接跳过。阿尔山有个所谓的网红小火车站,听过的,不长记性,与宝岛的阿里山小火车站相
混。阿尔山是北国不可多得的度假地,多少广告,多少新闻,多少动人的画报、大字报等着撩
拨你,你却一个不领情。
③此番去,都见识了。看到了具体的山、水,无情而多情,朴实又绝艳;山水间的人,似
也与山水同调。当然,也看见了记忆里那些无视之见,悉数活络过来。
④序幕掀开是在一处花岗岩石林,独异而惹眼。当地人叫它红石萩子。当初地壳抬升,这
些内含红色矿物的花岗岩得以蹿出地表,又经河流下切,劲风削割,修理出几分荒诞色彩,状
貌多端。峰不高,登上去,讨一点开阔舒展胸臆。山道旁遇三两株当地人称马尿臊的红果灌木,
气味当如马尿般烘臭。据说,马尿臊全身是宝,能治跌打损伤、风湿、骨折和出血,故又称接
骨木。取名了当爽快,可见乡民本色。在山尖,看远天雾雨蒙蒙,时值夏末,草木尚且绿得磊
落,风也柔和,雨也舒松,恍如身处南国闲远处。
⑤小雨乍歇,天空灰云游荡、集结,似乎不愿就此善罢甘休。地面微湿,清风过,倒是清
凉安逸,带着柔柔的草香。驱车去到阿尔山——松贝尔口岸,国门当前,车子不能再开,众人
下车观望。正前是两车道的水泥桥,是界桥。桥栏杆刷成深绿色,其上站立各具造型的金色骏
马,动态十足,将口岸所处地带的特色交代无余。国北边陲,肉眼可见外蒙古山川原野,粗犷
而有生机。听同行的林人讲,蒙古国地广人稀,为了来年春天草势葱郁,常趁着西北风吹,人
为把火一点,任其在原野上自燃自灭。火光滔天,早前曾烧到阿尔山的白狼一带,所以边境防
火形势严峻。登高望远,细细搜寻一遍,群山起伏,茫茫无人,却又直觉人无所不在,你因而
更能感受到某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互动以至博弈的微妙。雨雾管不得那么多,一整片游过对岸
去,照着更远处发蓝的山岭,安然而又磅礴。
⑥界桥下,流水潺潺淙淙,是那哈拉哈河。河水过口岸,就此远别故国,继续逶迤复逶迤,
像个童心未泯的大男孩,非要折磨自己,也是游戏人间。他日,又归转呼伦湖,方才消歇下来。
在口岸处逗留良久,一行人改赴阿尔山火车站,一睹历史残片,该火车站为日据期建,躲过战
火风云,褪下历史包袱,至今依然操用如初,小巧而温实。
⑦阿尔山散落着不少玛珥湖,是富含水蒸气的岩浆爆发所形成的小型火山口。口上积水成
湖,即为玛珥湖。水窝在火山口上,日积月累,攒成平心静气的一面椭圆,压得火山没脾气。
之后,那湖面便可雅兴大发地临摹高远的云天和近处的松林。阿尔山的天空本就用色豪放,几
乎不遗余力,湖有所映,更加魔幻不清,似乎一切不能当真,此之谓梦。上下左右,得对称亭
匀之美,加之水面低于地面,人在岸上如在山腰,另能感受到一股子以退为进的险峻气,也是
聪明气、英俊气。水到底是老早便自修出灵性的,什么都奈何得住。
⑧在阿尔山逡巡三日,这下大体看真确了,阿尔山是地球把自己的内部翻出,献给当世的
表层定居者的一份厚礼。阿尔山全名哈伦阿尔山,蒙语的意思是“热的圣水”,原先就跟山不
挨着,是山偏偏贴着伊。而阿尔山的山,也不过是更为矫健、更为孤傲也更为冷酷的地下熔岩。
此地确有四十余处温泉,富含矿物质,自是得益于地下的造化之功。说到底,阿尔山其实是给
地上的人看地下究竟长什么样,也是给我们看人远未当家做主的那些光景,地球又有着怎样的
气质和脾性。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
⑨我们平日津津乐道的看,通常是被过往看的理念、权力与意志、经验、意识磨蚀出来的
看。对于阿尔山,你再怎么先入为主地、臆断武断妄断至极地“看”,它也能旁逸斜出自己的
华章来。你捆不住它,它压根不受你的旁注、你的编译、你的观点看法则之限制,也不怕你那
一点点磨损,它就那么呆呆地懒在那里,自成一格,却是天资过人的眉目情态——自然,它也
懒得管你如何去看。看过走过想过,私下佩服得一塌糊涂。阿尔山好样、好境界!
⑩良辰美景,终有一别。飞机降落北京,回到家,歇坐下来,顿感气味动荡相撞,才意识
到自己也是一身的草梗、羊膻、牛粪和泥腥味,虽自束于市朝高阁中,却俨然自在逍遥的绿林
好汉。在城市放眼望去迹近雷同的水泥丛林里,这股味道显得如此冒失而率真、士气而可贵。
借由它,我分明从那样的自己身上,再见阿尔山,芥子须弥间,恍同海市蜃楼,却真有了些难
舍的滋味,实实在在。
@>匕刻,哈拉哈河依然在遥远的北方,不舍昼夜地奔流,经峭壁、石滩、草原、林地,终
而归于悠悠呼伦湖。皆是屏障,又为依托,都是成全。它默认周遭的一切,不喜亦不惧。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独异惹眼的花岗岩石林、流经界桥的哈拉哈河、火山口的玛珥湖等的描写,写出
了阿尔山山水的特色。
B.文章第⑥段写界桥下的哈拉哈河流出国门又返回呼伦湖,似一位故人留恋故国,从而表现了
阿尔山山水的多情。
C.文章第⑦段写玛珥湖”压得火山没脾气”,突出了玛珥湖对火山日积月累的压力,致使火山
没有再次爆发。
D.这篇游记散文在主旨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并由此引发出作者对阿尔山“性格”
的敬佩。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思路明晰,围绕标题”看见阿尔山”,写出了从对阿尔山的“视而不见”,到“见山见
水、看见不见”,再到“再见”的过程。
B.文章开篇写“我曾对阿尔山视而不见”,未亲至之前,对阿尔山的种种无视,与后文写对阿
尔山见之“多”形成对比。
C.文章写山道旁的“马尿臊”,写物是为了写人,无论是“马尿臊”还是“接骨木”,名字直
截了当,作者借此突出了当地的山民本色。
D.文章结尾“它默认周遭的一切,不喜亦不惧”暗指前文所写建于日据时期的火车站“褪下历
史包袱,至今依然操用如初“一事。
3.文章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请根据文意回答“看见不见”的内
涵。
4.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力量
李娟
牛最喜欢吃葵花花盘,尤其是附在花盘最表层的那层葵花籽。
别说牛,连我们人都觉得好吃。
在北方,谁家不出一两个嗑瓜子落下的“瓜子牙”(门牙带小豁口)?然而,最想不通的
是,连我这样不爱嗑瓜子的,都是个“瓜子牙”!我真的不喜欢嗑……全都怪瓜子太香了。虽
然不喜欢,但一嗑就停不下来。只好嗑啊嗑啊,瓜子从左边嘴角喂进去,瓜子皮从右边嘴角涌
出来...
连我家赛虎都喜欢葵花籽!春天一连补种了好几茬种子,剩下的种子被我妈随便堆到床下。
赛虎这家伙一有空就钻进去,窸窸窣窣地,吃得香喷喷。但它不会嗑瓜子,便连瓜子壳一起嚼
巴嚼巴吞下。我妈看着不忍心,一有空,便帮它剥,边剥边骂:“干了一天活,还得伺候一条
狗!”每剥完一小把,把瓜子仁儿撮在手心任赛虎舔食。看它吃得高高兴兴,便也高高兴兴。
如此贫瘠的土地,却生出如此香美的食物。这么一想,就觉得必须得赞美土地的力量。
虽然其中也有化肥的力量,但化肥只能依从土地的意志而作用于植物。人类甚至可以研究
出无土栽培技术,却不能更改生命成长的规则。这种规则也是大地的意志。
我妈不喜欢化肥。她年轻时读书的专业是农业,她的老师曾告诉她和她的同学,施加化肥
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虽然一时增收保产,但如此持续不到三十年,土地就会被毁去。她常念叨:
“已经三十年了,已经三十年了啊?”不知是忧虑,还是疑惑。
我不知“土地被毁去”具体是什么概念,但是我却见过“死掉的土地”。地面坚硬、发白,
田展却依然完整,一道挨着一道,整齐地、坚硬地隆起。于是整块地看上去像一面无边无境的
白色搓衣板。上面稀稀拉拉扎着好几年前残留的葵花残秆,也被太阳晒得发白。我猜这是不是
因为过量施加化肥,因为不合理灌溉,因为盐碱化,因为各种透支等原因被废弃了的耕地。
虽然戈壁滩本身也是硬地,但却是生态系统完全正常前提下的硬。戈壁滩再荒凉,也会覆
盖稀薄的植物。尽管这些植物完全混入大地的色泽和质地,看上去黯淡、粗拙。
可眼下这块地,却是极度不自然的硬。表层板结得异常平整光洁,寸草不生,毫无生气。
像一块死去的皮肤,敷在大地的肉身之上。
我妈总是说:“这栗是自己的地,还不心疼死了!要是自己的地,哪舍得这么种!”是啊,
只有土地的主人才能真正做到爱惜土地吧?世世代代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体谅土地。
我无数次感慨北方大地的贫瘠。虽然耕种过的土地看上去都差不多,又整齐又茂盛。但再
看看野地便知端晓——南方野外四季常青,植物浓密;而北方野地植被极为脆弱稀薄,看上去
荒凉又单调。可是,就算是力量再单薄的土地,对生存于此的人们来说,也是足够应对生存的。
如果没有我们这些掠夺者的话。
这片大地已经没有主人,所有耕种于此的人全是过客。我们只租用此处一年或两年三年。
为了满足我们的生存需要,我们只能无视基本耕种原则,无尽地勒索,直到土地死去。
那时,我们的租期也到了。
我们眼下租用的这块地就是一块已经连续种了三年葵花的地。按理说该停种了,养两年地
再接着种。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而且是油葵这样消耗巨大的作物,不但损害地力,也会影响
产量。
再加上去年冬天的罕见暖冬,早在今年年初,“旱情已成定局”的消息就已经四处流传了。
可我妈还是决定顶着各方面压力再种一年。
河水依赖不了了,她便全赌在雨水上。只因她听当地上了年纪的哈萨克老人说,纳吾尔孜
节(春分日)那天若下了雨,将预示全年雨水丰足。果然,这一年的雨水极多,三天两头洒一
阵。可是,雨水多的同时,风也多……往往雨还没洒几滴,乌云就被大风吹散。雨很快偃旗息
鼓。尽管损失惨重,甚至放弃了一块土地,但眼看着河边这块地总算冲出枪林弹雨挺到了最后
一刻,我妈还是很欣慰的。
当我一圈一圈绕着葵花地赶牛,保卫最后的胜利果实,累得大喘气,心里便想:大地的付
出已经完全透支,我们必须用自身的力量填补。
葵花收获了。虽然一百多亩地才打出来二十多吨葵花籽,但满当当的四百多个袋子堆在地
头,看在眼里还是令人喜悦。
可一时半会儿却怎么也雇不到搬运的工人。
收葵花的老板一再表示时间紧张,不能再等了。于是我妈和我叔叔㈤咬牙,自己上。收
购葵花的车没法完全开到地边,离了还有三十多米。
四百多袋,两人扛了两百多个来回。
三十多米距离,只算负重距离的话,每人共计走了六七公里。
也就是说,这老两口把二十多吨的葵花籽挪动了三十多米。
或者说,两人各扛一只五十公斤的麻袋,走了六七公里路。
好吧,又省了两百块钱工钱。可是我叔的高血压……还有我妈的低血压……
眼下这些从金灿灿转变为黑压压的财富啊,不但榨干了大地的力量,也快要把这夫妻俩榨
成渣了。
(节选自《遥远的葵花地》,有删改)
【注】叔叔:当地人对父亲的习惯称呼。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葵花是北方边地常见的经济作物,葵花籽也是北方人包括牛、狗等一些动物都喜欢吃的食物。
B.人们施加化肥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表面上能增加收入、保证产量,实则更改了生命成长的规
则。
C.土地之所以会死去,是因为人们在耕种过程中无视基本的耕种原则,导致土地板结,寸草不
生。
D.文中用“冲出枪林弹雨”形容葵花生长过程,表现了这块土地种植葵花的艰难和人们耕种的
不易。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轻松有趣的“嗑瓜子”的话题引入,正文部分探讨的却是事关生存的严肃主题。
B.文中将南方野地的植物与北方野地的植被对比,使读者对北方土地的贫瘠有更直观的感受。
C.全文多处采用简短且富有力量的句子,为叙述带来了一种紧迫感,强化了作者的嫉愤之情。
D.文末运用大量具体的数字,反复强调老两口搬运葵花籽的重量和距离,体现了劳动者的艰辛。
3.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标题“力量”的内涵。
4.请依据文中对“我妈”的具体描写,分析“我妈”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1散文概念及文体特征】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
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
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散文
形散神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取材自由
主题集中富含哲理优美凝练
表达灵活
(1)形散神聚
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随意选择,
精心安排。散文的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
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与小
说相比,散文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指文章
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
约束。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
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般是: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
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远
作者借助联想与想象,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
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
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
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
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
沁人心脾。
【考点2散文种类】
(1)散文的分类
散文类别内容特色艺术手法代表作品
写景描绘景物特征,表现作者内心借景抒情《荷塘月色》
写景
散文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寓情于景《故都的秋》
状物
状物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情,托物言志
散文《白杨礼赞》
散文托物寓理,托物言志象征
《为了忘却的记念》
写人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记叙、描写
《背影》
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人是一根能思想
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象征
理于形象的苇草》
记叙、描写、抒
文化游记散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情、议论、联想、《周庄水韵》
古今对比
(2)高考重点考查文体一一文化游记散文
①概念
以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为写作对象,通过游历名人、文化
古迹的方式,咏史怀古,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
人们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的散文形式。
文化游记散文将文化思考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
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
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
②特征
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多为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
生活、社会风尚等。
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方面来表现对象。
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
象的本质。
在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考法技巧突破
考法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步骤
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
第一步的整体阅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一步带题阅读乃至准确答题的成败。整体阅读的要求
在于: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考场散文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区别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它要求用10分钟左右的
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学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
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
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
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
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
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一是内容一一
文章写了什么?要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形式一一文章是怎么写的?要把
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二、散文整体阅读的步骤
阅读散文,不仅要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且要通过这些所写的人、事、景、
物,触摸作者的内心、心境、心灵、心怀以及情思,体味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因
为散文的关键点不在于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于所记叙、描写中灌注的作者的思想、感悟。
根据这一要求,散文的整体阅读可分为四步:
第一步:关注标题明趋向
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理清线索分层次
①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的语句;②找到充当线索的人物、事件、
事物、情感;③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体察其大体结构;④抓语段、语句之间的逻
辑关系,抓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
第三步:分析技巧明手法
①作者在表达方式方面运用的技巧和文体知识方面运用的技巧,如散文的表达方式具体有
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②修辞手法方面运用的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运用的技巧,如散
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等,散文中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
行文技巧有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等。
第四步:综合分析得主旨
①锁定文章中心句、提示语、关键词语,概括主旨;②从事件角度概括,体味作者表达的
观点、态度、思想情感;③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揭示哲理,深化境界,启发读者思考。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
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体味
作者所寄寓的情感旨趣。
(1)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
①写景状物散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即景物意蕴。
②写人叙事散文:因人明品、借事明理,主旨即人情世理。
③议论说理散文: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主旨即情趣理趣。
④文化游记散文:记游写史、怀人思古,主旨即情感哲思。
(2)揣摩关键语句明感情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语句、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是揣摩的关键。
(3)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
联系起来考虑。如果首尾情感态度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果首尾情感态度差别
较大,就要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读文示范
例文读文技法
(2022•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第一步:关注标题明趋
到橘子林去向
李广田本文的标题交代了
①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文章的内容,设置悬念,
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拿过去的事来问你,同时也是文章的线索。
提醒你。第二步:理清线索分层
②“爸爸,你领我去看搔子林%2一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次
子。”全文共17个自然
③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至丕篁且虬段,以“到橘子林去”
她就晏抢着说工“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为全文的线索,可分为
领我去看的。”三部分:
④我这才想了起来,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我曾领她到西郊去。第一部分(①一④):
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女儿要“我”带她去看
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我说:“等着吧,等橘子熟了,橘子林。
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第二部分(⑤一⑪):
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我”和女儿到橘子林
便放过,我想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路上的见闻一一大街
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上与城外的美景,赶车
好兴致。人修马蹄。
⑤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第三部分(12—⑰7):
来。石头道上的冬洼主祗.怛光照着,一像二面面的铳子;一女人头上的金女儿改变主意,不再到
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汗水被阳橘子林去。
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可是她并没有像我一样关第三步:分析技巧明手
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无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法
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1.作者运用大量修辞,
⑥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增添了文章的文采美
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作者与女儿出门到
红崖,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橘子林时,看到“石头
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
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却几乎忘掉了我的着,像一面面的镜子”,
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巧妙的比喻生动地表达
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出作者久经阴雨天后,
⑦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晴朗的天气给他带来的
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栗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喜悦感。
事把她吸引住了。作者揣摩修理蹄子
⑧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的马的想法:“我的大
子。哥在给我修理蹄子,我
⑨我认识他们,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3篇
- 代办户口登记委托示例3篇
- 办理证照全权委托书模板3篇
- 停车场道闸系统安装承包合同3篇
- 农村房子转让简单协议书3篇
- 建材买卖协议书格式3篇
- 工程图纸审查
- 完整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2篇
- 自动售货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与市场进出口分析考核试卷
- 羽绒制品生产安全管理规范考核试卷
- 2025至2030中国射频芯片市场趋势展望及需求前景研究报告
- 应急急救知识课件
- 文综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鼠伤寒沙门菌护理查房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K30自动生成及计算试验记录
- (完整)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学习笔记
- 建筑行业施工期间意外伤害免责协议
- 民兵国防知识教育教案
- 毒理学研究新技术应用-深度研究
- DB33T 2202-2019 公安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