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含上、下册)_第1页
教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含上、下册)_第2页
教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含上、下册)_第3页
教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含上、下册)_第4页
教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含上、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精心梳理(含上、下册)

版权文档,盗版必究!

八年级物理【上】

文档亮点:|排版整齐,图文结合,考点详扇|!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的测量

1.⑴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⑵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⑶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dm=1Ocm;1cm=10mm;1m=106|dm;1m=109nm

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理”: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数”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栗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谈: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迅”: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

2.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3.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

三、误差:

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四、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

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

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

五、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I: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⑶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⑷计算公式:v=s/t变形+__s_S=Vt

I一V

⑸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_,运输中单位hinZh,两单位中逅单位大。

⑹换算:1m/s=3.6km/h。如: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

运动的物体速度v是个

恒量

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3.常识:人步行1.1m/s,自行车5m/s,大型喷气客

机900Km/h,客运火车140Km/h,光速3x10、/s,声速340m/s

六、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t-,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注意事项:将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车运动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测量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握电。

⑵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⑶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可发声;

⑷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⑵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随"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⑶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匕囤北沌北气

常识: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xx交谈,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

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

例: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计时。若听到枪声再计时,则记录

时间比实际跑的时间要晚,0.29s(当时空气15℃)

3.声速的利用:超声测距,计算公式距离s=%vt.

4.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聪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⑴音调:声音的高低。(2)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

越低。⑶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⑷频率单位:赫兹(Hz)人

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o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2.⑴响度:声音的处上。⑵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⑴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⑵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人们根据意也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三、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

音叉振动发生)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保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2.(1)人们用分贝(dB)做单位来划分声音等级;

⑵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证休

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驷

3.减弱噪声的方法: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⑴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⑵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

温度为100℃,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

2.⑴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

的。⑵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栗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⑴晶体熔化图像:温度cr)非晶体熔化图像:

特点:吸热、先

特点:固液

变软变稀、最后

共存、吸热、

变为液态温度不

温度不变

断上升

时间(分)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同种物质的煤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⑵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

特点:放热、逐

特点:固液

渐变稠变黏变

共存、放热、

硬、最后成固体。

温度不变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要放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体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

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

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

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⑵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

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要放热

三: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气(看不见)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

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

凝固成雹;

4.“白气”(看得见)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速:c=3x108m/s=3x105km/s;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x108m/s=3x10'km/s;

3.2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处9.46X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

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

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

可逆。

3.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4.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

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

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

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成像特点:①像和物大小相等;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所成的像是虚像且左右倒置;即:等大、等距、垂直、虚像2.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入射角大,光

入射角

空气

路可逆ViNN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工水入射%°水

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角图1'

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

3.折射的现象: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

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五、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叠加成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叠加成

黑色,看不见的光:

⑴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⑵(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

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⑶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一切物体都能发

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⑷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

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受光作用;(验钞)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光心:即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凸透镜能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

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

光轴;如下图: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物距U像距V大小倒正虚实应用

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u=2f倒立等大实像测焦距

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投影仪

u=f不成像探照灯

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三、眼睛和眼镜

1.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在视网膜前方,需戴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像在视网膜后方,需戴凸透镜矫正;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质量

1.①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②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t、g、mg

③换算: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④常识:一只鸡蛋约50g、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公鸡

2Kg、一个乒乓球2.7g

2.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

一种属性

3.⑴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⑵天平使用:①“数”: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②“遐':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卷”: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虹向右盘(先大后小)加减祛码,并调节避强在标尺上的

位置,直到横梁又平衡;

④“迅”: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祛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强调:平衡螺母调节原则:向高的那边移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p表示。

2.①公式:p=m/V变形:V=m/pm=pV

②国际单位制中,密度主单位是kg/m;常用单位g/cm:g/cm3单位大

③单位换算:1g/cm3=103kg/m31kg/m3=10-3g/cm3

3.p^=1.0X103Kg/m3

物理意义表示:1水的质量是1.0X1()3kg

4.理解密度公式:p=m/v

(1)同种材料、同种物质,P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p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

红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

一种特性。

mfp甲

(2)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体积相同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P

(3)图象:左图所示:p甲>p乙-------->v

5.密度与温度:常见物体一般都是热胀冷缩;但水特殊,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种性质叫水的反

常膨胀;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体积——量筒

使用方法:

①“看”:单位:量程、分度值(1m1=1err?);

②“放”:放在水平台上;

③“逡”:读数时,视线要和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固体的密度

①原理:p=m/V形状不规则:量筒或量杯

②质量:天平体积-

〔形状规则:刻度尺

3.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p=m/V

4.常见密度测量步骤:

①不规则固体沉于水的:1)用天平测出质量m;

2)给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3)用细线将物体放入量筒中浸没,记下读数V2;

4)表达式p=m/(V2-V1)

②不规则且浮于水(坠入法):1)用天平测出质量m;

2)给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小石块浸没其中,记下体积V1;

3)用细线将物体和小石块一起放入量筒中浸没,记下读数V2;

4)表达式p=m/(V2-V1);

③液体的:1)用天平测液体和烧坏的总质量ml;

2)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4)得出液体的密度「=(m1-m2)/V

下册知识点梳理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

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

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一静、快一一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

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

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

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

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x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

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

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

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一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空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摩擦力擦):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

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J静摩擦一

摩擦力t动摩擦I滑动摩擦

J滚动摩擦

(3)fxMN其中f滑:滑动摩擦力,U: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N:压力(固体在水平面上,

压力=重力)

(4)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

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f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运动情况⑷f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摩擦力的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

(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6.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说,如果一

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

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17.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故力的方向相反(180。)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合力的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力的方向相同(0°)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合力的方向和任何一个力的方向相同。

1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因为不受力不存在,所以在实际中即为F-0,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牛一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9.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注:(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也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3)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在惯性的作用下。应该说由于惯性或者具有惯性

20.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2)在外力的作用下哪一部分改变了运动状态;

(3)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最后出现什么现象。

2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

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

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2.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G:

一对相互作用力:异体、共线、等大、反向;

地球

一对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

相同

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受:箱子—*受:箱子

23.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大小: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ffi=G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压物体

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

下图为重为G的物体在接触面上静止不动时所指出的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FJE=GFB=GF压=G+FF^=G-FF.F-GFS=FF〈G

24.

25.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表示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是帕斯卡(Pa),还有百帕(hPa)、千帕(KPa)、兆帕(MPa)。

2

定义式:P=Fff/Sg(P:压强(Pa)Fffi:压力(N);Ss:受力面积(m91Pa=lN/m

这种由定义引出来的公式叫比值定义法;以前还有速度、密度都是这样引出来的。

注:S指受力面积#表面积W接触面积

26.帕斯卡是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L5x104pa。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大约为20Pa;物理意义是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0N。

27.增大压强的方法:①F底f,S受J可tP②S受一,F底t可tP③同时tFtS受可tP。同理,反过来可以

减小压强。

28.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9.液体压强:P=P®gh(P液:液体的密度(kg/n?);h:深度(m)【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从公式

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

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30.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1.计算压力和压强的一般方法:

①固体:先算压力,再由P=FJI/S受计算压强(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JI=G)

②液体:先由P=P液gh计算压强,再由FE£=PXS受计算压力。

32.特殊情况:①P=P固gh也适用于固体,但要求固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②Ftf=G也适用于液体,但要求液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33.液体压力和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

强为,福为.

强为:P=P液gh

P=P/ghP=P液gh

蟹生对容器底部的压鸣勇对容器底部的压鸣与对容器底部的压

压=^液

5压=2=。液ghSF良=/5=。液ghS=FfxS=PghS

P液原g

<PMvMg>PMvMg

液体的重力为:液体的重力为:液体的重力为,、

6液=疑8=P液嗾gG液=nMg=P液微8G液=mMg=P液V^g

故F压<G液故F压=6液故F压>G液

34.

35.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如锅炉水位计。

36.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想各个方向传递。如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

压刹车系统、铲车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适用于静止的液体和温度、体积不发生变化的静止气体)液压技

术能在无噪音的情况下把力放大,其放大的倍数由活塞面积的倍数决定。公式为F1/S1=F2/S2,即Fz=S2/S1

XFl

37.固住(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力,液体(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所以计算时固体先计算压力,液体先

计算压强

38.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表示。说明:“大气压”

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大气压指直接和空气相连的气体压强,也就是空气压强,而气压指一部分的气体压

强;如高压锅内的气压一一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9.两个重要的实验: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托里拆利实验:不但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还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值:760nlm汞柱高,即P0=P;jgh

=1.01X105Pa(1标准大气压下心1.OxlOTa)

璃W

以试管内水银与外面的水银面为准,水银柱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里面水银对这个面的压强和外

面大气对这个面的压强相等,即P大气=P水银=P水银gh=13.6xl03kg/m3x9.8NAgxO.76ro

=1.01xl05Pa

注,1.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管内有少许空气,水银柱高度将改变,.实验结果偏小。.

2.玻璃管便斜,液柱变长,但垂直高度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嘀。

3.玻璃管上提,液柱不变,对实脸结果无影响。

4.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对实啦结果无影响。5.玻璃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6..不可以用其他液体代替水银,,若用水代替,,高度会达到10.336米,在昔通实验室

中不现实,因而不可行

39.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

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

高。

40.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41.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一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

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

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42.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4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4.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液体(气体)具有重力

45.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F^=G*P流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

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二甲浮

下沉漂浮沉底

F浮+N支持=6球

F浮>G球F浮<G球F浮>G球

即:F浮<G球

P液>。物P液<P物P液>P物

。液>。物

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变

淙浮是上浮沉底是下沉

务的最终结果的最终结果

46.

47.浮力的生活应用:

①轮船:利用制成空心来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实现漂浮的;

②潜水艇:利用水舱充、放水来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③热气球、汽艇:利用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

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48.计算浮力方法:

①(二次)称重法:F浮=0物一F拉(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F耻一F解(利用压力求浮力)

③F"G排或F浮=P^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④平衡法,F浮=6物(漂浮或者悬浮时求浮力;)

49.浮力计算方法总结:第1.2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适用,所以一般计算浮力只有第3、4种方法,而第

3、4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第3种方法只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第4种方法任何时候都适用。一般计算过

程如下:(1)由P浪与P物的关系判断物体所在的状态,如果漂浮或者悬浮的话首选第3个公式,第3个公式

解答不出来再选择第4个公式。(2)如果有“浸没”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V排可物

50.功(W):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单位:1J=1N,m

即影响做功的两个因素为: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如果有一项为0,(乘

积都为0)做功都为0。

51.三种情况不做功: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动(无S);②利用惯性运动的不做功(无F)

③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的不做功。(无S)。

52.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式)P=W/t推导式P=F・V

单位:瓦(特),符号W还有千瓦(KW)和兆瓦(MW)1MW=103KW=106W1马力=735W

功率大小的比较和速度大小的比较类似。

53.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既有能量。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J。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54.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机动能就越大

械Y

重力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穹能<势能就越大

弹性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势能就越大

5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

能。转伊「弹性势能

动能v»势能一

56.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转化〔重力势能

57.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然

后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其中减小的一种形式的能必定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一个

物体的动能的减少往往伴随这它的势能的增加)。

58.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59.五要素一一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0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R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z表示。

注: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