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秦岭站-2024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解析版)_第1页
中国南极秦岭站-2024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解析版)_第2页
中国南极秦岭站-2024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解析版)_第3页
中国南极秦岭站-2024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解析版)_第4页
中国南极秦岭站-2024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串国啬覆素怪菇

(热点背景•考点提炼•热点小测)

热点背景

中国南极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3个常年考察站,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考察站,

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秦岭站选址于罗斯海沿岸,利于在此开展极地海洋研究。建筑面积达到

5244平方米,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

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此前长城站、中山站分别对应大西洋扇区、印度洋扇区,造成

了太平洋扇区的观测空白。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从而实现对南极长期观测网的

系统构建,更好地回答气候变化、冰雪和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等前沿科学问题。”

为何命名为“秦岭站”?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是中华民族的祖

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家喻户晓知名度高。而新站所处区域同样也有一条作为南极洲东西地理分界线的

横贯山脉。

南极环境独特而脆弱,“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新能源占比超过60%;所有

的油漆、建材均采用无甲醛无氟材料;以被动式建筑技术应对极端环境;对越冬、度夏区域实行独立能源供

应,根据工况状态灵活设置和调节;垃圾分类为四五个类别,内部建有完整的垃圾处理系统。

考点提炼

1.考查秦岭站的位置

可能考查秦岭站相对于南极点的位置,也可能会考查秦岭站相对于南极其它科考站的位置。站在南极点

上四面八方都是北面,所以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北面。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判断南北的方式是谁距

离南极点越近就越靠南,判断东西的方式是在两点之间的劣弧上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方向,越靠近箭头头部

的就越靠东。例如秦岭站在昆仑站的东北方向。

第1页共16

,去南极科考的时间

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此时位于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温度较高,且白昼较长。

3.南极的自然环境

南极大陆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高,南极洲是七大洲中地势最高的大洲。南极大陆上有厚厚的冰

层覆盖。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大风。

4.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目的是(秦岭站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

秦岭站濒临罗斯海,具有在此开展极地海洋研究的条件。

5.秦岭站的建筑外观

秦岭站的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秦岭站

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好像长了脚。这是因为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这样设计能很好避免

建筑被积雪掩埋同时利于大风从中通过。

6.南极地区的资源

生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磷虾、企鹅、海狮、海豹;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淡水资源以冰川的

形式大量储存。

第2页共16

九极地科考的环保问题

科考站有一整套完整的垃圾处理系统,这是因为极地地区微生物数量少活动弱,对废物的分解能力弱。

有的科考队会把垃圾打包带回国处理,也是为了保护极地脆弱的环境。

秦岭站在能源使用方面也秉持绿色理念,新能源使用占比在60%以上,其中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

8.在户外执行科考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措施

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酷寒、大风。他们需要带足保暖御寒衣物、防风器具、防滑设备。

热点小测

一、选择题

(2024•福建漳州•一模)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A.企鹅B.棕熊C.驯鹿D.河马

2.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

A.东北B.正南C.正北D.西北

【答案】1.A2.C

【解析】L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故A正确。棕熊生活在北温带地区,河马生活在热带地区,

驯鹿是北极附近地区的代表动物,排除BCD。故选A。

2.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看,四周都是北方,由此可判定,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

向。故选C。

【点睛】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

“冰雪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

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葬、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2024・湖北•模拟预测)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

第3页共16

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

一个越冬考察站。图示意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口面向太平洋扇区口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口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

A.□□B.□□C.□□D.□□

4.我国在南极的科考站大部分是在1、2月份建立,原因是()

A.南极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

B.南极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

C.南极的暖季,此时气温最高且白昼时间最长

D.南极极夜,常见极光,为建站施工人照明

【答案】3.A4.C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的经度范围为105°E-180°-75°W,秦岭站所在经度大致为163°E,

因此面向太平洋扇区,口符合题意;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为昆仑站,1不符合题意;秦岭站位于南极圈

以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口符合题意;秦岭站位于中山站东南方,1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

意,排除BCD。故选A。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月份为南极暖季,A错误;南极极昼,气温相对升高,但仍然寒冷,B错

误;南极的暖季,此时气温最高且白昼时间最长,利于科考,C正确;每年9月至次年3月为南极的极

夜,终日没有阳光,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已建成的四个科学考察站纬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长城站;南极

地区由于的平均海拔2350米,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因为常年受极地高

压的影响,近地面地区气压高,风是由高气压处吹向低气压处,且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

第4页共16

素有“风库”之称。

(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至此,我国已在南极建立五个科

学考察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南极大陆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平原和高原B.盆地和丘陵C.山地和丘陵D.高原和山地

6.我国海拔最高的科学考察站是()

A.长城站B.泰山站C.昆仑站D.中山站

7.秦岭站濒临()

A.太平洋B.印度洋C.北冰洋D.大西洋

【答案】5.D6.C7,A

【解析】5.高原:地势平坦,海拔较高,一般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上,边缘地区地势起优较大;平原:

地势平坦,海拔较低,一般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丘

陵: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中间地势一般比较平坦,四周地势

起伏较大。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为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

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故南极大陆的地形类型主要是高原和山地,D正确,

ABC错误。故选D。

6.读图可知,四个科考站中,昆仑站距离南极点最近,纬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排除C;读图可知,秦岭站濒临太平洋,A正确,排除

BDO故选A。

【点睛】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

第5页共16

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洲面积约

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

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

(23-24八年级下•河北保定•阶段练习)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该站是我国继

长城站、中山站后的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全年可进行科考,而昆仑站与泰山站仅在当地夏季进行科考

工作,属于夏季站。如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夏季站进行南极科考最适宜的时间段是()

A.12月一次年2月B.9月―11月

C.6月―8月D.3月—5月

9.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站()

A.均濒临太平洋B.纬度更低C.无极昼极夜现象D.位于南温带

10.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目的是()

A.占领南极土地扩大我国领土B.开发海域进行海洋渔业养殖

C.在罗斯海域展开极地海洋研究D.为南极的其他科考站提供物资

【答案】8.A9.B10.C

【解析】8.根据材料可知,夏季站只在南极夏季进行科考工作,南极位于南半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2月一次年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A正确,排除BCD。故选A。

9.读图可知,常年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秦岭站,夏季站有泰山站、昆仑站,与夏季站相比,常年

站离南极点更远,说明常年站纬度更低,B正确;常年科考站中中山站濒临印度洋,A错误;中山站和秦

岭站都在南极圈内,属于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CD错误。故选B。

第6页共16

10.读图可知,秦岭站濒临罗斯海,具有在此开展极地海洋研究的条件,C正确,D错误;南极的应用只

限于和平目的和科考,A错误;纬度高,水温低,不适宜养殖,人工养殖可能会在破坏环境,B错误,故

选C。

【点睛】南极地区由于的平均海拔2350米,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因为

常年受极地高压的影响,近地面地区气压高,风是由高气压处吹向低气压处,且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

多产生大风,素有“风库”之称。

(2024・湖北孝感•一模)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是中国极地事业的又

一个里程碑,标志中国跻身全球极地研究“第一梯队图1是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图2是南极秦

岭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图2南极秦岭站

11.40年前,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位于秦岭站的()

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

12.在南极设立考察站的主要目的是()

A.勘探矿产资源,便于今后开采利用B.进行科学考察,观测极地环境变化

C.研究极地环境,便于今后大量移民D.保护好环境,作为今后的旅游景点

13.秦岭考察站的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好像长了“脚”,主要原因是()

A.防寒B.节约材料C,抗雪埋D.造型美观

【答案】11.D12.B13.C

【解析】11.这是南极地区的经纬网,图中的秦岭站位于南极圈内,长城站在南极圈外,南极点四周都是

北方,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此判定长城站位于秦岭站的东北方向。故选D。

12.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南极特别保护区和管理区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科学考察,观测

极地环境变化,B正确;南极的矿产资源不能开采利用,A错误;南极地区不适宜常住人口居住,C错

第7页共16

误;南极主要用于科考,主要目的不是作为今后的旅游景点,D错误。故选B。

13.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结合图示来看,秦岭考察站的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好像长

了“脚”,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积雪掩埋和利于大风通过,C正确;防寒、节约材料、造型美观不是主要作

用,排除ABD。故选C。

【点睛】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

源,海城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

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二、解答题

14.(2024•河南驻马店•一模)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4年3月7日,执

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南极秦岭站载上考察队员,启程返回中国。某地理小组成员以

“极地考察与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完成该学习过程。

项目一:迄今为止,我国在极地地区已建立6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

山站、秦岭站和北极的黄河站。小组成员绘制两极地区示意图,认识并标注了我国极地科考站的位置。

项目二:南极洲和北冰洋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广阔天然实验室。小组成员

搜集了极地科考的部分课题并对课题内容进行分类。

(1)我国已建立的5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最南的分别是—、―。

(2)请将下列研究课题内容的序号填入表对应的空格内。

科考领域课题内容

太阳活动□

生物活动A_

地质演化B_

第8页共16

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

冰川资源

口通过企鹅、北极熊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口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

口通过南极储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

口通过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口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通过极地上空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三:能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们除了寻求新能源以外,还将目光放到更远的极地地

区。小组成员就“是否应该开发极地地区的能源''展开辩论。

正方:开发极地能源可以缓解全球能源短缺反方:开发极地能源势必会破坏当地脆弱的自然

问题,因此应该开发。环境,因此不应该开发。

(3)对于以上辩题,你支持哪方观点?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1)黄河站昆仑站

⑵口口口口

(3)支持正方;理由是:开发南极能源可以解决全球能源短缺问题,促进人类发展。

支持反方;理由是:虽然极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很多国家在极地地区建立科考站,便于对极地地区的科

学考察。但开发极地能源势必会破坏当地脆弱的自然环境,目前南极地区环境破坏严重,出现了严重的臭

氧空洞,危害着整个人类的生存,急需保护臭氧层,所以不应开发极地能源。

【分析】本题以极地考察与生态保护项目式学习为材料,涉及我国在南北极地区的考察站,对南极地区生

态环境的保护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我国已经建立的五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边的是北极地区位于的科考站黄河

站;位于最南边的是昆仑站。

(2)考查生物活动的课题是口通过企鹅、北极熊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地质演化的课题

是通过□南极储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研究环境问题可以口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

的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口极地上空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冰川资源

可以通过口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第9页共16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既可以支持正方观点、也可以支持反方观点。如果支持正方观点,理由是:虽

然极地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很多国家在极地地区建立科考站,便于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缓解能源资源

短缺的问题,促进人类发展。如果持反方观点,理由是:虽然极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很多国家在极地地

区建立科考站,便于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但开发极地能源势必会破坏当地脆弱的自然环境,目前南极

地区环境破坏严重,出现了严重的臭氧空洞,危害着整个人类的生存,急需俣护臭氧层,所以不应开发极

地能源。

15.(2024•湖北十堰•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的我国第五座南

极科考站,也是我国的第三座常年考察站。2024年2月7日,秦岭站正式开站。

南极上空俯视图秦岭站建筑主体

【科学选址】

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罗斯海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

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1)我国南极目前有3座常年考察站一长城站、中山站和秦岭站,对南极洲附近的三大洋的扇区进行科学

考察。读图可知,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_洋(图中甲区域)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

(2)读图可知,乙大洲一_洲是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该大洲也是世界最湿润的大洲。

【巧思命名】

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以中华民族古老山

脉秦岭命名,是绵延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记忆的一个精神象征。由于秦岭南北的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

化,因而''秦岭一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3)请从气候的角度,任意写出一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智慧建造】

第10页共16

秦岭站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秦岭站

的建设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第一步,在国内量身定做好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第二

步,南极现场拼装;第三步,安装幕墙板,给南极考察站"穿衣服衣服”美观且实用。整个建造施工过

程,充分考虑了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就像“搭积木”一样,科技感十足。

(4)结合材料,请你谈一谈秦岭站采用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具有哪些优点?

【绿色环保】

秦岭站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微网管理系统,优先采用清洁能源,新能源占比超过

60%,并集成了能源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让考察站运转更加绿色环保。

(5)结合南极地区独特的气候,你认为科考站适宜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答案】(1)太平

(2)南美

(3)一月01等温线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等。

(4)可以实现短暂窗口期的快速施工,可以降低对南极环境的影响等

(5)风能

【分析】本大题以南极地区示意图及泰山站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南极的位置、南极科考、气候、自然资

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

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和在,甲海域是位于大洋洲东部的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

(2)乙大洲是南美洲,是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该大洲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是世界上

最湿润的大洲I。

(3)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重合,大致与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

合,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秦岭站的建设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体系,可以实现短暂窗口期的快速施工,可以减少南极环境

对施工的影响,可以降低对南极环境的影响等。

(5)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气压高,多狂风,所以科考站适宜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风能。

【点睛】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

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

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

16.(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

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页共16

90°

西

90°

(1)秦岭站选择在2024年2月7日开站,主要是因为。

(2)秦岭站将拥有海洋实验室,它观测与研究的大洋是。

(3)“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其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在南极地区

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o

(4)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下图主楼),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到

秦岭站主楼及其附属建筑

(5)秦岭站内部建有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目的是。

【答案】(1)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方便施工和科学考察

(2)太平洋

(3)风能、太阳能

(4)避免被风雪掩埋

(5)保护南极地区自然环境

【分析】本题以南极地区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南极地区的科考、气候、能源、环保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

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方便施工和进

第12页共16

行科考。

(2)秦岭站濒临太平洋,所以秦岭站观测与研究的大洋是太平洋。

(3)南极地区降水稀少,大风天气较多,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所以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

能源有太阳能和风能。

(4)南极地区受极地东风影响大,多大风和暴雪天气,南极泰山站建筑采用圆环形外表、架空离地设计

主要考虑到防大风和防暴雪堆积掩埋。

(5)南极气候酷寒,生态极其脆弱,所以科考队员们将产生的垃圾装袋封好,并带回国处理,其目的是

爱护南极环境,不让南极受到污染,以保护南极地区生态。

17.(23-24八年级下•陕西西安・开学考试)

新闻链接:2023年12月11日,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历经一个月的航行,抵

达中山站,即将开展相关科学考察。看到这则新闻,某中学地理研学小分队也想来一次极地之旅,出发前他

们做了相关的准备工作。

材料一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寒极,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有“冰雪高原”之称,年平均降水仅

为30〜50毫米,有“白色荒漠”之称,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素有“风库”称号。

材料二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正式开站,命名为“秦岭站”,读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位置示意图(左图)和秦岭站图片(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西经。陈经

3〜一

西经180味经

(1)南极地区位于—(纬线)以南,包括南极大陆及周边的水域。

(2)研学小分队想从中山站前往泰山站,应向_方向前进。

(3)结合材料一,你觉得在南极执行考察,他们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呢一(任答一点即可),为了克服这项困

难,他需要做什么准备—O

(4)秦岭站建筑主体设计时,较少考虑的是()

A.墙体保温B.材料耐辐射C.室内通风D.防积雪掩埋

第13页共16

(5)研学小分队到达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o

(6)极地地区是“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科考小分队将产生的垃圾装袋封好,并带回国处理,其目的

是___。

【答案】(1)66.5°S

⑵南

(3)大风他们需要带足保暖御寒衣物、防风器具、防滑设备等

(4)C

(5)企鹅

(6)保护南极地区环境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和秦岭站图片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极地地区方

向的判断、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代表动物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大陆及周边的水域。

(2)读图可知,泰山站靠近南极点,即泰山站位于中山站的南方,故研学小分队想从中山站前往泰山

站,应向南方向前进。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因此在南极执行考察,他们需

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有:酷寒、干燥和烈风;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他们需要带足保暖御寒衣物、防风器具、

防滑设备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气候寒冷,墙体需要保温,A不符合题意;南极科考需要进行大量实

验,因此材料需要耐辐射,B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气候寒冷,风大,室内通风不利于保暖,C符合题

意;南极地区风力强劲,地面多积雪,经常有风雪天气,研学小分队发现泰山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

设计,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到避免被风雪掩埋,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

Co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代表性动物为企鹅。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极地进行科考需要注意环境保护。

18.(2024•河北保定•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考察船于202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