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莘庄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上海市莘庄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上海市莘庄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上海市莘庄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上海市莘庄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上海市莘庄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栗喉蜂虎是一种形态美丽优雅的鸟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下列有关其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栗喉蜂虎的种群密度B.可用当年出生幼鸟数与其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来计算出生率C.在所有生态系统中,若其种群数量大,则其种群密度也一定大D.通过年龄结构可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2.利用DNA复制抑制剂,能够实现细胞群体周期同步化。已知正常的细胞周期G1、S、G2、M期依次分別为12h、8h、3h、lh;向细胞培养液中第一次加入抑制剂,细胞都停留在S期;之后更换不含抑制剂的培养液继续培养;第二次加入抑制剂,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第二次加入抑制剂应该在更换培养液之后的A.8—16h之间 B.4—12h之间 C.4—16h之间 D.8—12h之间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给芹菜喷洒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使芹菜更加矮壮B.“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气”指乙烯C.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脱落酸含量减少D.喷洒适宜浓度的IAA可以避免受粉不良的黄瓜减产4.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发生在()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5.当人摄入咸味食物时,某些味觉细胞将产生动作电位并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咸味觉。下列关于咸味觉产生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不直接消耗ATPB.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咸味觉的产生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D.电刺激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也可产生咸味觉6.从神经系统的组成角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B.支配躯体运动的全部神经就是外周神经系统C.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我国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院士曾说:“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之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退耕还林”的实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提出,都充分说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某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_____。(2)退耕还林后的地区各种生物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其中植物的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其意义是_____。(3)请依据曲线图,描述物种丰富度在50a内的变化:_____。(4)经研究调查发现,群条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间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的原因_____。8.(10分)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将生长两周的拟南芥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浸泡:B: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且适宜浓度的等量乙烯利溶液浸泡),3h后测定的细胞膜透性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幼苗中的生长素是由_____转变来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韧皮部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2)实验结果表明,IAA在浓度不高于_____时,对其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影响不显著。B组随AA浓度的提高,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存在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说:_____。(3)已知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现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5℃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推测直接原因可能是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9.(10分)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会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盖上盖玻片,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为了方便计数酵母菌,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10.(10分)下图1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下图中①~⑥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a~c表示物质。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新增了两种类型的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下图2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抗体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细胞⑤与被病毒感染的肺组织细胞密切接触后,能激活组织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酶,从而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坏死”或“细胞凋亡”)。细胞⑤活化后分裂并分化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图2中的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由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释放,咽拭子检测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出抗体的存在。由图2可知,_______抗体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而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阳性可提示感染时间较长的既往感染。(3)注射第一针灭活疫苗后,至少间隔21天才能注射第二针疫苗。过早接种第二针疫苗并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当中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艾滋病病毒(HIV)和新冠病毒均为RNA病毒,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表达了我国“十四五”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而面对同为RNA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我国已通过注射疫苗等途径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下图表示人体感染HIV后,体液中HIV浓度和某种主要的免疫细胞数量变化过程,图中表示这种主要免疫细胞数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__(填“①”或“②”),这种免疫细胞在__________中发育成熟。据图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毒,却不能抵御HIV的原因是:__________。(2)新冠病毒一旦突破人体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进入内环境,就会进一步侵入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如肺部细胞,此时人体内的__________能识别这些肺部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这属于__________免疫。(3)目前,我国正在推进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的新冠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已有研究表明,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可明显提高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其原因是__________,从而增强了免疫能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详解】A、标记重捕法适合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A正确;B、出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B正确;C、在所有生态系统中,若其种群数量大,则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这还跟生活的面积有关,C错误;D、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正确。故选C。2、A【解析】在第一次加入抑制剂、细胞都停留在S期之后,更换不含抑制剂的培养液继续培养;第二次加入抑制剂,若使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则S期细胞需要经过G2、M和G1期才能都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可见,第二次加入抑制剂应该在更换培养液之后的8—16h之间,A正确,B、C、D均错误。3、A【解析】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物长高的作用和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和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详解】A.给芹菜喷洒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使芹菜植株长高,A错误;B.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B正确;C.脱落酸能抑制种子发芽,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脱落酸含量减少所致,C正确;D.黄瓜属于果实,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因受粉不良而减产,D正确。4、A【解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形成染色单体;(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符合题意;B、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核膜和核仁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DNA不再复制,B不符合题意;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NA不再复制,C不符合题意;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DNA不再复制,D不符合题意。故选A。5、C【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存在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B、在体内,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某些味觉细胞将产生动作电位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味觉,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C错误;D、大脑表面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功能区,如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等,故电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会引发特定的反应或感觉,D正确。故选C。6、D【解析】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2、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又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等,A错误;B、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而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B错误;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存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C错误;D、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其中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次生②.物种数目(2)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3)在演替的前20a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到达顶点,20~30a间丰富度下降,30a后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4)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导致群落演替过程中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降低【解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在弃耕的土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小问2详解】植物的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可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小问3详解】依据曲线图可知,物种丰富度在50a内的变化可描述为在演替的前20a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并到达顶点,20a~30a物种丰富度下降,30a后物种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小问4详解】生理整合特征的存在,使得克隆植物在生存、生长、繁殖和利用资源方面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植物群落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是因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点睛】本题以研究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的过程为素材,考查群落的演替类型、群落的垂直结构、丰富度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8、(1)①.色氨酸②.非极性运输(2)①.5mgL-1②.较高浓度IAA能促进乙烯的合成,增大叶片的细胞膜透性(3)①.低温能抑制乙烯的合成②.低温影响了乙烯基因(相关基因)的表达【解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小问1详解】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生长素在韧皮部的运输方式是非极性运输。【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可知,根据A曲线可知,在IAA在浓度不高于5mgL-1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加乙烯处理后,随IAA浓度的提高,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是: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透性。【小问3详解】由于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所以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2℃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说明低温能够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成活率。而其根本原因是低温影响了乙烯基因(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了乙烯的合成。【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9、C【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详解】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A正确;B、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应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B正确;C、应先盖盖玻片,再加培养液,C错误;D、培养后期的酵母菌数量较多,应该先稀释再计数,D正确。故选C。10、(1)①.溶酶体②.细胞凋亡③.细胞毒性T细胞④.记忆T细胞(2)①.③②.不能③.IgM④.IgG(3)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还比较多,抗体与第二次注射的疫苗结合,使机体无法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解析】分析图1,图中含有抗体和靶细胞,说明该图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中的细胞及相关物质分别是:①为T细胞,②为B细胞,③为浆细胞,④为记忆B细胞,⑤为细胞毒性T细胞,⑥为记忆T细胞,物质a为受体物质,b为细胞因子,物质c为抗体。分析图2,感染病毒后有两周的潜伏期,之后检测抗体,IgG抗体的产生晚于IgM抗体,但在体内的持续存在时间长于IgM抗体。【小问1详解】图中细胞⑤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肺组织细胞密切接触后,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该过程是机体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⑤是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后会分裂并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小问2详解】特异性IgG和IgM抗体都由③浆细胞合成并释放;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位于内环境,不会出现在咽拭子中,因此咽拭子检测不能检测出抗体的存在,但能检测人体是否含有病毒RNA;由图2可知,IgG抗体的产生晚于IgM抗体,但在体内的持续存在时间长于IgM抗体。在感染的过程中lgM首先出现,但是持续时间不长,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通常提示病情进入恢复期或存在既往感染。【小问3详解】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大量抗体。若疫苗两次接种时间间隔低于21天,间隔时间太短,导致第二次注射疫苗被初次免疫反应后残留的较多的抗体结合并清除,使机体无法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影响接种效果。【点睛】本题以“新冠肺炎’和相关疫苗为载体,主要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相关知识,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结合题意分析问题,得出结论。11、(1)①.①②.胸腺③.HIV直接破坏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细胞,当T细胞被破坏之后,免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