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广东省汕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北宋政治结构里“中书、枢密、三司各不相涉”,“宰相亦不独置,或两相三参,或三相两参”,甚至更有台谏制度以相制衡。这体现出北宋()A.宰相权力的分散 B.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C.行政效率的提高 D.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宰相权力的分散且被牵制,加强了君权,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概括,排除A项;分割宰相权力,加强了君权,但与行政效率高低无关,排除C项。材料是分散宰相权力,不能得出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2.李贽在评点《水浒传》人物时,最瞧不起的就是宋江,认为这个人是假道学,装出来的,而他最赞扬的就是黑旋风李逵,认为李逵出身市井,实话实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一看法()A.推动了社会发展与转型 B.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C.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诠释了经世致用内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分析李贽的观点可知,他极力抨击道学家的虚假,赞扬和肯定平民出身的李逵真实,这一观点挑战了当时儒家为主流的社会价值观,B项正确;李贽思想并没有推动社会发展与转型,A项不合史实,排除A项;李贽思想是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而不是否定,排除C项;经世致用指的是学问与现实结合,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3.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由宦官组成的东厂,“专事缉访”,设掌印太监一人,掌班、领班人数不定,设贴刑二人,“掌刺缉刑狱之事”。该机构的建立表明()A.中央行政体系更加健全 B.司法机构运作更趋完善C.皇权专制程度显著提升 D.皇帝借助宦官对抗外戚〖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由宦官组成的东厂,‘专事缉访’,设掌印太监一人,掌班、领班人数不定,设贴刑二人”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和特务机关,只对皇帝负责,是皇权强化的产物,C项正确;东厂不属于行政机构,其设置不能健全行政体系,排除A项;东厂不属于司法机构,排除B项;皇帝借助宦官以强化皇权,并非对抗外戚,排除D项。故选C项。4.(女真族)其地则自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木,田宜麻谷,以耕作为业。……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女真族的习俗()A.深受中原生产生活影响 B.反映女真与汉族一体同源C.取决于东北的自然环境 D.有利于扩大女真政权规模〖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女真族的习俗既有农耕生产的特征,也有渔猎生产的特征,这使得女真族的适应能力较强,兼有两种模式的优势这有利于女真政权规模的扩大,D项正确;女真族的习俗是建立在其生产生活的基础之上,有其独立性,不能把农耕特征归结于汉族,排除A项;女真和汉族并非同源,排除B项;地理环境对习俗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5.汉高祖时期诏令简易朴实、近乎口语,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多援引儒家经典语。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大一统局面形成 B.统治思想的变化 C.汉赋的广泛流行 D.政治体制的变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高祖时期的统治思想是黄老无为思想,因此“诏令简易朴实、近乎口语”,而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因此“诏令中多援引儒家经典语”,因此诏令由“简易朴实、几近口述”到“援引儒家经典语”,体现的是统治思想的变化,B项正确;汉高祖就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排除A项;汉赋的广泛流行与“诏令中多援引儒家经典语”无关,排除C项;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政治体制的变化主要是设立“中朝”、刺史等,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与材料现象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6.1958年底,二机部和地质部第三局主持召开“全民办铀矿”现场会,推广土法炼铀经验:至1960年,全国共得到八氧化三铀含量仅为20%左右的“黄饼”150余吨。成为1964年试爆成功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重要原材料。由此可知,这种“土法炼铀”的做法()A.违背当时经济建设需求 B.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C.是取得核突破的必然途径 D.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答案〗D〖解析〗新中国的“土法炼铀”是1958年“科技大跃进”背景下的做法,受到这一时期国家急于取得核突破、各重工业行业都掀起群众运动风潮的影响,带有时代特征,D项正确;“土法炼铀”的做法是原材料与技术缺乏,被西方大国孤立封锁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有一定合理性,并不违背建设需求,排除A项;由材料内容无法得出破坏环境的结论,排除B项;C项中的“必然”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7.据统计,至1933年,在革命根据地各级政权中,“多数的市、乡苏维埃妇女当选为代表的占代表总人数的25%以上,部分地区妇女代表所占比例甚至更高,如上杭县的上才溪乡,75个代表中妇女占43个,下才溪乡91个代表中妇女占59个”。这反映出当时的革命根据地A.民主政治得到了发展 B.实现了男女地位的平等C.阶级基础得到了扩大 D.重视维护军民关系和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在革命根据地各级政权中,妇女代表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升,这表明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治得到发展,A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当时革命根据地的阶级基础并未扩大,依然是工农阶级,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军民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8.1924年国民党由一个被视为隐秘的,封闭的、个人领导的“暴民”党,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孙中山思想的改变 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C.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D.国民党改组的完成〖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1924年国民党发展为“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孙中山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进行第一次合作,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改组,实现了国民党的转变,D项正确;1924年国民党转变的主要因素是改组的完成,而孙中山思想的改变、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不是最主要因素,排除AB两项;国民党改组完成后,国民大革命才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9.1960年,鞍钢公司创造出“鞍钢宪法”,指的是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实行工人群众、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三结合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该制度体现了()A.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D.生产技术的革新意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鞍钢实行的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做法是对社会主义企业进行调整的探索,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A项正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顽强的斗争精神,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生产技术,排除D项。故选A项。10.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为此,中国()A.主张“另起炉灶” B.倡导召开亚非会议C.提出“求同存异” D.促成“日内瓦协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中的“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说明这次会议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有关,属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内容,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D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新中国外交方针,排除A项;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万隆召开首届亚非会议,会议本着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的精神,讨论了民族独立和主权、反帝反殖斗争、世界和平以及与会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没有涉及上述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排除B、C项。故选D项。11.1953年8月16日的《新华日报》详细报道了江苏省统计,1953年江苏全省69个县共有选民21181375人,参加选举的有17331664人,占选民总数的81.83%,共选出代表352129人。一些人说:“我们穿新衣,办新事,选出心上满意人”,此次选举体现了()A.社会主义民主的确立B.法制建设深入人心C.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D.践行人民民主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据材料“1953年江苏全省69个县共有选民21181375人,参加选举有17331664人,

占选民总数的81.83%,共选出代表352129人。”可知,实现了大多数人参与选举,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现象,D项正确;社会主义民主的确立的时间是1956年底,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权建设,不是法治建设,排除B项;基层民主政治是在1989年开始确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12.“美国政府应为美国人要求在中国的治外法权权利,这不是要中国让与的问题,而是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就是说,像当时中国那样一个国家是没有资格主张一般的属地主权原则,以保持其对国境内外人的管辖权的。”这()A.标志着中国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犯B.表明当时国际法排斥属地主权原则C.体现出中国近代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说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具有不平等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是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就是说,像当时中国那样一个国家是没有资格主张一般的属地主权原则”和所学可知,排除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资格,治外法权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违反了国际法所公认的主权原则,说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具有不平等性,D项正确;据材料无法说明“开始”的说法,而且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排除A项;当时国际法认可属地主权原则,排除B项;材料没有割地的内容,未涉及领土完整的破坏,排除C项。故选D项。13.孙中山认为“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B.使马克思主义广泛转播C.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 D.源于对革命失败的反思〖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中有“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表明孙中山认为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是内容,民主科学是内容,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思想解放,但不知道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4.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苏联与中国采取一致协议的原则,谋求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会上分工合作的策略迎合了双方需求;会外立足于双方的共同利益,进行了协调。最终印度支那和平协议达成。这一系列外交活动()A.彻底阻止了美国在远东的扩张 B.有效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C.有助于维护远东乃至世界和平 D.旨在满足美苏冷战对峙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初期(中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苏两国在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率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的会前、会中、会外始终保持沟通,相互合作,促使印度支那和平协议得以最终达成,这有助于维护远东乃至世界的和平,C项正确;“彻底”一词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日内瓦会议上朝鲜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排除B项;“满足美苏冷战对峙的需要”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图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A.甲午战争的影响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5-1919年。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15年-1919年中国纱厂基本呈现盈利的趋势,1917-1918年出现下降情况。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与1914-1918年间的“一战”发生密切相关,西方列强无暇顾及中国,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B项正确;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C、D项是这一时期中国纱厂迅速发展的国内因素,排除C、D项。故选B项。16.1938年10月24日起,截止宜昌沦陷前,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150多万人,货物100多万吨,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教育资源,人民群众从武汉的撤离被称之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事件()A.决定了抗日战争进程的发展走向 B.是国共两党团结努力铸就的奇迹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D.为接下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10月24日,武汉会战即将结束,在宜昌沦陷前,中国将150万各类人员,100多万吨货物和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从武汉撤离,为以后抗战提供了兵员和物资,有利于接下来的持久抗战,D项正确;武汉一地不能决定整个抗日战争进程,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生公司的贡献,并没有强调国共两党的合作,排除B项;日本全面侵华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C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材料二张謇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为了扩大纱厂的原料基地,张謇创办了盐垦公司;为了解决棉花纱布的交通运输和仓储,他创办轮船公司,建造码头、仓库;同时,张謇认识到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并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九日通州师范开工建设,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该资料来自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图中A、B、C、D代表的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3)有人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经济。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三大改造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2)利用状元身份,注重专利;经营得法;垦牧公司保证了原料;轮船公司保证了运输等;重视教育发展,以教育促经济。(答对任意三点即可)(3)不同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当时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有利于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或“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促进了社会进步”“促进了民主政治”“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充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言之成理即可)同意。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不可能有独立发展的道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A所处的时间可分析出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结合1914年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高点可分析出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结合三大改造可分析出三大改造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张謇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可分析出利用状元身份,注重专利,经营得法;根据材料“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可分析出垦牧公司保证了原料,轮船公司保证了运输等;根据材料“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并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可分析出重视教育发展,以教育促经济。【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是近代中国。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同意不同意皆可,但要说明理由。理由要结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化史实、社会性质、民主革命进程等进行分析。不同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当时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有利于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或“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促进了社会进步”“促进了民主政治”“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充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言之成理即可)同意。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不可能有独立发展道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贾谊在吸收前人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民本思想体系。他认为安民首先要保证农民有从事农耕生产的适当时间,并把剥削量控制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范围内;使百姓富足则要“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贾谊还指出缺少礼义是秦朝骤亡的重要原因,提出疑罪从去,疑赏从与的原则,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人民的作用。——摘编自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材料二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创了“新民本”思想的体系。传统民本主义多是批判暴君,而黄宗羲从制度上分析批判;在国家治理中,他认为君与臣“名异而实同”,职责都是为万民服务。在经济政策上,黄宗羲认为古圣王的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佛事、倡优等不切民用的末业。黄宗羲从“天下为公”的责任意识出发,将中国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有学者认为,他的思想若能贯彻下去,结论应为民主共和。——摘编自焦园庆《黄宗羲民本思想及当代启示》(1)据材料一,指出贾谊的安民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主张:轻徭薄赋(减轻剥削);不夺农时;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以礼义治国(或减轻刑罚);教化百姓。(任意4点)原因:吸收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或吸收前人思想研究成果);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内容: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臣共同服务万民(或君臣平等);提出工商皆本(或反对重农抑商)。评价:进步性:发展了传统民本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彰显了士大夫的责任意识;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斗争提供了理论借鉴。局限性:未能贯彻实践(或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主张:据材料“把剥削量控制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范围内”得出轻徭薄赋(减轻剥削);据材料“要保证农民有从事农耕生产的适当时间”得出不夺农时;据材料“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得出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据材料“指出缺少礼义是秦朝骤亡的重要原因”得出以礼义治国(或减轻刑罚);据材料“提出疑罪从去,疑赏从与的原则,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人民的作用”得出教化百姓。原因:据材料“在吸收前人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民本思想体系”得出吸收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或吸收前人思想研究成果);结合所学,贾谊提出自己的民本思想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包括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内容:据材料“传统民本主义多是批判暴君,而黄宗羲从制度上分析批判”得出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据材料“认为君与臣‘名异而实同’,职责都是为万民服务”得出主张君臣共同服务万民(或君臣平等);据材料“认为古圣王的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佛事、倡优等不切民用的末业”并结合所学得出提出工商皆本(或反对重农抑商)。评价: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进步性:据材料“开创了‘新民本’思想的体系”得出发展了传统民本思想;结合所学,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顺应了时代潮流;据材料“从‘天下为公’的责任意识出发”得出彰显了士大夫的责任意识;据材料“有学者认为,他的思想若能贯彻下去,结论应为民主共和”得出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斗争提供了理论借鉴。局限性:据材料“若能贯彻下去”得出未能贯彻实践。结合所学,黄宗羲的思想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19.以政治制度来治理国家是国家治理理性化的重要体现,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972年,宋太祖“命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兼淮、湖、岭、蜀水路转运计度使”,此举为宋朝转运使设置之发端。朝廷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着意限制藩镇权力,而转运使易于得到信任。这就为它插足地方事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至977年,尽除节度使所辖支郡,将地方管辖权委托于转运使,以至“转运使于一路之事无所不总”。——李其旻《宋朝‘路’制浅析》材料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国会由民初参议院于1912年4月北迁演变而来。当时政党初立,各党政纲“雷同抄袭”,令人无从区分。同盟会领导人宋教仁试图将国民党建成一个政治的中心势力,依靠国会限制袁世凯。1913年3月宋教仁案后,国会的态度由强硬转向软化。5月初,袁咨文参众两院,请先选举正式大总统后定宪法。起初,以国民党议员为主的国会表示反对,但后来他们认为,将来可用宪法来约束袁世凯,所以,通过了先选总统案,袁如愿当选正式大总统。10月底,宪法三读通过,公布在即,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国会不能开议,宪法不能公布。1914年1月,袁正式下令解散国会。——整理自蒋旭等《北洋政局的特点探析》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中国政治由传统向现代创造性的转化,其实践路径是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政治变迁是中国政治文明走向现代化的肇始和雏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中国政治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性转变。中国的人民民主主义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也区别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从而塑造中国特色新型政治文明。——王树林《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政治文明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分路而治”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指出其对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袁世凯执政时期国会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围绕“与中国政治文明”这个话题,自拟论题,并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答案〗(1)时代背景: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集中地方财权于中央的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国家实现局部统一。影响:形成了路、州(府)县三级制。(2)命运:最终消亡。(“被解散”)成因:政党政治自身的缺陷;遭遇掌握大权的袁世凯的打击;革命党人政治上不成熟。(3)示例1论题:建立的抗日民主制度是近代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论证: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在各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中共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权。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会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员只占三分之一。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近代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写出1个史实)总之,抗日民主制度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民主转型;示例2论题:推动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推行“训政”,成为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发展民主政治,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又创立了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扬了人民民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化改革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写出1个史实)总之,领导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关键因素、最大优势。〖解析〗【小问1】本题第一小问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一“朝廷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着意限制藩镇权力,而转运使易于得到信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分路而治”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集中地方财权于中央的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国家实现局部统一。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对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影响是:形成了路、州(府)县三级制。【小问2】本题第一小问是内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二“1914年1月,袁正式下令解散国会。”可得出,袁世凯执政时期国会的命运是最终消亡。(“被解散”)。本题第二小问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成因是:政党政治自身的缺陷;遭遇掌握大权的袁世凯的打击;革命党人政治上不成熟。【小问3】本题是论述类材料分析题。首先,论题必须围绕“与中国政治文明”这个话题,譬如:拟论题:建立的抗日民主制度是近代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论题,表述做到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论述:先论述建立的抗日民主制度的背景:全面抗战爆发,中共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再论述建立的抗日民主制度的过程:设立边区政权。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会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员只占三分之一。最后论述建立的抗日民主制度的影响: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近代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最后总结升华:总之,抗日民主制度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民主转型。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百年来,经过艰辛的探索与频繁的变革过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逐渐发展完善。如表是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历程表。时期基本特征19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向封建土地所有制发起挑战,探索“耕者有其田”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并把收归政府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进行耕种,实现‘耕者有其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土地私有制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转变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的改造就是将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土地所有制,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同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年)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集体所有制,创新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的农村集体生产经营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2012年至今)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土地制度的“四梁八柱”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了“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摘编自范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历程、基本特征与经验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反映的某一时期或者整体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论题:中国土地改革是适应国情的、与时俱进的论点:1921年﹣1949年,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时期,当时因为中国革命的需要,开展了土地革命。在中国革命时期大部分农民的土地被地主所占有,没有做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所以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并把收归政府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进行耕种,实现耕者有其田。调动了大部分农民方积极性,使更多的农民可以投身到中国革命中去;1949年﹣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因为是建国初期,要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项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进行了农业合作化,推动了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1978年﹣2012年改革开放新时期,当时期的农民因为受到了集体经济的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新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民的生活水平;2012年至今是进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农民的要求不止是吃饱还需要做到吃好,科学种植。国家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土地制度的“四梁八柱”,明确了“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综上所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在不断发展的,是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俱进的。〖解析〗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类论述题。时空范围为1921年至2012年(中国)。整体分析表格材料可以得知,中国的土地改革是分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依据国情需要制定的,所以论题为“中国土地改革是适应国情的、与时俱进的”。对于论据的分析应该从四个阶段的国庆去进行综合的阐述:通过材料中的特征“向封建土地所有制发起挑战,探索‘耕者有其田’”可以推出,1921年﹣1949年,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家的重点任务是反抗外来侵略,需要广泛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所以在当时期进行土地改革目的就要实现耕者有其田,充分的保障农民的粮食问题,调动了大部分农民方积极性,使更多的农民可以投身到中国革命中去;通过材料中的特征“土地私有制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转变”可以得出,1949年﹣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3年建国初期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要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项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生产资料所有制要转为公有制,所以现阶段的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实行农业公有化生产;通过材料中的特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得出,1978年﹣2012年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基于改革前的集体化生产所造成的生产积极性低的后果,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材料中的特点“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土地制度的‘四梁八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了‘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可以得出,2012年至今是进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国家进入了新的阶段,要求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土地制度的“四梁八柱”,明确了新时代新国情下的对农民土地的新的要求,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最后综上所述,进行总体观点的总结。广东省汕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北宋政治结构里“中书、枢密、三司各不相涉”,“宰相亦不独置,或两相三参,或三相两参”,甚至更有台谏制度以相制衡。这体现出北宋()A.宰相权力的分散 B.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C.行政效率的提高 D.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宰相权力的分散且被牵制,加强了君权,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概括,排除A项;分割宰相权力,加强了君权,但与行政效率高低无关,排除C项。材料是分散宰相权力,不能得出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2.李贽在评点《水浒传》人物时,最瞧不起的就是宋江,认为这个人是假道学,装出来的,而他最赞扬的就是黑旋风李逵,认为李逵出身市井,实话实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一看法()A.推动了社会发展与转型 B.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C.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诠释了经世致用内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分析李贽的观点可知,他极力抨击道学家的虚假,赞扬和肯定平民出身的李逵真实,这一观点挑战了当时儒家为主流的社会价值观,B项正确;李贽思想并没有推动社会发展与转型,A项不合史实,排除A项;李贽思想是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而不是否定,排除C项;经世致用指的是学问与现实结合,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3.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由宦官组成的东厂,“专事缉访”,设掌印太监一人,掌班、领班人数不定,设贴刑二人,“掌刺缉刑狱之事”。该机构的建立表明()A.中央行政体系更加健全 B.司法机构运作更趋完善C.皇权专制程度显著提升 D.皇帝借助宦官对抗外戚〖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由宦官组成的东厂,‘专事缉访’,设掌印太监一人,掌班、领班人数不定,设贴刑二人”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和特务机关,只对皇帝负责,是皇权强化的产物,C项正确;东厂不属于行政机构,其设置不能健全行政体系,排除A项;东厂不属于司法机构,排除B项;皇帝借助宦官以强化皇权,并非对抗外戚,排除D项。故选C项。4.(女真族)其地则自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木,田宜麻谷,以耕作为业。……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女真族的习俗()A.深受中原生产生活影响 B.反映女真与汉族一体同源C.取决于东北的自然环境 D.有利于扩大女真政权规模〖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女真族的习俗既有农耕生产的特征,也有渔猎生产的特征,这使得女真族的适应能力较强,兼有两种模式的优势这有利于女真政权规模的扩大,D项正确;女真族的习俗是建立在其生产生活的基础之上,有其独立性,不能把农耕特征归结于汉族,排除A项;女真和汉族并非同源,排除B项;地理环境对习俗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5.汉高祖时期诏令简易朴实、近乎口语,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多援引儒家经典语。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大一统局面形成 B.统治思想的变化 C.汉赋的广泛流行 D.政治体制的变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高祖时期的统治思想是黄老无为思想,因此“诏令简易朴实、近乎口语”,而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因此“诏令中多援引儒家经典语”,因此诏令由“简易朴实、几近口述”到“援引儒家经典语”,体现的是统治思想的变化,B项正确;汉高祖就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排除A项;汉赋的广泛流行与“诏令中多援引儒家经典语”无关,排除C项;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政治体制的变化主要是设立“中朝”、刺史等,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与材料现象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6.1958年底,二机部和地质部第三局主持召开“全民办铀矿”现场会,推广土法炼铀经验:至1960年,全国共得到八氧化三铀含量仅为20%左右的“黄饼”150余吨。成为1964年试爆成功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重要原材料。由此可知,这种“土法炼铀”的做法()A.违背当时经济建设需求 B.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C.是取得核突破的必然途径 D.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答案〗D〖解析〗新中国的“土法炼铀”是1958年“科技大跃进”背景下的做法,受到这一时期国家急于取得核突破、各重工业行业都掀起群众运动风潮的影响,带有时代特征,D项正确;“土法炼铀”的做法是原材料与技术缺乏,被西方大国孤立封锁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有一定合理性,并不违背建设需求,排除A项;由材料内容无法得出破坏环境的结论,排除B项;C项中的“必然”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7.据统计,至1933年,在革命根据地各级政权中,“多数的市、乡苏维埃妇女当选为代表的占代表总人数的25%以上,部分地区妇女代表所占比例甚至更高,如上杭县的上才溪乡,75个代表中妇女占43个,下才溪乡91个代表中妇女占59个”。这反映出当时的革命根据地A.民主政治得到了发展 B.实现了男女地位的平等C.阶级基础得到了扩大 D.重视维护军民关系和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在革命根据地各级政权中,妇女代表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升,这表明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治得到发展,A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当时革命根据地的阶级基础并未扩大,依然是工农阶级,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军民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8.1924年国民党由一个被视为隐秘的,封闭的、个人领导的“暴民”党,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孙中山思想的改变 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C.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D.国民党改组的完成〖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1924年国民党发展为“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孙中山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进行第一次合作,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改组,实现了国民党的转变,D项正确;1924年国民党转变的主要因素是改组的完成,而孙中山思想的改变、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不是最主要因素,排除AB两项;国民党改组完成后,国民大革命才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9.1960年,鞍钢公司创造出“鞍钢宪法”,指的是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实行工人群众、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三结合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该制度体现了()A.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D.生产技术的革新意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鞍钢实行的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做法是对社会主义企业进行调整的探索,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A项正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顽强的斗争精神,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生产技术,排除D项。故选A项。10.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为此,中国()A.主张“另起炉灶” B.倡导召开亚非会议C.提出“求同存异” D.促成“日内瓦协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中的“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说明这次会议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有关,属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内容,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D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新中国外交方针,排除A项;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万隆召开首届亚非会议,会议本着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的精神,讨论了民族独立和主权、反帝反殖斗争、世界和平以及与会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没有涉及上述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排除B、C项。故选D项。11.1953年8月16日的《新华日报》详细报道了江苏省统计,1953年江苏全省69个县共有选民21181375人,参加选举的有17331664人,占选民总数的81.83%,共选出代表352129人。一些人说:“我们穿新衣,办新事,选出心上满意人”,此次选举体现了()A.社会主义民主的确立B.法制建设深入人心C.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D.践行人民民主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据材料“1953年江苏全省69个县共有选民21181375人,参加选举有17331664人,

占选民总数的81.83%,共选出代表352129人。”可知,实现了大多数人参与选举,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现象,D项正确;社会主义民主的确立的时间是1956年底,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权建设,不是法治建设,排除B项;基层民主政治是在1989年开始确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12.“美国政府应为美国人要求在中国的治外法权权利,这不是要中国让与的问题,而是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就是说,像当时中国那样一个国家是没有资格主张一般的属地主权原则,以保持其对国境内外人的管辖权的。”这()A.标志着中国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犯B.表明当时国际法排斥属地主权原则C.体现出中国近代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说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具有不平等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是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就是说,像当时中国那样一个国家是没有资格主张一般的属地主权原则”和所学可知,排除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资格,治外法权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违反了国际法所公认的主权原则,说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具有不平等性,D项正确;据材料无法说明“开始”的说法,而且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排除A项;当时国际法认可属地主权原则,排除B项;材料没有割地的内容,未涉及领土完整的破坏,排除C项。故选D项。13.孙中山认为“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B.使马克思主义广泛转播C.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 D.源于对革命失败的反思〖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中有“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表明孙中山认为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是内容,民主科学是内容,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思想解放,但不知道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4.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苏联与中国采取一致协议的原则,谋求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会上分工合作的策略迎合了双方需求;会外立足于双方的共同利益,进行了协调。最终印度支那和平协议达成。这一系列外交活动()A.彻底阻止了美国在远东的扩张 B.有效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C.有助于维护远东乃至世界和平 D.旨在满足美苏冷战对峙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初期(中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苏两国在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率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的会前、会中、会外始终保持沟通,相互合作,促使印度支那和平协议得以最终达成,这有助于维护远东乃至世界的和平,C项正确;“彻底”一词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日内瓦会议上朝鲜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排除B项;“满足美苏冷战对峙的需要”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图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A.甲午战争的影响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5-1919年。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15年-1919年中国纱厂基本呈现盈利的趋势,1917-1918年出现下降情况。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与1914-1918年间的“一战”发生密切相关,西方列强无暇顾及中国,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B项正确;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C、D项是这一时期中国纱厂迅速发展的国内因素,排除C、D项。故选B项。16.1938年10月24日起,截止宜昌沦陷前,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150多万人,货物100多万吨,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教育资源,人民群众从武汉的撤离被称之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事件()A.决定了抗日战争进程的发展走向 B.是国共两党团结努力铸就的奇迹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D.为接下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10月24日,武汉会战即将结束,在宜昌沦陷前,中国将150万各类人员,100多万吨货物和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从武汉撤离,为以后抗战提供了兵员和物资,有利于接下来的持久抗战,D项正确;武汉一地不能决定整个抗日战争进程,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生公司的贡献,并没有强调国共两党的合作,排除B项;日本全面侵华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C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材料二张謇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为了扩大纱厂的原料基地,张謇创办了盐垦公司;为了解决棉花纱布的交通运输和仓储,他创办轮船公司,建造码头、仓库;同时,张謇认识到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并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九日通州师范开工建设,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该资料来自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图中A、B、C、D代表的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3)有人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经济。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三大改造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2)利用状元身份,注重专利;经营得法;垦牧公司保证了原料;轮船公司保证了运输等;重视教育发展,以教育促经济。(答对任意三点即可)(3)不同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当时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有利于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或“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促进了社会进步”“促进了民主政治”“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充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言之成理即可)同意。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不可能有独立发展的道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A所处的时间可分析出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结合1914年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高点可分析出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结合三大改造可分析出三大改造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张謇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可分析出利用状元身份,注重专利,经营得法;根据材料“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可分析出垦牧公司保证了原料,轮船公司保证了运输等;根据材料“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并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可分析出重视教育发展,以教育促经济。【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是近代中国。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同意不同意皆可,但要说明理由。理由要结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化史实、社会性质、民主革命进程等进行分析。不同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当时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有利于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或“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促进了社会进步”“促进了民主政治”“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充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言之成理即可)同意。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不可能有独立发展道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贾谊在吸收前人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民本思想体系。他认为安民首先要保证农民有从事农耕生产的适当时间,并把剥削量控制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范围内;使百姓富足则要“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贾谊还指出缺少礼义是秦朝骤亡的重要原因,提出疑罪从去,疑赏从与的原则,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人民的作用。——摘编自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材料二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创了“新民本”思想的体系。传统民本主义多是批判暴君,而黄宗羲从制度上分析批判;在国家治理中,他认为君与臣“名异而实同”,职责都是为万民服务。在经济政策上,黄宗羲认为古圣王的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佛事、倡优等不切民用的末业。黄宗羲从“天下为公”的责任意识出发,将中国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有学者认为,他的思想若能贯彻下去,结论应为民主共和。——摘编自焦园庆《黄宗羲民本思想及当代启示》(1)据材料一,指出贾谊的安民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主张:轻徭薄赋(减轻剥削);不夺农时;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以礼义治国(或减轻刑罚);教化百姓。(任意4点)原因:吸收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或吸收前人思想研究成果);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内容: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臣共同服务万民(或君臣平等);提出工商皆本(或反对重农抑商)。评价:进步性:发展了传统民本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彰显了士大夫的责任意识;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斗争提供了理论借鉴。局限性:未能贯彻实践(或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主张:据材料“把剥削量控制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范围内”得出轻徭薄赋(减轻剥削);据材料“要保证农民有从事农耕生产的适当时间”得出不夺农时;据材料“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得出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据材料“指出缺少礼义是秦朝骤亡的重要原因”得出以礼义治国(或减轻刑罚);据材料“提出疑罪从去,疑赏从与的原则,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人民的作用”得出教化百姓。原因:据材料“在吸收前人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民本思想体系”得出吸收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或吸收前人思想研究成果);结合所学,贾谊提出自己的民本思想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包括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内容:据材料“传统民本主义多是批判暴君,而黄宗羲从制度上分析批判”得出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据材料“认为君与臣‘名异而实同’,职责都是为万民服务”得出主张君臣共同服务万民(或君臣平等);据材料“认为古圣王的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佛事、倡优等不切民用的末业”并结合所学得出提出工商皆本(或反对重农抑商)。评价: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进步性:据材料“开创了‘新民本’思想的体系”得出发展了传统民本思想;结合所学,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顺应了时代潮流;据材料“从‘天下为公’的责任意识出发”得出彰显了士大夫的责任意识;据材料“有学者认为,他的思想若能贯彻下去,结论应为民主共和”得出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斗争提供了理论借鉴。局限性:据材料“若能贯彻下去”得出未能贯彻实践。结合所学,黄宗羲的思想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19.以政治制度来治理国家是国家治理理性化的重要体现,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972年,宋太祖“命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兼淮、湖、岭、蜀水路转运计度使”,此举为宋朝转运使设置之发端。朝廷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着意限制藩镇权力,而转运使易于得到信任。这就为它插足地方事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至977年,尽除节度使所辖支郡,将地方管辖权委托于转运使,以至“转运使于一路之事无所不总”。——李其旻《宋朝‘路’制浅析》材料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国会由民初参议院于1912年4月北迁演变而来。当时政党初立,各党政纲“雷同抄袭”,令人无从区分。同盟会领导人宋教仁试图将国民党建成一个政治的中心势力,依靠国会限制袁世凯。1913年3月宋教仁案后,国会的态度由强硬转向软化。5月初,袁咨文参众两院,请先选举正式大总统后定宪法。起初,以国民党议员为主的国会表示反对,但后来他们认为,将来可用宪法来约束袁世凯,所以,通过了先选总统案,袁如愿当选正式大总统。10月底,宪法三读通过,公布在即,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国会不能开议,宪法不能公布。1914年1月,袁正式下令解散国会。——整理自蒋旭等《北洋政局的特点探析》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中国政治由传统向现代创造性的转化,其实践路径是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政治变迁是中国政治文明走向现代化的肇始和雏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中国政治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性转变。中国的人民民主主义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也区别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从而塑造中国特色新型政治文明。——王树林《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政治文明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分路而治”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指出其对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袁世凯执政时期国会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围绕“与中国政治文明”这个话题,自拟论题,并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答案〗(1)时代背景: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集中地方财权于中央的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国家实现局部统一。影响:形成了路、州(府)县三级制。(2)命运:最终消亡。(“被解散”)成因:政党政治自身的缺陷;遭遇掌握大权的袁世凯的打击;革命党人政治上不成熟。(3)示例1论题:建立的抗日民主制度是近代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论证: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在各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中共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权。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会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员只占三分之一。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近代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写出1个史实)总之,抗日民主制度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民主转型;示例2论题:推动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推行“训政”,成为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发展民主政治,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又创立了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扬了人民民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化改革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写出1个史实)总之,领导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关键因素、最大优势。〖解析〗【小问1】本题第一小问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一“朝廷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着意限制藩镇权力,而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