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3第1~15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柳宗元在《伊尹五就桀赞》中提出:“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赞扬了“急生人”、将生民利益摆在首位的“五就桀”的伊尹。他还在《送薛存义序》中指出:“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载已也。”据此可知,柳宗元()A.重新构建了儒家精神道统 B.摆脱了传统君臣观念束缚C.具有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D.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诉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根据材料“心乎生民而已”“生民利益”“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载已也”可知,柳宗元强调重民,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传统君臣观,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柳宗元属于统治阶级,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2.朝鲜古代文献大多是用汉语文言文写的,如高句丽建国初期,就有人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一百卷,叫作《留记》;公元414年,高句丽在辑安城东九华里处建的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竟达1775字。这可用于印证()A.中韩文化渊源相同 B.儒学得到了朝鲜社会的普遍认同C.东亚文化圈已形成 D.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朝鲜)。根据材料“朝鲜古代文献大多是用汉语文言文写的”“高句丽在辑安城东九华里处建的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竟达1775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汉字在古代朝鲜得到了传播,这可用于印证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中韩文化渊源相同”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汉字在朝鲜的传播并不代表儒学得到朝鲜社会的普遍认同,排除B项;东亚文化圈形成于唐代,而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3.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初是由苏美尔人创造,以英雄吉尔伽美什的经历体现出个人奋斗和对其超越的渴望。两河流域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女神会爱上吉尔伽美什,神和普通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会有嫉恨等不光彩的心思。据此可知,该史诗()A.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 B.兼具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价值C.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 D.折射出西亚神权力量至高无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吉尔伽美什》是“史诗”,以历史为题材,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据材料“以英雄吉尔伽美什的经历体现出个人奋斗和对其超越的渴望。两河流域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可知《吉尔伽美什》作为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价值。综上可知,《吉尔伽美什》兼具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价值,B项正确;《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西亚重要的文明成就,但同时期其他文明也创造了重要的文明成果,并非《吉尔伽美什》成就最高,排除A项;仅凭史诗《吉尔伽美什》写英雄经历,不能断定人们崇尚英雄,排除C项;《吉尔伽美什》中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体现肯定人的价值,而非推崇神权至上,排除D项。故选B项。4.雅典帕提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殿,也是为了纪念希腊人战胜波斯人而建的。该建筑强调了稳定与均衡,左右两翼对称,完全是按人类肢体来设计。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托。据此可知,该建筑()A.表明雅典强调个人权力 B.折射出希腊城邦之间战争频繁C.体现出明显的人文精神 D.凸显出民主政治具有稳定根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雅典。材料“该建筑强调了稳定与均衡,左右两翼对称,完全是按人类肢体来设计”“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体现的是雅典帕提农神庙的建筑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视,凸显人文精神,C项正确;古希腊雅典属于民主政治,突出集体,非个人,排除A项;该建筑无法说明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情况,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在民主方式、民主范围、民主性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非具有稳定根基,排除D项。故选C项。5.印度教《奥义书》认为,自然界一切生物,由低到高,都依自己的行为(业)而得到果报,由此产生灵魂转世的形态,做善事的动物可以转世为人,人若崇信《吠陀》,潜心修行,可以转世为神(天道),若造下恶业,就转世为动物。这说明()A.印度呈现出多元文化交汇的特征 B.印度文化蕴涵一定的和谐精神C.中华文化已渗入印度本土文化中 D.佛教产生于印度教的基础之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否定个体存在的价值,实质上是要求人克服自身的物质欲求,维护自然整体原本的和谐状态,轮回观念在印度文化中占核心地位,这说明印度文化蕴涵一定的和谐精神,B项正确;“多元文化交汇”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中华文化已渗入印度本土文化中”材料并未涉及,这是印度本土的文化,排除C项;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4世纪时开始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6.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印欧海上民族灭亡赫梯帝国后,锻铁技术逐渐传播开来。公元前11世纪希腊出现了铁器,公元前9世纪铁器被广泛运用。在大约公元前800年传入印度,公元前750年传入中欧。新的铁制农具使人们开辟了更多农业居住区。这可以用来说明()A.亚欧大陆区域文化发展缘于铁器推广 B.农耕文明本身具有扩张的潜能C.印欧人的迁徙促进了农耕文明的扩展 D.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向东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200年后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锻铁技术随着赫梯帝国的灭亡传播到欧洲、印度等地,而铁制农具使人们开辟了更多农业居住区,说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对外扩张提供了可能,即农耕文明本身具有扩张的潜能,B项正确;铁器推广促进了亚欧大陆区域文化发展,但不是有铁器之后才有的亚欧文化,排除A项;是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耕文明的扩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7.华工在古巴遭受虐待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清政府除了派员调查,还将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据分送给英法等国。1879年,清政府驻哈瓦那领事馆正式成立,并为华工发放身份证明,在古巴法律的框架下为中国公民提供法律、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持。这些举措体现出清政府()A.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权益 B.侧重于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C.致力于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 D.内部统治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清政府除了派员调查,还将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据分送给英法等国”“清政府驻哈瓦那领事馆正式成立,并为华工发放身份证明,在古巴法律的框架下为中国公民提供法律、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持”可知,晚清政府在华工权益受到损害后,积极同西方国家交涉,并成立领事馆维护华工权益,说明的是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权益,A项正确;清政府并未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华工权益的维护,非争取国际社会同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的对外关系,非内部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8.据1990年人口统计,新加坡在10岁以上的人口中,53.9%是佛教徒和道教徒,15.4%为穆斯林,12.6%是基督徒,3.6%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和道教徒是华人,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几乎所有的印度教徒都是印度人。而基督徒中79%是华人,8%是印度人。这反映了新加坡()A.宗教矛盾突破民族界限 B.是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国家C.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D.成为最具有移民特征的国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根据材料“新加坡在10岁以上的人口中,53.9%是佛教徒和道教徒;15.4%为穆斯林;12.6%是基督徒;3.6%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和道教徒是华人;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几乎所有的印度教徒都是印度人”“而基督徒中79%是华人;8%是印度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其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突破民族界限,排除A项;据材料“新加坡在10岁以上的人口中12.6%是基督徒”可知,“欧洲文化为主流”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其他国家,没有对比无法反映新加坡成为最具有移民特征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9.据考古发现,在乌兰巴托附近的诺彦乌拉匈奴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汉朝锦绣织物,用彩丝绣出流云、鸟兽、神仙骑鹿的图案;还出土有安息、大夏、小亚细亚的毛织品,上面的图案有植物纹、鸟兽纹及人物纹。另外,在出土的丝绸上还绣有形同黑海北岸斯基泰文化的人物形象。这反映出()A.中国与欧洲开始广泛的直接贸易 B.汉朝政府的经济政策趋向务实C.统治集团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 D.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通道。材料中在匈奴墓出土了汉朝的锦绣织物以及其他地区的毛织品,且上面有各种文化的图案和人物形象,说明了不同地区的物品通过丝绸之路得到了交流,也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D项正确;此时中国与欧洲还没有开始广泛的直接贸易,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汉朝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表所示为联合国贸发会议《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关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统计情况(单位:亿美元)。这可用于说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全球所有国家流出流进流出流进流出流进1987~1988183014201203101950174019892020172015029021802000199022601760170350243021101991188011501104101990158019921710111019055019101700199319301290290730222020801994189013503308402220约2190A.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完善 B.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C.政治多极化促使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1994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是不断增加的,但在1991至1992年时,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经历短暂回落,这说明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与贸易及国际分工体系无关,排除A项;在数据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最多,但无法得出经济转型升级,排除B项;材料反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变化,由材料无法得出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1.17世纪,随着英国可供出售的海外商品种类不断增多,真正意义上的零售商店在伦敦兴起,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市场或市集,成为主要的出售商品的空间和消费场所。1650年英国第一家咖啡馆在牛津创立后,咖啡馆迅速流行开来,其中一些成为政治讨论的中心,一些成为商人、银行家和金匠交易的地方。这表明该时期英国()A.对外贸易影响了社会生活 B.光荣革命消弭了等级差别C.工业革命提高了国民收入 D.殖民扩张推动了商品输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商品涌入英国市场,零售商店兴起并逐渐取代传统的市场或市集,成为主要的出售商品的空间和消费场所。咖啡馆迅速流行开来,成为特定兴趣者的集聚地,这体现了商品流动对近代英国社会的影响,A项正确;“消弭了阶级差别”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商品输入英国,排除D项。故选A项。12.据史料记载,蒙古西征在攻陷城池中将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国,并设置了专门机构来组织其从事生产,元朝设有诸色人匠总管府。同时,阿拉伯人接触到了蒙古火药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与欧洲基督教国家的战争中大显神威。据此可知,蒙古西征()A.引发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B.体现了生产分工的细化C.推动了实用技术的交流 D.促进了欧洲社会的革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蒙古、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在攻陷城池中将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国”“设有诸色人匠总管府”“阿拉伯人接触到了蒙古火药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与欧洲基督教国家战争中大显神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在客观上促进了实用技术的交流,C项正确。“大规模人口流动”材料并未反映,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东西方的技术交流,排除A项;“生产分工的细化”表现在生产领域,材料并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蒙古西征带来的东西方的技术交流,并未体现火药在欧洲的传播促进的社会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13.有学者指出:“拿破仑对德意志的征服,扫荡了那些版图狭小、自成体系、不受外部影响而又具有独立自律性的地方分离主义的小诸侯世界,并在这些地方实行起国家的理性主权和社会合法关系的均一化。”据此分析,拿破仑战争()A.促进了启蒙思想在世界广泛传播 B.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反抗C.客观上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 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实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扫荡了那些版图狭小、自成体系、不受外部影响而又具有独立自律性的地方分离主义的小诸侯世界,并在这些地方实行起国家的理性主权和社会合法关系的均一化”可知,拿破仑战争有利于推动德意志的统一进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启蒙思想,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德意志,且没有体现德意志的反抗,排除B项;“欧洲一体化”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图为1954年印度尼西亚《青年报》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了()A.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已进入新高潮 B.新兴国家对其发展的担忧C.武装起义是国家独立的主要手段 D.被殖民国家革命任务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印尼)。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印度尼西亚在经过3个半世纪的荷兰殖民和3年半的日本占领,最终在1945年宣布独立,但是政府中却出现了腐败的现象,该漫画意在说明新兴国家在独立后对其发展的担忧,B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排除A项;武装起义是国家独立的主要手段、被殖民国家革命任务改变,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5.从16世纪起,西属美洲在建立西班牙式的大教堂、修道院、神学院、学院和大学的同时,也建立起第一批印刷所,组建了图书馆,收藏有关欧洲文化的书籍。在葡属美洲,殖民者的后代可进入耶稣会创办的学校和葡萄牙的大学接受教育。这些现象的出现()A.客观上促进了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B.体现出美洲移民政策吸引了欧洲移民C.表明美洲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缩小D.说明美洲的族群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拉丁美洲。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以来,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建立了一批文化教育机构,推动欧洲文化在殖民地的传播,这在客观上有助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洲移民政策对欧洲移民的吸引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美洲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缩小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政府鼓励宗主国的移民与印第安女子通婚,于是产生了第一批印欧混血的后代,使美洲的族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6.法国于1887年通过了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法,首次规定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1900年,英国对《古迹保护法》进行修订,从古迹遗址扩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凡公约缔约国均可要求对该国领土内组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之财产给予国际援助。”据此可知()A.国际社会倾向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B.世界各国意识到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C.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据主导地位D.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首次规定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对《古迹保护法》进行修订,从古迹遗址扩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凡公约缔约国均可要求对该国领土内组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之财产给予国际援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刻意突出国际社会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排除A项;各国意识到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只是表明通过订立公约对遗产进行保护,但并不说明遗产保护体系就此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7题2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1582~164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1644~1722年为发展和繁荣阶段,1723~1795年为日趋衰落阶段。一批诸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乾坤体义》《远西奇器图说》《火攻挈要》等关于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等书籍传入中国。顺治初年,清政府任命德国耶稣会会士汤若望为钦天监负责人。传教士主要是以个体或小群体的方式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中国学者如徐光启、李之藻等和耶稣会会士利玛窦等来往密切,对于各种学问有精深的研究,此后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喜读经世致用之学。同时,使中国知识界认识到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出于对神学的偏见,一些反映近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如从伽利略到牛顿的科学体系,以及培根、笛卡尔的思想方法等均未能传入中国。当时西学的传播局限于中国社会的上层(官员和知识分子圈子里),入清之后,甚至更囿于宫廷之内。——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二16~18世纪,代表中国精神文化的儒家经典、文学作品被传教士译介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历史现象被学界称之为“东学西渐”。当欧洲的工业革命尚未开启时,在传统社会的框架内,西方国家很难战胜中国。这迫使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采取和平的方式,而不能重复在美洲的武力传教。与此同时,依附于传教活动的文化交流,得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中国文化才能走进西方,并被正面接受,而未遭受歧视。传教士除了译介大量代表中国文化的文本到西方外,还按照耶稣会制度要求,定期以书信形式向总部汇报传教情况,这些书信的内容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当时欧洲强烈需要借助外部因素冲破旧社会藩篱、摆脱教会束缚、批判封建专制并建立开明统治。为达到上述目标,欧洲人将目光转向海外,最后聚焦于“高于欧洲的中国文明”,期待从中汲取发展的力量,在有关中国的文献中寻找他们所需的材料,并对此加以阐述、积极推广传播,为自己社会的改革创立理论,制造舆论。——摘编自郑朝红《16~18世纪“东学西渐”重探:动因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西学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东学西渐”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文化的认识。〖答案〗(1)特点:以传教士为纽带、平等交流、双向交流。

影响:对中国: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对西方: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影响欧洲18世纪的启蒙思潮。(2)原因:欧洲需要借助中国文化来反宗教反专制斗争;传教士翻译大量中国文化文本传回欧洲;传教活动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进入欧洲。

认识:中西方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中西方文化虽有冲突,但交流不断,相互借鉴和交流,共同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至18世纪(中国)。特点:依据材料“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传教士主要是以个体或小群体的方式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而且喜读经世致用之学”可知,以传教士为纽带、平等交流、双向交流。评价:对中国:依据材料“此后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喜读经世致用之学。同时,使中国知识界认识到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可知,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对西方:依据材料“中国学者如徐光启、李之藻等和耶稣会会士利玛窦等来往密切,对于各种学问有精深的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教士把在中国的文化带入欧洲,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影响欧洲18世纪的启蒙思潮。【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至18世纪(西方)。原因:依据材料“当时欧洲强烈需要借助外部因素冲破旧社会藩篱、摆脱教会束缚、批判封建专制并建立开明统治……制造舆论。”可知,欧洲需要借助中国文化来反宗教反专制斗争;依据材料“传教士除了译介大量代表中国文化文本到西方外……这些书信的内容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可知,传教士翻译大量中国文化的文本传回欧洲;依据材料“这迫使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采取和平的方式,而不能重复在美洲的武力传教。与此同时,依附于传教活动的文化交流,得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中国文化才能走进西方,并被正面接受,而未遭受歧视”可知,传教活动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进入欧洲。认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方文化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依据材料“当时欧洲强烈需要借助外部因素冲破旧社会藩篱、摆脱教会束缚、批判封建专制并建立开明统治。为达到上述目标,欧洲人将目光转向海外,最后聚焦于“高于欧洲的中国文明”,期待从中汲取发展的力量,在有关中国的文献中寻找他们所需的材料,并对此加以阐述、积极推广传播,为自己社会的改革创立理论,制造舆论”可知,古往今来,中西方文化虽有冲突,但交流不断,相互借鉴和交流,共同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正如历史学家所说:“移民洪流是美国历史的中心主题。”内战后的半个多世纪,约有3300万移民登上美国海岸,涌向西部富饶的草原各地,把许多城市变成了世界性的大蜂房。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西部大开发为大规模外来移民来美寻找发展机会,也给国内人口的地区迁移提供了前提条件。移民直接参与了美国城市的兴建,甚至直接创建了移民城市,美国城市数量爆炸式增长。外来移民及国内迁徙到城市和西部的人们,既是美国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消费者,他们在为美国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消费市场的扩张,对后世美国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许国林《外来移民和国内人口迁移对内战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材料二二战后,加拿大接受了联合国对于难民的定义,并逐渐对难民政策做出调整。加拿大在美国的带领下,大量地接受了来自乌克兰、匈牙利等国的难民,目的是打击和遏制共产主义。20世纪70年代,信奉自由主义的精英在制定相关难民政策时会更加宽容,加拿大政府接收了来自东欧、北非和中东等地区的大量难民。至今加拿大境内的犹太人仍有37.5万左右,这离不开犹太裔族群对政府施加的影响。难民政策的制定也离不开国家安全利益的维护,二战后近四十年内加拿大经济快速发展,为此权衡各种国家利益的得失,逐渐形成了较为宽容、开放的难民政策。这样的难民政策对提升国家形象具有促进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也关乎国家利益。——摘编自史彩雯《二战后加拿大难民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内战后外来移民和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二战后加拿大难民政策的主要因素。〖答案〗(1)作用: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美国西部大开发;推进了美国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任答三点即可)(2)主要因素:服务于冷战的需要;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间组织的推动;国际关系的限制;统治精英主导;彰显人道主义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美国。根据材料“内战后的半个多世纪,约有3300万移民登上美国海岸,涌向西部富饶的草原各地,把许多城市变成了世界性的大蜂房”可知作用是促进了美国西部大开发;根据材料“移民直接参与了美国城市的兴建,甚至直接创建了移民城市,美国城市数量爆炸式增长”可知作用是推进了美国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外来移民及国内迁徙到城市和西部的人们,既是美国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消费者,他们在为美国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消费市场的扩张”可知作用是促进了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劳动力角度分析作用是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加拿大。根据材料“加拿大在美国的带领下,大量地接受了来自乌克兰、匈牙利等国的难民,目的是打击和遏制共产主义”可知因素是服务于冷战的需要;根据材料“难民政策的制定也离不开国家安全利益的维护”可知因素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信奉自由主义的精英在制定相关难民政策时会更加宽容”可知因素是统治精英主导;根据材料“这样的难民政策对提升国家形象具有促进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也关乎国家利益”可知因素是彰显人道主义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根据材料“加拿大在美国的带领下,大量地接受了来自乌克兰、匈牙利等国的难民”可知因素是国际关系的限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唐朝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宋朝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元朝官学化是元朝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朝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成化年间,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朝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的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清朝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史》等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参考示例一论题: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论述:唐宋以来,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政府日益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唐朝时期,民间书院尚能得到朝廷鼓励;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宣扬儒家忠孝节义,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场所;元朝时期,书院负责人由官府任免,财权也受到官府节制,民间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禁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书院日渐衰落。小结: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影响,民间书院发展由盛转衰,日益被官办书院所取代。示例二论题:民间书院开辟了一种独特教育模式。论述:在培养目标上,书院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师生之间注重质疑问难,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在学术氛围上,书院倡导并推行“讲会”制度,注重学术研讨,倡导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小结:综上所述,书院的教育实践,与汉代以来太学所形成的官办教育风格迥然不同,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信息提取观点,本题可以从表格信息中提取“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或“民间书院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书院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传播”“经济发展对教育文化的作用”等观点,然后依据提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例如第一个论点可以从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和思想变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方面归纳回答,最后总结观点即可。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3第1~15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柳宗元在《伊尹五就桀赞》中提出:“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赞扬了“急生人”、将生民利益摆在首位的“五就桀”的伊尹。他还在《送薛存义序》中指出:“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载已也。”据此可知,柳宗元()A.重新构建了儒家精神道统 B.摆脱了传统君臣观念束缚C.具有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D.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诉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根据材料“心乎生民而已”“生民利益”“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载已也”可知,柳宗元强调重民,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传统君臣观,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柳宗元属于统治阶级,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2.朝鲜古代文献大多是用汉语文言文写的,如高句丽建国初期,就有人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一百卷,叫作《留记》;公元414年,高句丽在辑安城东九华里处建的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竟达1775字。这可用于印证()A.中韩文化渊源相同 B.儒学得到了朝鲜社会的普遍认同C.东亚文化圈已形成 D.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朝鲜)。根据材料“朝鲜古代文献大多是用汉语文言文写的”“高句丽在辑安城东九华里处建的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竟达1775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汉字在古代朝鲜得到了传播,这可用于印证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中韩文化渊源相同”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汉字在朝鲜的传播并不代表儒学得到朝鲜社会的普遍认同,排除B项;东亚文化圈形成于唐代,而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3.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初是由苏美尔人创造,以英雄吉尔伽美什的经历体现出个人奋斗和对其超越的渴望。两河流域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女神会爱上吉尔伽美什,神和普通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会有嫉恨等不光彩的心思。据此可知,该史诗()A.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 B.兼具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价值C.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 D.折射出西亚神权力量至高无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吉尔伽美什》是“史诗”,以历史为题材,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据材料“以英雄吉尔伽美什的经历体现出个人奋斗和对其超越的渴望。两河流域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可知《吉尔伽美什》作为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价值。综上可知,《吉尔伽美什》兼具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价值,B项正确;《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西亚重要的文明成就,但同时期其他文明也创造了重要的文明成果,并非《吉尔伽美什》成就最高,排除A项;仅凭史诗《吉尔伽美什》写英雄经历,不能断定人们崇尚英雄,排除C项;《吉尔伽美什》中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体现肯定人的价值,而非推崇神权至上,排除D项。故选B项。4.雅典帕提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殿,也是为了纪念希腊人战胜波斯人而建的。该建筑强调了稳定与均衡,左右两翼对称,完全是按人类肢体来设计。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托。据此可知,该建筑()A.表明雅典强调个人权力 B.折射出希腊城邦之间战争频繁C.体现出明显的人文精神 D.凸显出民主政治具有稳定根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雅典。材料“该建筑强调了稳定与均衡,左右两翼对称,完全是按人类肢体来设计”“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体现的是雅典帕提农神庙的建筑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视,凸显人文精神,C项正确;古希腊雅典属于民主政治,突出集体,非个人,排除A项;该建筑无法说明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情况,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在民主方式、民主范围、民主性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非具有稳定根基,排除D项。故选C项。5.印度教《奥义书》认为,自然界一切生物,由低到高,都依自己的行为(业)而得到果报,由此产生灵魂转世的形态,做善事的动物可以转世为人,人若崇信《吠陀》,潜心修行,可以转世为神(天道),若造下恶业,就转世为动物。这说明()A.印度呈现出多元文化交汇的特征 B.印度文化蕴涵一定的和谐精神C.中华文化已渗入印度本土文化中 D.佛教产生于印度教的基础之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否定个体存在的价值,实质上是要求人克服自身的物质欲求,维护自然整体原本的和谐状态,轮回观念在印度文化中占核心地位,这说明印度文化蕴涵一定的和谐精神,B项正确;“多元文化交汇”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中华文化已渗入印度本土文化中”材料并未涉及,这是印度本土的文化,排除C项;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4世纪时开始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6.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印欧海上民族灭亡赫梯帝国后,锻铁技术逐渐传播开来。公元前11世纪希腊出现了铁器,公元前9世纪铁器被广泛运用。在大约公元前800年传入印度,公元前750年传入中欧。新的铁制农具使人们开辟了更多农业居住区。这可以用来说明()A.亚欧大陆区域文化发展缘于铁器推广 B.农耕文明本身具有扩张的潜能C.印欧人的迁徙促进了农耕文明的扩展 D.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向东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200年后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锻铁技术随着赫梯帝国的灭亡传播到欧洲、印度等地,而铁制农具使人们开辟了更多农业居住区,说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对外扩张提供了可能,即农耕文明本身具有扩张的潜能,B项正确;铁器推广促进了亚欧大陆区域文化发展,但不是有铁器之后才有的亚欧文化,排除A项;是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耕文明的扩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7.华工在古巴遭受虐待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清政府除了派员调查,还将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据分送给英法等国。1879年,清政府驻哈瓦那领事馆正式成立,并为华工发放身份证明,在古巴法律的框架下为中国公民提供法律、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持。这些举措体现出清政府()A.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权益 B.侧重于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C.致力于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 D.内部统治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清政府除了派员调查,还将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据分送给英法等国”“清政府驻哈瓦那领事馆正式成立,并为华工发放身份证明,在古巴法律的框架下为中国公民提供法律、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持”可知,晚清政府在华工权益受到损害后,积极同西方国家交涉,并成立领事馆维护华工权益,说明的是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权益,A项正确;清政府并未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华工权益的维护,非争取国际社会同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的对外关系,非内部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8.据1990年人口统计,新加坡在10岁以上的人口中,53.9%是佛教徒和道教徒,15.4%为穆斯林,12.6%是基督徒,3.6%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和道教徒是华人,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几乎所有的印度教徒都是印度人。而基督徒中79%是华人,8%是印度人。这反映了新加坡()A.宗教矛盾突破民族界限 B.是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国家C.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D.成为最具有移民特征的国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根据材料“新加坡在10岁以上的人口中,53.9%是佛教徒和道教徒;15.4%为穆斯林;12.6%是基督徒;3.6%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和道教徒是华人;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几乎所有的印度教徒都是印度人”“而基督徒中79%是华人;8%是印度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其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突破民族界限,排除A项;据材料“新加坡在10岁以上的人口中12.6%是基督徒”可知,“欧洲文化为主流”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其他国家,没有对比无法反映新加坡成为最具有移民特征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9.据考古发现,在乌兰巴托附近的诺彦乌拉匈奴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汉朝锦绣织物,用彩丝绣出流云、鸟兽、神仙骑鹿的图案;还出土有安息、大夏、小亚细亚的毛织品,上面的图案有植物纹、鸟兽纹及人物纹。另外,在出土的丝绸上还绣有形同黑海北岸斯基泰文化的人物形象。这反映出()A.中国与欧洲开始广泛的直接贸易 B.汉朝政府的经济政策趋向务实C.统治集团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 D.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通道。材料中在匈奴墓出土了汉朝的锦绣织物以及其他地区的毛织品,且上面有各种文化的图案和人物形象,说明了不同地区的物品通过丝绸之路得到了交流,也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D项正确;此时中国与欧洲还没有开始广泛的直接贸易,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汉朝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表所示为联合国贸发会议《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关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统计情况(单位:亿美元)。这可用于说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全球所有国家流出流进流出流进流出流进1987~1988183014201203101950174019892020172015029021802000199022601760170350243021101991188011501104101990158019921710111019055019101700199319301290290730222020801994189013503308402220约2190A.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完善 B.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C.政治多极化促使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1994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是不断增加的,但在1991至1992年时,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经历短暂回落,这说明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与贸易及国际分工体系无关,排除A项;在数据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最多,但无法得出经济转型升级,排除B项;材料反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变化,由材料无法得出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1.17世纪,随着英国可供出售的海外商品种类不断增多,真正意义上的零售商店在伦敦兴起,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市场或市集,成为主要的出售商品的空间和消费场所。1650年英国第一家咖啡馆在牛津创立后,咖啡馆迅速流行开来,其中一些成为政治讨论的中心,一些成为商人、银行家和金匠交易的地方。这表明该时期英国()A.对外贸易影响了社会生活 B.光荣革命消弭了等级差别C.工业革命提高了国民收入 D.殖民扩张推动了商品输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商品涌入英国市场,零售商店兴起并逐渐取代传统的市场或市集,成为主要的出售商品的空间和消费场所。咖啡馆迅速流行开来,成为特定兴趣者的集聚地,这体现了商品流动对近代英国社会的影响,A项正确;“消弭了阶级差别”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商品输入英国,排除D项。故选A项。12.据史料记载,蒙古西征在攻陷城池中将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国,并设置了专门机构来组织其从事生产,元朝设有诸色人匠总管府。同时,阿拉伯人接触到了蒙古火药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与欧洲基督教国家的战争中大显神威。据此可知,蒙古西征()A.引发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B.体现了生产分工的细化C.推动了实用技术的交流 D.促进了欧洲社会的革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蒙古、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在攻陷城池中将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国”“设有诸色人匠总管府”“阿拉伯人接触到了蒙古火药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与欧洲基督教国家战争中大显神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在客观上促进了实用技术的交流,C项正确。“大规模人口流动”材料并未反映,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东西方的技术交流,排除A项;“生产分工的细化”表现在生产领域,材料并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蒙古西征带来的东西方的技术交流,并未体现火药在欧洲的传播促进的社会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13.有学者指出:“拿破仑对德意志的征服,扫荡了那些版图狭小、自成体系、不受外部影响而又具有独立自律性的地方分离主义的小诸侯世界,并在这些地方实行起国家的理性主权和社会合法关系的均一化。”据此分析,拿破仑战争()A.促进了启蒙思想在世界广泛传播 B.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反抗C.客观上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 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实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扫荡了那些版图狭小、自成体系、不受外部影响而又具有独立自律性的地方分离主义的小诸侯世界,并在这些地方实行起国家的理性主权和社会合法关系的均一化”可知,拿破仑战争有利于推动德意志的统一进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启蒙思想,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德意志,且没有体现德意志的反抗,排除B项;“欧洲一体化”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图为1954年印度尼西亚《青年报》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了()A.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已进入新高潮 B.新兴国家对其发展的担忧C.武装起义是国家独立的主要手段 D.被殖民国家革命任务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印尼)。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印度尼西亚在经过3个半世纪的荷兰殖民和3年半的日本占领,最终在1945年宣布独立,但是政府中却出现了腐败的现象,该漫画意在说明新兴国家在独立后对其发展的担忧,B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排除A项;武装起义是国家独立的主要手段、被殖民国家革命任务改变,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5.从16世纪起,西属美洲在建立西班牙式的大教堂、修道院、神学院、学院和大学的同时,也建立起第一批印刷所,组建了图书馆,收藏有关欧洲文化的书籍。在葡属美洲,殖民者的后代可进入耶稣会创办的学校和葡萄牙的大学接受教育。这些现象的出现()A.客观上促进了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B.体现出美洲移民政策吸引了欧洲移民C.表明美洲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缩小D.说明美洲的族群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拉丁美洲。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以来,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建立了一批文化教育机构,推动欧洲文化在殖民地的传播,这在客观上有助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洲移民政策对欧洲移民的吸引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美洲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缩小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政府鼓励宗主国的移民与印第安女子通婚,于是产生了第一批印欧混血的后代,使美洲的族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6.法国于1887年通过了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法,首次规定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1900年,英国对《古迹保护法》进行修订,从古迹遗址扩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凡公约缔约国均可要求对该国领土内组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之财产给予国际援助。”据此可知()A.国际社会倾向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B.世界各国意识到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C.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据主导地位D.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首次规定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对《古迹保护法》进行修订,从古迹遗址扩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凡公约缔约国均可要求对该国领土内组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之财产给予国际援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刻意突出国际社会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排除A项;各国意识到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只是表明通过订立公约对遗产进行保护,但并不说明遗产保护体系就此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7题2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1582~164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1644~1722年为发展和繁荣阶段,1723~1795年为日趋衰落阶段。一批诸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乾坤体义》《远西奇器图说》《火攻挈要》等关于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等书籍传入中国。顺治初年,清政府任命德国耶稣会会士汤若望为钦天监负责人。传教士主要是以个体或小群体的方式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中国学者如徐光启、李之藻等和耶稣会会士利玛窦等来往密切,对于各种学问有精深的研究,此后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喜读经世致用之学。同时,使中国知识界认识到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出于对神学的偏见,一些反映近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如从伽利略到牛顿的科学体系,以及培根、笛卡尔的思想方法等均未能传入中国。当时西学的传播局限于中国社会的上层(官员和知识分子圈子里),入清之后,甚至更囿于宫廷之内。——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二16~18世纪,代表中国精神文化的儒家经典、文学作品被传教士译介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历史现象被学界称之为“东学西渐”。当欧洲的工业革命尚未开启时,在传统社会的框架内,西方国家很难战胜中国。这迫使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采取和平的方式,而不能重复在美洲的武力传教。与此同时,依附于传教活动的文化交流,得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中国文化才能走进西方,并被正面接受,而未遭受歧视。传教士除了译介大量代表中国文化的文本到西方外,还按照耶稣会制度要求,定期以书信形式向总部汇报传教情况,这些书信的内容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当时欧洲强烈需要借助外部因素冲破旧社会藩篱、摆脱教会束缚、批判封建专制并建立开明统治。为达到上述目标,欧洲人将目光转向海外,最后聚焦于“高于欧洲的中国文明”,期待从中汲取发展的力量,在有关中国的文献中寻找他们所需的材料,并对此加以阐述、积极推广传播,为自己社会的改革创立理论,制造舆论。——摘编自郑朝红《16~18世纪“东学西渐”重探:动因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西学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东学西渐”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文化的认识。〖答案〗(1)特点:以传教士为纽带、平等交流、双向交流。

影响:对中国: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对西方: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影响欧洲18世纪的启蒙思潮。(2)原因:欧洲需要借助中国文化来反宗教反专制斗争;传教士翻译大量中国文化文本传回欧洲;传教活动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进入欧洲。

认识:中西方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中西方文化虽有冲突,但交流不断,相互借鉴和交流,共同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至18世纪(中国)。特点:依据材料“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传教士主要是以个体或小群体的方式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而且喜读经世致用之学”可知,以传教士为纽带、平等交流、双向交流。评价:对中国:依据材料“此后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喜读经世致用之学。同时,使中国知识界认识到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可知,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对西方:依据材料“中国学者如徐光启、李之藻等和耶稣会会士利玛窦等来往密切,对于各种学问有精深的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教士把在中国的文化带入欧洲,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影响欧洲18世纪的启蒙思潮。【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至18世纪(西方)。原因:依据材料“当时欧洲强烈需要借助外部因素冲破旧社会藩篱、摆脱教会束缚、批判封建专制并建立开明统治……制造舆论。”可知,欧洲需要借助中国文化来反宗教反专制斗争;依据材料“传教士除了译介大量代表中国文化文本到西方外……这些书信的内容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可知,传教士翻译大量中国文化的文本传回欧洲;依据材料“这迫使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采取和平的方式,而不能重复在美洲的武力传教。与此同时,依附于传教活动的文化交流,得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中国文化才能走进西方,并被正面接受,而未遭受歧视”可知,传教活动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进入欧洲。认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方文化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依据材料“当时欧洲强烈需要借助外部因素冲破旧社会藩篱、摆脱教会束缚、批判封建专制并建立开明统治。为达到上述目标,欧洲人将目光转向海外,最后聚焦于“高于欧洲的中国文明”,期待从中汲取发展的力量,在有关中国的文献中寻找他们所需的材料,并对此加以阐述、积极推广传播,为自己社会的改革创立理论,制造舆论”可知,古往今来,中西方文化虽有冲突,但交流不断,相互借鉴和交流,共同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正如历史学家所说:“移民洪流是美国历史的中心主题。”内战后的半个多世纪,约有3300万移民登上美国海岸,涌向西部富饶的草原各地,把许多城市变成了世界性的大蜂房。美国第二次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