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9生物实验2_第1页
专题29生物实验2_第2页
专题29生物实验2_第3页
专题29生物实验2_第4页
专题29生物实验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中考科学试题专题29生物实验三年真题篇一.选择题(共2小题)1.(2022•宁波)在“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中,小宁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绘制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鳃盖用湿棉花覆盖 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 C.血管1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血管2是小动脉,血流速度最慢【解答】解: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正确。B、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B正确。C、图中1是毛细血管,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正确。D、图中2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流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D。2.(2020•金华)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用如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先在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则试管B中应加入等量的()A.已浸水及消毒的绿豆种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解答】解:探究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体现了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若要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则变量是种子,除种子活性不同外其它均相同,故实验中装置B中应加入等量的已煮熟及消毒的种子,并将其置于与装置A相同的温度环境中。故选:B。二.实验探究题(共23小题)3.(2022•台州)斑马身上的条纹非常醒目,如图甲所示,条纹有什么作用呢?科学家提出以下假说:①防虫说:条纹能驱虻科昆虫(如舌蝇)。②防猎杀说:条纹能混淆捕食者的视觉从而逃避天敌。③条形码说:斑马可以通过条纹识别出彼此。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挑选一批全白色的马,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套上材质相同的黑外套、白外套和条纹外套,如图乙所示。放养在同一环境中,分别记录30分钟内降落到各组马外套上的舌蝇数量,并绘制图像如图丙所示。(1)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防虫说。(2)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对所选白马的要求是品种相同、年龄相近、体型相似等。(3)实验结果能否为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说提供证据?请说明理由能,由数据可知,降落到条纹外套组的舌蝇数量远少于其它组。【解答】解:(1)据图可知:套上黑外套、白外套和条纹外套的三组马中,条纹组外套组的舌蝇数量最少。因此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防虫说。(2)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因此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除了选用的外套色彩不同外,对所选白马的要求是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如品种相同、年龄相近、体型相似等。(3)该实验结果能够为基于的假设提供证据。因为据图中数据可知:降落到条纹外套组的舌蝇数量远少于其它组。故答案为:(1)防虫说。(2)品种相同、年龄相近、体型相似等。(3)能,由数据可知,降落到条纹外套组的舌蝇数量远少于其它组。4.(2022•湖州)小越发现家里种的仙人球晚上开花了(如图所示),感到非常好奇。向经验丰富的花农咨询后,她了解到多数仙人掌科植物在夜间开花,而且花期很短。多数仙人掌科植物不在白天开花而在夜间开花,有什么意义呢?查阅资料后发现,植物花瓣也会进行蒸腾作用,植物夜间开花能减少水分散失。为了验证花瓣也能进行蒸腾作用,她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一:选取一片仙人球花瓣,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将A、B两张相同的氯化钴试纸相对应地贴在花瓣的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固定。另取一张氯化钴试纸C置于仙人球所处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三张氯化钴试纸的变色情况。实验二:分别撕取花瓣的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寻找某一种结构。(1)实验一中氯化钴试纸C的作用是为了排除空气中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实验二中小越在低倍显微镜下想要寻找的结构是气孔或保卫细胞。(3)多数仙人掌科植物夜间开花的意义:①植物花瓣在夜间开花比白天开花能有效减少水分散失。②沙漠中的大多数动物昼伏夜出,在取食花蜜的同时帮助仙人掌传粉,从而使仙人掌生命代代相传。【解答】解:(1)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次实验探究的是花瓣的蒸腾作用。变量是上、下表皮;实验一中氯化钴试纸C的作用是为了排除空气中水分,保证单一变量。(2)在使用显微镜时,最好用低倍物镜观察,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故实验二中小越在低倍显微镜下想要寻找的结构是气孔或保卫细胞。(3)仙人掌是虫媒花,即靠昆虫、小型蜥蜴等小动物传粉。沙漠中的大多数动物昼伏夜出,多数仙人掌科植物夜间开花,昆虫、小型蜥蜴等小动物在取食花蜜的同时帮助仙人掌传粉,从而使仙人掌生命代代相传。故答案为:(1)空气中水分。(2)气孔或保卫细胞。(3)传粉。5.(2022•杭州)19世纪,法国学者沃泰默提出假设:狗的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最终将信息传给效应器(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为验证假设,他做了如下实验:①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②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未观察到有胰液分泌。③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但保留血管通畅。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沃泰默的假设?否。理由是若假设成立,则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后,不会出现分泌胰液的现象。(2)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分析沃泰默的研究论文后,提出另一种假设:胃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为了验证此假设,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具有活性),刮下黏膜,与稀盐酸和砂子一起研磨,将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胰液分泌。【解答】解:(1)法国学者沃泰默针对“胃酸与胰腺分泌胰液”之间的关系提出的假设是:狗的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最终将信息传给效应器(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沃泰默设置的实验中:①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胃酸(稀盐酸)有关系。②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未观察到有胰液分泌。说明血液循环不能将“信息”传递给胰腺。③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但保留血管通畅,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说明“信息”不是由神经传导的;因为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都切断了,但是胰腺仍然有胰液分泌。因此,沃泰默设置的实验不能支持自己的假设。(2)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假设是:胃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胰腺,这种化学物质能够刺激胰腺分泌胰液;为此,两位科学家设计的实验是:刮下具有活性的一段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和砂子一起研磨(模拟小肠的蠕动),将黏膜分泌物释放出来,然后过滤,将过滤后的提取液(含有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注入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如果胰腺有胰液分泌,则假设成立;如果胰腺没有胰液分泌,则假设不成立。故答案为:(1)否;若假设成立,则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后,不会出现分泌胰液的现象。(2)稀盐酸;是否有胰液分泌。6.(2022•宁波)我们常用乙醇溶液进行杀菌消毒。那么乙醇溶液的浓度(体积分数)越高,杀菌消毒效果就越好吗?对此,某科研机构曾做过下列探究。【实验步骤】①取10片无菌载玻片,均匀涂抹上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悬液;②待干燥后,向9片载玻片分别滴加相同体积的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另外1片滴加相同体积的无菌蒸馏水;③10min后,测各载玻片上活菌量。测得的活菌量计作n,其中无菌蒸馏水试验组的活菌量计作n0;④实验重复3次;⑤用牛痘病毒替换金黄色葡萄球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计算相应的nn0,并取平均值。以【实验结论】由实验可知:针对实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牛痘病毒,当乙醇溶液的浓度超过80%时,杀菌消毒的效果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实验反思】科研人员发现该实验中60%~80%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较好。为证明其是否具有普适性,下一步的实验思路是:选取更多种类的细菌和病毒,设置更多浓度梯度的乙醇溶液,多次重复实验,计算相应的nn研究表明:70%~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最好。【实际应用】在新冠疫情期间,常使用乙醇溶液进行杀菌消毒。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乙醇的性质,下列使用方法合理的是ABC。A.无水乙醇按需求稀释后再用来杀菌消毒B.使用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时要避免明火,远离高温物体C.可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溶液对快递包装盒的表面进行擦拭消毒【解答】解:【实验结论】通过对题干中给出的图的观察分析可知,针对实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牛痘病毒,当乙醇溶液的浓度超过80%时,杀菌消毒的效果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弱。(2)【实验反思】科研人员发现该实验中60%~80%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较好。为证明其是否具有普适性,实验思路是:选取更多种类的病毒和细菌,设置更多浓度梯度的乙醇溶液,多次重复实验,计算相应的nn(3)【实际应用】根据上述结果,加之乙醇还具有“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等性质,使用乙醇的方法中,如“无水乙醇按需求稀释后再用来杀菌消毒”、“使用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时要避免明火,远离高温物体”、“可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溶液对快递包装盒的表面进行擦拭消毒”,都是合理的。故答案为:减弱;病毒和细菌;ABC7.(2022•宁波)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1)实验前应先将两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利用呼吸作用分解叶片原来积累的淀粉。(2)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光照数小时后,从两盆天竺葵上各摘下一片叶子,经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乙(填“甲”或“乙”)中的叶片。(3)实验中小宁发现钟罩内壁出现水珠,这些水珠不是(填“是”或“不是”)全部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解答】解:(1)呼吸作用是指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实验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利用呼吸作用分解叶片原来积累的淀粉。(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甲装置中,放置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甲装置中没有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甲装置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装置中有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光照数小时后,从两盆天竺葵上各摘下一片叶子,经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乙中的叶片。(3)植物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实验中小宁发现钟罩内壁出现水珠,这些水珠不是全部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的来自呼吸作用。故答案为:(1)呼吸。(2)乙。(3)不是。8.(2022•温州)在“制作生态瓶”的实践活动中,科学实践小组发现不同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瓶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他们想:当生态瓶中的水及水草数量一定时,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怎样投放才能使生态瓶更稳定?于是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器材:容积为3升的透明塑料瓶、凡士林、新鲜河水、蒸馏水、水草、大小相近的健壮小金鱼和小田鱼各若干等。老师建议:①瓶中水为容积的23,每瓶中投放植物3株、鱼不超过3②先探究鱼的数量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再探究不同种类鱼的配比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1)实验中选择的塑料瓶是透明的,其目的是有利于光合作用,便于观测。(2)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解答】解:(1)实验中选择的塑料瓶是透明的,其目的是有利于光合作用,便于观测。(2)①取3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A、B、C;②在A瓶内放入1条小金鱼、B瓶内放入2条小金鱼、C瓶内放入3条小金鱼:③将3个瓶子用盖子和凡士林密封,并同时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且避免阳光直射;每天早晚各观察一次,记录并比较各组鱼存活的天数;④比较三组实验现象,若B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则再取2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D、E;⑤在D瓶内放入2条小田鱼、E瓶内放入小金鱼和小田鱼各1条,重复步骤③;⑥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故答案为:(1)有利于光合作用,便于观测。(2)①取3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A、B、C;②在A瓶内放入1条小金鱼、B瓶内放入2条小金鱼、C瓶内放入3条小金鱼:③将3个瓶子用盖子和凡士林密封,并同时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且避免阳光直射;每天早晚各观察一次,记录并比较各组鱼存活的天数;④比较三组实验现象,若B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则再取2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D、E;⑤在D瓶内放入2条小田鱼、E瓶内放入小金鱼和小田鱼各1条,重复步骤③;⑥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9.(2022•温州)雨滴落在裸露的土壤上,使部分土粒飞溅而造成侵蚀。若雨滴落在草本植物上,经叶片遮挡,在叶片上短暂停留后沿叶片滴落,该过程会改变落地雨滴的直径等因素而改变落地时的动能,从而改变对土壤的侵蚀程度。某科研小组为研究草本植物的茎高和叶片面积大小对雨滴经叶片遮挡后直径的影响,取茎高和叶片面积不同的植株,按如图装置进行9组实验:①取茎高为10厘米,叶片面积为1.6厘米2的植株放入装置,雨滴下落经植株叶片遮挡后洒落在底盘上,按一定方法测得经叶片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②换用其它植株,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并整理数据如表。组别123456789叶片平均面积(厘米2)1.63.24.7茎高(厘米)102030102030102030经叶片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毫米)2.382.482.552.552.672.722.652.762.82(1)将茎高为10厘米的植株换成20厘米的植株进行实验时,应如何调节升降杆高度?升高10厘米。(2)分析表中数据,判断经植株叶片遮挡后的雨滴平均直径受哪个因素影响更大,并在上表9组中选择3组(用组别序号表示)作为证据。叶片面积;1、2、4(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3)结合实验结果和能量知识,解释“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雨滴经其遮挡后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的原因。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经叶片遮挡后的雨滴直径越小,质量越小,高度越小,其重力势能越小,滴落到地面的动能也越小,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解答】解:(1)将茎高为10厘米的植株换成20厘米的植株进行实验时,如果不改变升降杆高度,那么雨滴发生器距离植物的距离会缩短10厘米,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应将升降杆升高10厘米,这样就排除了雨滴发生器与植物的距离这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在相同的叶片平均面积的情况下,不同的茎高,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的变化数据,与在相同茎高的情况下,不同的叶片平均面积,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的变化数据,两数据进行比较,那个差距大,说明就受哪种因素的影响更大。例如:1组与2组比较,雨滴平均直径增大:2.48﹣2.38=0.1(毫米),1组与4组比较,雨滴平均直径增大:2.55﹣2.38=0.17(毫米),通过数据比较,叶片平均面积与茎高相比,叶片的面积对雨滴平均直径的影响大。同理,2、3、5组;4、5、7组5、6、8组……也可以进行如此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叶片面积的影响要比茎高的影响更大。(3)由前面的实验结果可知,植物的叶片面积越小,茎高越小,会使遮挡的雨滴落到地上的平均直径也越小。雨滴经其遮挡后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小的原因是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经叶片遮挡后的雨滴直径越小,质量越小,高度越小,其重力势能越小,滴落到地面的动能也越小,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故答案为:(1)升高10厘米。(2)叶片面积;1、2、4(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3)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经叶片遮挡后的雨滴直径越小,质量越小,高度越小,其重力势能越小,滴落到地面的动能也越小,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10.(2022•绍兴)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光合作用进行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实验探究】①取三个相同的无色透明玻璃瓶,设置A、B、C三组实验,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新鲜菠菜叶片和CO2缓冲液(维持瓶中CO2含量稳定);②分别在导管中注入一滴红墨水,塞上橡皮塞,关闭活塞,控制红墨水初始位置相同;③分别将装置放在相同强度的红光、绿光和黄光下照射(如图所示);④光照相同时间后,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红、l绿、l黄,且l红>l黄>l绿,多次重复实验后,结果相同(忽略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交流拓展】(1)实验中通过比较红墨水移动的距离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为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强度,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红墨水移动距离为l绿。①装置D中红墨水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可表示为l红+l绿(用l红和l绿表示)。【解答】解:【得出结论】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实验的变量是光线颜色的不同。由于瓶内都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瓶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那么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导致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使ABC装置导管内的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我们可以根据红墨水移动的距离来判断氧气产生的多少,距离越远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红、l绿、l黄,且l红>l黄>l绿,说明红光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绿光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小,故可以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1)瓶中菠菜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导致瓶中气体压强的改变,使红墨水移动,所以实验中可通过比较红墨水移动的距离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①为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强度,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由于没有光,光合作用不能进行,菠菜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变,但氧气不断减少,因此瓶内压强减小,装置D导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右移动。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测得的l红表示的是净光合强度值,而实际光合强度值=净光合强度值+呼吸强度值,而实验D在黑暗环境中,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测得的l绿可表示为呼吸强度值,因此实验中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值是:l红+l绿。故答案为:【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1)红墨水移动的距离。(2)①右;②l红+l绿。11.(2022•金华)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项目学习小组决定开展探究香烟烟雾危害性活动,取得实证后便于开展“无烟日”宣传。【实验材料及用具】:同种健康的四龄及五龄家蚕、气体收集装置(如图1)、饲养盒(19cm×12.5cm×7.5cm)(注:四龄、五龄家蚕是指分别蜕皮过3次和4次的家蚕。)【实验过程】Ⅰ.设置对照实验设置A、B两大组,每大组四龄、五龄家蚕各30只,平均分成3个小组,A大组的3个家蚕饲养盒中分别注入120毫升空气,B大组的3个家蚕饲养盒中分别注入120毫升含有香烟烟雾的空气(如图2),密封观察20分钟。Ⅱ.收集事实与证据注入气体后观察家蚕变化:A大组的家蚕没有出现明显异常变化;B大组的绝大部分家蚕先是烦躁不安,然后胸部膨大,头胸昂起向后弯曲,随后吐出大量绿色或褐色的液体……,最后收集数据如表所示。香烟烟雾对不同蚕龄家蚕毒性的比较实验记录表组别虫龄(只数)死亡只数死亡率平均死亡率A1四龄(10只)00%四龄0%五龄0%五龄(10只)00%2四龄(10只)00%五龄(10只)00%3四龄(10只)00%五龄(10只)00%B1四龄(10只)440%四龄33.3%五龄0%五龄(10只)00%2四龄(10只)330%五龄(10只)00%3四龄(10只)330%五龄(10只)00%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家蚕属于昆虫发育过程的幼虫期阶段(选填“幼虫期”或“成虫期”);(2)该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A组;(选填“A”或“B”);(3)该实验中哪些设置可以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每个实验组采用多只家蚕(或采用多组实验取平均值)(写出一点即可);(4)有同学只根据表中五龄家蚕的死亡率都为0%得出“香烟烟雾对五龄家蚕没有危害”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合理吗?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不合理,比较A、B两大组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香烟烟雾对家蚕有危害,只是蚕龄小的受到危害更大。【解答】解:(1)家蚕的发育一般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所以由幼虫发育为成虫要经历一个不食不动的阶段叫蛹,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家蚕属于昆虫发育过程的幼虫期阶段。(2)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实验中,A、B两组除了是否注入含有香烟烟雾的空气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确保单一变量。其中该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A组注入120毫升空气。(3)对照实验必须做到对照性原则、重复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本实验为了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采取的实验方案是:每个实验组采用多只家蚕(或采用多组实验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4)如果有同学只根据表中五龄家蚕的死亡率都为0%得出“香烟烟雾对五龄家蚕没有危害”的结论,该结论是不合理的,理由是比较A、B两大组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香烟烟雾对家蚕有危害,只是蚕龄小的受到危害更大。故答案为:(1)幼虫期(2)A(3)每个实验组采用多只家蚕(或采用多组实验取平均值)(4)不合理,比较A、B两大组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香烟烟雾对家蚕有危害,只是蚕龄小的受到危害更大(合理即可)12.(2022•丽水)某兴趣小组参观植物工厂时,发现不同植物在补光时会用不同颜色的光,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光的颜色是否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实验步骤]①称取三份200克生长旺盛不带土的佛甲草,分别放入3个透明的塑料袋内,通入体积和CO2浓度均相同的人体呼出气体,袋内各放置了一个氧气传感器并密封(如图甲)。置于室温为22℃的不同暗室中;②三个装置分别用200瓦的LED蓝光灯、红光灯、绿光灯保持45厘米的距离照射5小时,每隔1小时记录读数,将测得的数据制成如图乙的曲线。[评价反思](1)实验中判断光合作用强弱的依据是O2,体积分数变化快慢(填“CO2”或“O2”);(2)分析图乙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植物在红光和蓝光环境中其光合作用强度强于绿光环境;(3)他们将测得的绿光数据与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数据偏大,从光源或环境角度分析其可能的一个原因是绿光光源不纯(或环境中有微弱的其他颜色的光、环境有漏光、环境温度有变化等)使佛甲草的光合作用增强。【解答】解:(1)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所以氧气体积分数增加快时光合作用强。由图乙可知,纵坐标上从小到大标注了不同的氧气体积分数,可见实验中判断光合作用强弱的依据是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快慢。(2)由图乙可知,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红光和蓝光环境中容器中氧气体积分数高于绿光环境。所以分析图乙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植物在红光和蓝光环境中其光合作用强度强于绿光环境。(3)他们将测得的绿光数据与资料进行对比数据偏大的原因是佛甲草的光合作用增强了。佛甲草的光合作用增强的原因不外乎这些原因,如绿光光源不纯、环境中有微弱的其他颜色的光、环境有漏光、环境温度有变化等。故答案为:(1)O2(2)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植物在红光和蓝光环境中其光合作用强度强于绿光环境。(3)绿光光源不纯(或环境中有微弱的其他颜色的光、环境有漏光、环境温度有变化等)使佛甲草的光合作用增强13.(2022•嘉兴)细菌的抗药性是困扰医药界的难题。细菌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的,还是抗生素使用后诱导出来的?为此,研究人员开展了“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选择的研究”。【实验方案】Ⅰ.菌落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在普通培养基A上,如图甲所示。Ⅱ.原位接种:将灭菌绒布在培养基A上按一下,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再按到含有青霉素的系列培养基B(B1~B3)上,完成菌落的接种(使细菌在培养基B上的位置和菌落在培养基A上的位置一一对应),如图乙所示。(1)实验所用绒布需要灭菌,其目的是除去绒布原有的杂菌,以免干扰实验。(2)实验所用培养基A和B的成分差别是A培养基无青霉素,B培养基有青霉素。【预期结果】一段时间后,如果B系列培养基上没有细菌长出,说明接种的这些菌落都没有抗药性。如果B系列培养基上都有部分菌落长出,且它们的数目和位置都是一样的(如图丙所示),则说明这些菌落对青霉素已具有抗药性。【验证推理】根据B系列培养基上长出的这些菌落位置,找到培养基A上的原对应位置,然后取这些菌落转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C上。若这些菌落都能生长,则说明“这些菌落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的,而不是青霉素诱导出来的”,其理由是A培养基的原对应位置所取的菌落之前没有接触过青霉素。【解答】解:(1)灭菌绒布在实验过程中起到接种环的作用,所在在接种前要进行消毒,除去绒布上原有的杂菌,以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不准确。(2)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基A与培养基B的区别就是培养基B上有青霉素,而培养基A中不含青霉素,青霉素是本实验的唯一变量。一段时间后,如果B系列培养基上没有细菌长出,说明接种的这些菌落都没有抗药性。而如果B系列培养基上都有部分菌落长出,且它们的数目和位置都是一样的,则这些菌落的产生说明细菌对青霉素具有抗药性。根据B系列培养基上长出的这些菌落位置,找到培养基A上的原对应位置,然后取这些菌落转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C上,若这些菌落都能生长,说明这些菌落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的,不是青霉素诱导出来的,是因为A培养基的原对应位置所取的菌落之前没有接触过青霉素。故答案为:(1)除去绒布原有的杂菌,以免干扰实验。(2)A培养基无青霉素,B培养基有青霉素;抗药性;A培养基的原对应位置所取的菌落之前没有接触过青霉素。14.(2022•丽水)小科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他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把枝条同时插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放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后,在两枝条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观察到被染色的情况如图。请回答:(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面积有关(或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2)依据本实验,为提高移栽树术的成活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剪去部分枝叶(叶片)。【解答】解:(1)根据题意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面积有关(或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2)水分是由导管运输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水分主要通过叶上的气孔散发到体外。因此为提高移栽树术的成活率,剪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的散失。故答案为:(1)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面积有关(或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2)剪去部分枝叶(叶片)15.(2021•台州)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①选取n张对称性良好的樟树叶片,将每张叶片标记为如图的A、B两部分;②将叶片的A部分作遮光处理,B部分不作处理;③光照t小时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面积为S的小方片,分别烘干,称得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B部分小方片总质量mB;④计算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有什么要求?尽可能多。(2)另一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光合作用产物会运出叶片,这样会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B。A.摘下叶片以切断叶柄B.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C.破坏叶柄木质部以切断导管(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mb﹣ma/nSt。(用字母表示)【解答】解:(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尽可能多,避免出现偶然性。(2)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破坏叶柄韧皮部以切断筛管,防止有机物运走B(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mb﹣ma/nSt。故答案为:(1)尽可能多(2)B(3)mb﹣ma/nSt16.(2021•衢州)小科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种子呼吸作用速率。【实验步骤】取6个相同的盛有等量饱和氢氧化钡溶液的广口瓶,称取30克已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6份,将其中的3份煮熟,分组进行实验:将种子装入小篮内,立即塞紧瓶塞,每隔10分钟轻轻晃动几次广口瓶。30分钟后打开瓶塞迅速取出小篮,滤去瓶中沉淀物,向滤液中先滴入2滴酚酞试液,液体变红,再滴入等浓度草酸(一种酸)溶液至红色恰好消失,记录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实验数据】实验组别123456种子类别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消耗草酸体积/mL9.349.369.3511.4011.4011.40消耗草酸平均体积/mL9.3511.40【交流讨论】(1)实验中煮熟的种子起对照作用。(2)每隔10分钟轻轻晃动几次广口瓶是为了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充分吸收。(3)小科通过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30分钟消耗草酸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之差反映种子呼吸作用速率。【解答】解:(1)实验中煮熟的种子起对照作用。(2)每隔10分钟轻轻晃动几次广口瓶是为了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充分吸收。(3)小科通过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30分钟消耗草酸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之差反映种子呼吸作用速率。故答案为:(1)对照;(2)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充分吸收;(3)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30分钟消耗草酸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之差。17.(2021•温州)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现温度会影响菠菜呼吸作用的强度。于是他们对“菠菜在哪一温度下呼吸作用最强”进行实验探究。(1)选择下列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器材:如图所示的恒温箱(温度可调节)、装置甲(塑料袋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电子天平,若干新鲜菠菜。(2)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因此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也可以通过比较实验前后菠菜质量减小的快慢来判断呼吸作用的强弱。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也会导致菠菜质量减小。。【解答】解:(1)该实验是为了探究菠菜呼吸作用最强时的温度,所以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通过恒温箱来调节不同温度即可,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通过记录显示器中显示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来分析、判断即可。本实验步骤设计如下:①用电子天平称取50克新鲜菠菜,将其放入不透明的装置甲中,扎紧袋口,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a%。②将装置放置在10℃恒温箱中4小时,再次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b%。计算出a%与b%的差值。③将恒温箱的温度调整为20℃、30℃、40℃,换用长势相近、质量相等的新鲜菠菜重复上述步骤。④比较不同组别装置甲内二氧化碳含量在实验前后的差值,确定差值最大的一组,在其实验温度附近设置更小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也会导致菠菜质量减小。故答案为:(1)①用电子天平称取50克新鲜菠菜,将其放入不透明的装置甲中,扎紧袋口,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a%。②将装置放置在10℃恒温箱中4小时,再次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b%。计算出a%与b%的差值。③将恒温箱的温度调整为20℃、30℃、40℃,换用长势相近、质量相等的新鲜菠菜重复上述步骤。④比较不同组别装置甲内二氧化碳含量在实验前后的差值,确定差值最大的一组,在其实验温度附近设置更小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也会导致菠菜质量减小。18.(2021•金华)食用菠萝前用食盐水浸泡是一种习惯做法,其目的是为了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某研究小组对于食盐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萝蛋白酶活性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①取5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5,各加入5mL含菠萝蛋白酶的鲜榨菠萝汁;②往编号1的试管中添加5mL蒸馏水,其它试管中按下表要求分别添加5mL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放在相同温度的水中恒温水浴;③20min后测定各试管中菠萝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编号12345质量分数(%)﹣0.00050.0050.050.5酶的相对活性(%)100104.5102.1102.4103.7(注:酶的相对活性越大,酶的活性越强。)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对照;(2)在实验过程中,设置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解答】解:(1)对照试验中,一般条件没有发生改变的一组为对照组。所以,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2)此研究小组对于食盐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萝蛋白酶活性这一问题,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设置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故答案为:(1)对照(2)酶的活性(3)促进19.(2021•绍兴)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兴趣小组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影响”的研究。【建立猜想】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状况相同、体形相似的成年鼠30只,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②对各组实验处理如下表,并按适宜的实验条件正常饲养;甲组乙组丙组切除甲状腺不作处理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饲养14天饲养14天1次/天,共14天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到胃中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如图。【实验结论】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交流评价】(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根据耗氧量变化,可进一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促进(选填“促进”或“抑制”)成年鼠的新陈代谢。【解答】解:【建立猜想】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的影响,因此建立的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交流评价】(1)由表格可知,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即甲状腺激素,因此采用了控制变量法;(2)切除甲状腺的小鼠耗氧量降低,而额外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小鼠耗氧量则会增加,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成年鼠的新陈代谢;故答案为: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1)控制变量法;(2)促进。20.(2021•嘉兴)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发的主要阶段包括:分离获得毒株→制成疫苗→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那么如何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动物实验】(1)实验方案:(图1)实验过程中,B组注射的是等量的生理盐水。(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亲缘关系近。【临床试验】疫苗X的生产上市还需要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图2)分组志愿者患病数疫苗组10000人8人安慰剂组10000人160人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该疫苗保护率是95%。注: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社会参与】接种疫苗是对抗新冠疫情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当接种疫苗达到一定比率后就可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疫情蔓延,因此接种疫苗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更是为了全社会的健康。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尽打快打疫苗。【解答】解:(1)实验为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作对照实验,而A组注射的是X疫苗,因此B组注射的是等量的生理盐水。(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亲缘关系近。(4)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100%;安慰剂组患病率=16010000×100%=1.6%;疫苗患病率=8疫苗保护率=1.6%-0.08%1.6%×100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该疫苗保护率是95%。故答案为:(1)等量的生理盐水;(2)无明显差异;(3)亲缘关系近;(4)95%。21.(2020•衢州)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过程和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H2O和CO2均含有O,那么O2中的O是来源于什么物质呢?资料一: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为CO和O2。资料二: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紫硫细菌:CO2+2H2S→光(CH2O)(糖类)+2S+H2高等植物:CO2+2H2O→光(CH2O)(糖类)+O2+H2资料三:英国化学家希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加入含叶绿体的悬浮液和高铁盐(作氧化剂,不产生氧气),并除去装置内的CO2,在光照下发现密闭装置中产生了O2。资料四: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释放二氧化碳,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作为示踪原子)组别水中18O的比例(%)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10.850.410.8420.850.550.8530.850.610.85(1)通过资料二中的比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2)希尔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源于H2O?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不能;该实验只能证明O2有来自H2O,但没有证明O2是否来源于CO2。(3)分析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依据分别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H2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解答】解:(1)通过资料二中的比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2)希尔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源于H2O,该实验只能证明O2有来自H2O,但没有证明O2是否来源于CO2。(3)1941年,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①鲁宾和卡门用H218O和普通的CO2进行小球藻光合作用实验,由此可知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原子是18O.②鲁宾和卡门用C18O2和普通的H2O进行小球藻光合作用实验,由此可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③综合实验以上,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H2O)。故答案为:(1)水;(2)不能;该实验只能证明O2有来自H2O,但没有证明O2是否来源于CO2(3)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H2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22.(2020•湖州)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步骤1:将溴麝香草酚蓝‘和呈弱碱性的NaHCO3溶液配成蓝色液体,并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液体呈浅绿色。步骤2:将等量的浅绿色液体分别加入到4支试管中,2~4号试管中加入金鱼藻,1号试管不加金鱼藻。封闭各试管。步骤3和实验结果:见下表试管编号1234距日光灯的距离(厘米)10503010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黄色浅绿色蓝色*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弱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中性环境中呈浅绿色。*CO2的水溶液中含有CO2、H2CO3等微粒,当CO2减少时H2CO3也减少。(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2)2~4号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3)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浅绿色,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4)请解释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解答】解:(1)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2~4号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3)1号试管距日光灯的距离最近即10厘米,光合作用最强,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浅绿色,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4)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故答案为:(1)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2)等量;(3)浅绿色;(4)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23.(2020•台州)春暖花开、燕雁北飞,秋寒叶落、燕雁南归。人们通常认为候鸟的迁徙与气温变化有关。据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观察记录,有一种候鸟黄脚鹬,每年长途跋涉1.6万公里来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间,总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产蛋。根据上述现象,洛文教授认为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获了若干只某种候鸟,分两组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如表。所捕候鸟的处理3个月后放飞的所捕候鸟情况第一组置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的自然环境中留在原地第二组置于日光灯下,用灯光模拟日照,并一天天延长光照时间多数往相同方向飞(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的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2)根据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的猜想是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的迁徙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不合理,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解答】解:(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的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2)根据图中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可知,他的猜想是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的迁徙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故答案为:(1)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2)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3)不合理,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24.(2020•金华)为了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操作序号操作内容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①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②两两混合、充分摇匀1号和4号2号和5号3号和6号③加碘液后摇匀1滴1滴1滴④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0℃37℃70℃⑤观察并记录现象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④→②→④→③→⑤(序号可重复);(3)小金按正确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不会出现蓝色的是第二组。【解答】解:(1)据表中数据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该实验的步骤是:制备淀粉溶液→水浴→淀粉溶液和唾液混合→设置对照实验→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所以正确的步骤是①→④→②→④→③→⑤。(3)实验现象:第一组和第三组变蓝,第二组不变蓝,由此可见: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有影响。故答案为:(1)温度(2)④→②→④→③(3)二25.(2020•绍兴)对多名马拉松运动员研究发现,在比赛后,运动员的肠道中Veillonella细菌(以下简称V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运动能影响肠道中的V菌数量,那么V菌是否也会影响运动能力?实验1:将V菌接种到A组小鼠肠道中,结果这些小鼠在特制的跑步机上跑的时间明显延长。进一步研究发现,乳酸是V菌唯一的营养来源,代谢转化产物是丙酸盐。乳酸堆积会引起局部肌肉的酸痛,影响运动能力。那么V菌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是通过分解消除乳酸起作用,还是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起作用呢?实验2:在B组小鼠肠道内滴注一定浓度的____,重现了实验1的结果。这就表明,肠道内V菌通过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来改善运动能力,而运动又能使肠道内V菌数量增加,所以要加强训练以提升运动能力。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选取“多名”运动员,其目的与下列B相同。A.测量某一植物的株高时,要“多次”测量B.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要取用“多粒”种子C,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时,要设置“多个”不同的温度(2)实验1可得出的结论是V菌能提升小鼠的运动能力。(3)实验2的空白处应填丙酸盐。(4)若要进一步说明长期运动对肠道中V菌数量的影响,则长期运动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应大于久坐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数量少具有偶然性,研究人员选取“多名”运动员,目的就是避免偶然性,故与B相同。(2)实验1:将V菌接种到A组小鼠肠道中,结果这些小鼠在特制的跑步机上跑的时间明显延长,说明V菌能提升小鼠的运动能力。(3)实验2肠道内V菌通过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来改善运动能力,所以根据对照实验要求实验2的空白处应填丙酸盐。(4)若要进一步说明长期运动对肠道中V菌数量的影响,则长期运动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应大于久坐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故答案为:(1)B(2)V菌能提升小鼠的运动能力(3)丙酸盐(4)大于

一年模拟篇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22•宁波模拟)下列初中科学实验中都需要使用碘液,其中与其他三项使用碘液作用不完全相同的是()A.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B.探究绿叶能否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D.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解答】解:ABD、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用碘液检验种子中的营养成分、用碘液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这三个实验使用碘液的目的都是验证淀粉的存在。C、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为了使观察更加清楚,要用碘液染色。所以实验C与ABD中碘液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故选:C。2.(2022•临平区一模)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乙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图。能观察到呈红色的是()A.B B.C C.A D.A、B【解答】解:图乙中C是树皮,B是木质部,A是髓。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因此呈红色是B木质部。所以,呈现红色的是B.故选:A。3.(2022•拱墅区二模)用黑色圆纸片在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遮盖,如图所示;置于暗处一昼夜后再移至光下数小时,取下此叶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对此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抑制叶片的呼吸作用 B.滴加碘液后②处变蓝,说明该处产生了淀粉 C.此实验包含两组对照,分别是①与②、①与③ D.此实验验证了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二氧化碳【解答】解:A、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错误。B、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②处变蓝,原因②绿色部分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B正确。C、本题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非绿色部分①和②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绿体,绿色部分②处和遮光部分③处形成对照,变量是光,C错误。D、叶片②处有叶绿体,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②处变蓝;①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①处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叶片②处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②处变蓝;③处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③处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D错误。故选:B。4.(2022•鹿城区一模)把数棵新鲜菠菜放入黑色塑料袋,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夜后,将袋内气体挤压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下列现象中,能证明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是()A.塑料袋内壁有水珠 B.菠菜质量变轻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菠菜出现萎蔫【解答】解:挤压塑料袋,将袋内的气体排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现象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二氧化碳。故选:C。二.实验探究题(共11小题)5.(2022•衢州一模)今年3月浙江多地爆发疫情,做好个人防护一一如洗手等非常重要。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原菌的数量吗?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蘸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第一次:与乙握手后,甲清洗手,再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第二次:与乙握手后,甲不洗手,再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最终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菌落生长情况。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1号培养基在本实验的作用是对照。(2)用大拇指在培养基上按下后,立即盖上盖子,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落入培养皿影响实验。(3)培养24小时后,如果出现2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现象,则可以得出结论: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原菌的数量。【解答】解:(1)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我们要探究的是洗手前后手上细菌数量变化的情况,在上述实验中,只有洗手前接种还是洗手后接种这一条件为变量的,其他条件都一样,可以作为一组对照试验。其中1起对照作用。(2)用大拇指在培养基按三下后,立即盖上盖子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落入培养皿影响实验。(3)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2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说明常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原菌的数量。故答案为:(1)对照。(2)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落入培养皿影响实验。(3)2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6.(2022•温州模拟)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较快,研究发现青少年肥胖大多是由高脂的饮食习惯引起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能安全促进脂肪代谢的药物,能否使用这种药物有效改善肥胖?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①选取鼠龄相同的、同种健康成年小白鼠若干只,以高脂饮食饲养一段时间后,将体重相近的肥胖小白鼠,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②对四组小白鼠按表格中的方式饲养一段相同的时间(其中乙、丁两组药量相等)。③每周定期测量小白鼠体重,处理相关数据,绘制各组小白鼠的平均体重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组别处理方式甲高脂饮食,不吃药乙高脂饮食,吃药丙正常饮食,不吃药丁正常饮食,吃药(1)实验中不选用幼年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的原因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2)兴趣小组设置丙、丁两组实验的目的是药物是否能改善肥胖。(3)分析实验结果后,兴趣小组同学认为和药物控制相比,改善饮食习惯更能有效改善肥胖。他们的判断依据是合理饮食比药物治疗肥胖效果更佳。【解答】解:(1)实验中不选用幼年小白鼠为实验对象是因为身体还没有成熟,正在生长中的小白鼠需要摄入蛋白质和一定的脂肪,所以对实验不能保证高脂饮料对小白鼠的影响的真实性,所以成年的白鼠才能保证摄入的高脂饮料量对小白鼠的影响的有效性。(2)兴趣小组设置丙、丁两组实验,是其他条件都相等,是否吃药成为唯一的变量,所以兴趣小组设置丙、丁两组实验的目的是看这种药物是否能有效改善肥胖。(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甲、乙对比,药物是唯一的变量,对肥胖的影响不大,甲、丙对比,饮料是唯一的变量,对肥胖的影响较大,所以兴趣小组同学认为和药物控制相比,改善饮食习惯更能有效改善肥胖。他们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饮食习惯比药物治疗肥胖更有效。故答案为:(1)减少实验的偶然性(2)药物是否能改善肥胖(3)合理饮食比药物治疗肥胖效果更佳。7.(2022•钱塘区二模)为了探究食物中的蛋白质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将40只幼鼠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用糖(淀粉)、脂肪、无机盐和水饲喂,B组用A组的食物加上牛奶饲喂。20天时,A组食物中加入牛奶,B组食物中除去牛奶,40天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小乐采用幼鼠而不用成年鼠进行实验,是因为幼鼠生长发育较快,实验效果明显。(2)每组均用20只而不是1只幼鼠做实验,是因为样本大,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结果更可靠。(3)从图中可以看出:前20天,B组幼鼠生长发育比A组快;后20天,A组幼鼠生长发育比B组快。由此得出蛋白质对鼠的生长发育有促进(选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解答】解:(1)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动物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幼鼠处于生长发育期,在营养充沛的条件下,幼鼠生长发育较快。(2)如果只用1只幼鼠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旦这只鼠发生意外,将使实验无法继续),不足以说明问题。增加幼鼠的数量每组均用20只,排除因偶然性引起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3)从图中可以看出前20天,B组幼鼠生长发育比A组快,后20天,A组幼鼠生长发育比B组快,由此说明了蛋白质(牛奶)对鼠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故答案为:(1)幼鼠生长发育较快,实验效果明显。(2)样本多,排除偶然因素,是实验结果更可靠。(3)B组的幼鼠生长比A组的快;促进。8.(2022•余杭区三模)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设计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培养皿号ABC实验步骤①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②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用无菌棉棒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③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实验结果许多菌落少数菌落?(1)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实验步骤①中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2)C组在此实验中起对照作用。(3)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A、B两组取样面积要求是否需相同要相同。(4)C组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没有菌落生长。(5)依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解答】解:(1)细菌与真菌相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生物。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2)C组没有在手心取样,目的是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3)探究实验要求变量唯一性,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共目的是保持变量的唯一性,排除取样面积因素对实验的影响。(4)C组由于均已经消毒,理论上没有接种到细菌和真菌,因此应该是没有菌落生长。(5)由实验现象说明: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故答案为:(1)成形的细胞核;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2)对照。(3)要相同。(4)没有菌落生长。(5)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9.(2022•拱墅区一模)细菌等微生物是土壤的成分之一,它必须从土壤中吸收含碳的物质、含氮的物质、水和无机盐等,以维持其生命活动。有的土壤细菌(以下简称为“X细菌”)能将环境中的尿素转化为氨气。为探究某土壤样品中是否含X细菌,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制备土壤浸出液。②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配制培养基(内有除含氯物质外的其他必需物质),将培养基分装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③在A培养皿中再加入尿素,B培养皿不加(如图甲)。④将等量土壤浸出液涂抹在A和B两个培养皿的培养基表面,并在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如图乙)。⑤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加入无色酚酞,观察颜色变化。实验结果:A培养基表面显红色,B培养基表面不显红色。实验结果分析:(1)A培养基表面显红色是由于培养基中含有较多的氨水。这是由于X细菌在适宜环境下进行分裂生殖(填生殖方式),产生较多的X细菌所致。(2)X细菌能将尿素转化为氨气,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填生态系统的成分)。实验结论:土壤样品中含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解答】解:③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为探究某土壤样品中是否含X细菌,A培养皿中加入尿素,B培养皿不加,形成对照。⑤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加入无色酚酞,观察颜色变化。若形成了氨,则无色酚酞试液变红。(1)X细菌在适宜环境下进行分裂生殖。(2)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X细菌能将尿素转化为氨气,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答案为:③尿素;⑤无色酚酞(1)分裂(2)分解者10.(2022•秀洲区模拟)某兴趣小组想探究蚕豆叶的下表皮和上表皮气孔分布情况。该小组选取一株新鲜蚕豆。剪取三根粗细相近的枝条,并保留大小相近、数量相同的叶片。分别将它们放入盛有10毫升水的同种型号试管中,再分别加入1毫升的植物油(如图),标记好液而位置,将三支试管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下,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1)一段时间后比较甲和乙两组,可得出叶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的气孔多。(2)该小组想在短时间里能观察出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同学提出将该装置放置在烈日下一段时间。你赞同吗?为什么?不赞同,烈日下光照强度太强,温度太高,气孔会关闭,蒸腾作用减弱,现象反而不明显。(3)实验前,有同学按照丙组处理,选取一片蚕豆叶,将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后,将两张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相对应地贴在叶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固定。实验中若出现的下表皮蓝色滤纸颜色更红现象,则也能得出蚕豆叶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多的结论。【解答】解:(1)甲是叶片上表面涂凡士林,乙是下表面涂凡士林,一段时间后,乙液面下降快,可得出叶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的气孔多。(2)烈日下光照强度太强,温度太高,气孔会关闭,蒸腾作用减弱,现象反而不明显,因此不赞同将该装置放置在烈日下一段时间。(3)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贴上滤纸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下表皮蓝色滤纸颜色更红,也能得出蚕豆叶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多的结论。原因是下表皮气孔多散失的水分多。故答案为:(1)甲和乙(2)不赞同,烈日下光照强度太强,温度太高,气孔会关闭,蒸腾作用减弱,现象反而不明显(3)下表皮蓝色滤纸颜色更红11.(2022•绍兴模拟)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实验条件检测项目水分蒸腾量矿质元素含量变化N元素XY…甲较强的光照m1n1乙较弱的光照m2n2(1)实验中油膜的作用是避免烧杯中水分蒸发,保证塑料袋内壁附着的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避免引起实验误差。(2)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不同的矿质元素。【数据处理】(3)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A方式处理。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实验反思】(4)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叶片数目(叶面积)来进行实验。【解答】解:(1)油膜的作用是:避免烧杯中水分蒸发,保证塑料袋内壁附着的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避免引起实验误差。(2)该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是“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因此表中的X、Y等不应该是同一种矿质元素,而应为不同的矿质元素。(3)根据作出的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该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4)因为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因此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叶片数目来进行实验。故答案为:(1)避免烧杯中水分蒸发,保证塑料袋内壁附着的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避免引起实验误差(2)不同的矿质元素(举例也可)(3)A(4)叶片数目(叶面积)12.(2022•嵊州市模拟)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为研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探究: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图所示。在第15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甲乙丙丁种植深度6cm11cm18cm25cm出土幼苗数量29棵30棵26棵20棵未出土幼苗生长情况1棵种子未萌发/幼苗略有萎缩现象幼苗萎缩现象较明显幼苗叶子大小较大较小只有痕迹只有痕迹(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下降,根本原因是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不足以供给幼苗出土所需。(2)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10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总含量,则甲组的有机物含量最高。(3)实验还能得出绿豆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来自于子叶(填子叶或土壤)的结论。【解答】解:(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下降,根本原因是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不足以供给幼苗出土所需。(2)“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