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免疫调节_第1页
第4章免疫调节_第2页
第4章免疫调节_第3页
第4章免疫调节_第4页
第4章免疫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调节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2)作用: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3)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①扁桃体: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②淋巴结: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③胸腺: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④脾: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⑤骨髓: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2)来源:免疫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3)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①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细胞①树突状细胞:A.分布: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B.特征:成熟时具有分支;C.功能: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②巨噬细胞A.分布: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B.功能: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5)抗原:病原体表面存在的,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的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6)抗原呈递细胞(APC):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A.概念: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B.特性: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C.分布: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中)血清(主要)(2)细胞因子A.概念: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B.特点:特异性,细胞因子属于信息分子,作用后被灭活。C.举例: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2)溶菌酶A.分布: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哺乳动物的唾液腺、泪腺等可以分泌溶菌酶B.功能: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考点2: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皮肤的表面有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病原体不易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皮肤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当病原体穿透皮肤和粘膜达到内部组织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病原体,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可从血管中穿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杀灭病原体。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当病原体足够强大,突破了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就会引起特定的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特异性。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他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①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②功能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2)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①功能正常时,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②功能异常时,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①功能正常时,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②功能低下或失调时,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第二节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考点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分子标签(1)人体所有细胞膜表面都有一组蛋白质作为分子标签。分子标签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2)同一个体的细胞的分子标签相同。(3)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主要指其抗原决定簇(主要是蛋白质)。(4)细胞表面受体:依靠受体识别自己,排出非己。B细胞表面有B细胞识别受体(BCR),T细胞表面有T细胞识别受体(TCR)考点2:体液免疫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因此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2.基本过程3.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功能:摄取、加工处理、呈递抗原。4.抗体的作用特点:特异性;5.抗体的作用原理: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进一步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6.二次免疫①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能“记住”入侵的抗原。②二次免疫反应:记忆B细胞可以长时间保持对相应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③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免疫反应快,也比初次免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人或动物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考点3:细胞免疫1.概念: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2.针对的对象(1)靶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2)衰老、受损的细胞、癌细胞(3)异体器官移植的细胞3.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②①②①①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即:靶细胞呈递抗原给细胞毒性T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活化,分泌淋巴因子,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③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靶细胞呈递的抗原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刺激后,分裂并分化形成具有效应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如巨噬细胞)吞噬掉。考点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息分子(如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免疫调节中的细胞因子)。(3)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4)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5)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受体以及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调节性网络①内分泌激素影响免疫功能;②抗体和细胞因子作用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③某些细胞因子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刺激皮质激素的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使辅助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下降,反过来导致皮质激素合成减少,解除对免疫细胞的抑制。然后细胞因子分泌又会增加,再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如此循环,构成网络。第三节免疫失调考点1: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2)过敏反应的过程:(2)过敏反应的特点①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过敏属于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导致的。2.自身免疫病(1)概念: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若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2)常见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3)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自稳功能过强导致的。3.免疫缺陷病(1)概念:免疫缺陷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引起的疾病。(2)类型: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遗传而来,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多为新生儿和婴幼儿②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如艾滋病。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监视功能过弱导致的。4.艾滋病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遗传物质:RNA,属于逆转录病毒。(2)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3)HIV侵染辅助T细胞。(3)抑制HIV增殖的方法:抑制HIV表面蛋白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抑制逆转录过程。第四节免疫学的应用考点1:疫苗1.概念: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2.疫苗技术的发展——三代疫苗技术(1)第一代疫苗:指的是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2)第二代疫苗:又称为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原理获得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病原特异性结构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3)第三代疫苗:是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3.接种疫苗的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考点2:器官移植1.面临的问题,存在免疫排斥现象。2.人体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者与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3.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4.器官短缺,解决办法:(1)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2)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3)希望唤醒潜藏于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自愿捐献器官的行列中来。考点3: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措施)1.免疫增强疗法: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输入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2.免疫抑制疗法: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调节: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手段调节免疫功能。4.免疫重建:将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胞或淋巴细胞转移给免疫缺陷个体,以恢复其免疫功能。考点4:免疫诊断(诊断措施)根据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将免疫学技术和制剂用于临床诊断。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疑难点1:抗原抗原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还有多糖、脂类等)。抗原决定簇:抗原具有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面具有的特定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叫作抗原决定簇,它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的表面,但也有的隐藏在抗原内部,隐藏在抗原分子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以后,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疑难点2:免疫细胞的形成疑难点3:抗原、抗体及细胞因子的比较项目抗原抗体细胞因子来源大分子“非己”成分、自身衰老或病变的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并分泌由辅助性T细胞等产生并分泌本质蛋白质或其他蛋白质蛋白质作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识别抗原,对抗原起作用促进B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举例外毒素、凝集原抗毒素、凝集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疑难点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组成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对象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斗争中形成;特异性联系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机体的防卫功能疑难点5:体液免疫过程(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答案】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2)上述细胞中,哪些能识别抗原?哪些不能识别抗原?【答案】能识别: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不能识别:浆细胞(3)上述能识别抗原的细胞中,哪些有特异性?哪些没有?【答案】有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无特异性:抗原呈递细胞(4)B细胞活化的条件:【答案】A.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B.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C.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5)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有怎样的作用?【答案】A.识别(APC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B.激活B细胞C.分泌细胞因子(6)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哪些?【答案】B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7)浆细胞中哪些细胞器比较发达?【答案】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疑难6:细胞免疫(1)细胞免疫能识别抗原的细胞中,哪些有特异性?哪些没有?【答案】有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无特异性: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是吞噬细胞)(2)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答案】A.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变化;B.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3)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哪些?【答案】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刚活化的)、记忆T细胞(4)辅助性T细胞在整个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答案】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A.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激活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在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5)什么叫靶细胞?靶细胞为什么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答案】靶细胞是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有相关受体)能识别变化的信号。(6)新产生的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答案】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疑难7: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参与细胞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的抗原宿主细胞、自身突变或衰老损伤的细胞、移植的器官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与宿主细胞结合联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需要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将病原体从靶细胞释放出来然后由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消灭。疑难8: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是如何体现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的?(1)体液免疫是靠两个信号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特异性的,即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及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第二信号。(2)细胞免疫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2.有人说,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一般认为,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激活B细胞,并保证浆细胞的特异性。同时,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通过辅助性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调配合,共同维持机体稳态。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辅助性T细胞的介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密切配合。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疑难9: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四类“信息分子”调节方式信息分子来源靶细胞或作用部位化学本质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有机物、无机物体液调节激素内分泌细胞靶细胞蛋白质和多肽、氨基酸衍生物、固醇免疫调节抗体浆细胞抗原蛋白质细胞因子主要为辅助性T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蛋白质疑难10:抗原和抗体的不同(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3)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疑难点11:两种抗体的区别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性质球蛋白球蛋白分布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粘膜、某些血细胞表面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反应时机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反应结果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等疑难点12:HIV的感染过程(1)遗传物质:RNA,属于逆转录病毒。(2)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HIV侵染辅助T细胞。HI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图【过程解读】①HIV与辅助性T细胞结合,通过其囊膜与细胞质膜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②以HIV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人的染色体DNA上。③病毒DNA转录生成mRNA,指导合成病毒蛋白质。④新合成的病毒RNA和病毒蛋白质等物质又装配成病毒。⑤新的病毒被释放出来,又去攻击其他辅助性T细胞等。(5)抑制HIV增殖的方法:抑制HIV表面蛋白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抑制逆转录过程【问题】HIV攻击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答案】因为辅助性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它被攻击之后,免疫系统就将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或癌变的细胞,所以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疑难13:灭活疫苗与减毒疫苗的区别(1)减毒活疫苗:失去侵染性,保留抗原性。经甲醛等处理后丧失致病能力、毒性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菌或病毒,仍然保留繁殖能力和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常用的有卡介苗、牛痘疫苗等。优点:一般接种一次,且接种量少,免疫时间长,效果好。缺点:毒力有可能恢复,不易保存、运输。(2)灭活的死疫苗:也叫死疫苗,将病原微生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后制作而成。常用的有百白破疫苗、狂犬疫苗等。优点:制备简单,保存时间长且相对较安全,接种量大,需要多次接种。缺点:需要多次接种,不产生细胞免疫,疑难14:第三代疫苗——核酸疫苗(1)DNA疫苗: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翻译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2)mRNA疫苗:将编码病原体蛋白的mRNA包裹在脂质体中,当疫苗注射到体内时,体内的细胞即可通过该mRNA翻译合成大量的病原体蛋白,并诱导免疫系统识别该蛋白从而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记忆以抵抗病毒感染。疑难点15: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1)器官移植面临问题1——免疫排斥①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②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这些物质,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如果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注意】器官移植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是属于细胞免疫。③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似。④器官移植条件: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讨论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答案】可能主要是没有考虑免疫排斥问题。【讨论2】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答案】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都要先进行配型,这是因为,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一致,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排斥的可能性就大,就不适合移植。(2)器官移植面临问题2——供体器官短缺①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②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③希望唤醒潜藏于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自愿捐献器官的行列中来。同济大学团队首次在临床试验中利用自体肺部干细胞移植技术同济大学团队首次在临床试验中利用自体肺部干细胞移植技术成功再生了患者的损伤肺部组织。【讨论3】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有何优点?【答案】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讨论4】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因而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答案】需要在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并尽量使运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避免接触病原体,或通过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疑难16:免疫调节综合分析及实验设计(1)免疫疗法的实验探究模型解读:免疫治疗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亢进时,利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手段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肿瘤免疫疗法,其主要依赖机体自身的力量去杀伤肿瘤细胞。(2)器官移植机理探究模型解读:异体器官移植常引发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该反应主要依赖于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起辅助作用,其中抗体并不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此类机理研究通常借助移植手术、药物处理等途径,要注意结合免疫防线综合分析。(3)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模型解读:灭活疫苗是将人工培养的病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后制成的疫苗,病毒失去感染力和致病性,但仍保留其抗原特性,主要激发体液免疫。减毒活疫苗是用人工的方法使病原体减毒或从自然界筛选某病原体的无毒或微毒株而制成的疫苗,能激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获得免疫保护。(4)基因工程疫苗模型特征:基因工程疫苗(或亚单位疫苗)是用基因工程分离出病原体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细胞并表达出该病原体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体的毒性相关基因敲除,使其成为不带毒性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疫苗。也可将某种病毒的抗原基因插入另一种病毒的基因组中,构建重组病毒疫苗,实现机体同时产生对抗两种病原体的免疫反应。(5)核酸疫苗模型特征:核酸疫苗是通过一定方式获得抗原编码基因后,将其包裹在脂质体或其他载体内,注射进人体,借助膜的流动性进入组织细胞,该细胞就可以表达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此类疫苗不但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还能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实验一】以裸鼠为实验材料的免疫学功能分析裸鼠是指无胸腺的免疫缺陷小鼠,是随着近代医学发展,特别是肿瘤学和免疫学研究的需要,在近十几年中发展起来的动物模型。由于其缺少胸腺,T淋巴细胞无法产生,因此其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也几乎全部丧失,只有部分不依赖于T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能够进行,因此在研究细菌、病毒等免疫机制以及肿瘤模型动物建构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裸鼠对免疫学的考查,通常结合特异性免疫过程、淋巴细胞的成熟场所、肿瘤的形成机制、基因工程等内容进行考查。1.验证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1)将大小、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1组、B2组)(2)实验组:B1组小鼠切除胸腺,随后再注入适量T细胞,进行异体皮肤移植。实验组:B2组小鼠切除胸腺,进行异体皮肤移植。对照组:A组小鼠进行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进行异体皮肤移植。(3)观察移植皮肤生长情况,预期结果为A组、B1组移植皮肤被排斥,B2组移植皮肤未被排斥。2.基因工程改造T淋巴细胞的应用常见实例为CART细胞。用基因工程方法对T淋巴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同时携带部分激活T淋巴细胞的信息分子,用此方法可实现定向攻击靶细胞和部分癌症的治疗,这类题目设空通常集中在:(1)改造后的T淋巴细胞相比正常T细胞的优点(题干信息筛选和汇总);(2)实验设计题目(重点理解自变量、因变量和实验目的,把握对照实验的原则);(3)实验结果分析(考查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4)应用前景及相应的弊端(联系题干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3.肿瘤研究中制备模型动物若对正常小鼠进行癌细胞移植,小鼠会产生免疫应答,导致构建癌症模型小鼠失败,若将癌细胞直接接种于裸鼠中,会大大增加移植物的存活率,使得癌症模型动物得以构建成功。【实验二】实验法探究抗体的专一性与治疗作用1.抗体专一性证明(1)实验动物(大小、年龄、生长、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同时注射某种流感疫苗。(2)一段时间后,对A注射同种流感病毒,对B注射另一种流感病毒,观察两组实验动物的患病情况。2.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破伤风为例)(1)实验鼠(大小、年龄、生长、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A、B两组。(2)A、B组注射等量的破伤风毒素,A组再注射从已经获得破伤风免疫力的小鼠体内分离的血清。(3)观察两组小鼠的患病情况。易错警示:实验设计中要时刻把握单一变量原则,保证无关变量均为一致,如注射血清的实验,血清来源于血浆,除去所研究的抗体外还存在其他物质,因此实验中需另设一组对照:注射正常小鼠血清,用以排除血清中的其他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为了证明治疗效果,还需设置一组阳性对照,用以作为治疗效果评判的参照。本章重点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本考点基础层级部分主要考查免疫三道防线及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和免疫细胞,重难及综合层级主要结合相应疾病、实验研究等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分化、免疫防线、肿瘤清除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等。(2)特异性免疫:本考点下基础层级部分主要考查抗体的本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基础概念及过程;重难和综合部分会结合新冠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考查特异性免疫过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及针对对象,重点考查新冠病毒、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等。(3)免疫失调与免疫学应用:基础层级部分主要内容为自身免疫病类型、HIV与艾滋病、免疫学原理应用、预防和治疗等基础考点,重难及综合层级部分主要结合常见实例,如过敏、糖尿病等,考查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同时对免疫预防进行考查,主观题目集中考查肿瘤的治疗及预防、相关实验设计等内容。(4)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本考点基础层级部分主要涉及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的相互作用。重难及综合层级主要结合疾病治疗、实验数据分析及实验设计考查三大调节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机理。【高考真题】选择题1.(2024·吉林·高考真题)下图表示某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过程,其中MHCⅡ类分子是呈递抗原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摄取抗原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膜蛋白无关B.直接加工处理抗原的细胞器有①②③C.抗原加工处理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上的直接联系D.抗原肽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后,可通过囊泡呈递到细胞表面【答案】D【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由图可知,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取抗原。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外源性抗原,无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的能力。【详解】A、摄取抗原的过程是胞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膜蛋白有关,A错误;B、由图可知,抗原是先由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形成①吞噬小泡,再由③溶酶体直接加工处理的,B错误;C、MHCⅡ类分子作为分泌蛋白,其加工过程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体现了生物膜之间的间接联系,C错误;D、由图可知,抗原肽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后,在溶酶体内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将外源性抗原降解为很多的小分子肽,其中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肽会与MHC形成复合物,由囊泡呈递于APC表面,D正确。故选D。2.(2024·湖北·高考真题)人的前胰岛素原是由11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前胰岛素原经一系列加工后转变为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胰岛素,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该实例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下列叙述与上述观念不相符合的是(

)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丰富多样,其物质循环的速率快B.高温处理后的抗体,失去了与抗原结合的能力C.硝化细菌没有中心体,因而不能进行细胞分裂D.草履虫具有纤毛结构,有利于其运动【答案】C【分析】蛋白质的功能:(1)免疫功能: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会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团,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2)结构功能: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人和动物的肌肉、毛发。(3)催化功能: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4)运输功能: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5)调节功能:有些蛋白质有信息传递功能,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分解者属于组成成分,其以动植物残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质为生命活动能源,并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所以其重要功能是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以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丰富多样,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速率会加快,A不符合题意;B、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会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团,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高温会破坏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空间结构,使抗体失去生物活性(即生物学功能),所以无法与抗原结合,B不符合题意;C、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只含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其分裂时,DNA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复制为二,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该过程即二分裂,依赖于细胞膜和细胞壁,C符合题意;D、草履虫的纤毛会辅助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还可帮助口沟摄食,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3·江苏·高考真题)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答案】D【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3)免疫分子: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详解】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在免疫器官和血液、淋巴液中,A错误;B、由于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B错误;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过程不同,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也就不相同,C错误;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D正确。故选D。4.(2023·海南·高考真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B.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TAM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答案】A【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等;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免疫系统的功能:一、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二、免疫自稳: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三、免疫监视:即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详解】A、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B、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C、白细胞介素10(IL10)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进而使肿瘤细胞不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C错误;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D错误。故选A。5.(2023·天津·高考真题)白细胞分化抗原(CD)是白细胞膜表面标志蛋白。辅助性T细胞表面存在CD4(CD4+),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存在CD8(CD8+)。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是A.CD4+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B.CD4+细胞参与细胞免疫C.CD8+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D.CD8+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答案】C【分析】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详解】辅助性T细胞既能参与细胞免疫又能参与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CD4是辅助性T细胞(CD4+)上的一种膜蛋白,CD8是细胞毒性T细胞(CD8+)上的一种膜蛋白,因此CD4+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D8+只参与细胞免疫,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2023·北京·高考真题)有些人吸入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以下对过敏的正确理解是()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 B.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C.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D.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胞【答案】C【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异常反应,A错误;B、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才会出现过敏反应,B错误;C、过敏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D、抗体吸附于某些细胞的表面,D错误。故选C。7.(2023·山东·高考真题)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体内GC的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作为药物服用时,血浆中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GC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GC分泌增加不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C.GC作为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直接促进GC的分泌【答案】C【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详解】A、艾滋病是由于HIV侵染免疫细胞导致的疾病,而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因此GC不可用于治疗艾滋病,A错误;B、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肾上腺素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B错误;C、GC作为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相应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还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发育,因此长期服用GC会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C正确;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使得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GC的分泌,D错误。故选C。8.(2023·湖南·高考真题)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答案】B【分析】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详解】A、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故选B。9.(2023·浙江·高考真题)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B.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D.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答案】C【分析】癌细胞的特征:①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详解】A、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若被“覆盖物”覆盖,则人体的免疫细胞无法识别肿瘤细胞,也就无法将之清除,A正确;B、若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丢失,会造成人体T细胞无法识别肿瘤,发生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B正确;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继而出现“免疫逃逸”,则可推测该产物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而产生免疫逃逸,C错误;D、若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D正确。故选C。10.(2023·广东·高考真题)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答案】C【分析】图中ab段病毒入侵并增殖,同时机体开始进行特异性免疫,T细胞数量增加;随后bc段病毒数量减少,T细胞数量也减少并趋于稳定。【详解】A、ab期间病毒入侵,导致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而使病毒暴露出来,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使病毒数量减少,B正确;C、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促使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D正确。故选C。二、多选题11.(2024·吉林·高考真题)病毒入侵肝脏时,肝巨噬细胞快速活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肝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B.细胞2既可以促进细胞4的活化,又可以促进细胞1的活化C.细胞3分泌的物质Y和细胞4均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4的功能将受到抑制【答案】ABD【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2、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肝巨噬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也可以呈递抗原,所以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A正确;B、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可以促进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在体液免疫过程总可以促进细胞1B细胞的活化,B正确;C、细胞3分泌的物质Y是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不能将病毒清除;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使抗原被释放,但是不能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需要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才能清除,C错误;D、病毒在人体内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将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D正确。故选ABD。12.(2023·辽宁·高考真题)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为树突状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B.n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答案】ABC【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病毒侵入细胞后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详解】A、m为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的作用,A正确;B、n为辅助性T细胞,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泌细胞因子,起到增强免疫功能,B正确;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13.(2024·浙江·高考真题)科学研究揭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共享某些信息分子和受体,共同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即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以家兔为实验动物,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注:迷走神经的中枢位于延髓,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阿托品为乙酰胆碱阻断剂)回答以下问题:(1)加入抗凝剂的家兔血液在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是淡黄色的,T细胞集中于中层。与红细胞观察和技术不同,T细胞需要先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培养T细胞时提供恒定浓度的CO2,使培养pH维持在中性偏。(2)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可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强弱。刺激迷走神经,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剪断迷走神经,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下降。基于上述结果,迷走神经具有的作用。静脉注射阿托品后,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说明T细胞膜存在受体。(3)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后,立即分别刺激外周端(远离延髓一端)和中枢端(靠近延髓一端)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说明迷走神经含有纤维。(4)用结核菌素接种家兔,免疫细胞分泌的作用于迷走神经末梢的受体,将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迷走神经传入冲动显著增加,而传递免疫反应的信息,调节免疫反应。(5)雌激素能调节体液免疫。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受垂体分泌的调节,通过检测血液B细胞百分率和(答出两点)等指标来反映外源雌激素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答案】(1)血浆染色碱(2)增强和维持免疫力乙酰胆碱(3)传入和传出/双向/混合(4)免疫活性物质化学神经中枢/延髓等(5)促性腺激素抗体和B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析】加入抗凝剂的家兔血液在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主要为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中层:主要为血小板和白细胞;下层:主要为红细胞,颜色呈红色。【详解】(1)因加入了抗凝剂,家兔血液在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上层是淡黄色的血浆;红细胞有颜色,T细胞没有颜色,与红细胞观察和技术不同,T细胞需要先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培养动物细胞适宜的pH为,所以培养T细胞时培养pH维持在中性偏碱性。(2)由题意可知:刺激迷走神经,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剪断迷走神经,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下降,而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可以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