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逻辑的基本知识,学会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2、结合具体语言运用材料,运用基本的逻辑方法,辨析逻辑谬误,探究推理规则,完善论证方法。3、在语言运用的具体实践中,提升合理化思考的水平,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体味逻辑形式的紧致、匀称、简洁之美。【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逻辑基本知识,学会辨析常见逻辑错误。2、结合具体语言运用材料,探究推理规则,完善论证方法。难点:提升合理化思考的水平,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课时安排】34课时【教学过程】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导入你能指出下面文字中的逻辑错误吗?1、特朗普得了新冠,很快就好了,说明新冠病毒并不可怕。2、不是你撞的,那你为什么扶?3、“《红楼梦》我倒背如流!”“我不信。”“梦楼红,咋样?没骗你吧。”【预习清单】逻辑研究的内容概念——语言表达方式是词语定义:概念是事物或现象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组成:内涵、外延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这就是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概念间的关系: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命题——也叫判断,语言表达方式为句子定义: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例如: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没有什么话可说。基本规律“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也就是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矛盾律”: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反对或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承认它们都是真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概念间的关系应为“矛盾关系”,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不能同真但必有一真,也就是一定是一真一假。“充足理由律”: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原因,但结果的出现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逻辑规律公式要求(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逻辑错误同一律A是A如果是真就是真如果是假就是假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矛盾律A不是非A不能同时肯定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关系、反对关系)自相矛盾不当预设排中律A或者非A不能同时否定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矛盾关系)模棱两可不当预设充分理由律一要有理由二要理由真三是必然推导轻率归纳;不当类比;强加因果循环论证;(4)区分:矛盾律与排中律侧重点不同:矛盾律规定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排中律规定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适用于“互相否定(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排中律只适用于“互相矛盾的思想”。排中律只适用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而不适用于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这是因为,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可以同假,不必非得有一个为真。逻辑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对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得同时肯定;排中律要求对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得同时否定。例题:他是这次车祸十多位遇难者中唯一幸免的人。不能同真——违反矛盾律(两可)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不全面。不能同假——违反排中律(两不可)【研讨清单】课本95页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解析: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鲁迅的作品”一个指鲁迅著作的总称,一个“各个”作品的通称。②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解析: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安”为多义词:怎么/在哪里③“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没关系,汤不烫,我不痛”解析: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将关注对象从卫生状态转向汤的温度④“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但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解析: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⑤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解析:违反矛盾律。“拿破仑死于童年”和“拿破仑死于成年之后”两者必有一假。⑥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解析:违反排中律。《红楼梦》值得读和不值得读是相互矛盾的,不能都否定。⑦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解析:违反排中律。隐藏中间状态,只呈现出两种极端的情形。⑧《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解析:强加因果(违反充足理由律)错误捆绑:祥林嫂的死和祝福捆绑;死和“谬种”捆绑。本没有因果关系⑨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解析:不当预设(违反排中律)隐藏着一个前提:对方此前一直在毁谤说话人,对方的回答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练习清单】例: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解析:乙和丁的口供互相矛盾,根据矛盾律,必有一假。又由“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这一条件,得知甲和丙说真话,由此又可推出“丁是主犯”。因此,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导入《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华生与福尔摩斯第一次见面福尔摩斯,说:“我看得出来,您到过阿富汗。”令华生吃惊不已。【预习清单】推理概念:推理,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指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推理的类型推理形式分类常见逻辑推理形式前提和结论的关系演绎推理三段论、充分条件推理、必要条件推理、排除法、二难推理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推理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类比推理类比推理从个别到另一个别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绎推理的形式有三段论、充分条件推理、必要条件推理、排除法、二难推理等。1、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是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判断连接起来,得出一个新的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整个推理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所以称“三段论”。我们把第一个前提称为“大前提”,把第二个前提称为“小前提”;把前提中重复的项叫“中项”(M),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P”表示。推理形式:所有M都是P(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所有S都是M(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所有S都是P(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例如: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研讨清单】请同学们分析《十五贯》的推理过程:屠夫尤葫芦被害,还被盗走十五贯钱,商人伙计熊友兰恰巧身上带着十五贯钱去办事,偏偏又路遇尤葫芦养女苏成娟,因此被误判为凶手。三段论案例推理形式大前提杀死尤葫芦的罪犯(S)有十五贯钱(M)所有S都是M所有P都是M——————所有P都是S小前提熊友兰(P)有十五贯钱(M)结论熊友兰(P)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S)2、充分条件推理(也叫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它的假言前提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所谓“充分条件”,就意味着有这个条件,就一定有相应的结果或结论;如果p,那么q。即:p是q的充分条件。请同学们分析《智囊全集》的推理过程:假设县官以土换金,运送到他那里的必是真金;如果运送到他那里的是真金,总重量会有六百斤;如果总重量达到六百斤,那么不可能只有两个人用竹扁担抬过来。案例推理形式大前提如果县官以土换金,那么不可能只有两个人用竹扁担抬过来。如果p,那么q小前提但事实上,运“金”的只有两个人,用的是竹扁担。并非q结论所以县官不可能以土换金。并非p3、必要条件推理也叫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它的假言前提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前后件关系是:只要p,才q。即:p是q的必要条件。无p必无q,有q必有p。请同学们分析《晏子使楚》的推理过程: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案例推理形式大前提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只有p,才q小前提我是出使到楚国(非出使狗国)非p结论我不从狗门入非q4、排除法(选言推理)一件事共有n种可能,排除(n-1)种,剩下最后一种就成为必然。注意1:前提中有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如果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就可能犯类似“假二择一”的错误。注意2:根据选言前提各选言之间的关系是否为相容关系,可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1)他要么是教师,要么是作家。他不是教师。/他是教师。他是作家。/他不是作家。既可以用“排除—肯定”法,又可以用“肯定—排除”法相容选言(1)他或是教师,或是作家。他不是教师。/他是教师。他是作家。/他不是作家。只能用“排除—肯定”法,不可以用“肯定—排除”法5、二难推理二难推理适用于一件事情有诸种可能,而诸种可能都会导致同一种情况的情形,那么这个结果就是必然的。推理形式: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rp或者q总之r例:《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案例推理形式大前提若劝,黛玉会烦恼郁结于心而致疾若不劝解,黛玉会过于伤感而致疾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r小前提或者去劝,或者不去劝p或者q结论总之,黛玉会致疾总之r6、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人们先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归纳推理抓住个性,推知共性前提小,结论大,前提真,结论不一定真,是或然推理。推理形式:S1是P→S2是P(……Sn是P)→所有S是P一般来说“归纳推理”的“归纳”是指不完全归纳。例: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藤野先生》)案例推理形式前提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因稀缺被尊“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因稀缺美其名“龙舌兰”S1是P,S2是P,……Sn是P结论事物因稀缺而珍贵所有S是P7、类比推理(从个别到个别)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A齐王B概括推理形式我身边的人和我有情感利害关系c妻→私妾→畏客→有求大王身边的乃至普天下的人和大王都有情感或利害关系cA对象具有c、d属性B对象具有c属性B对象也具有d属性他们没有告诉我关于我和徐公孰美的真相d他们也不会告诉大王一些事情的真相d结果:受蒙蔽结果:受蒙蔽总结归纳推理分类前提与结论前提与结论前提与结论是否有必然联系演绎推理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前提范围大结论范围小必然推理归纳推理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前提范围小结论范围大或然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类比推理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前提、结论范围大小同或然推理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导入三个人住店每人10元,一共是30元,服务员把30元给老板后。老板发现今晚是25元,所以多了5元,让服务员退5元回去,服务员发现5元分不开,自己偷偷地留了2元,每人给退了一元,那么问题来了,每人相当于花了9元,也就是说3*9=27,27元加上服务员偷偷藏起来的2元=29元,问,一开始花了30元,现在变成了29元,少了1元,那1元哪去了?【预习清单】论证(1)概念: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支持(立论)和反驳(驳论)都属于论证。论证要素和推理要素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完整的推理有三个要素:前提、推理形式、结论完整的论证也有三要素:论据、论证形式、论点论证方式直接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间接论证:排除法、反证法、归谬法。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从逻辑的角度讲就是归纳推理)道理论证就是将论点用科学原理去衡量。科学原理可以是普遍原理,也可以是学科理论(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还可以是谚语、格言和成语等。这就是常说的“引用论证”。(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比喻论证是以喻体作论据去论证本体(论题)的论证方式。在比喻论证中,喻体是一组形象事例,本体则是一种抽象道理。对比论证是从事物相反或相异的比较中,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正确性。在比较中阐明了两者的差异之后,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属于逻辑中的类比推理。类比论证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研讨清单】排除法又叫淘汰法,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只要找出证据否定其他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种方法就是大家熟悉的“排除法”。排除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例:如鲁迅《拿来主义》的中心论点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却偏偏从“闭关主义”说起,采用的就是排除法,其推理过程如下: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大前提)→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小前提)→只有自己去拿(结论)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教育服务合同
- 酒店餐厅品牌使用权与管理合同
- 农村金融机构品牌建设方案
- 山东消防施工合同
- 工程设备材料采购合同
- 学校食堂大楼承包施工合同
- 销售苗木合同
- 农户打井合同范本
- (18)-《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
- 剩余土方清运合同范本
- 2025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5套)
- 2025年学校食堂防火应急演练工作实施方案
- 2025届广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讲评课件
- 2025年4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押题及答案
- 2025【英文合同】授权代理合同英文范本
- 山东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校际联考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数据库应用技术-第三次形考作业(第10章~第11章)-国开-参考资料
- 湖南2025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高三第二次预热演练数学试题(含答案)
-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8个事故案例13个警示视频文字完善篇(矿山局迎检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