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老林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泡泡”是怎么形成的?不规则的浅蓝色“泡泡”排列在外表面,这状如结晶体的巨大方盒子,是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并正在修建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是个极具创意的建筑,它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就是其外观设计。最初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泡泡”,如蜂巢、水晶的矿物结构,肥皂沫的天然构造。设计方之一的ARUP公司建立了“6个14面体+2个12面体”的“泡泡”基本组合模型,由这一基本组合构成了“水立方”的外表面。“泡泡”要用什么材料来实现呢?被戏称为“泡泡墙”的ETFE膜在此时进入另一设计方PTW的视线,因为它足够坚硬,非常适用于环境苛刻、温度敏感的游泳场馆,同时又是透明的,满足了“水立方”高度透明的设计原则。ETFE在欧洲已有上百年历史,但做成“膜”用于建筑只有30多年,多数应用于温室外立面,如英国的伊甸园。而上届世界杯主场——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德国慕尼黑安联体育场也选用了ETFE。这些建筑的每一个“泡泡”都是一模一样的规则图形,建起来难度要小得多。用于温室的东西可否用于大型场馆?ARUP构建的双层膜结构“泡泡墙”消耗恰好与温室类似:冬日光线照进来,可以保证室内温度;而夏天可以通过双层结构引入通风系统,并在建筑下部安装1米多高的百叶通风口,原理类似于呼吸幕墙。冬天关闭,夏天开启,保证冬暖夏凉。“水立方”的“泡泡墙”由3000多个平均长度7.2米的“泡泡”组成,覆盖面积达10万平方米,展开面积达26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用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公共建筑。ARUP公司在对许多材料进行一系列实验后,最终判定这种膜是最适合“水立方”的。然而,针对ETFE膜材料的质疑声从未断过,特别是2004年珠海晶艺玻璃工程有限技术总监罗忆指出,他在“伊甸园”现场看到膜“发霉”的情况。曾去伊甸园考察过的郑方解释说这是青苔。ARUP随后对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了膜的设计。通过事先安装在钢架上的充气管线对膜充气,整个过程由电脑智能监控,根据当时的气压、光照等条件使“泡泡”保持最佳状态。据PTW设计师保林介绍,“水立方”顶部的膜层数达4层,而墙体的膜则在2至3层之间。若顶层只有两层膜,下雨天“水立方”内的人就会有头上“打鼓”的感觉,在增加膜之后,雨点敲击顶部薄膜的声音就不会再对室内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而ETFE的强度也被反复检测,确保即使在冰雹天气使用也没有问题。(选自2007年第2期《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6.下面关于“水立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水立方”的设计是对自然界中某些物体的“泡泡”结构的模仿
B.“水立方”的每一个“泡泡”均由“6个14面体+2个12面体”构成,平均长度7.2米
C.“水立方”与英国伊甸园和慕尼黑安联体育场一样,外立面和顶部都使用了ETFE。
D.“水立方”将会是个冬暖夏凉、有较好隔音效果的体育场馆。7.不属于设计者最终选择了ETFE作为“泡泡”材料的理由的一项是
(
)
A.ETFE有足够的强度,非常适用于环境苛刻、温度敏感的游泳场馆,而且是透明的。
B.ETFE在欧洲已有上百年历史,用于建筑已有30多年。
C.ETFE做成的双层膜结构“泡泡墙”效果恰好与温室类似。
D.ETFE在目前供选择的材料中是最适合的。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立方”比英国的伊甸园、德国的慕尼黑安联体育场建筑难度都大。
B.“水立方”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且完全封闭的公共建筑。
C.英国伊甸园的ETFE膜出现了长青苔的现象,“水立方”将不能避免这一问题。
D.“水立方”顶部膜增加到4层后,室内就不会听到雨点和冰雹敲击顶部膜发出的声音。
参考答案:6.D[解析]从第四段“保证冬暖夏凉”和第六段“在增加膜之后,雨点敲击顶部膜的声音就不会再对室内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可知D项正确。A,原文中说“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泡泡”如蜂巢,水晶的矿物质结构,肥皂沫的天然构造”,而非“模仿”。B从“6个14面体+2个12面体”看出,这是“泡泡”的基本组合模型,而非1个“泡泡”。C第五段说水立方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用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公共建筑”,并没有说英国伊甸园和慕尼黑安联体育场在外立面和顶部都使用ETFE。7.C只提作用未涉及材料。8.A[解析]从第三段“这些建筑(英国的伊甸园、德国的慕尼黑安联体育场)的每一个“泡泡”都是一模一样的规则图形,建起来难度要小很多可推知A项正确。B从第五段看,只说了“泡泡”的覆盖面积和展开面积很大,不能推出是世界最大;“完全封闭”指的是“膜结构”。C从“ARUP随后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了膜的设计”的相关内容看,应该推出相反的结论。D原文说,“在增加膜之后,雨点敲击顶部膜的声音就不会再对室内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并不意味着“室内就不人听到雨点和冰雹敲击顶部膜发了的声音”;此外,文中提到“冰雹”是为了强调ETFE有足够的强度。)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7题。中日古代的“书籍之路”
何谓“书籍之路”?这要从“丝绸之路”谈起。“丝绸之路”的说法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用以指称两汉之际中国与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之间的贸易通道。进入20世纪中期,好事者不断为之添枝加叶,遂使“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地不至。而东亚文化交流的模式,我曾提出当是海上的“书籍之路”。当西方人坚信丝绸之路是从“羊毛树”上采集而来时,日本列岛的先民已经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了,追溯中日古代历史,持续性、大批量的丝绸交易来曾出现,其影响甚至不及陶瓷。
日本从630年开始派出遣唐使。贞观五年(631),第一批遣唐使到达长安时,唐太宗因他们远道而来,“敕所司无令岁贡”,并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往抚。日本人甘冒鲸波之险,意欲得到什么呢?《旧唐书》已经给出答案:“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赐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遣唐使源于遣隋使,据《经籍后传》记载,第一批遣隋使便为求书而来:“是时国家书籍未多,爰遣使臣于隋国,买求书籍。”第二批遣唐使回国(654)后,大使吉士长丹因“多得文书宝物”而获封户、晋位、赐姓,可见求书多寡还会影响仕途。有唐一代,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日本的典籍究竟有多少?9世纪后期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辑入汉文书籍15779部17345卷,其数量应该说是非常惊人的。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缘,月本公私珍藏唐代典籍颇富。据大阪市立美术馆编撰的《唐钞本》,仅日藏唐代写本就有《唐诗卷》等43种,其中不乏中国散佚、日本议存的“侠存书”。唐末五代,中原动乱,典籍散毁严重,吴越国王遣使日本,赍重金请抄天台遗书。日本遣日延为“缮写法门度送之使”,以至“一宗教文,复还中国”。由此可知,“书籍之路”并非自西往东的单通道,而呈往返环流之状。尤其是清代黎庶昌、杨守敬等掀起的东瀛访书热,使大量域内失传已久的珍籍完壁西归。“书籍之路”以"佚书回归”的形式,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了汉文书籍的生存时空。
沙漠,驼队,西方,夕阳西下,背负的是鲜艳的丝绸,这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大海,船队、东方,旭日东升,运载的是飘香的书籍,这是古代的书籍之路。但是,古代输往西域的丝绸,现在即便从深埋沙漠的遗存中出土,也已经腐朽面不堪穿用;而当年遣盼唐使携归的书籍,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智慧的源泉。这些书籍是文明的种子。如果说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书籍则凝聚着更多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创意,因而具有强大的再生机能,可以超越时空惠及后代。遣隋唐使携归的书籍,经过传抄、翻刻而流布世间。再经阐释、翻译而深入人心,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4.下列对“书籍之路”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A.“书籍之路”是日本为加速文明进程,派遣隋唐使买求“文书宝物”泛海而还之路。B.“书籍之路”是始于隋延至清,惠及日中双方文明发展的汉文书籍海上往返之路。C.“书籍之路”是有效地拓展和延伸汉文书籍生存时空的“佚书回归”之路.D.“书籍之路”是隋唐时期往返于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海上运载书籍之路。5.对于“书籍之路”与“丝绸之路“的区别,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由中国通往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书籍之路”仅限于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B.“丝绸之路”输送的丝绸早已失去使用价值,“书籍之路”输送的书籍却可以惠及后代。C.“丝绸之赂”使中西方在争贸易交往中互惠互利,“书籍之路”则从根本上影响中日文明进程,D.“丝绸之路”已成定论,被国际上广泛接受;“书籍之路”则是作者提出的新见解。6.下列不属于“日本公私珍藏唐代典籍颇富”的原因的—项是A.日本官方重视从中国求书,遣唐使求书多寡甚至影响到仕途升降。B.唐朝统治者对遣唐使持欢迎和鼓励态度,为其多得文书宝物提供了方便。C.日本与中国隔海相邻,这有利于日本使者通过各种途径泛海求书。D.遭唐使携归书籍具有强大的再生机能,经过阐释、翻译而深入人心。7.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日本列岛的先民早就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可见“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处不至。B.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既不是丝绸也不是陶瓷,而是当时传到日本的书籍。C.“丝绸之路”和“书籍之路”的区别不限于地理特征,而应该是根植于更深的文明内核。D.“书籍之路”在中日两国之间呈往返环流之状,从而使大量汉文典籍得以保全和延续。参考答案:4:B(A项只谈日本来中国购书,C项只谈“佚书回归”中国,D项认为书籍之路只存在于隋唐时期,皆有片面性)5.C(“书籍之路”从根本上影响的只是日本文明进程,对中国的文明进程并无根本影响)6.D(本项内容谈的只是遣唐使携归书籍在日本的影响,应视为“珍藏唐代典籍颇富”的结果)7.A(据文章,“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处不至”是好事者添枝加叶的结果)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石缝间的生命林希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里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他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⑥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是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痂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土地。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⑧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⑨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秃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⑩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本文选自1983年9月10日《人民日报》)2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字音全对的一项(3分)A.倔强(jiàng)
采撷(jié)
狭隘(ài)
潸然泪下(shān)B.吮吸(shǔn)
苍劲(jìng)
藤蔓(wàn)
震慑心灵(shè)C.累累(lěi)
侵袭(xī)
驾驭(yù)
艰难困厄(è)D.栖身(xī)
贫瘠(jí)
一簇(zú)
黑黝黝(yǒu)21.下列对作品内容及表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中,作者赞美了无名野草“生命本能”的尊贵。这里的“本能”是指野草自己生长根须,自己寻找石缝。B.第⑦段主体为议论,用假设推理的方法对“石缝生命”的意义进行逻辑推理论证。C.作者选材宏大,巧妙地把“生长”与“生命力”、“环境”与“生命力”联系在一起,开掘出深刻的主题。D.本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描写、抒情、议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2.(5分)(1)第③段中,作者从“蒲公英”的生长中感悟到生命“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这句话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2)第⑥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试作简析。(3分)23.分析本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大意。(6分)24.作者在第⑨段中说“石缝间的生命”是美学的。品赏全文,你认为“石缝间的生命”美在哪里。(3分)25.结合全文,指出“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为什么使作者“感动得潸然泪下”?开头段与结尾段行文有何特点?首尾如此行文有何作用?(6分)参考答案:20.B21.C22.(1)同是蒲公英,在田野里生长茁壮,根须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在石缝里显得坚韧苍老,没有光泽,为登山人作可靠的抓手。(2)结构上,从写小草小花过渡到写松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以小花小草衬托松柏惊人的生命力。(结构2分,内容1分)23.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①--③自然段)写石缝生命的出现;第二部分(④--⑥自然段)描写石缝间顽强生长的野草、山花、松柏的情状,赞颂并揭示石缝生命的意义;第三部分(⑦—⑩自然段)进一步抒情、议论,阐发石缝生命精神的意义,并希望人们在厄境中能发扬这种精神,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变得神奇辉煌。(其它分法言之成理亦可)24.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在艰苦环境里蓬勃生长的外在美;与险恶环境拼搏斗争求得生存的内在美;使世界变得神奇辉煌的创造美。25.石缝间的野草、山花和松柏在恶劣的环境里,顽强拼搏,茁壮生长,体现出它们倔强的性格和不可遏制的生命力,所以作者被感动得潸然泪下。本文用独句段开头,有制造悬念、提示主题的作用;结尾也是一个独句段,起总括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这两个段落,在结构上前后呼应,在中心表达上前启后结,这样行文,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突出中心。20.试题分析:本题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字音考题看似简单,其实暗藏杀机,特别是对说普通话有缺陷的方言区考生,一定注意平时学习中的正确识读。分析可知,A.撷xié、B.袭xí、C.栖qī。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1.试题分析:作品中的特定社会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要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领会和把握的前提下,领悟文章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分析可知,C.本篇“作者选材宏大”错,应是“以小见大”。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3.试题分析:把握思路分析结构的前提是弄清文章主题,划分语段层次。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1)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2)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如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3)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依靠它们,我们便可弄清某层次开头、结尾的界限。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4.试题分析: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作品形象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作品形象,因为情节是作品形象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作品形象怎样做事。要了解作品形象,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所以,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也是我们分析作品形象的一把钥匙。分析可知,“石缝间的生命”美在艰苦环境里蓬勃生长的外在美,与险恶环境拼搏斗争求得生存的内在美等。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5.试题分析:散文开头、结尾的作用有①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②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日:“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日:“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日:“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日:“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
色然/终不害也/
B.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
色/然终不害也/
C.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
色/然终不害也/
D.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
色然/终不害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
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
B.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他人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
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
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
D.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
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5分)
(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5分)参考答案:4.B(原文标点:“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5.C(关于左、右地位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的地位有变化)6.D(“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错。国子祭酒,因病没上任。高宗即位授他
秘书监,未到就去世了)7.(1)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白若,没有害怕的神色。
(得分点:死、危言、泰然各1分,句意2分)
(2)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得分点:诸、莫、
宾语前置句式“惟王氏之听”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朴,字先之,虔州兴国人。考取绍圣元年进士,调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特别器重赞许他。调任虔州教授。因曾经说隆祐太后不该废处瑶华宫一事,朝廷下诏审问他。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随即追回官衔,勒令停职,遇上赦免,排挤他,安排任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己说待罪四十六天,听不到皇帝的声音,对李朴说:“某事难道有利于国家吗?某事难道有利于人民吗?”李朴说:“承旨知道却不说,没有你父亲的风范。”
右司谏陈罐推荐李朴,有旨召他答对,李朴首先说:“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开始出现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来就各执己见,互相排挤攻击,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又说:“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希望下诏不要拘泥于王氏,就会英才辈出了。”蔡京讨厌李朴的耿直,其他宰相三次拟定授官,都扣压不下发,重新任命他为虔州教授。(蔡京)又让谏官弹劾李朴是元祐学派,不该任教导儒生的职务,将他罢免任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说县东产金宝,破坏田地,发掘墓地.李朴到后,请求停止这件事。改任承事郎,临江军清江县知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时就听说了他的名字,等到登位后,授任李朴著作郎,半年内共升迁五次直到国子祭酒,因病不能上任。高宗登位,授予秘书监,召他速来,未到就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李朴从担任小官开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蔡京想要强行招致他,让(李朴)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答应让他做侍从,李朴极力拒绝不见,蔡京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然而最终没有加害他。中书侍郎冯熙载想邂逅李朴,李朴笑道:“不能见蔡京,怎能邂逅冯熙载呢?”做官所到之处有声望。在广南,阻止帅臣孙埃以空文为皇帝效力,不如调拨常赋资助边疆。反对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的计策,消除了边境的祸患,人们称赞他的智谋。李朴曾自己写墓志铭说:“以天下为心,以道学为本体,以时势为实用,这样就可以了。”大概是对他生平的叙述。有《章贡集》二十卷在世上流传。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宁南侯传【明】侯方域
宁南侯者,姓左氏,名良玉,字曰昆山,辽东人也。少起军校,以斩级功,官辽东都司。苦贫,尝挟弓矢射生。一日,见道傍驼橐①,驰马劫取之.乃锦州军装也。坐法当斩,适有丘磊者,与同犯,愿独任之,良玉得免死。
既失官,久之无聊,乃走昌平军门求事司徒公。司徒公尝役使之,命以行酒。会大凌河围急,诏下,昌平军赴救,榆林人尤世威者为总兵官,入见司徒公曰:“大凌河当天下劲兵处,围不易解,世威当行。今既以护凌不可,公且遣将,谁当往者?中军将王国靖,书生也,左右将军更不可任。”司徒公曰:“然则,谁可?”世威曰:“独左良玉可耳。顾良玉方为走卒,奈何帅诸将?”司徒公曰:“良玉诚任此,吾独不能重良玉乎?”
即夜遣世威前谕意。漏下四鼓,司徒公竟自诣良玉邸舍请焉。良玉初闻世威往,以为捕之,绕床语曰:“得非丘磊事露耶?”走匿床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引出而谕以故,良玉失色战傈,立移时,乃定,跪世威前,世威且跪且掖起之。而司徒公至,乃面与期。
诘旦会辕门,大集诸将,以金三干两送良玉行,赐之卮酒三,令箭一,曰:“三卮酒者,以三军属将军也,令箭如吾自行。诸将士勉听左将军命,左将军今已为副将军,位诸将上,吾拜官疏,夜即发矣。”良玉既出,而以首叩辕门墀②下曰:“此行倘不建功,当自刎其头。”已而果连战松山、杏山下,录捷功第一,遂为总兵官。良玉自起谪校,至总兵,首尾仅岁余,年三十二。
是时,秦寇③入豫,良玉当往剿,见司徒公。司徒公曰:“将军建大功,殊不负我,欲有言以赠将军,将军奚字?”良玉曰:“无也。”司徒公笑曰:“岂有大将军终身称名者哉?”良玉拜以为请,司徒公曰:“即昆山可矣。”自此乃号为昆山将军。
当左将军出军时,有党应春者,以军校逃伍,当死,司徒公缚而笞之百,应春起而徐行,无异平时,拔以为军官,复逃,再缚之来,应春仰首曰:“扎官实岂异军校耶?”司徒公异之,以付左将军,为先锋。后乃立功佩印,为山海关将。然则将苟有材,得其人以御之,虽卒伍可也,而况于公侯哉?
(选自《侯朝宗文选》,有删改)
【注】①驼橐:驮垛,即捆扎成垛供驮运的货物或行李。②墀: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③秦寇:陕西农民起义军。(④黥彭:汉初时的黥布和彭越。二人皆为刘邦麾下的猛将。)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法当斩
坐:犯法获罪
B.即夜遣世威前谕意
谕:明白
C.乃面与期
期:约定时日
D.殊不负我
殊:甚,很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左良玉受到“赏识”的一组是(3分)
①愿独任之,良玉得免死
②司徒公竟自诣良玉邸舍请焉③赐之卮酒三,令箭一
④此行倘不建功,当自刎其头⑤将军建大功,殊不负我
(⑥然性通晓,解文义,勇略亚于黥彭)
A.①②③
B.②⑨④
C.①⑤⑥
D.②③⑤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良玉作战勇猛,颇有战功。他出身行伍,因作战勇猛有功而封官辽东都司,后来带领军队在松山、杏山下作战,也取得了胜利,获得头等战功。
B.左良玉曾因贫穷而打劫驮垛,触犯法律,虽幸免于死,但仍然心怀畏惧,害怕事情暴露,以致尤世威来找他时吓得藏在床底下。
C.左良玉知恩重义,不负厚望。他得到尤世威的推荐和司徒公的特别提拔后,誓死不负他们的期望,取得胜利,因此被他们取名为昆山将军。
D.司徒公知人善任。他不仅提拔了有军事才能的左良玉,还发现了党应春的特别之处,将他交给左良玉。左良玉和党应春建功立业,均为大将。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话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顾良玉方为走卒,奈何帅诸将?(2分)
(2)三卮酒者,以三军属将军也,令箭如吾自行。(3分)
(3)然则将苟有材,得其人以御之,虽卒伍可也,而况于公侯哉?(4分)参考答案:9.B(谕:告晓,告示。)10.D(①是讲左良玉因同案犯丘磊愿意单独承担罪名而幸免于死,与受到伯乐赏识无关。④是左良玉受到提拔后,不辱使命的表态。⑥是作者对左良玉的了解与评价。)11.C(“因此被他们取名为昆山将军”错,应是司徒公为左良玉取字“昆山”,而非“他们”。)12.答案示例:(1)只不过左良玉现在仅仅是个普通士兵,怎么能统帅众将领呢?(得分点:“奈何”、句意各1分)(2)三杯酒的意思是将三军拜托给将军,给你一支令箭,就像我亲自带兵。(得分点:“属”、“自行”、句意各1分)(3)如此看来,将士如果有才能,能够遇到赏识他的人,便可以被提拔任用,即便是一般士兵也可以,又何况是公侯出身的人呢?(得分点:“苟”、“御”、“虽”、句意各1分)参考译文:
宁南侯,姓左,名叫良玉,字是昆山,辽东人。行伍出身,因作战勇猛有功,封官辽东都司。为贫困所苦,曾带着弓箭去打猎。一天,见路旁有驮垛,飞马劫取了它,原来是锦州的军装。犯法获罪当杀头,正好有个叫丘磊的,和他是同案犯,愿意单独担当这个罪名,左良玉才幸免于死。
丢官之后,时间久了,感到无聊,便跑到昌平军中向司徒公求事做。司徒公曾经派了他个差事,让他专管酒宴的事。适逢大凌河被围,情况紧急,诏令传下,让昌平军队奔赴救援,榆林人尤世威做总兵官,入帐见司徒公说:“大凌河在面对天下的强兵的地方,不容易解围,世威我应当出发带兵。如今既然不能用我去保护大凌河,您将要派去将领(守护),谁去合适呢?中军将王国靖,是书生,左右的将军们更不可以委任。”司徒公说:“那么,谁合适?”尤世威说:“只有左良玉合适。只不过左良玉现在仅仅是个普通士兵,怎么能统帅众将领呢?”司徒公说:“左良玉果真能担当这个重任,难道我就不能重用他吗?”
当夜就派尤世威前去传达这个意思。四更天时,司徒公竟然亲自到左良玉的住所请他。左良玉最初听说尤世威来到,认为是来逮捕他的,绕着床自言自语:“该不是丘磊的事暴露了吧?”赶快藏到床底下。世威推门直入,呼喊说:“左将军,富贵到了,赶快拿酒来招待我。”找出了左良玉并告知他缘故,左良玉听了后身子发抖,脸变了颜色,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定下心来,跪在尤世威面前,尤世威边跪边拉起他。等司徒公到了,便当面与他约定时日。
第二天早晨在辕门会见,召集众位将领,拿三千两黄金送左良玉出发,赐给他三杯酒,一支令箭,司徒公说:“三杯酒的意思是将三军拜托给将军,给你一支令箭,就像我亲自带兵。诸位将士要用心听从左将军的命令,左将军现在已经成为副将军,职位在诸将之上,我拜官的疏文,昨天夜里就发出了。”左良玉带兵已经出了辕门,又伏在辕门墀下叩头说:“这次出发,如果不能建立功勋,我便砍下自己的头。”后来连续在松山、杏山下作战,都取得了胜利,立了头等功,很快做了总兵官。左良玉从被贬的士兵被起用,到做了总兵官,前后只有一年多时间,时年三十二岁。
当时,秦地起义军进入河南,左良玉要前去剿灭,拜见司徒公。司徒公说:“将军建立大功,丝毫没有辜负我对将军的器重,有话想赠给将军,将军的字是什么?”良玉说:“我没有字。”司徒公笑着说:“哪有大将军一直称名的呢?”左良玉跪拜请求赐字,司徒公说:“叫昆山就行。”从此便叫昆山将军。
当左将军带兵出师时,有个叫党应春的士兵,私自逃离队伍,应当处死,司徒公命人捆住打了他一百竹板,党应春站起来慢慢行走,与平时没有两样。司徒公提拔他做了军官,党应春再次逃跑,又被捉住捆来,党应春昂头说:“捆缚为官的难道真的与士兵不一样吗?”司徒公觉得他不一般,把他交给左将军,做先锋官。后来就立功佩印,做了镇守山海关的将领。如此看来,将士如果有才能,能够遇到赏识他的人,便可以被提拔任用,即便是一般士兵也可以,又何况是公侯出身的人呢?6.
参考答案:24.B
25.D
26.A
27.B
28.C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办事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参考答案: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办事,对不属本村受理范围的事,要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原因;对属于受理范围的事,材料不全的需一次性告知备要齐的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并及时反馈,最后汇总统计上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流程图类,对于流程图,第一步:看图。①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②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时间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③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产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第二步:用文字简明表达。明确陈述对象,注意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现事件的流程。应为是“村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空质量意识培训
- 小儿皮肤发白的健康宣教
- (二模) 杭州市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卷(含标准答案)
- 长春净月中医健康养生城项目策划初步方案
- 中药知识培训课件
- 口罩设计绘画课件
- 室壁瘤的健康宣教
- 2024年10月份医疗冷链储藏室数据监测协议
- 小儿厌食症的健康宣教
- 2025公司职员劳动合同范本(版)示例
- 临床肠气囊肿病影像诊断与鉴别
-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模板-基于产业学院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
- DB34∕T 3790-2021 智慧药房建设指南
- 被盗窃赔偿协议书范文范本
-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光疗法
-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地理+生物试卷(含答案)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 第八版 课件 第1、2章 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经济
-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
- X射线衍射仪(XRD)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2024年强基计划解读 课件-2024届高三下学期主题班会
- DB21-T 3413-2021地下工程自防护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