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芣苢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芣苢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芣苢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芣苢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芣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汇报人:XXX第二单元第六课《诗经·国风·周南》目录导入新课1新知探究2课堂练习3拓展延伸4导入新课1朗读诗歌,理解诗意。品析词句,感受劳动过程。赏析手法,体会劳动之美。深入思考,传承劳动精神。学习目标思考:读以下诗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们共同描绘的是什么内容课前导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二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文化常识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初年至

(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

篇。《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

编订。《诗经》在

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

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并沿用至今。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歌形式)《风》是

;《雅》是

,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3.诗的表现手法有

西周初年春秋中叶305孔子先秦时期诗三百西汉诗经周代各地的歌谣周人的正声雅乐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比兴新知探究2`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手法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比就是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手法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魏风•硕鼠》`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纠正字音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号朝代谥号诗歌风格廷秀诚斋南宋文节诚斋体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写作背景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这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其他说法有所谓“伤夫有恶疾”说、“室家乐完聚”说、“喻求贤才”说、“祈子求福”说、“童儿斗草嬉戏”说、普通劳动歌谣说以及歌颂夏禹说等等。作者简介诚斋体语言浅近明白:多用口语,俗语入诗,使诗歌就像日常对话那样生动有趣、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语言风格:诗歌内容:大多描写自然景物、日常生活,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初入淮河四绝句(其四)》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初读感知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思考:想一想这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探究赏析思考:找一找,这两首诗都擅长用哪些词来呈现劳动场景?《芣苢》动词劳动过程表现手法表达效果采摘,是总体描写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一片片、一颗颗地摘取、拾取由少而多,到成把地握取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手持的衣角里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重章叠唱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集体劳动欢快的心情。采襭有掇捋袺拓展延伸薄薄言采之儿已薄禄相

门衰祚薄

不宜妄自菲薄

日薄西山助词,无实义形容词,微,少动词,轻视动词,迫近形容词,浅薄探究赏析思考:想一想,这些动作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思考:这些诗句为我们描绘里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快乐思考: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艺术特色思考: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题?①赋的手法。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②重章叠句。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艺术特色③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首诗只写了采摘芣苢的过程,却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于是,细节中的蛛丝马迹就激发读者进行揣摩并加以想象,然后创造出更具体形象的美。读罢诗歌,人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平原旷野上你追我赶、群歌互答,同时又不忘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景。拓展延伸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层层递进,增加诗的抒情容量,强化生命感受。反复咏唱,强化对主题的表达。借助特殊的音乐效果,创造诗的氛围和意境。探究赏析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运用四个动词,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所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给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问而不答,用动作回答,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通过语言,勾勒出了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农人形象。思考: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课堂练习3探究赏析《插秧歌》动词劳动过程表现手法表达效果抛答接拔插唤田夫抛秧田妇接秧小儿拔秧大儿插秧呼唤吃饭农人应答这六个动词描绘出了一家四口农时冒雨“拋秧”——“接秧”——“拔秧”——“插秧”的的紧张劳动场景;通过呼唤与应答的侧面描写,表现出一家人忙碌、充实、和谐的生活状态。白描比喻探究赏析思考:说说你从这些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①劳动的辛苦繁忙;②劳动的有序配合;③家人的紧密联系、默契配合;④将劳动视为战斗的激情昂扬。思考: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题?以白描手法为主。诗歌的前四句,描绘了全家总动员的劳动场景,极富表现力;诗歌的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聚焦农夫忘我的劳作,绘形绘声。拓展延伸3链接高考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诗歌小结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