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调解制度的探析(论文)6300字】_第1页
【诉前调解制度的探析(论文)6300字】_第2页
【诉前调解制度的探析(论文)6300字】_第3页
【诉前调解制度的探析(论文)6300字】_第4页
【诉前调解制度的探析(论文)63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诉前调解制度的探析目录TOC\o"1-2"\h\u24705前言 330067一、诉前调解的基础理论 230067(一)诉前调解的概念 230067(二)诉前调解的基本原则 3300671.调审分离原则 3300672.高效便捷原则 4300673.双方自愿合意原则 5二、30067诉前调解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630067三、诉前调解的不足 730067(一)诉前调解制度缺乏法律的规范性 730067(二)诉前调解质量缺乏审查性 830067四、诉前调解制度的完善 930067(一)加强立法使诉前调解制度规范化 1030067(二)建立诉前调解制度监督管理制度 11五、结语 318172参考文献: 12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9年就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做过:“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讲话。而诉前调解就是非诉讼纠纷解决的方式之一。与审判程序相比较,诉前调解有着便捷高效,时间金钱成本低的突出优势。在今天,法治宣传取得成效,人民群众法治意识普遍提高,大多数人都普遍愿意选择通过诉讼这种权威方式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纠纷,这就造成了各个法院的案件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现象,而诉前调解的出现与适用,以其突出性的优势大大的减轻了员额法官办案的压力,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统一。所以对于诉前调解制度的分析和探究还是很有必要的。(全文共6200字)关键词:诉前调解调审分离诉调对接一、诉前调解的基础理论(一)诉前调解的概念诉前调解即调解范畴内的一种。调解可以分为多种,我们熟悉的几种就有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以及人民调解。要理解诉前调解的概念,首先要弄明白其属于调解中的哪一类调解。2010年6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根据该《意见》的第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收到当事人的起诉状或者在收到口头起诉之后、正式立案之前,对于没有进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调处的案件,要积极引导当事人先行按照就近原则或者就地原则选择非诉讼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解决现有的纠纷矛盾,力争将现有的纠纷和矛盾化解在诉前。参见《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10年6月7日发布参见《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10年6月7日发布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二条,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21年1月第35次印刷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诉前调解制度中诉前调解的的概念应为:在收到当事人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后、正式立案之前,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二)诉前调解的基本原则1.调审分离原则在诉前调解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好调审分离的原则。目前,在理论上赞成调审分离原则的学者占大部分,如果诉前调解的主体与诉讼程序的主体相同容易导致审判与调解两者价值的冲突,当审判进入调解的时候会影响当事人合意的形成,形成“合意的贫困化”。日本,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5页在实践中,很多法院也是奉行着调审分离的原则,民事纠纷尚未立案,即分离的案件与法院尚未形成系属关系。日本,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5页李喜莲.我国民事审判中调审关系的再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37(06):142-152.2.高效便捷原则。诉前调解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的解决民事纠纷,与诉讼审判相比较或与诉讼调解相比较有着高效便捷的特点。在人民法院中增设诉前调解,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好法院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也能够最大化的删去诉讼中的复杂程序节约当事人的时间成本及时的将案件解决。除此之外,如果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法院还可以适当减免当事人的费用。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大额标的的案件的时候,减免费用对当事人达成合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如若矛盾不能在诉前调解,也可以最快速的启动诉讼程序,完美高效的实现调审的衔接。3.双方自愿合意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总则中的人民调解基本原则第一项内容便是应当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毫无疑问,纠纷处理的结果应该建立在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且自愿上,但是对于当事人是否有对纠纷选择调解的权利这一块内容至今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在一些范围的案件中应该进行强制调解,比如说相邻纠纷、离婚纠纷、小额纠纷等。笔者也赞同把这些案件纳入到诉前调解的范畴进行强制调解,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可以在保证调解结果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适当的减弱这种选择的自愿性来达到纠纷的解决,避免诉前调解因过于随意而流于形式。第二个原因是由于调解法官与审判法官不是同一人,所以审判法官不会因为双方或一方不愿意调解而在审判的过程之中对一方有意见故意轻判或者重判。实践中也有很多的基层法院确实对于这样的一些案件是纳入强制诉前调解范围的。当事人来到法院立案的时候,对于纳入诉前调解范围的案件工作人员会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进行诉前调解,如果当事人愿意进行诉前调解并且在能够找到对方当事人的情况下,法院工作人员会利用法院的强制性优势和自身的法律专业性直接通知对方当事人并极力引导其到法院进行调解。这种一定程度上的调解引导虽然减弱了调解的自愿性但是对于纠纷的解决是极其有利的。当然,调解的作用和目的是为了解决纠纷而不是激化双方的矛盾,如果双方当事人在立案前不同意调解,法院也不会过分的强行让双方进行调解,而是将案件立案分流到各个审判法官手中。二、诉前调解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诉前调解工作从开始到发展经历了十几年的历程。起初诉前调解的概念模糊的夹杂在最高院发布的各个文件和各大会议的重要讲话之中。如2004年最高院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虽没有明确的表述出诉前调解的这个概念,但是在第一条内容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其与诉前调解的概念相近,该《规定》到2020年为止经过了两轮的修订。直到2010年,为进一步贯彻该工作原则,最高人民法院特制定《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的第四条中明确的指出来对于一些案件应该进行诉前调解,诉前调解得已成形。虽说到目前为止诉前调解还没有一套真正的制度规范,但这并不减弱各大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的重视,一些地方法院出具了相关的文件专门对诉前调解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如2011年,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诉前调解若干意见》中,光是对诉前调解的原则就规定了六项,对调解范围、调解人员、调解程序、调解效力都规定的较为细致。2017年,北京市高院和市司法局共同研究,结合本市诉前人民调解实际情况,制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诉前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该《办法》主要是对诉前调解的工作职责和日常工作以及考核奖惩作出规定,通过加强和规范诉前人民调解员队伍管理来推动诉前调解工作的进程。2019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诉前调解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共十一条内容,主要是对诉前调解的原则、调解人员、调解工作、诉调衔接的一些初略指导规定,让各地方法院参考实施。2020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民事诉前调解程序的若干规定(试行)》,对诉前调解的目的任务、纠纷分流、调解流程、调解保障等内容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对符合诉前调解的案件编立“诉前调”字号,统一管理。在制定相关规定后,各个地方基层法院向纷纷响应,在法院中专门设立人民调解室对符合诉前调解的纠纷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室的成员主要由一些返聘的老法官担任,这些老法官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对案件的把握既快又全面。在实践中,大多数法院诉前调解的调解模式主要是“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组合模式,在调解成功由所在的人民法院根据调解协议出具调解书,确认双方当事人调解内容的效力。总之,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实践,诉前调解制度在不断的摸索中不断完善。三、诉前调解制度的不足(一)诉前调解制度缺乏法律的规范性从上一部分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各省基本上都发布了关于诉前调解的相关意见,各地法院也积极响应,但是从各省发布的关于诉前调解的意见中来看,各个地方对于诉前调解的规定不统一,就拿江苏省高院发布的关于诉前调解意见内容和河南省高院发布的关于诉前调解意见的内容作比较,从基本原则方面比较,江苏省高院关于诉前调解的基本原则有六项,而河南省高院关于诉前调解的基本原则内容仅在第二条中只提了一句话即诉前调解应当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之上进行。从诉前调解的收案范围比较,江苏省高院关于诉前调解的收案范围包括了医疗纠纷,不仅如此该法院还在其所发布的意见内容的末尾做出了兜底性的条款将一切可能在诉前解决的纠纷纳入到诉前调解中来,而河南省高院既没有将医疗纠纷纳入诉前调解的范围也没有对此做兜底性条款。总体而言,江苏省高院发布的关于诉前调解的意见内容高达四十五条,而河南省高院发布的关于诉前调解的意见内容仅仅只有十一条。这样看来,有点地方规定的简单有的地方则规定的比较细致,显得杂乱无章过于随意,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的时候也会因为没有统一的诉前调解规范很容易导致程序上出现操作失误影响调解最终效果的现象。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或者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包含了程序和实体两大部分的能够有效解决诉前调解问题的诉前调解制度,以此来增强诉前调解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提高诉前调解的时间效率和成功率,减轻法官的办案压力,增强社会的和谐稳定性。(二)诉前调解质量缺乏审查性诉前调解的案件在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之后便出具调解确认书,在双方当事人中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上的内容,另一方便可以以此调解协议或调解书向出具调解书所在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保障自己在诉前调解中所获得德调解权益。但是由于人民调解主体调解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双方合意具有随意性,所以对于调解的结果质量也会出现偏差。有的合意内容严重的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其所承担的义务甚至超过案件走审判程序依法判决的义务,特别是在诉方有律师而被诉方没有律师的情况下,被诉方会因为愧疚或者其他原因接受律师提出的各种无理的要求,而这些无理的要求一起写进调解协议赋予其法律效力,损害被诉方的利益。除此之外,调解协议或调解书的内容经过人民法院的确认之后具备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可以以此调解协议申请强制执行,但是到了执行阶段确发现此调解书合意的内容根本不具有可执行性,这将大大的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使得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还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同时也会使得司法资源造成浪费的现象。因此对于诉前调解的调解质量应该进行严格的把关,不要因为是调解的案件无法上诉而进行随意的对待,损害当事人的利益。而且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的第19条内容中也明确的表述了各个法院应当加强对调解工作的监督管理,进一步的建立健全审判流程管理体系,使其有利于调解工作科学的发展。四、诉前调解制度的完善(一)加强立法使诉前调解规范化要想规范诉前调解,那么关于诉前调解的相关立法使必不可少的。对于诉前调解的立法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好诉前调解的基本原则。只有明确好诉前调解的基本原则才能对诉前调解工作进行全局性把握,既然诉前调解属于人民调解的范畴,那么遵守人民调解的原则是毋庸置疑的,笔者认为除了遵循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外,诉前调解还应遵循上述内容说到的调审分离原则。(二)明确好诉前调解的范围。对于那些案件适合纳入诉前调解的范围那些不适合纳入诉前调解的范围应该做好区分,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列举式的方式对诉前调解的范围进行规范,也就是说对于诉前调解的范围以不纳入为原则,纳入为例外,与此同时还应有兜底性条款,防止一些确实适合诉前调解但是没有在列举范围内的情况出现。(三)明确诉前调解的主体。目前许多法院都返聘一些退休的老法官担当诉前调解的主体,虽说这些退休的老法官办案经验丰富专业性强,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诉前调解主体的力量,比如邻里纠纷,这些返聘老法官可能不如村里德高望重、知根知底的老人适合作为诉前调解的主体。所以应该拓宽诉前调解主体的范围,加大财政投入,聘请一些退休的专家学者、律师或者具有丰富调解经验和调解能力的人参与到诉前调解中来并定期培训。(四)明确诉前调解中的诉调对接程序。在诉前调解不能解决纠纷的时候应该及时将案件分流到各个法官的手中,为保障当事人的权利的实现时间后延,这就要求在立案审查的时候进行“预立案调解”,即在立案审查的时候就将相关的材料准备好进行立案预先登记为调解不成功做先前准备。侯泉.论我国“诉调对接”机制的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5(二)建立诉前调解监督管理制度为保障诉前调解工作的质量,应该建立好诉前调解监督管理制度。目前只有黑龙江五常市人民法院发布了相应的诉前调节监督管理制度,其他省的诉前调解监督制度仅仅是穿插在诉前调解的相关《意见》中,并没有像五常市人民法院一样单独对此进行制定。在五常市人民法院发布的诉前调解监督管理制度中虽然只有十条内容,但笔者认为这对诉前调解工作的推进具有重大的作用,值得所有法院借鉴。五常市人民法院在该监督管理制度的内容中认为应当对诉前调解业务和调解人员进行分开监督,由审监庭负责业务上的管理监督,由纪检、政工科对诉前调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在业务的监督上主要是以调解协议的合法性审查为主,仅仅对调解结果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确保当事人的权利,笔者认为还应该增加对程序合法性的审查,比如在进行诉前调解的时候是否征询过当事人的调解意愿,当事人是否是自愿进行的调解,在同意诉前调解之前是否签署了诉前调解同意书等方面。与此同时,还应该审查调解结果的可执行性,因为只有调解协议上的双方合意具备了可执行性,这份调解协议才具备真正的法律意义,。结语诉前调解的作用在今天是不言而喻的,在今后的纠纷解决中也将会越来越大的体现出它便捷高效的优势。但是从大的环境来看我国对于诉前调解的重视明显是不足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体现出来了。本文通过资料查询、文献参考的研究方式,在探究诉前调解制度具体概念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