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分第二章第三讲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1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分第二章第三讲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2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分第二章第三讲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3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分第二章第三讲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4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分第二章第三讲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知道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核心素养1.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整理、分析有关气候变化的信息。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读选择性必修3教材第82页图3.27“全球气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1880-2020年)”,指出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异同点。图

全球气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1880-2016年)答案:相同点:都呈上升趋势。不同点:全球气温变化是呈波动上升的,而二氧化碳浓度则持续上升。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全球气候变化(1)特点: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2)主要原因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示意(3)温室效应原理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形成温室效应。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2、碳循环图

全球碳循环示意(1)过程: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2)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两种方式改变土地利用使用化石燃料以二氧化碳等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将地质时期固定的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森林砍伐和焚烧、农田开垦等将陆地植被和土壤中的碳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2、碳循环问题:指出人类改变碳循环的主要方式。答案:燃烧化石燃料与生产水泥等;土地利用变化。图

全球碳循环示意3、全球气候变暖原因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3、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人为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CO₂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吸收CO₂能力削弱排入大气的氟氯烃增多,严重破坏臭氧层CO₂含量与日俱增,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多自然原因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期全球变暖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增多温室效应增强视频:“后天”有可能就是明天视频:岛国居民生存范围不断被侵吞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淹没沿海低地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海岸侵蚀加剧全球变暖破坏港口设备,影响航运海平面上升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蒸发加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地表径流发生变化洪涝、干旱等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径流减少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人类占用的土地限制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迁移土地荒漠化海水温度变化及某些洋流潜在变化生态环境恶化鱼类集聚地变化物种遭受损失某些渔场消失,某些渔场扩大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4)对农业的主要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北温带北移,高纬度地区变暖中、低纬度“谷物带“变暖,作物水分亏缺有利于作物生长世界粮食生产总体下降粮食生产潜力降低高纬度地区受益中低纬度地区受损不能

补偿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5)对工业的影响全球变暖减少

较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

中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受到限制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技术获得广阔市场大于温室气体排放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增多疫病传染媒介活动范围扩大加快、干扰人体新陈代谢扩大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1)生存空间的丧失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洼地区被淹没,危及国土安全案例-计划举国搬迁的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蒸发加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地表径流发生变化洪涝、干旱等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径流减少(2)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导致水、耕地等战略资源的数量减少和稳定性降低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最低需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威胁所付出的代价超过其承受能力威胁资源安全威胁经济安全、政治安全(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气候变化导致资源危机可能引起国家间的资源争夺进而引发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的矛盾导致武装冲突(4)其他国家受到波及气候变化导致生存环境恶化、资源短缺通过环境难民、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等途径传递到其他国家间接威胁这些国家的国家安全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生存空间丧失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受其他国家波及国家安全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减缓措施①方式:通过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②目的: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危险水平图

全球碳循环示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低碳人居环境体系、低碳消费体系、低碳管理体主要由低碳产业系四大体系组成,四者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①构建地区碳交易机制;②优化低碳技术创新机制;③建立产业政策导向机制;④建立低碳环境监管机制;⑤完善财政税收调控机制等2、适应措施①目标:趋利避害②方式: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③举例:农业生产中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等视频: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①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推进节能降耗;②大力开发新能源,促使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中国清洁能源的利用(2)优化产业结构①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转型,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夕阳产业;②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3)着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①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构建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②提高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3、具体措施(4)国际合作①原则:“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协商解决分歧②方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③领域: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影响的部分事件和现象(2023·全国文综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

。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

。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

。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右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4分)(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8分)(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8分)(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

(1)排放总量少,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沿海)地区。(2)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源自较低海拔(1_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易扩散。观测站海拔高于3_000米,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控制,较低海拔区域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难以向观测站扩散。(3)夏威夷岛远离大陆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域,二氧化碳经过长距离输送,与空气充分混合,浓度基本稳定;该站观测年代早、时间序列长,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4)从远离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受下沉气流(高压)控制或高海拔等角度选择合理区域,如东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2023·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碳排放主要受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影响。2007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2009年,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在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2014年,中国政府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郑重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高峰。右图示意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消耗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1.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直接反映了A.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日趋优化C.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D.科技水平日益提高2.在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已出现峰值,主要说明了A.我国已经实现碳达峰目标B.我国已经实现经济转型C.我国碳减排政策初见成效D.我国人口增长出现峰值AC农田生态系统在作物种植过程中既能引起碳排放,同时又能引起碳固定,而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是指碳排放量与碳固定量的差值。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大量农资投入也带来了温室效应和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面临着严峻挑战。右图示意河北省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碳排放总量。3.河北省玉米季比小麦季灌溉碳排放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