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口容量 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1页
1.3 人口容量 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2页
1.3 人口容量 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3页
1.3 人口容量 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4页
1.3 人口容量 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解释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并图文资料,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需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联合国网站“80亿人口日”栏目介绍说,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球人口增长归功于公共卫生、营养、个人卫生以及医药的改善使人类寿命逐渐延长。另外,一些国家的高生育率也推动了人口快速增长。人口数量增长01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是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除了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外,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人口增长的类型指某国或某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由于人口迁入或迁出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指某国或某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由于人口出生或死亡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因素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净迁移率)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净迁入占总人口的比例。迁入率迁出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增长的时间变化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0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思考:阅读课本第16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人类日益关注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2、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数量过快增长带来了种种困扰。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到底能供养多少人的生存和发展?人口数量资源环境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最大人口数量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自然资源丰富程度(首要因素)科技水平(资源开发广度和深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外部资源的获得)正相关人均消费水平(决定资源消耗量)负相关自然资源状况(最主要因素)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决定)因素环境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直接反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性一个地区的资源是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资源的数量和开发利用程度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科技水平木桶的“短板效应”文化和消费水平开放程度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的“短板问题?某地区或国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决定的。1.控制人口数量,制定合理人口政策2.保护环境生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3.促进资源的跨区区域调配:南水北调等4.加大科技研发,开采新型能源:可燃冰等5.公民应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1.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2.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自学拓展以色列全年干旱少雨,国土面积2/3被沙漠覆盖,淡水资源极度短缺。借助海水淡化技术,以色列水资源危机得到缓解,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大提升。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都较高,通过便利的海运,大量进口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承载了大量的人口。对外开放水平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均消费水平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下,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耗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低,两者呈负相关。消费水平低,资源消耗少。消费水平高,资源消耗多。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区域环境承载力小举例:2019年人均农产品消费量(kg)区域粮食蔬菜肉类禽类水产品蛋类奶类干鲜瓜果类总计浙江132.995.428.311.925.99.213.555.6372.7西藏187.652.427.91.70.63.211.68.8293.8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估计由于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随堂训练读人均消费水平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能大致说明人均消费水平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上海人均消费水平高,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大,其原因是A.热量、水资源丰富B.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C.矿产丰富,劳动力水平高D.经济发展水平高DD随堂训练(2023·北京西城区高一统考)下图为我国某石灰岩山地槽谷区横剖面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4题。3.该地最可能位于A.黑龙江B.内蒙古C.山西D.贵州4.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A.与石漠化程度正相关B.与土地利用多样性负相关C.高海拔区大于低海拔区D.低山区的缓坡、阳坡较大DD随堂训练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某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短板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5.图示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A.矿产资源 B.水资源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6.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新疆B.湖北C.山东D.广东7.提高该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措施是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实行跨流域调水 D.提高人均消费水平BCC随堂训练(2023·云南昆明高一期中)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8~9题。8.下列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消费水平的高低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9.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A.Ⅰ、Ⅲ、Ⅱ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Ⅱ、ⅢBD03合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临界性如果某地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相对性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合理容量也不相同警戒性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人口合理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警戒线。思考:阅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请从数量、速度两方面描述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大约经历的时间讨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够养活好多少人。区别角度意义人口数量自然资源的承载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存发展大小相同点历史时期不同、影响因素发生变化,使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影响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算,即具有相对确定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实质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强调的是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是一个合理值。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世界人口中国人口环境人口容量合理人口容量世界100亿中国16亿世界60亿中国7亿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世界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区域具体措施各国各地区不论是发达困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措施: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3.提倡合理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讨论:我国人口多少才合适1.我国人口到底多少才合适?这不仅要依据我国资源、环境的状况,还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2.很多学者研究过我国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人口数为7亿---8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随堂训练1.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的有①环境质量 ②资源数量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文化消费水平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2.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的文化水平C.资源状况 D.人口生活消费水平DC随堂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