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学”教学是指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留白方式,为学生课堂学习留出更多自主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解决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新知。小学数学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各类数学学科教辅资源开发整合,创新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类型专题活动,触发学生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品质,塑造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一、精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发展数学思维数学问题具有强大的启发性、引导性等教学优势。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多维度展开数学问题深度思考,强化训练学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学学科多元思维能力。(一)发掘素材,设计思考问题教师加大优质数学问题教辅资源的开发整合力度,精心筛选更多高质量的数学问题融入课堂当中,驱动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本质属性,推动学生数学新知自然生成,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的准确度。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了大量的问题教学素材,教师要深潜教材当中,深入挖掘其中的问题教学资源,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对这些问题内容加以筛选、整合,将其更有体系性和针对性的投放给学生,利用问题指导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方向。数学教材之外,教师还要从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做切入,设计更多典型性较强的生活化思考问题。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将问题融入到真实生动的学习场景中,为数学课堂问题教学赋予全新生命力,激活学生数学问题学习探索兴趣。教学“小数的加法”相关知识时,从小学生认知起点来看,学生虽尚未系统学习过小数加法的运算方法,但都有过购物的生活经验,可以作为新知授课的问题教学立足点。教师创设生活气息浓厚的问题教学情境,组织学生思考问题:超市里可乐的单价是2.5元,矿泉水的单价是1.5元,购买一瓶可乐和一瓶矿泉水共需多少钱?生活场景的教学渗透,为学生完成小数加法运算提供了抓手,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快速计算后得出正确答案。教师让部分学生展示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将学生作答的元与角的换算关系代入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小数的加法运算中数位对齐、满10进位等核心知识,使学生顺利掌握小数的加法运算方法。思考问题的科学提出能够指引学生思维具象化,为学生探索新知提供助推力。在问题的设计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展开思考,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摒弃传统教学单一提问,忽略学生思考环节的教学模式,设计更多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解读知识,为深度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且学且思学习过程中,强化数学学习体验。(二)有效引导,拓宽思考时空整合、投放数学课堂问题教学内容,“让学”数学问题学习空间之后,教师还要做好问题教学的思维引导,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教学设计,延展学生数学认知思维深度。教师对接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生活经验,用难度较低的数学问题搭建思维立足点,逐步提高数学问题难度,以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展开问题探索。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科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善于利用引导式教学给学生学习思维带来更多启迪。特别是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多种解法,促使学生从更多角度理解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增强学生数学问题思考的思维灵动性。教师基于班级学生数学学科实际学情,合理把控问题引导教学的思维难度,逐步推进学生数学学科认知思维向更深层次迈进。教学《运算定律》单元知识时,让学生记住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公式表达并不难,难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活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师以15×7×2=__、125×18×8=__、(25+22)×4=__等简单问题做导入,巩固学生几种乘法运算定律的一般用法掌握。接着,教师着眼学生逆向解题思维培养,设计25×32=__、125×24=__、14×17+14×23=__等计算问题,考查学生逆向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提高问题难度,向学生投放125×25×32=__、198×37=__等综合性更强的计算问题,锻炼学生综合运用不同运算定律实现简便运算的思维灵活性。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设计,使问题难度始终维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中,不断推动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认知迁移,为学生数学学科运算能力核心素养发展搭建了更多生长点。为了引导学生拓宽思考维度,教师不妨布设相关的先学任务,让学生提前进行新知的学习。在具体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适当留出部分时间,引导没有先学和先学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问题的学生进行教材例题的研究,鼓励学生之间讨论交流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思考问题引导、互动交流引导、旧知回顾引导等引导方式,契合学生预习新知的学习需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科活动的主动性。二、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建立数学体验教师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为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创造更多机会,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建立丰富的数学实验操作学习体验,推动学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发展。(一)筛选内容,推出操作任务教师筛选整合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数学课堂核心知识、思想方法推出操作学习任务,可以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意识和动手操作学习能力。数学学科教学并非“纸上谈兵”,很多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规律的推导都离不开必要的操作实验做支撑。教师提高数学实验教学重视程度,在学生操作学习能力范围之内,合理设置数学课堂操作学习任务,并在学生实验操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真切的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其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期达到多维度的数学实验操作教学效果。数学学科操作实验活动的教学设计切入点较为丰富,教师坚持操作体验与思维体验并重,推出操作学习任务为学生搭建具象感知与抽象归纳的思维联络桥梁。“面积和面积单位”小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操作学习任务:探索哪种图形适合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为学生提供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种形状的小纸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该数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并不复杂,学生逐一尝试用三种形状的小纸片来尝试铺满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很快就发现正方形小纸片能够铺满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而没有空隙,最终得出正方形适合作为面积单位的结论。教师基于学生操作学习体验,顺势切入面积单位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分别测量裁剪出边长为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形卡片,初步感知1cm2、1dm2的面积大小,为学生下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知识内容做好铺垫。教师依托具体任务驱动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完成了面积单位前置课的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核心素养形成。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时,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活动形式穿插进行,有效提升学生学科学习参与效度,让学生通过对接生活、主动质疑、认知冲突等形式,提升新知探索的求知欲。学生对实践操作活动有特殊兴趣,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教师对应教学内容,设定相关的探究课题,组织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现新知、巩固旧知,把握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任务品质。(二)优化组织,强化操作体验教师优化数学操作教学活动组织,拓宽“让学引思”教学域度,为学生参与数学实验操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引导学生构建丰富的数学实验操作感知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方案、操作探究、分析总结、回顾反思等,都是操作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环节。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师要系统设计数学操作活动流程,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探究学习思维的有序性、科学性。数学操作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遵循分层教学原则,根据学生能力层级差异组建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下顺利完成操作学习项目。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对接数学操作教学活动组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操作体验、能力成长赋能。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在课堂导学阶段配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多个三角形图片,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内角和是否相同,猜想它们的内角和大小。虽然很多学生此时的猜想并不正确,但教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思维积极性、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意志的目标已经实现。教师接着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猜想,设计相应的操作方案进行验证。大部分学生想到的方案都是直接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逐一相加完成验证;也有个别学生想到了剪裁三角形的三个角拼接到一起的测量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设计方案,利用几何绘图软件展示两种测量方法的操作步骤,发挥信息技术直观示范作用,提高学生数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观察体验,分别投入到三角形内角和的测量和计算操作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操作结果,顺利归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实验结论。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较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将数学概念、运算规律等知识渗透到真实的学习场景中,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观照学生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筛选趣味性、直观化、实践性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内化数学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认知迁移。三、创新交流,让学生在表达中丰富数学语言教师创意设计数学课堂交互教学项目,以听说结合、动静结合等方式指导学生分享自己数学课堂动态学习理解,培养学生数感、数据分析观念等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表达中丰富数学语言,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一)听说结合,丰富交流形式教师强化学生数学课堂倾听意识和表达意识,以听说结合的方式协调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知识输入和能力输出,提高学生数学课堂交互参与效度。倾听是学生接受、感知数学新知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教师授课讲解,还是学生间互动交流,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耐心的倾听,并指导学生如何边听边辩,围绕倾听内容展开思考;表达是学生应用、输出学习成果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穿插更多表达学习环节,搭建个人表达、同桌互动、小组交流、全班研讨等多种表达平台,营造良好的“说数学”学习氛围,带动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热情,促进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思维碰撞。教师拓宽数学说理表达域度,除说答案、说结果等常规表达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说操作、说方法、说思路……提高学生数学课堂交互频率,强化学生数学表达自信心。“三角形的分类”小节知识教学中,教师采取“让学”教学策略,给各学习小组发放多组三角形的图片素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找到合适的标准分类这些三角形。教师留白3分钟的观察思考时间,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三角形图片,完成思考之后与小组同伴交流,并做到认真倾听同伴的分享,等到同伴表达结束后再进行补充或质疑。在教师要求下,学生组内讨论得以有序进行,各小组学生都能凭借之前学习的数学旧知,想到用三角形的边、角特点进行分类。小组讨论的交互形式,弥补了学生个人思考时容易出现的遗漏分类,使学生正确完成三角形的分类总结的同时,也历练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在阐述概念、诠释数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锻炼表达能力,形成数学认知。在互动交流话题的设计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筛选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学生互动交流提供丰富素材,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有助于学生探索新知,解答易错知识点,与他人产生思维碰撞,建立系统的数学认知体系。(二)静动结合,注重交流应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作为关键教学目标,借助静动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强化学生数学学科实践应用能力。静态化的数学语言表达应用路径有很多,绘制思维导图、撰写数学日记、设计数学手抄报等,都是数学语言表达应用的重要方式。教师灵活投放不同的互动交流和实践应用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静态表达中加深数学知识学习印象。动态化的数学语言交流应用则需要凸显合作性,教师可通过设置研学课题、组织讲评活动等方式进行“让学”设计,让学生在数学实践应用活动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教师紧扣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特点,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个性需求,精心筛选数学实践应用学习活动设计切点。结束了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单元知识学习后,教师在课堂总结环节,指导学生围绕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步骤”、“绘制注意事项”、“横式与纵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几个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系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内容,一一总结说明其中的知识要点。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更有目的性的回顾和梳理单元知识,巩固了数学课堂学习成效。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将课后习题内容改编为实践作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和一个月内我市的天气情况,合作完成数据的整理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教师在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两个环节运用静动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回顾复习、实践应用单元知识,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认知内化,形塑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核心素养。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认知内化,教师有意识延伸实践训练设计,挖掘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布设综合性实践训练任务,为学生创造更多训练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实践探索中成长学科认知。带有综合性特点的实践训练任务,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